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研究了植物叶肉细胞内果糖,6-二磷酸酶(FDPase,EC 3.1.3.11)的亚细胞定位和pH对FDPase活性的影响。本实验揭示:FDPase是一种膜束缚酶,它特异性地定位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膜;FDPase是一种碱性酶,pH 8.6是FDPase较适的反应条件,降低pH值至  相似文献   

3.
4.
许多学者曾设计了体积描记法,使在动物身上使用体积描记法成为可能。为此目的,我们曾设计了兔耳的体积测定器。与狗和鼠比较起来,兔要驯服得多,容易使其保持安静不动,这样就可能在动物清醒时进行实验。兔耳的体积测定器,乃是根据诺维茨基(?)型体积描记器的原理设计的。它的外壳是一个12×3厘米的玻璃圆筒,在其底端缚以橡皮薄套,套长约8厘米,直径约2.5厘米。为了密封防止漏水,在用线缚住以后,再围以胶布,并在胶布上涂火漆。在圆筒的上端装上橡皮塞,通过两个玻管,其一为向筒内注水用,另一则与记录系统相连(图1)。  相似文献   

5.
叶肉细胞导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作民  冯秋红  程瑞梅  刘世荣 《生态学报》2010,30(17):4792-4803
叶肉细胞导度指叶片叶肉细胞内部的CO2扩散能力,在植物生理生态及全球气候变化和陆地生态系统相互关系的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系统介绍了叶肉细胞导度的发现、发展过程及其研究进展、几种目前国际上常用的叶肉细胞导度测度方法的原理、计算过程;强调了叶肉细胞导度作为光合作用扩散过程一部分的重要意义,明确了叶肉细胞导度的定义及分布范围。并探讨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总结分析了叶肉细胞导度对不同环境因子(温度、水分及环境中CO2和O3浓度等)的响应,从不同角度对叶肉细胞导度的生态学意义进行了简单的概括。对叶肉细胞导度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这里介绍一种简便的测定方法。实验装置如图,一根橡胶管连接两根滴管,滴管内装一定刻度的水。滴管上端加盖防止水分蒸发。把一个合适的橡皮塞打一小孔,孔内插入一段带叶的枝条,用石蜡油或橡皮泥等封好,将带枝条的塞塞紧于另一滴管口上。这样,水分便通过枝条从叶面蒸腾出去(茎部的微量蒸腾可忽略不计),水量的减少,可从另一滴管上显示出来。供实验枝条上的叶片面积是  相似文献   

7.
用自制的纤维素酶从黄花烟草(Nicotiana rustica L.)的叶肉细胞获得大量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应用液体一固体双层培养法将叶肉细胞原生质体离体培养,经生长,分裂,形成愈伤组织,并分化成再生植株。对液体—固体双层培养法与固体平板法进行了比较,黄花烟草的细胞分裂速度前者比后者快。  相似文献   

8.
珙桐叶肉细胞中的核内含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植物细胞核内含体的超微结构已有过广泛的研究[1]。Bigazzi仅对玄参科就研究了290种植物,发现其中242种具有核内含体[2]。根据超微结构特征,可以把这类无膜的已证明主要是蛋白质成分的核内含体分为5种类型。即片状型(L-type)、纤丝状型(F-type)、管状型(T-type)、晶体型(C-type)及无定形型(A-type)[3]。此前除F-type外陆续发现了与基本类型略有差异的4种亚型,即C2亚型、T2亚型、A2亚型和L2亚型[2,3]。尽管目前还不清楚核内含体的功能,但是研究发现,它在成熟细胞中的结构是稳定的。许多学者认为核内含体作为超微结构特征,在系统学和分…  相似文献   

9.
以马铃薯抗青枯病二倍体材料ED13和CE171、炸片颜色好的二倍体材料HS66以及优良性状双单体材料DH401和DH405为供体材料,对马铃薯叶肉原生质体培养进行研究。叶片悬浮黑暗预处理和试管苗黑暗预处理两种预处理方式对原生质体活力无显著影响。以0.5 mol/L甘露醇为渗透调节剂,25℃酶解12 h条件下,适宜CE171和DH401纤维酶浓度略高于ED13、HS66和DH405,分别为0.3%和0.4%。ED13和DH401原生质体在VKM液体培养基中培养3~4周,经愈伤组织生长培养基培养2周,转至芽诱导培养基培养,2~3个月后形成具根茎叶的完整植株。HS66和CE171原生质体培养6~8周也能形3~4 mm愈伤组织,但没有分化出芽;DH405的原生质体不分裂。  相似文献   

10.
叶肉导度(gm)表征CO2从植物气孔下腔到叶绿体内光合作用羧化位点的传输导度,是光合作用的重要限制因子,也是改良作物光合作用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参数。13C分馏在线联测法是研究植物光合生理的重要手段,也是目前测定C3植物gm的主流方法之一。但该方法对实验设备要求较高、难度较大,因此尚未被广泛采用。本文综述了当前测定gm的主流方法的适用性和特点;介绍了13C分馏在线联测法的理论基础——光合13C分馏模型,13C分馏在线联测法的实测方法、计算公式和测定系统的搭建,以及C3植物叶肉导度的调控因素。最后对13C分馏在线联测法的改进、操作要点和未来应用场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从龙葵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自制的纤维素酶从龙葵(Solanum nigrum L.)叶肉细胞制备了大量有活力的原生质体。用悬滴和浅层培养法,龙葵原生质体生长、分裂、形成愈伤组织,并再生成完整的植株。比较了在 NT 培养基中不同肌醇含量对原生质体的影响;每升培养基中加250毫克的肌醇能促进龙葵叶肉原生质体的生长和分裂。  相似文献   

12.
一种简单实用的谷氨酸浓度测定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谷氨酸和茚三酮可以发生特有的显色反应 ,在 pH 5~ 6时产物蓝紫色最明显。其颜色深浅与谷氨酸浓度大小有关。用分光光度计可以在其最大光吸收波长处测定其OD值。分别以OD值和相应的一系列浓度的L谷氨酸纯品浓度值为纵坐标和横坐标 ,绘制出 1条标准曲线。谷氨酸发酵液中的谷氨酸含量值即可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得它与茚三酮在最适 pH处反应得到的蓝紫色产物的OD值 ,然后从上述标准曲线上查到。误差率在 1 0 %左右。这为谷氨酸定量测定提供了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玉米苗照光后,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大量积累淀粉和可溶性糖(包括蔗糖),其中淀粉95%以上在维管束鞘细胞中。阻断光合产物输出时,两类细胞中蔗糖和淀粉积累都显著增加。离体维管束鞘细胞也能合成蔗糖。离体玉米叶内原生质体饲喂NaH~(14)CO_3并照光后,通常90%以上的~(14)C参入到有机酸和氨基酸中,3~10%参入糖和淀粉中。玉米叶肉原生质体具有直接利用CO_2合成碳水化合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满足社会对经济作物在数量及质量上不断提高的要求,寻找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及定向改变植物遗传性状的新途径,以培育出适合要求的优良品种,一直是生物学工作者努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近来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熟练地掌握植物原生质体培养的技术和方法,对于利用原生质...  相似文献   

15.
应用自制的纤维素酶从三个烟草品种的叶肉组织获得大量完整的有活力的原生质体,阐述了影响原生质体活力的某些因素。详细叙述了烟草原生质体的培养过程和方法,由于培养技术的改进,试验所用三个烟草品种的叶肉原生质体已经生长分裂形成愈伤组织,并分化成再生植株。此外,观察到“金星”的双倍体与单倍体叶肉原生质体在同一培养基上生长的差异。并对自制纤维素酶与日本纤维素酶(Onozuka)进行了比较。讨论了烟草原生质体从体积增大到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过程中必须移贴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NaCl对小麦幼苗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含NaCl的培养液中培养小麦幼苗,3天后取样观察叶肉细胞,其超微结构基本正常,细胞核和细胞壁没有明显变化。但线粒体结构普遍受到损害,表现在外膜、内膜和嵴膨胀,结构模糊。叶绿体被膜和片层结构仍保持完整,仅有部分叶绿体的片层排列方向发生改变,由原来平行排列扭转为近于垂直排列。  相似文献   

17.
叶肉导度(gm)指叶肉细胞内部的CO2扩散能力,它是叶肉细胞阻力的倒数.光合作用研究的早期,研究者们多将叶肉细胞对CO2的扩散阻力视为零,即假定gm无穷大,而忽略了其对光合作用的限制.但近来的研究表明,gm是有限的,并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此外,gm的大小直接决定了CO2在叶片内的扩散量,进而影响到植物光合效率的高低.因此,gm的估算对于植物光合能力的评估意义重大.目前,气体交换与叶绿素荧光相结合法、曲线拟合法以及瞬时碳同位素(13CO2)辨别法已经成为植物gm估测的3种常用方法,但国内针对这3种方法原理及其优缺点介绍的文献极少,阐述这3种方法的原理、过程并比较分析其优缺点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综合了相关文献,从原理、推导过程及优缺点3方面对上述3种gm估测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结果表明: 曲线拟合法虽然易于理解,便于操作,但其拟合模型因光合作用的发生状态不同而不同,需要研究者对光合作用不同状态进行严格划分,不利于广泛推广应用;瞬时碳同位素(13CO2)辨别法虽然提高了结果的准确性,但其测定过程比较复杂,对试验操作的要求比较严格,同时该方法对试验误差的敏感性较差,可靠性不高.相较上述两种方法,气体交换与叶绿素荧光相结合法的可操作性更强,可靠性更高,更利于多处理多重复的大样本的观测分析,叶绿素荧光技术的使用,既简化了试验步骤,又降低了试验过程的偶然误差,增加了观测结果的科学性;此外,叶绿素荧光技术还能为叶片提供饱和脉冲活化能,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叶片的光合潜能,但该方法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为了提高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准确程度,试验中需要使用较低的气体流速,而流速的降低又会增大气体扩散泄漏的风险,所以该方法对选择合理气体流速的要求很高. 综合来看,气体交换与叶绿素荧光相结合法在植物gm的实际测定中的认可度最高,使用最广泛.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叶肉含晶细胞超微结构的季节变化,阐明香樟叶肉中草酸钙晶体在春夏秋冬的变化规律。该研究以多年生香樟(C. camphora)叶片为材料,分别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露地取样,制作超薄切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叶肉含晶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春季时香樟叶肉中只有少数细胞有草酸钙晶体,数量较少,晶体结构多为柱状晶、方晶; 夏季时香樟叶肉细胞中随机分布于液泡的草酸钙晶体明显比春季的数量多、体积大、形态丰富,晶体多为柱状晶、方晶、针晶、簇晶; 秋季时香樟叶肉细胞草酸钙晶体和夏季的类似,数量较多,形态多样,以方晶和柱状晶针晶为主,伴有晶簇; 冬季时香樟叶肉含晶细胞晶体形态为柱状晶、方晶、针晶,数量比夏季和秋季的数量略有减少。该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年四季中香樟叶肉细胞液泡中均有草酸钙晶体结构存在。  相似文献   

19.
盐胁迫下芦苇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柯柯盐湖边盐碱地上生长的芦苇叶肉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并以西宁地区非盐碱地上生长的芦苇作对照。结果表明:西宁地区的芦苇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呈椭圆形,其膜系统完整,基粒片层和基质片层发育良好。在盐碱地上生长的芦苇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呈圆形,叶绿体内出现较大的淀粉粒,并发现有线粒体嵌入叶绿体的现象。叶绿体的类囊体膨大,线粒体的嵴也有膨大的现象。在盐湖水中生长的芦苇叶肉细胞,叶绿体的类囊体排列紊乱、扭曲、松散。类囊体膜局部被破坏,部分类囊体膜解体,空泡化,甚至消失,一些溶解了的类囊体流进细胞质中。综上所述,芦苇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是该植物适应柯柯盐湖地区盐渍、低温、低气压、强辐射等环境因子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