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利用ImageJ软件测量,观察并获取了桃红颈天牛Aromia bungii雌雄成虫触角、口器及跗节感器的长度、数量和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雌雄成虫触角均发现有感器类型5型17亚型,即刺形感器8亚型、锥形感器5亚型、毛形感器2亚型、耳形感器以及B9hm氏鬃毛各1亚型。雌雄成虫口器均分布有感器类型6型10亚型,即刺形感器2亚型、锥形感器4亚型、毛形感器、钟形感器、板形感器以及B9hm氏鬃毛各1亚型。雌雄成虫跗节表面均有感器类型3型6亚型,即刺形感器3亚型、锥形感器2亚型以及毛形感器1亚型,且雌雄虫间各部位感器无性二型现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茶谷蛾成虫触角上感器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形态结构。【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分别对茶谷蛾雌、雄成虫触角上各类感器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茶谷蛾触角上共分布8种感器,类型分别为B?hm氏鬃毛(2种亚型)、鳞形感器、刺形感器(2种亚型)、腔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锥形感器、毛形感器(4种亚型)、舌形感器。【结论】茶谷蛾雌、雄成虫触角感器存在性二型性,雌雄蛾感器种类相同,但在感器亚型和数量上,雄蛾多于雌蛾。研究结果将为茶谷蛾通讯及行为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比较黑斑双叉叶蝉Chlorotettix nigromaculatus成虫雌、雄两性的触角及其感器的形态、数量和分布,为黑斑双叉叶蝉的行为生物学、化学生态学和电生理学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黑斑双叉叶蝉成虫的触角外部形态及其感器的类型、数量和分布及超微结构。【结果】黑斑双叉叶蝉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类型、数量和分布相似。该虫成虫触角呈刚毛状,包括柄节、梗节和鞭节3部分,其中柄节和梗节较粗短,其上布满众多鳞形突起;鞭节细长,由约60~64亚节组成,鞭节第1亚节上也布满鳞形突起。成虫的触角感器分为7种类型,包括蒲氏鬃毛(Bhm bristles, BB)、毛形感器(sensilla trichodea, ST)、锥形感器(sensilla basiconica, SB)、钟形感器(sensilla campaniformia, SCa)、刺形感器(sensilla chaetica, SCh)、腔锥形感器(sensilla coelocomica, SCo)、分叉感器(forficate sensilla, FS)。其中蒲氏鬃毛主要分布在柄节和梗节中下部,毛形感器STⅠ和STⅡ分布在柄节、梗节和鞭节,锥形感器主要分布在鞭节第1和2亚节端部,钟形感器SCaⅠ和SCaⅡ分布在柄节和鞭节第3和5节端部,腔锥形感器SCoⅠ和SCoⅡ分布在鞭节第1-5亚节,刺形感器SChⅠ和SChⅡ分布在梗节中上部和鞭节第4亚节端部,分叉感器分布在梗节基部。触角感器类型和基本结构在雌雄个体间无明显差异。【结论】黑斑双叉叶蝉的触角感器类型、分布和数量在雌雄个体间无差异。各种感器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首次发现在其柄节和梗节分布有蒲氏鬃毛,梗节上有刺形感器和分叉感器,鞭节第1-5亚节上分布有腔锥形感器。  相似文献   

4.
袁轲  朱慧  曲业宽  任炳忠  尤杨 《昆虫学报》2020,63(4):439-449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访花昆虫红腹毛蚊Bibio rufiventris触角感器的类型和分布。【方法】通过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观察红腹毛蚊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的种类、数量和形态,比较雌雄个体间的差异。【结果】红腹毛蚊雌、雄成虫触角均包含3部分,分别为柄节、梗节和鞭节,其中鞭节由8个亚节组成。雌成虫触角平均总长度为862.556±78.662μm,雄成虫触角平均总长度为880.361±83.253μm,雌、雄成虫触角各亚节的长度几乎相似,只有鞭节第8亚节长度有显著差异。红腹毛蚊的触角感器共有4大类,即刺形感器、锥形感器、毛形感器和B?hm氏鬃毛。其中,雌性红腹毛蚊触角感器共有6种亚型,即刺形感器、毛形感器2型、锥形感器(1, 2和4型)和B?hm氏鬃毛;雄性红腹毛蚊触角感器共有5种亚型,即刺形感器、毛形感器1型、锥形感器(2和3型)和B?hm氏鬃毛。【结论】红腹毛蚊雌、雄成虫触角感器在种类、数量以及形态特征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红腹毛蚊触角感器的生理功能及其行为活动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双斑长跗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 (Motschulsky)成虫触角及其感器的形态与分布.结果表明: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触角为线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鞭节有9节,其中,雄虫的触角比雌虫长;感器类型有毛形感器(1型、2型和3型)、刺形感器、锥形感器(1型和2型)、腔锥形感器、B(o)hm氏鬃毛、钟形感器共9种.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类型无差异,但雄虫触角上的感器分布要比雌虫的稠密.  相似文献   

6.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双斑长跗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Motschulsky)成虫触角及其感器的形态与分布。结果表明: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触角为线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鞭节有9节,其中,雄虫的触角比雌虫长;感器类型有毛形感器(1型、2型和3型)、刺形感器、锥形感器(1型和2型)、腔锥形感器、Bhm氏鬃毛、钟形感器共9种。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类型无差异,但雄虫触角上的感器分布要比雌虫的稠密。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光学显微镜和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测定椰子织蛾成虫的触角外部形态、感器的形态特征和分布,对椰子织蛾感器进行鉴定分类.结果表明,椰子织蛾雌雄成虫触角形状为线形,由38~42节组成,其中柄节1节、梗节1节和鞭节36~40节.椰子织蛾雌、雄成虫触角上有7种类型感器,9种亚型,分别是毛形感器(2种亚型)、刺形感器(2种亚型)、锥形感器(3种亚型)、鳞形感器、腔锥形感器(2种亚型)、栓锥形感器和B?hm氏鬃毛.通过观测得出,椰子织蛾雌、雄虫感器存在性二型现象.本研究为揭示椰子织蛾成虫化学通讯机制提供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井上蛀果斑螟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扫描电镜对井上蛀果斑螟Assarainouei Yamanaka雌雄成虫触角及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类型和分布进行详尽观察。结果表明,井上蛀果斑螟触角上主要分布有9种类型的感器,其中毛形感器2种,锥形感器、刺形感器、耳形感器、腔锥形感器、腔乳头状感器、鳞形感器及Bohm氏鬃毛均1种。其中的腔乳头状感器只在雌虫触角上有分布,雄虫触角鳞形感器及末端毛形感器的数量均多于雌虫。  相似文献   

9.
闫喜中  谢佼昕  邓彩萍  郝赤 《昆虫学报》2021,64(11):1252-1260
【目的】明确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成虫喙管感器的形态结构及感器神经元的投射。【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小菜蛾成虫喙管结构和感器,利用神经回填技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喙管感器神经元在脑部的投射。【结果】小菜蛾成虫喙管上存在毛形感器(两种亚型)、腔锥形感器、锥形感器、刺形感器和栓锥形感器5种不同类型的感器。毛形感器表面光滑,分布于外颚叶外侧,可分为毛形感器Ⅰ型和Ⅱ型两种亚型,其中Ⅰ型比Ⅱ型长;锥形感器分布于喙管外表面,由一个感觉锥和一个短的圆形基座组成;腔锥形感器仅分布于食管内侧,只有一个粗短感觉锥而无基座;刺形感器由一个细长的感觉毛和一个圆形基座组成,表面无孔,分布于喙管的外表面;栓锥形感器是昆虫喙管上最典型的感受器,集中分布于喙管顶端区域,感器顶部凹腔伸出一个单感觉锥。此外,喙管上的感觉和运动神经元投射到初级味觉中枢咽下神经节。【结论】本研究阐明了小菜蛾成虫喙管感器的类型、分布和形态特征及其感器神经元在脑部的投射形态,为深入了解小菜蛾喙管感器的生理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灰茶尺蠖成虫触角及幼虫头部感器超微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明确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成虫触角及幼虫头部感器的种类、形态、数量和分布,以探讨灰茶尺蠖的行为机制。【方法】利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灰茶尺蠖雌、雄成虫触角和5龄幼虫头部感器的超微结构。【结果】灰茶尺蠖成虫触角上分布有8种感器,分别是栓锥形感器、耳形感器、毛形感器(Ⅰ-Ⅳ)、B?hm氏鬃毛、腔锥形感器(Ⅰ和Ⅱ)、鳞形感器、锥形感器(Ⅰ和Ⅱ)和刺形感器。其中,栓锥形感器仅分布在雌蛾触角上,耳形感器、毛形感器(STⅠ-Ⅲ)仅分布在雄虫触角上。5龄幼虫触角上着生1个栓锥形感器、1个锥形感器和2个刺形感器;上唇着生有6对刺形感器,内唇着生有3对刺形感器和1对指形感器;上颚基部外侧着生有2个刺形感器;下颚及下颚须着生有5个刺形感器、9个锥形感器和2个栓锥形感器;下唇须着生有1个锥形感器和1个刺形感器;吐丝器前端着生有1对刺形感器。【结论】灰茶尺蠖雌、雄成虫触角感器存在性二型性,且雄虫上感器种类和数量较多,据此推测雄虫感受寄主植物或性信息素的能力较强;幼虫头部感器具有嗅觉和味觉功能,在其判断食物的种类和适应性等生态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玲  李娜  庞保平 《昆虫学报》2022,(3):333-342
【目的】明确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成虫触角感器类型及对寄主植物挥发物的电生理反应,为进一步研究沙葱萤叶甲的化学感受机理奠定基础。【方法】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沙葱萤叶甲成虫触角上的感器类型;采用顶空动态吸附收集法采集寄主植物沙葱Allium mongolium的挥发物,利用气质联用仪测定沙葱主要挥发物组分,并利用触角电位技术(electroantennogram, EAG)测定沙葱萤叶甲成虫对这一寄主植物主要挥发物成分的电生理反应。【结果】沙葱萤叶甲成虫触角上分布的感器主要有5种类型,分别是毛形感器(sensilla trichodea, ST)、刺形感器(sensilla chaetica, SC)、锥形感器(sensilla basiconica, SB)、钟形感器(sensilla campaniformia, SCa)和B9hm氏鬃毛(B9hm bristles, BB)。沙葱挥发物主要由32种化合物组成,其中,含硫化合物占总量的49.3%。雌成虫对二烯丙基硫醚、二烯丙基二硫、顺-2-己烯-1-醇、2-己烯醛、苯甲酸甲酯和己醛6种化合物表现出较强的触角电位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成虫下唇须感器的形态结构及感器神经元的投射。【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下唇须结构和感器类型,利用神经回填技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下唇须感器神经元在脑部的投射。【结果】小菜蛾成虫下唇须共3节,其上存在Böhm氏鬃毛、钟形感器、鳞形感器、锥形感器、微毛形感器5种不同类型的感器和一个陷窝器结构。Böhm氏鬃毛短小尖细,钟形感器形如顶部凹陷的圆帽,两种感器均分布于下唇须第1节,且大小上均无雌雄二型差异;鳞形感器形同柳叶,锥形感器粗而直,均散生于下唇须的第2和3节,两种感器在大小上均存在雌雄二型差异,其中雌性的鳞形感器显著大于雄性的,根据其雌雄二型差异现象推测雌蛾的鳞形感器可能与感受寄主植物挥发物有关;下唇须第3节中上部具有一个圆形陷窝器结构,雄虫的陷窝器内径为5.68±0.33μm,雌虫的为6.03±0.23μm,雌雄间无显著性差异;凹坑内长有表面光滑的微毛形感器。小菜蛾下唇须感器神经元主要投射于脑部咽下神经节、每个触角叶的下唇须陷窝器神经纤维球和腹神经索3条通路。【结论】阐明了小菜蛾下唇须感器的类型、分布和形态特征及其感器神经元在脑部的投射形态,为深入了解小菜蛾下唇须感器的生理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赵晓英  杨伟  杨桦  杨春平  张犀  黄琼 《昆虫知识》2011,48(6):1792-1797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刺粉虱黑蜂Amitus hesperidum Silvestri触角。结果表明,在雌雄蜂的触角上共存在着7种感觉器,分别为Bhm氏鬃毛、毛形感觉器、板形感觉器、腔锥形感器、柱形感觉器、栓锥形感觉器。对触角感觉器的形态、分布进行了描述。雌雄触角有性二型现象,主要表现在毛形感器数量差异明显,板形感器分布不同,栓锥形感器只在雌虫上发现。  相似文献   

14.
椰心叶甲啮小蜂触角感觉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辛星  马子龙  覃伟权 《昆虫知识》2010,47(5):933-937
应用扫描电镜(SEM)对椰心叶甲啮小蜂Tetrastichus brontispae Ferrière成虫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触角上共有8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多孔板状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耳形感器、乳状感器、腔形感器和Bhm氏鬃毛;其中毛形感器和板形感器是主要感器,数量较多分布较广;雌雄蜂触角有明显的性二型现象,表现为雌雄触角大小不同,触角感器类型、大小、数量、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桉小卷蛾是桉树、番石榴等林木和果树的一种重要害虫。为确定桉小卷蛾成虫触角上的感器对寻找生存环境及对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起的作用,研究了桉小卷蛾触角感器的种类、形态和分布。[方法] 利用扫描电镜对桉小卷蛾成虫触角感器进行了详细观察和研究。[结果] 桉小卷蛾雌、雄蛾触角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触角的外侧面覆盖有鳞片;雄性触角略短于雌虫,且鞭节近1/4处有一凹陷。共发现7种感器,即鳞形感器、毛形感器、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耳形感器、刺形感器和Böhm氏鬃毛,其中以毛形感器数量最多。[结论] 桉小卷蛾雌雄成虫触角的感器种类、分布、数量有一定的规律但又有差异。建议应用气相-触角电位联用技术GC-EAD和触角电位EGA等技术进一步解析触角感器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兴安落叶松鞘蛾触角及其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慧  严善春  彭璐 《昆虫知识》2008,45(3):405-417
应用扫描电镜对兴安落叶松鞘蛾Coleophora obducta(Meyrick)触角及其感器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鞘蛾触角为丝状,其上共有8种感器:板形感器、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毛形感器、鳞形感器、叉形感器和Bhm氏鬃毛,对各种感器的形态、分布特点进行描述,推测其可能具有的功能。雌雄蛾触角有明显的性二型现象,表现为雌雄触角大小不同,触角感器类型、大小、数量、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17.
通过扫描电镜对微红梢斑螟雌、雄成虫触角的外部形态及感器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微红梢斑螟雌、雄成虫触角共观察到10类感器.其中,毛形感器(Ⅰ、Ⅱ型)、刺形感器(Ⅰ、Ⅱ型)、耳性感器、腔锥形感器、Bǒhm氏鬃毛共7类感器在雌、雄虫触角上均有分布;而栓锥形感器仅在雌虫触角上被发现,钟形感器和鳞形感器这2类感器仅在雄虫触角上被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扁角豆芫菁Epicauta impressicornis主要触角感器的形态特征,为进一步开展扁角豆芫菁生物学和行为机制研究提供基础参考,也为今后的触角感受器电生理研究提供前提条件。【方法】对扁角豆芫菁E. impressicornis雌雄成虫触角感器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并对雌雄成虫触角感器数量、分布及其差异进行了统计和比较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其雌雄成虫触角感器存在性二型现象,二者的感器类型、数量及分布既有共性又存在明显差异。雌雄成虫触角共有的感器分为7种,即2种刺形感器(CH1和CH2),2种锥形感器(SB1和SB2),1种Böhm氏鬃毛(BB),1种耳形感器(SA)和1种钟形感器(CA);雄虫触角特有的感器类型包括1种刺形感器(CH3)和1种锥形感器(SB3),而雌性触角特有的感器类型包含2种锥形感器(SB4和SB5)和1种凹槽钉形感器(GP)。【结论】扁角豆芫菁成虫触角感受器类型丰富多样。根据触角感受器的形态、分布以及与之前报道结果的比较分析,推测其功能可能为信息素感器(CH1)、化学感器(CH2和GP)、嗅觉受体(CH3, SB1-SB5, SA和CA)、机械感器(BB)和温度感器(GP和CA)。  相似文献   

19.
绿盲蝽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扫描电镜对绿盲蝽雌雄成虫的触角形态和感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绿盲蝽触角为线形, 共4节, 即柄节、梗节和2个鞭节。触角感器共有4种, 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Böhm氏鬃毛。其中, 毛形、刺形、锥形感器各有两种类型。雌雄个体之间触角感器的类型、分布均没有明显差异。不同感器在触角各节上的数量与分布各不同。  相似文献   

20.
亚洲玉米螟成虫触角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对亚洲玉米螟成虫触角的外部形态结构在扫描电镜下作了观察.触角由柄节、梗节和62—67个鞭节组成,触角背面被鳞片覆盖,绝大部分触角感器位于触角的腹面和侧面.所有鞭节的表皮上都有连续的网纹结构,但在柄节和梗节的表皮上则无.在雌雄蛾的触角上都可以找到以下七种感器,即栓锥感器、腔锥感器、锥形感器(即B?hm氏鬃毛)、刺形感器、耳形惑器、鳞形感器和毛形感器.毛形感器数目最多,并根据其形状和表面细微结构分为两种类型:A型和B型.除锥形感器外,所有的感器都分布在触角鞭节的网纹区上.对此昆虫的触角两性差异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