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疆土辽阔,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近年来,随着外来昆虫的入侵,全国树木病虫害的暴发率逐年上升,对我国生态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但是树木病虫害的监测只能在局部地区,因而只能在已经暴发了较严重的病虫害后才能够发现和治理。树木病虫害如在早期未被发现和处理,可能会造成暴发的严重形势,且预防和治理将变得被动,因此,进行树木内部病虫害缺陷精准检测尤为重要。为更早和更加准确预报树木病虫害的发生,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监控。针对早期传统方法如目测法、敲击辩声法和解剖观测法等方法的准确性低、时效性差和易对树木造成不可逆损害等缺点,近些年研究出了新的检测方法,包括指向性好、能量大的超声波检测法,低成本、穿透性强的应力波检测法,以及成像准确、适用于不同环境的电磁波检测法等。不同的检测方法分别有着相对应的成像算法,如走时法、频域分析法和Born近似法等。这些成像算法在分辨率、准确度、精度和计算速度上各有优势。通过对这3种检测方法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了解各类检测方法的优缺点,有助于更好地针对不同情况下的树木病虫害做出精准检测,能够把树木病虫害暴发后的被动治理变成暴发前的主动预防,以提早做出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2.
农作物虫害的机器检测与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早期发现并准确定位害虫, 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评价, 可提高施药处方决策和综合防治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在作物虫害信息的获取中, 传统的检测和监测方法不但耗时、费力, 而且导致的预报滞后会进一步增加损失程度, 很难较好地满足现代农业的精准生产要求。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在田间作物上开展害虫及其危害状况的机器检测和监测技术研究取得的进展, 包括声特征检测法、雷达观测法、图像识别法以及光谱监测法等, 讨论了现有技术的局限性, 指出了未来作物虫害机器检测和监测技术的可能发展方向是采用多种技术相结合的组合式检测和监测方法, 从多个角度获取特定虫害的相关信息, 相互进行实证检验, 以提高作物虫害机器检测和监测的精度及效率。  相似文献   

3.
研究应用流式细胞技术(flow cytometry method,FCM)进行快速微生物检测的方法。与传统微生物检测方法相比,FCM法更快速和准确。经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FCM检测法与标准平板检测法(SPC)具有极强线性相关性。经Q检验法分析,FCM检测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由此可见,FCM法可成为一种替代传统微生物检测法的自动化仪器检测新技术。  相似文献   

4.
用于检测乙型肝炎抗原(HB Ag)的诊断血清,一般是用初步提纯的HB Ag免疫动物所得到的免疫血清经正常人血清在液相吸收处理后制成。这种诊断血清只能用于灵敏度较低的检测方法,如琼脂扩散、对流电泳等。对灵敏度较高的检测方法如反向被动血  相似文献   

5.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频繁发生,它不但危及消费者健康和生命,而且对个人、单位和社会都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如何快速灵敏地检测食源性致病菌已成为控制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最常规最经典的检测方法如铺板培养法、生化检测等,操作过程较为繁琐,而且非常耗时,难以满足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的需要。随着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的发展,已经建立了很多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新技术。我们对目前食源性致病菌的表面增强拉曼检测方法进行归纳和综述,旨在为致病菌检测的深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昆虫抗药性监测与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合论述了昆虫抗药性监测与检测技术的研究概况,扼要地介绍了生物检测法、神经电生理检测法、生物化学检测法、免疫学检测法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法的研究进展,指出了这些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理论的发展和试验技术的进步,为早期监测和检测昆虫抗药性提供了更多快速可行的方法,使昆虫抗药性监测与检测技术的研究迈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7.
细菌在一些不良压力条件下会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其仍具有活力但不能采用常规的平板培养基进行培养,VBNC态细菌一旦培养条件适宜仍能继续生长繁殖,有些致病菌依旧具有毒力。如果检测方法不当,会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需要采取适合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文章概述了几种检测VBNC态细菌的方法,如活菌直接计数法、核酸染料检测法、呼吸检测法、分子生物学法、免疫学法、流式细胞仪检测法等,并对检测方法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生化检测法在阴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常规检测法和生化检测法对新疆自治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科研所妇科门诊436例不孕症患者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测。结果在436例患者中,使用常规检测法共筛查出细菌性阴道病患者71例,阳性率为16.28%;使用生化检测法共筛查出细菌性阴道病患者82例,阳性率为18.80%。在诊断细菌性阴道病方面,这两种方法的符合率达到了86.5%,经Kappa一致性检测,二者具有中度一致性(Kappa=0.72,P>0.05)。结论生化检测法与Amsel法的符合率较高,且具有准确、快速,不需使用大型昂贵仪器等特点,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和重视由于微生物毒素所导致的食品污染问题。在当前涉及的所有食品安全问题,最为突出的是微生物污染而引发的食源性疾病。鉴于此,使用科学的方法准确、快速地对食品微生物进行检测,对于有效预防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至关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检测食品微生物的相关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主要包括传统的PCR检测技术、电阻电导测定法、快速测试片法、重量分析稀释计和理化检测法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生物电磁学参数中的电导率与组织的功能性信息直接相关,精准重建生物组织电导率在医学成像技术和医学诊断领域中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改进定量微波热声层析成像(microwave-induced thermoacoustic tomography,MTAT)算法,使组织电导率的重建精度提高。方法 本文在利用有限元离散法求解热声波动方程和亥姆霍兹方程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正则化牛顿迭代法(regularized Newton iteration method,RNIM)定量重建组织电导率的改进方法。结果 通过数值模拟实验和含不同浓度NaCl溶液的仿体实验,验证了算法改进的有效性。组织仿体实验结果表明,目标在不同位置、不同大小、不同对比度情况下,相比于定量微波热声层析成像采用拟合(fitting)的方法,采用正则化牛顿法定量重建的仿体电导率相对误差明显降低,重建目标精度提高。在仿体实验中采用RNIM方法重建相同浓度的单目标在不同位置的电导率变化幅度更小,以及重建多目标电导率的相对比值与实际更接近,实验结果验证了改进方法的稳定性。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优化算法能更加准确地定量重建组织仿体的电导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随着对微观世界探索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显微成像系统的性能,如成像效率、成像质量以及三维成像等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方法:近年来,在显微成像领域涌现出一批代表性的技术如定量相位成像技术、太赫兹成像技术以及结构光超分辨成像技术等,此类技术凭借无损伤、无侵入、无电离辐射、可实时、可定量等优势,在医学诊断、无损检测和安全检查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结论:本文根据光源的不同对显微成像技术进行了分类,首先对高相干激光、低相干光、太赫兹波以及结构光作为光源的四类无标记成像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阐明了成像的基本原理,然后对这几类技术进行了特征分析。最后探讨了显微成像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圈养林麝(Moschusberezovskii)长期受困于消化道类疾病,尤其是肠道炎症性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粪便检测是评估野生动物消化系统是否存在出血情况的有效方法之一,并且在圈养林麝肠道健康状况评估及肠道炎症性疾病临床诊断等方面提供了一定的诊断依据。粪便隐血在消化道出血诊断中有广泛的临床诊断价值。基于此,本研究用新鲜的林麝血液进行稀释,来探究匹拉米洞法、邻联甲苯胺法和联苯胺法三种方法对林麝血液浓度的灵敏度范围。检测结果显示,匹拉米洞法的最低敏感性检测浓度为0.05 mg/L,敏感性范围远大于邻联甲苯胺法(0.40 mg/L)和联苯胺法(100.00 mg/L)。分别利用三种检测方法对林麝粪便潜血进行检测,比较检测结果的阳性率,结果显示,匹拉米洞法的检测效果优于其他两种方法,阳性率分别为匹拉米洞法检测法10.13%、邻联甲苯胺法检测法2.56%和联苯胺法检测法0,差异有诊断学意义(P <0.05)。而且在操作上,匹拉米洞法更加简便快捷。故在诊断林麝消化道出血时,采用匹拉米洞法进行林麝便隐血的检测更加准确便捷。  相似文献   

13.
定量构建天敌-猎物食物网是有效开展害虫管理的基础.常用的食物网构建方法有单克隆抗体法、肠道内容物的PCR检测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等.这些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但只能定性或定量检测天敌对已知猎物物种,即已明确捕食或寄生关系的物种的捕食情况,并不能检测未明确捕食或寄生关系的猎物种类和捕食量.而DNA条形码是一段具有物...  相似文献   

14.
森林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工作的进行在森林保护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森林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措施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酶是细胞新陈代谢的基础,酶的检测在生物技术、疾病诊断及药物开发等领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检测酶的诸多方法中,荧光法因其灵敏度高、检测限低等优势发展迅速。以下简述了近年来荧光法在酶检测领域的研究,根据检测方法的不同分为直接荧光检测法和间接荧光检测法,其中直接检测法又根据不同的底物标记及检测机理进行分类。以下介绍了各种方法的应用,并展望了此类方法的前景和发展趋势,为酶工程及生命科学其他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6.
三维重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考古发掘、研究、展示等各个领域。通过对石制品的三维重建,可以帮助我们获取更加精准的数据信息,一些过去只能估算的测量指标得以精准化,由此催生出许多新的研究方法。本文回顾了十几年来三维重建方法在石器分析研究中的实例,如石制品的表面积、体积测量,台面、砾石面/人工面、片疤的精确数值获取,以及三维空间中打击方向、角度的判定等等,有效推动了石制品的深入研究。不同的三维重建技术各有优劣,多视角三维重建技术不受设备、场地、人员技术要求的限制,能够快速、准确地建立石制品的三维模型,并且获取如面积、体积、角度等通常难以准确测量的数据信息,其生成的点云、数字高程模型、正射影像图等还可以导入其他软件拓展使用。该技术的诸多优点,使其可以成为旧石器考古发掘、研究的日常工具。  相似文献   

17.
布鲁氏菌(Brucella,简称布氏菌)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菌,布鲁氏菌病常发生在牛、羊、猪等家畜中,主要通过接触传播给人类。人类在感染该菌的早期并无特异性症状,其临床表现多样,若不能及时诊断并予以干预,可导致严重关节疼痛和菌血症,甚至引起死亡。布鲁氏菌病一旦广泛发病,不但对畜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还会严重威胁公共安全,因此,布鲁氏菌的快速准确诊断对防治疾病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针对该病原体常见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微生物检测法、免疫学检测法、分子生物学检测法等。本文将就人感染布鲁氏菌的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作以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分子生物学方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食品安全受到广泛关注。及时、准确地检测出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是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内容,食品病原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因其特异性和灵敏性而备受瞩目。我们主要介绍了基因探针检测法、PCR检测法和基因芯片检测法的原理、开发及其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牛奶中残留抗生素免疫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生素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人类及动物细菌感染的治疗与预防中,但由于它们有可能被添加至动物饲料中,而导致牲畜及牛奶中抗生素残留量超过最大残留允许量,因此抗生素使用的水平是否会造成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成为人们持续关注的问题.为了测定抗生素残留的含量,人们正在研发准确、简单和低成本的新型检测方法.几类用于检测牛乳及乳制品中残留抗生素的方法已经建立,包括仪器分析方法、微生物检测法和免疫检测法等.主要综述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识别原理的免疫分析技术以及免疫传感器、蛋白芯片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等几种新的免疫检测方法,阐述这些方法所具有的简便、成本低、高灵敏和特异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一种利用单一波长激发的同时产生光声和荧光信号的显微成像系统,本成像系统具有超高的成像分辨率(<6μm)。借助外源的造影剂在近红外的吸收特性,利用光声-荧光显微成像系统对活体肿瘤进行光声/荧光成像。实验结果表明,光声-荧光显微镜在早期肿瘤的成像和检测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因此,通过研究和选择适当的双模态造影剂,该系统在不同病理模型中可以提供更准确的组织信息及生理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