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赵春青  李多川 《菌物系统》2007,26(4):601-606
1嗜热真菌的概念作为环境中基本的、限制性的物理因素之一,温度对生物在地球表面的生存及分布起着非常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真菌象其它微生物种群一样,在其数千万年的进化历程中,对不同的温度范围有 了各自的适应,大体可分为嗜冷真菌、嗜温真菌和嗜热真菌。嗜热真菌thermophilic fungi是一类最低生长温度为20℃或20℃以上,最高生长温度为50"C或50℃以上的特殊真菌类群;  相似文献   

2.
将高山森林土壤装入PVC管中(土壤有机层在上、矿质土壤层在下)培养10周,以高山森林土壤年均温为对照,采用室内人工气候箱分别模拟增温2和4 ℃,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土壤酶活性对温度升高的响应.结果表明: 温度升高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机层中细菌、矿质土壤层中革兰氏阴性菌(G-)PLFAs含量,但对土壤真菌无显著影响.温度升高引起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比值(G+/G-)升高,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结构.增温对漆酶、β-葡萄糖酶、酸性磷酸酶和N-乙酰葡糖胺糖苷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之间呈现出协同增长的趋势,真菌、细菌、G+、G-等微生物群落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层中β-葡萄糖苷酶与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碳源利用的竞争,导致β-葡萄糖苷酶活性与土壤有机层细菌、真菌、G+呈显著负相关.高山森林不同土壤微生物类群对增温的响应不同,细菌比真菌对温度的响应更敏感,真菌对增温有一定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3.
佘山大型真菌的生态因子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 引言 大型真菌的生态学研究已有较长历史,Bisby认为作为真菌的寄主或基质的种子植物或其遗骸的分布,对真菌分布的作用大于气候对它们的影响,邓庄研究了基质含水量和温度对大型真菌生长、发育的影响,Manachere研究了控制大型真菌子实体形成的基本条件。由此可以认为,水分、温度、基质或寄主的种类对大型真菌的生长,尤其子实体的产生有显著影响,根  相似文献   

4.
自然条件下,病原真菌侵染是导致种子死亡的重要因素。气候变化背景下,种子特性(如休眠和发芽速率)与真菌侵染之间的关系仍不清楚。本研究以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17种草本植物种子为对象,设置不同温度(10、15、20和25℃)发芽实验,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种子病原真菌侵染和死亡与种子发芽速率和休眠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各温度条件下,种子病原真菌侵染率、死亡率与种子休眠率均呈显著负相关(P<0.001),但在25℃条件下相关性最强:仅在25℃条件下,种子真菌侵染率、死亡率与种子平均发芽时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种子休眠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均能有效抵御病原真菌的侵染;种子通过快速萌发有效逃避病原真菌的侵染,但其与病原真菌的关系受温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蚊幼虫病原真菌贵阳腐霉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黄盛文  苏晓庆 《菌物学报》2007,26(3):380-388
为了开发灭蚊真菌贵阳腐霉Pythiumguiyangense用于蚊虫防治,对贵阳腐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菌丝生长率、真菌产孢情况以及对致倦库蚊Culexquinquefaciatus1龄幼虫的毒力作为评价的指标。测试了7种人工培养基、7种单糖、7种氮源、真菌生长所需的pH范围和温度范围、以及4种光-暗比的光照程序对真菌的影响。结果证明该真菌生长的适合温度为5℃~35℃,最佳温度为25℃~30℃;适合pH范围是5~12;在pH9~11范围内菌丝和游动孢子生长最好;测试的人工培养基中,按照菌丝生长速度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Czapek’SFE、PYG、KPYG2、SDAY、CMA和PDA。其中从真菌的游动孢子形成量和对蚊幼虫的毒力来看,最佳培养基为SFE;葡萄糖、果糖、乳糖、蔗糖、麦芽糖、甘露糖和可溶性淀粉都是本真菌的合适碳氢营养源;含有机氮的培养基比含无机氮的培养基好;不同的光照程序没有表现明显的影响,但是观察到紫外光对本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药用真菌的成长、发育过程中,能够产生大量的有利于抑制人类疾病的物质。因此,在中医药领域,药用真菌有着举重若轻的作用。但由于气候、温度、地质条件等影响,药用真菌在自然界得不到大量繁殖。在我国,目前主要采用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来进行药用真菌的培养和研发。  相似文献   

7.
油球藻(Graesiella sp.WBG-1)是一株适合于开放池规模化培养的产油微藻,在室外规模培养过程中常因一种病原真菌(Amoeboaphelidium sp.)的污染严重影响其生长和油脂积累,甚至导致培养失败。本文利用MTT染色法借助光学显微镜对被病原真菌感染的油球藻细胞计数并统计感染率,设置不同温度、光照强度、p H以及通气量等培养条件,研究环境因子对病原真菌感染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MTT染色法简单易行,可用于油球藻规模培养中病原真菌的检测;温度、光照强度、通气量和p H值均能够显著影响病原真菌的感染能力,高温、高光照强度、弱酸性环境和藻液静止等培养条件不利于病原真菌对油球藻的感染;在温度30℃、光强140μmol·m~(-2)·s~(-1)、通气量1.0 L·min~(-1)和p H 9.0±0.5的培养条件下成功建立了病原真菌感染油球藻的连续传代培养。本研究在实验室内模拟油球藻规模培养中被病原真菌感染的全过程,为深入研究该病原真菌对微藻细胞的感染行为及其感染机制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8.
为了开发灭蚊真菌贵阳腐霉Pythium guiyangense用于蚊虫防治,对贵阳腐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菌丝生长率、真菌产孢情况以及对致倦库蚊Culex quinquefaciatus1龄幼虫的毒力作为评价的指标。测试了7种人工培养基、7种单糖、7种氮源、真菌生长所需的pH范围和温度范围、以及4种光-暗比的光照程序对真菌的影响。结果证明该真菌生长的适合温度为5℃~35℃,最佳温度为25℃~30℃;适合pH范围是5~12;在pH 9~11范围内菌丝和游动孢子生长最好;测试的人工培养基中,按照菌丝生长速度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Czapek’SFE、PYG、KPYG2、SDAY、CMA和PDA。其中从真菌的游动孢子形成量和对蚊幼虫的毒力来看,最佳培养基为SFE;葡萄糖、果糖、乳糖、蔗糖、麦芽糖、甘露糖和可溶性淀粉都是本真菌的合适碳氢营养源;含有机氮的培养基比含无机氮的培养基好;不同的光照程序没有表现明显的影响,但是观察到紫外光对本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除草剂二甲戊灵的真菌降解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富集分离了除草剂二甲戊灵降解真菌,并研究了其降解特性,结果表明,真菌可以降解二甲戊灵,利用富集培养的方法从环境中分离到16株能降解二甲戊灵的真菌。其中10株真菌5d内对100mg·L^-1二甲戊灵的降解率大于60%,以其中3株生理耐受能力强、降解能力高的真菌为例,研究了外加碳源浓度、初始pH值、二甲戊灵浓度和培养温度对真菌生长量和降解能力的影响,此3株真菌经鉴定分别属于土生曲霉组(Aspergillus terreus)、长梗串孢霉属(Monilochaetes)和烟色曲霉组(Aspergillus furnigatus),在外加碳源浓度为0.5%~1.0%的范围内,真菌生长量和降解率达到最大;在中性培养液中,3株真菌的生长量大,降解能力强;在浓度为100mg·L^-1时降解率和生长量都比较大,而绝对去除量随二甲戊灵浓度的提高而增加,在500mg·L^-1时达到最大;真菌的生长和降解需要适宜的温度,20~30℃培养时,降解率和生长量最大,可为农药污染治理及生产污水处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丛枝菌根真菌提高植物抗逆性的效应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丛枝菌根(arbuscularmycorrhizal,AM)真菌是土壤中重要的生物成员之一,对植物具有多种有益效应。AM真菌的基本功能之一是增强植物的抗逆性,在全球气候变化的今天尤其重要。本文总结了AM真菌降低温度胁迫、水分胁迫、盐胁迫、重金属胁迫、病虫害、以及杂草对植物造成的危害和提高植物抗逆性的效应;阐述了AM真菌提高植物抗逆性的作用机制;并讨论了当前该领域研究存在的难题及今后的展望。旨在为探讨提高植物抗逆性策略与途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