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志均 《生物学通报》1993,28(11):46-47
这里描述一个科学家的故事:他毕生从事科学研究,十分勤奋,常以实验室为家,贡献极多。但有识之士认为,他在晚年时总结一生的工作,进行逻辑推理,提出“内环境恒定”概念,是他的许多重大贡献中最伟大的。他就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实验生理学家克劳·伯尔纳(Claude Bernard 1813~1878)。  相似文献   

2.
徐光启(1562—1633)是我国明末时期的一位伟大科学家。他对我国数学、天文学和农业的发展,起过很大的作用。徐光启十分关切当时的国计民生。蝗虫是我国历代农业上的最大害虫。为了寻求有效的除蝗办法,他深入实际进行观察,遍走各地访问老农,更不辞劳苦从浩繁的史籍中搜集有用的资料。由于他的刻苦钻研,在当时他终于比较清楚地认识了蝗虫的生活习性,并  相似文献   

3.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对这位伟大的瑞典发明家诺贝尔(A.Nobel,1833—1896)逝世90周年表示最深切的纪念。因为他的发明创造造福于人类做出伟大的贡献,因为他的精神永远鼓励着全世界科学工作者奋发向前,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从事劳动、发明、创造。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我国伟大的医药学家,世界文化名人李时珍逝世390周年。李时珍(1518—1593),字东壁,号濒湖,鄂东圻州(今湖北省圻春县)人,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最伟大的医药学家和博物学家,也是一位最伟大的科学史家。他的不朽巨著《本草纲目》不仅是一部我国古代论述中药最丰富、最系统的典籍,是中国医药学宝库中一份极其珍贵的遗产,而且它还远远超过了药典或一般本草学的范畴,对植物  相似文献   

5.
内环境来源于海水的理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百多年前,法国著名的实验生理学家克劳·伯尔纳(Claude Bernard,1813—1878)认为,机体生活在两个环境中,一个是不断变化着的外环境,另一个是比较稳定的内环境(internal milieu)。内环境是围绕在多细胞动物细胞周围的体液,包括血液、淋巴和组织液等,居于机体的内部,为机体的细胞提供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伯尔纳观察到,内环境本身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它的理化性质变动得非常小,也正由于它变动得非常小,就使机体在外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具有更大的生活的自由。他还观察到,高等动物机体许多特性所保持的恒定程度,比低等动物的要大。他认为,这种差异是由于在进化上发展了一个内环境的缘故。据此,他总结出具有极丰富内容的两句名言;“内环境恒定是自由和独立生存的首要条件”,“身体中所有的活命机制,尽管种类不同,功能各  相似文献   

6.
陈醒斌 《人类学学报》1989,8(2):186-188
《考古资料的形成作用》是迄今较全面地论述考古资料形成论的第一部著作。作者希弗尔(Schiffer)是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人类学系教授,长期致力于研究考古学的思想论和方法论。早在七十年代初,他曾发起研究垃圾考古学。七十年代末,他出版了《行为考古学》,研究人类行为对遗址形成过程的影响。从八十年代开始,他的兴趣拓展到研究各种文化作用和环境作用以及它们与考古资料的关系,与叶伦(Yellen)、荷德(Hodder)等人一道,倡导考古资料形成论,向“新”考古学派提出挑战,引起了当今考古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李芒  王永  雷朝亮 《昆虫知识》2011,48(6):1715-1721
肚倍蚜Kaburagia rhusicola Takagi是我国的一种重要的资源昆虫,其瘿内生活环境较特殊(虫瘿单宁含量为70%)。为了解肚倍蚜适应高单宁环境生化机制,本研究以性母为对照,测定了瘿内不同时期肚倍蚜体内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活性,分析了肚倍蚜体内的抗氧化系统对高单宁环境胁迫所作出的相关反应。研究表明,与对照相比,瘿内时期肚倍蚜体内的总抗氧化能力、CAT和POD活性均显著升高;SOD和GST活性除在有翅蚜阶段与对照无差异,在其他阶段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本研究验证了高单宁环境对肚倍蚜造成氧化胁迫作用,认为肚倍蚜体内的抗氧化能力和抗氧化酶活性提高是其对高单宁环境的一种适应。  相似文献   

8.
伟大的德国生物学家施旺(Theodor Ambrose Hubert shwann 1810—1882)不仅是细胞学之父,细胞学说的奠基人之一,而且是一位杰出的生理学家。他对生理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829年施旺进波恩大学学医,1831年得到学士学位。其间,他选听了生理学家米勒的生理学讲座,并在他的实验室帮助工作  相似文献   

9.
油松天然群体的种实性状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油松天然种群在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表型变异的程度和规律,在油松整个天然分布范围内选择了12个具有代表性的居群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球果、种子、种翅等12个种实性状的变异程度及其与环境因子间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各个性状在居群内和居群间均存在较大的变异(CV>12%)。其中千山(QS),曾家镇(ZJ)和互助(HZ)3个居群表现出了较高的变异(CV>20%),而球果干重(CDW)和种子长(CL)是所有表型性状中变异幅度最大的(CV分别为31%和21%),但种翅性状与其他性状相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2)巢式设计方差分析表明,在居群内表型分化系数(Vst)变化在3.18%~89.86%之间,而群体间的Vst为38.97%;与其他针叶树种相比,油松拥有较高的表型分化系数,且居群内的变异程度远高于居群间的变异,尤其是千山(QS)、曾家镇(ZJ)和互助(HZ)3个居群,这说明油松具有较高的环境异质性适应能力或恶劣环境耐受能力。(3)相关性分析表明,该研究的各形态特征与潜在蒸发量均为负相关,且大部分形态指标间及它们与潜在蒸发量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表明潜在蒸发量是油松形态特征变化的最重要环境影响因子,预示油松最适宜生长于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并表明因各形态特征间相互紧密关联,所以它们受环境条件影响而共变。  相似文献   

10.
伊·巴甫洛夫是苏联的一个伟大的生理学家,他不仅在生理学及医学本身上有了极大的贡献,同时他的理论对於生物学也超了很大的作用。他的理论和思想基本上是和米丘林学派创造性的达尔文主义者的原则是一致的。他用唯物辩证主义的科学方法与观点打破了生理学上唯心的部分——精神是不可思议的,他证实了高等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是有它的物质基础的。同时他又认为高等动物的一切行为与动作可以随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而转移使向有利的方面。这个转变为高等动物通过了高级神经中枢的条件反射作用而形成的另一种行为与动作。换句话说:高等  相似文献   

11.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EEDs)是指环境中天然存在或污染的能够干扰机体内自然激素的合成、分泌、转运、结合、作用和消除等过程,表现出拟自然激素或抗自然激素的生理学作用的一类化合物。它们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比如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和双酚A(BPA),就广泛存在于食品包装、儿童玩具及生活用品中。大量实验证据以及流行病学的调查表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动物雌激素、睾酮、甲状腺素、儿茶酚胺等呈现显著的干扰效应,是生殖障碍、出生缺陷、发育异常、代谢紊乱以及某些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增加的原因之一。本文归纳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EDs)对生殖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人脑的精神活动是怎样进行的?这是自有人类以来困惑着人们的最大难题之一。宗教与科学,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长期的尖锐斗争。在人类历史上,首先对这个问题站在唯物主义立场进行科学考察的,是伟大的俄国生理学家谢切诺夫。谢切诺夫(И.М.Сеченов,1829~1905)1848年在米海依洛夫工程学校毕业后,又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系,1856年毕业,在此期间和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文学批评家、作家、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Н.Г.Черныщевский,1828~1889)交往(据考证,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著名小说《怎么办》中的男主角基尔沙诺夫即以谢切诺夫为原型,女主角薇拉·巴甫洛夫娜即以谢切诺夫的妻子为原型),受到唯物主义哲学的深刻影响,对他此后的科学研究活动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黄嘌岭(X)-黄嘌呤氧化酶(XO)系统产生氧自由基,应用微量生物测定法观察慢性缺氧(5000m,10d)对大鼠氧自由基所致肺内动脉收缩的影响及内皮舒张因子(EDRF)在其中的作用。慢性缺氧大鼠有内皮的肺内动脉环对氧自由基的收缩反应较正常环境中的对照动物明显增强,加入EDRF灭活剂还原型血红蛋白(RHb)后更加显著;而加入超氧化物歧化酶(铜锌SOD)后则减弱,甚至消除。反之,不论加入RHb或SOD对氧自由基所致去内皮肺内动脉环的收缩反应均无明显影响。上述结果表明慢性缺氧引起肺内动脉收缩增强与EDRF有密切关系:慢性缺氧可能使EDRF的作用减弱,肺内动脉对氧自由基的反应性增强。表示EDRF及其与氧自由基的关系在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中可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歌德(Goethe I.W.)是德国古典文学中的代表人物,是德国乃至世界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恩格斯曾高度赞扬他称“所有德国文化领域的伟大人物中,没有比歌德更真实、更伟大、更不朽的艺术家了。”歌德多才多艺、学识广博,他除了文学创造之外,在自然科学许多领域都有过卓越建树,他的兴趣广泛,涉猎到颜色学、声学、矿物学、植物学、建筑学等诸多领域。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对各门自然科学都试图研究过,总是倾向于只注意身旁地理环境中一些可用感官接触的事物……”  相似文献   

15.
林奈的生平     
伟大的瑞典博物学家林奈(Carlvon Linné)是在1707年诞生在拉斯呼尔特(R(?)shult)村的。他的原姓是益努玛逊(Ignomarsen),但因该地有一株高大的菩提树(Linden),所以他家改姓为林德利核氏(Lindelius)。他的父亲是该村的牧师,很希望这个长子卡尔(Carl)能够达到他自己的崇高地位。他父亲的经济情况虽是受到极端的限制,但仍想法把这儿子送到学校里去读书。  相似文献   

16.
巨噬细胞激活及钙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TG诱发的小鼠腹腔渗出液的巨噬细胞及人的巨噬细胞样细胞株U937受PAF(100ng ml).Zymosan A(0.25mg ml).Can A(50μg ml)LPS(1μg ml)等作用后.能引起胞内游离Ca~(2-)浓度的增加,巨噬细胞内酸性磷酸酶增多,细胞骨架更为舒展、丰满.胞内游离Ca~(2-)的增加是由于胞内钙库的释放与胞外钙的内流.上述困子作用后,可使巨噬细胞产生呼吸爆发.其中.Zymosan A的作用尤为强烈.同时还出现胞膜流动性的降低、当胞外环境中有Ca~(2-)时.可增强巨噬细胞的呼吸爆发.以上提示:在巨噬细胞的激活中Ca~(2-)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巴甫洛夫不但是苏联的伟大生理学家,他也是全世界的生理学大师。他自大学毕业(1875)之後即从事於生理科学的研究,一直到他临死的前一刻(1936),在这六十年内他改造了生理学的面貌。所以苏联科学院院士、巴甫洛夫的弟子、贝可夫(Быков)教授说,生理学的历史可以划分为两个时代,在巴甫洛夫以前的为“先巴甫洛夫时代”,约自二十世纪开始即可称为“巴甫洛夫时代”。巴甫洛夫的科学研究工作大致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1)最初十年的研究着重  相似文献   

18.
研究植物功能性状随环境梯度的变异和关联格局,对于认识不同环境梯度下群落构建和植物适应型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漓江河岸带不同河段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调查了研究区内36个样方的物种组成,测量了样方内42种木本植物的叶面积(LA)、比叶面积(SLA)和木材密度(WD)的功能性状值,并运用性状梯度分析法对3个功能性状进行群落内(α组分)和群落间(β组分)组分分解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群落平均LA表现为中游最小且和下游差异显著,群落平均WD则表现为中上游显著高于下游,群落平均SLA在两两河段间均差异显著。(2)不同河段的3个植物功能性状β组分差异显著且实际观测值均小于随机模拟的零模型分布,但α组分在河岸带不同河段均差异不显著且3个功能性状的α组分分布范围均小于β组分,说明在河岸带不同河段的群落构建过程中环境筛选的作用要大于群落内种间的相互作用。(3)性状SLA与LA在群落间和群落内呈现出实际观测和随机模拟的相关性均较低,暗示了LA和SLA各自代表了植物在不同生态策略上的维度;但SLA和WD实际观测值和随机模拟值呈现出较强的负相关关系,暗示这2个性状对于环境筛选表现出较高的整体趋同适应性,体现了植物功能性状对群落间环境变异的依赖性大于群落内种间相互作用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19.
动物与环境之间的热能交换,必须通过其暴露于环境的体表面积这个界面作用。当动物处在高于其体温环境时,即通过皮肤或毛皮的传热作用,从环境中获得辐射热;当动物处在低于其体温环境时,则体热通过皮肤或毛皮散发到环境中去。但是,在一定时间内,每单位的动物体表面积,究竟得到多少或失去多少热量?往往通过冷却温度计(Katathermometer)测定动物的离体皮肤或毛皮的传热系数,来进行估算得到或失去的热值(卡/平方厘米)。  相似文献   

20.
应用微量生物测定法观察了丹酚酸A(salvinolic acid A,Sal.A)对慢性缺氧(5000m,10d)大鼠(200~300g)肺内动脉ACh舒张反应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发现,慢性缺氧可明显减弱大鼠肺内动脉ACh(10~(-8)~10~(-4)mol/L)舒张反应(P<0.01~0.001),在浴槽内先加入Sal.A(10~(-4)mol/L),缺氧鼠肺内动脉ACh舒张反应明显增强(P<0.01),而在浴槽内同时加入血管内皮舒张因子(EDRF)灭活剂phenidon(5×10~(-5)mol/L),则Sal.A上述增强缺氧鼠肺内动脉ACh舒张反应的作用消失。此外,本实验还发现,在以黄嘌呤(X,10~(-4)mol/ L)-黄嘌呤氧化酶(XO,0.01U/ml)系统产生氧自由基损伤正常大鼠肺内动脉ACh舒张反应的基础上,Sal.A(10~(-4)mol/L)同样可明显减弱氧自由基对大鼠肺内动脉ACh舒张反应的损伤作用。结果表明,Sal.A可消除氧自由基对肺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EDRF的破坏作用而具有保护慢性缺氧鼠肺内动脉ACh舒张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