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6 毫秒
1.
正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在近代史上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大学,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现今的北京大学校址所在的燕园有着悠久的渊源和复杂的变迁,从明朝米万钟营造勺园开始,四百多年来,私家园林、皇家园林、王宫宅邸相沿继续、兴废替立。未名湖畔的花草,代复一代、年复一年的不惧人事更迭、沧海桑田,以春华秋实冬枯夏荣的执着展示着世上真正的壮观。  相似文献   

2.
《生命世界》2008,(10):52-53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始创于1904年的京师大学堂博物系,历经百余年的发展与壮大,拥有雄厚的科教实力与师资力量,建立了科学研院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卓越地位,已成为我国生命科学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3.
120年前秉志诞生于河南省开封市一个满族的书香之家。他原名翟秉志,字农山。他从一个清末的举人,成为京师大学堂的一名学生,又成为一个留美博士。是他,在上个世纪20年代祖国瘠薄的土地上,播植下近代生物学的胚种,以期能于将来  相似文献   

4.
李志广  刘爽  周敏 《化石》2016,(2):61-63
正北京大学首届化石文化周活动于5月3日至7日在美丽的燕园与公众见面。恰逢北京大学118周年校庆、中国地质博物馆建馆100周年、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成立15周年,化石文化周成为这些庆典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活动由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办公室、中国古生物学会共同发起主办,由北京大学化石保护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学会化石保护研究分会和贵州兴义、安徽巢湖、新疆鄯善、  相似文献   

5.
朱澂(1922~2004),原名朱承烈,江苏吴县人,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现代著名植物学家和细胞学家,中国植物学会第十届、十一届副理事长,《植物学报》和《亚洲植物学报(英文)》编委。朱澂于1992年10月离休,晚年多病,2004年12月30日晚突发心脏病,不幸于当日逝世,享年82岁。  相似文献   

6.
<正>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是展示人类文明的广阔舞台。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1770~1831年)曾断言,中国没有海洋文化。他说:中国"没有分享海洋所赋予的文明",海洋"没有影响于他们的文化"。如果说,中国没有工业文明的海洋文化还稍许说得过去,但是说中国没有海洋文化那是不对的,当欧洲还是蛮夷之地的时候,中国就已经发育了光辉灿烂的农业文明的海洋文化,中国是海洋文化的发祥地,中华民族是人类海洋文化的主要缔造者。  相似文献   

7.
北京大学一级教授、中国生理科学会前主席、理事长、《中国大百科全书》生物学分卷编委会委员兼生理学主编、我国著名生理学宗赵以炳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1987年12月26日晚9时5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赵以炳先生,江西南昌人,1909年3月3日生。1929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学校,后留学美国。1931年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生理学系,获得学士学位;又于1934年获博士学位,并荣获 Sigma Xi 会员称号。1935年回国后,任清华大学和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0年任中正医学院教授。1946年回清华大学任教授,并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燕京大学、北京医学院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任生理学教研室主  相似文献   

8.
《遗传》2010,(4)
时至李汝祺教授诞辰115周年之际,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中国遗传学会将于2010年5月8日在北京大学召开李汝祺教授诞辰115周年纪念会暨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诚邀李汝祺教授的亲友、同事和学生共聚一堂,缅怀和弘扬  相似文献   

9.
正北京林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农业科林学目.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北京农业大学森林系与河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成立北京林学院. 1956年,北京农业大学造园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部分并入学校. 1960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 1981年成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 1985年更名为北京林业大学. 1996年被国家列为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 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试办研究生院, 2004年正式成立研究生院. 2005年获得本科自主选拔录取资格. 2008年,学校成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试点高校. 2010年获教育部和国家林业和草  相似文献   

10.
苏茶话古今     
<正>江苏茶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以及近现代等几个历史阶段,其盛衰过程简言之就是起于秦汉,初兴于三国两晋南北朝,繁盛于唐宋,衰落于清末,重振于新中国建立之后。秦汉——源起阶段现一般认为,巴蜀地区是中国茶业与茶文化的摇篮。从巴蜀先民发明饮茶直至秦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5月31日"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专业委员会"二届四次会议在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筹)成功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35位委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蛋白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昌增益教授主持。会议首先选举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为蛋白质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候任主任委员;然后讨论了2017年第31届国际蛋白质学会学术会议筹备工作,成立了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志珍研究员为主席,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李林院士、清华大学施一公院士、北京大学昌增益教授为共同主席,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主任雷鸣研究员为秘书长的组织委员会,并初步决定会议于2017年  相似文献   

12.
杨钟健生于1897年6月1日,陕西省华县人,出身教育世家.1917年进北京大学地质学系,1923年毕业,获得北京大学理学学士学位.学生时代的杨钟健,对政治有过极大的热情,他参加过"五四运动",与早期的共产党人毛泽东、恽代英都有过亲密的接触,作过"中国少年学会"的执委,后来转为科学救国论者.1924年,受李四光先生的推荐,自费去德国慕尼黑大学,师从于布罗里,学习古脊椎动物学.192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3.
文允镒 《生理通讯》2005,24(5):130-131
为庆祝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简称IMM/PKU)的成立,由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简称MGH)、《Nature》杂志出版集团公司(简称Nature)和北京大学(简称PKU)共同举办的中国国际分子医学与生物技术会议于2005年10月17至18日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约200多位中外各界人士齐聚一堂,会议取得园满成功。  相似文献   

14.
《古生物学报》1996,(6):776-776
纪念葛利普(A.W.Grabau)教授逝世五十周年暨中国古生物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在北京大学召开中国古生物学会与北京大学共同举办的“纪念葛利普(A.W.Grabau)教授逝世五十周年暨中国古生物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于1996年5月4日至6日在北京大...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生物工程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全国生物技术大会于2014年11月7~10日在浙江省温州市举办。本届大会以"生物技术与健康生活"为主题,围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信息学等领域,邀请了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黄晶主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陈润生院士、解放军总医院付小兵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李玉院士、温州医科大学李校堃教授、北京大学邓兴旺教授、亚洲生物技术联合会Ho Nam Chang理事长、台湾清华大学朱一民教授等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生命世界》2008,(10):46-51
1902年1月10日,清政府下令恢复京师大学堂。管学大臣张百熙负责重建事宜。校址设在地安门马神庙和嘉公主旧第(景山东马神庙)。由于没有合格的学生来源而国家又急需人才,大学堂决定先开办预备科和速成科,速成科分仕学馆和师范馆。12月17日,京师大学堂正式开学。  相似文献   

17.
干细胞生物技术已经成为生物医疗研究的重要研究领域。为了推进中国干细胞生物技术的发展,增进国际间干细胞研究的交流和合作,2005年北京国际干细胞研讨会将于2005年8月15日-17日在中国首都北京召开。此次大会由北京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主办。届时,来自各国的知名专家将参加大会,并就干细胞领域的最新进展作报告。热忱欢迎干细胞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参加大会。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学报》2017,(1):158-158
我国著名微生物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张树政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16年12月10日18时50分在北京逝世,终年94岁。作为我国第一位生物化学领域的女院士,张树政一生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为中国工业微生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张树政院士1922年10月22日生于河北省束鹿县双井村。194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理学院化学系,获理学士学位,同年到北京大学任教,先后担任补习班第一分班化学系助理、医学院医学系生化科技佐,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生态学学会于1983年1月14日至18日在北京大学召开了“动物种群数量变动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60多个单位的84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复旦大学黄文几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北京大学陈德明教授致开幕词,中国生态学学会理事长马世骏教授参加了开幕式,北京大学林昌善教授致闭幕词。会议收到论文(摘要或论文题目)60多篇,大会宣读的论文有23篇。中国科学院青海高原生物研究所所长夏武平研究员首先向大会宣读了“棕背(?)22年数量变动周期”的论文,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微生物学会真菌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菌物学会医学真菌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北京大学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承办的首届曲霉与曲霉病新进展高峰论坛暨侵袭性真菌病实验室诊断培训班于2010年7月16日~18日在成都召开。大会主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痛科、北京大学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李若瑜教授做了开幕词。全国微生物领域和各大医院呼吸、血液、感染、皮肤等学科的220名专家到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