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母乳成分对纯母乳喂养婴幼儿早期生长发育速率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纯母乳喂养正常分娩足月婴儿共120例,根据婴儿生长发育速率不同,分为60例正常发育组(正常组)、60例非正常发育组(非正常组)。统计所有婴儿出生时体重与身高,两组婴儿于1月龄、2月龄、3月龄时入院检查体重、身高净增长量,计算平均体重、身高净增长量,同时采集婴儿对应母乳样本,进行母乳成分分析,并记录喂养相关信息,将分析结果以及喂养相关信息与婴儿生长发育速率做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婴儿基线资料相比,观察组婴儿平均体重净增量与平均身高净增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统计项两组婴儿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母乳蛋白质、脂肪以及总能量含量明显高于非正常组,干物质含量明显低于非正常组,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乳糖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以所有婴儿平均体重净增量为应变量,做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喂养时间间隔与婴儿平均体重净增量表现出相关性(B=-0.108,P=0.004,95%CI=-0.180~-0.035);母乳蛋白质含量与婴儿平均体重净增量表现出相关性(B=0.338,P=0.014,95%CI=0.069~0.608);母乳脂肪含量与婴儿平均体重净增量表现出相关性(B=0.072,P=0.002,95%CI=0.026~0.118)。以所有婴儿平均身高净增量为应变量,做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婴儿吮吸时间与婴儿平均身高净增量表现出相关性(B=-0.154,P=0.019,95%CI=-0.283~-0.025);母乳蛋白质含量与婴儿平均身高净增量表现出相关性(B=2.050,P=0.000,95%CI=1.156~2.944)。结论:纯母乳喂养方式下,母乳中蛋白质、脂肪等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可能直接影响婴幼儿早期生长发育速率,应尽可能保证母乳成分构成均衡健康,利于婴幼儿成长吸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高通量测序分析纯母乳喂养的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婴儿的肠道菌群和母乳菌群特点,探讨两类菌群与该类婴儿FC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以6月龄以下纯母乳喂养的婴儿为研究对象,收集19例FC婴儿(病例组)与6例健康婴儿(对照组)的粪便样本及母乳样本,提取菌群的基因组DNA,扩增16S rRNA基因的V3-V4片段,通过Illumina MiSeq平台进行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6月龄以下纯母乳喂养的FC婴儿中,病例组肠道菌群的物种丰富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t=2.279,P<0.05),母乳菌群的分布均匀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t=2.874,P<0.05)。肠道菌群在属水平上,病例组放线菌属的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Z=2.673,P<0.05),而葡萄球菌属(Z=2.617,P<0.05)、罗斯菌属(Z=2.155,P<0.05)及梭菌属(Z=2.011,P<0.05)的丰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母乳菌群在门水平上,病例组变形菌门的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Z=2.800,P<0.01),在属水平上,病例组的罗尔斯通菌属(Z=2.354,P<0.05)、罗伊杆菌属(Z=2.484,P<0.05)、不动杆菌属(Z=3.055,P<0.05)及伯克霍尔德菌属(Z=2.611,P<0.05)的丰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随访病例组婴儿,大部分(13例/19例)患儿在6月龄~8月龄时排便频次增加至1~2次/d,且其身高体质量均位于中位数正负两个标准差之间。结论6月龄以下纯母乳喂养FC婴儿的肠道菌群及母乳菌群的物种多样性、组成及丰度与健康对照人群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大部分纯母乳喂养的FC婴儿的便秘症状可自行缓解,临床应避免过度检查及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中国妊娠期糖尿病母亲与正常母亲母乳中N-聚糖的岩藻糖基化水平差异,分析这些差异对其子代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 收集妊娠期糖尿病母亲和健康母亲在哺乳期第6天和第42天母乳样本各15例,及其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在同一天的粪便样本;以凝集素AAL分析母乳中N-聚糖的岩藻糖基化水平;以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检测两组新生儿肠道菌群差异。结果 妊娠期糖尿病母亲母乳N-聚糖岩藻糖基化水平显著高于健康母亲(t=4.438,P<0.01;t=3.238,P<0.001);两组新生儿肠道菌群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主要的微生物群如长双歧杆菌属、肠球菌属、泛菌属等的相对丰度有所不同。结论 母乳中N-聚糖岩藻糖基化水平在妊娠期糖尿病母亲母乳中显著升高,这一变化可能影响其子代的肠道菌群结构。  相似文献   

4.
胡艳  CFP 《生命世界》2007,(1):62-63
俗话说“金水、银水,不如妈妈的奶水”。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母乳中含有婴幼儿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各种营养成分,母乳喂养无论对婴儿还是对母亲、家庭以及社会都具有其他喂养方式无可比拟的益处。科学家们早就注意到,用母乳喂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中国0~24月龄婴幼儿母乳喂养状况,分析其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招募0~3月龄婴儿及其母亲459对为调查对象,在婴儿6~8、12~14、18~20、24~26月龄随访。通过问卷调查0~6月龄纯母乳喂养、7~24月龄继续母乳喂养状况及可能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对象3月龄内、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34.4%和14.1%,基本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61.6%和55.6%;12~14、18~20、24~26月龄继续母乳喂养率分别为59.1%、32.2%、19.5%。多因素分析显示,自报母乳充足(OR=3.155,95%CI:1.146~8.687)和自然分娩(OR=0.486,95%CI:0.239~0.986)是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促进因素,奶瓶喂养是不利因素(OR=0.486,95%CI:0.239~0.986)。自报母乳充足是12~14月龄(OR=2.144,95%CI:1.311~3.507)和18~20月龄(OR=0.596,95%CI:1.041~3.163)继续母乳喂养有利因素。奶瓶喂养(OR=0.405,95%CI:0.214~0.766)和健康食物禁忌(OR=0.447,95%CI:0.229~0.870)是24~26月龄母乳喂养的不利因素。结论:城市婴幼儿0~24月龄母乳喂养率随月龄增加不断降低,尤其12月龄后明显减少;母亲剖宫产、母乳分泌不足、健康食物禁忌和奶瓶喂养是母乳喂养的不利因素,应作为母乳喂养促进重点干预目标。  相似文献   

6.

母乳是新生儿最佳的营养来源,不仅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还能通过自身独特的微生物群影响新生儿肠道细菌的初始定植和机体健康。培养法和基因组测序法均揭示了母乳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稳定性,除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外,母乳中还含有多种潜在的益生菌。人乳低聚糖(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HMOs)是母乳中仅次于乳糖和脂类的第三丰富的营养物质。作为一种天然益生元,HMOs可以选择性地促进有益细菌的生长,从而在促进母乳喂养婴幼儿健康发育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本文总结了母乳中微生物的种类、来源、哺乳期间的变化及其与HMOs之间的关系,讨论了母乳微生物对婴幼儿健康的潜在影响,包括抑制病原体入侵肠道、促进免疫系统发育、调节婴幼儿代谢和改善早期认知发育等,以期为母乳源益生菌的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母乳低聚糖(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HMOs)是一类存在于人乳中复杂的混合低聚糖,是母乳中的重要成分,在婴幼儿生长发育中起到重要作用。母乳低聚糖可作为影响肠道微生物群组成的益生元,可选择性地促进母乳喂养婴儿肠道双歧杆菌的生长。婴儿肠道内相关的双歧杆菌具有糖苷酶和转运蛋白等分子工具,使其能够代谢HMOs,且代谢过程具有菌株特异性。本文对2′ 岩藻糖基乳糖、3′ 岩藻糖基乳糖、3′ 唾液酸乳糖、6′ 唾液酸乳糖、乳糖 N 四糖、乳糖 N 新四糖等常见HMOs的结构和特点进行总结,并讨论不同双歧杆菌对不同HMOs的利用特点和机制,为开发针对不同双歧杆菌的特异性益生元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调查二胎产妇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现状,并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纯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5~10月期间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600例二胎产妇,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其喂养方式和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采用中文版母乳喂养态度量表评估产妇的母乳喂养态度。根据实际喂养方式将600例二胎产妇分为纯母乳喂养组和非纯母乳喂养组,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纯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结果:600例二胎产妇中,纯母乳喂养组470例,非纯母乳喂养组130例,纯母乳喂养占比为78.33%;423例二胎产妇母乳喂养知识评分>20分,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率为70.50%;253例为积极母乳喂养态度,积极母乳喂养态度的二胎产妇占比42.1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纯母乳喂养组新生儿每天吸吮次数>8次、一胎主要为纯母乳喂养、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家庭平均月收入>6000元、掌握母乳喂养知识、积极母乳喂养态度的产妇比例高于非纯母乳喂养组(P<0.05),而剖宫产、乳头凹陷、乳汁分泌不足的产妇比例低于非纯母乳喂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剖宫产、乳头凹陷、乳汁分泌不足、新生儿每天吸吮次数≤8次、一胎主要为非纯母乳喂养、中专(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家庭平均月收入≤6000元、未掌握母乳喂养知识、非积极母乳喂养态度均是二胎产妇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的不利影响因素(P<0.05)。结论:二胎产妇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现状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影响因素包括分娩方式、乳头凹陷、乳汁分泌情况等,临床应结合相关影响因素针对性干预以提高产妇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婴儿喂养方式的改变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招募45名(月龄1~3个月)志愿者,随机分为三组(母乳组:母乳喂养;对照组:干预后市售普通配方奶粉喂养;产品组:干预后试验配方奶粉喂养),利用平板计数和PCR-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分析婴儿干预前和干预后其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饮食干预后,婴儿肠道内双歧杆菌的数量,母乳组和产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0,P=0.614),产品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2.541,P=0.016);婴儿肠道内微生物的多样性指数,母乳组和产品组都显著增高(P≤0.05)。结论产品组配方奶粉是一款利于婴幼儿肠道有益菌增殖的产品。  相似文献   

10.
《蛇志》2018,(3)
目的分析产妇产后应用乳房子宫康抚按摩后的效果及对子宫复旧与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107例产妇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给予产后常规干预,观察组54例给予产后乳房子宫康抚按摩,观察比较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率、乳房疏通情况及子宫复旧情况。结果观察组母乳喂养、母乳充足率均高于对照组,乳房胀痛、乳腺炎发生率、宫底高度、阴道出血量及宫缩痛、恶露、首次泌乳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产后康抚按摩能够有效疏通产后乳房,缩短首次泌乳时间,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子宫复旧。  相似文献   

11.
实验性大鼠产后泌乳不足模型的建立及灭吐灵催乳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母乳喂养是促进新生儿健康发育的重要保证。产后泌乳不足严重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因此对产后泌乳不足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防治等深入探讨小仪对研究泌乳生理有意义,对婴幼儿保健也有实用价值。然而目前尚无实用的产后泌乳不足  相似文献   

12.
《蛇志》2018,(4)
目的探讨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在产科母乳喂养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产检分娩的160例孕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方法进行母乳喂养健康宣教,观察组运用行为转变理论模式五个阶段方法进行母乳喂养健康宣教,至出院后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产后纯母乳喂养率、婴儿添加辅食时间、婴儿成长指标达标情况。结果产后6个月,观察组的纯母乳喂养率、婴儿添加辅食时间及婴儿成长指标达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行为转变理论模式进行产科母乳喂养健康宣教,能有效提高产后纯母乳喂养率,推迟婴儿添加辅食的时间,提高婴儿成长指标达标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布拉酵母菌散联合蒙脱石散早期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选择正常足月新生儿8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新生儿均于生后进行纯母乳喂养。干预组在纯母乳喂养基础上加用布拉酵母菌散联合蒙脱石散口服,连用5 d。其中布拉酵母菌散0.125 g/次,1次/d,母乳喂养后口服;蒙脱石散剂1 g,3次/d,母乳喂养后口服。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观察并记录两组干预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变化,并比较两组血清胆红素的峰值、黄疸持续时间、胎便排空时间及大便频率。结果干预5 d后,两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较干预前不同程度上升(P0.05或P0.01),干预组上升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干预组血清胆红素峰值、黄疸持续时间、胎便排空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大便频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服布拉酵母菌散联合蒙脱石散早期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较显著,能降低体内血总胆红素水平,缩短黄疸持续时间,加快胎粪的排泄,对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具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母乳是新生儿最理想的营养来源。母乳喂养不仅维持婴儿的发育,也促进有益的肠道微生物增殖。母乳中的糖复合物,包括游离的低聚糖、糖蛋白和糖脂,因在肠道健康和菌群调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这些糖类物质不仅能预防传染病,也可作为益生元调节肠道微生态。新生儿出生时肠道是不成熟的,复杂的母乳成分确保了肠道微环境成熟。婴儿的肠道微生物群的构成在出生后会发生连续变化。出生后的细菌定植是肠道发育和免疫系统成熟的必要条件。本文将母乳中糖物质及对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温度与昆虫生长发育关系模型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时培建  池本孝哉  戈峰 《昆虫知识》2011,48(5):1149-1160
昆虫作为变温动物,对温度变化更为敏感。研究温度变化对昆虫生长、发育的影响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目前已构建了多个描述温度与昆虫增长速率的关系模型,用于解释温度对昆虫发育速率的影响。这些模型大体可分为两类:没有热动力学基础的纯描述性模型和有热动力学基础的应用性模型。本文在对现有的有关温度变化与昆虫生长发育关系的11个模型进行评述的基础上,结合作者近年来的研究,重点介绍了迄今为止国际上最为合理的、用以反映温度对昆虫发育速率影响的Sharpe-Schoolfield-Ikemoto模型,并利用这些模型拟合了一组温发育速率数据用以展示这些模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何桂英 《蛇志》2003,15(1):75-75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品 ,任何其他乳类或人工配制的代乳品都无法替代 ,每个婴儿都应该纯母乳喂养 4~ 6个月 ,这是保证儿童身心健康的基础 ,母乳喂养作为世界儿童健康的四大革命之一 ,日益受到社会及父母的重视 ,怎样才能促进母乳喂养成功呢 ?我们通过对孕产妇的宣教 ,有力的促进了母乳喂养的成功 ,使近几年在我院分娩的产妇中 ,无哺乳禁忌症的母乳喂养率达到 1 0 0 % ,现将我们的方法总结如下。1 产前宣教1 .1 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 母乳含有蛋白质、脂肪、糖及各种微量元素 ,营养丰富 ,比例合理 ,容易消化吸收 ,完全能满足 4~ 6个月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临床与家长对婴幼儿生长评价的差异,探讨婴幼儿生长情况临床分类干预对策和家庭养育指导方法。方法:对307例1-37月龄婴幼儿进行生长监测和体格测量,根据生长水平、生长速率和匀称度进行临床综合评价,并与家长评价对比,分析评价的差异和规律。结果:临床综合评价良好215例(70.03%),近期正常42例(13.68%),不良23例(7.49%),近期不足27例(8.80%);家长评价"良好"155例(50.49%),"不良"92例(29.97%),"不知道"60例(19.54%);临床综合评价不良组与家长评价一致性最高,占82.61%,其次为临床综合评价良好组,占62.33%;家长评价不一致者最常见于临床评价近期正常组(47.62%),其次为临床评价近期不足组(25.93%),家长与临床评价差异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临床与家庭对婴幼儿体格生长评价存在差异,家长往往低估孩子的生长水平,且忽视婴幼儿的生长速率指标,医生应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对婴幼儿的生长情况进行临床分类干预,指导家长客观评价孩子的生长情况,尽量做到科学育儿。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儿童保健干预对婴幼儿早期生长、智力和运动发育的影响,改善婴幼儿身心健康,本研究将收治出生的100例婴幼儿,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儿童保健,观察组进行正规儿童保健干预形式,并对两组婴幼儿的生长、智力和运动发育情况进行比较统计分析。相对于对照组,儿童保健干预可明显增加婴幼儿的身高、体重、智力发育指数(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index, MDI)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or development index, PDI)、大动作和精细动作能力,且儿童保健能明显降低婴幼儿的疾病患病率。本研究结果说明正确的保健干预可促进婴幼儿的早期生长、智力和运动发育,值得儿童临床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母乳联合妈咪爱对极低出生体重儿(ELBWI)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ELBWI 7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母乳喂养,观察组给予母乳联合妈咪爱喂养,两组均给予暖箱保暖、治疗原发病等对症治疗。治疗14 d后,观察两组患儿的预后与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喂养不耐受率分别为7.9%和26.3%,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χ2=3.289,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IL-6与TNF-α含量分别为(16.33±11.61)ng/L和(25.23±8.92)n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35±11.56)ng/L与(33.72±10.36)ng/L(P<0.05),且都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母乳联合妈咪爱喂养可改善ELBWI早期喂养的耐受性,提高患儿免疫功能,降低炎性细胞因子IL-6与TNF-α的表达,从而对生长发育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温度对大蜡螟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不同温度对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 L.)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在24℃、28℃和31℃三个温度条件下,采用人工饲料饲养观察了大蜡螟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状况。结果表明,温度对大蜡螟发育历期、生长发育速率以及繁殖具有显著影响(P0. 05)。在24~31℃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各虫态发育历期缩短,幼虫体长增长加快,发育速率加快。在24℃下世代历期最长(47. 96 d),31℃下世代历期最短(33. 68 d)。在同一温度下,雄蛾的寿命明显较雌蛾的寿命长,但成虫寿命、产卵前期和产卵期均随着温度升高而缩短。在24℃下产卵量最高为2 781. 50粒/雌,而在31℃下产卵量最低为1 943. 17粒/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