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夜合花叶的精油成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对夜合花[Magnolia coco(Lour.)DC.]叶的精油成份进行了分析。从分离出的139个色谱峰中鉴定出25个化合物,其含量占总组成的66.358%,主要成份是β-松油烯(37.570%),松油醇4(6.504%),α-蒎烯(3.499%),去氢白菖蒲烯(2.758%),芳樟醇(2.440%),1-(1,5-二甲基-4-己烯)苯(2.436%)等。  相似文献   

2.
用层析法、气-质联用和红外光谱等方法对茉莉花净油的主要成分作了分离和鉴定,用气相色谱法作了定量测定。主要成分有苯甲酸顺-3-己烯酯(16.5%),芳樟醇(14.33%),石竹烯(13.24%),乙酸苯甲酯(11.04%),苯甲醇(10.12%)等16个成分。还鉴定微量成分3个。  相似文献   

3.
午子绿茶香气物质固相微萃取GC-MS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选用春、秋两季的午子绿茶样品,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富集其芳香物质,经GC-MS分析,共鉴定出112种化合物,其中春茶102个组分、秋茶96个组分.不同生产季节绿茶中香气物质构成种类基本相同,其含量分布存在差异.苯乙醇、苯甲醇、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壬醛、咖啡因、香叶醇、β-芳樟醇、1,2,4a,5,8,8a-六氢-4,7-二甲基-1-异丙基萘等化合物作为午子绿茶中主要的香气物质,对于构成其特征风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贵州刺槐花精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刺槐(Robima Pseudoacacia L.)花精油,用 Finn(?)gan-4510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仪分析,共检出43个成分,鉴定了其中38个化合物,占全精油的97.70%。主要成分为已酸乙酯(0.20%),苯甲醇(0.17%),芳樟醇(3.11%)苯乙醇(12.07%),辛酸乙酯(0.13%),香叶醇(2.14%),王内酯(0.86%),特檀香醇(0.21%),橙花叔醇(0.89%)等。  相似文献   

5.
姜樟鲜叶经水蒸汽蒸馏得到一种淡黄色的精油,得率为0.5-0.8%。我们应用气相色谱、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以及测定衍生物熔点等方法,对该精油进行成份分析、鉴定。共鉴定出α-,β-柠檬醛,香叶醇,柠檬烯,1,8-桉叶油素,芳樟醇,氧化芳樟醇,樟脑,龙脑,石竹烯等47个已知化合物,其中α-,β-柠檬醛含量高达64.11%。它们是香料工业和医药工业上的重要原料。  相似文献   

6.
为阐明降香檀(Dalbergia odorifera T. Chen)叶的化学成分,采用色谱分离方法,从叶的醇提和水煮液中得到8个非黄酮类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3S)-6,7-二羟基-6,7-二氢芳樟醇(1)、淫羊藿次苷B1 (2)、淫羊藿次苷B6 (3)、淫羊藿次苷F2 (4)、苯甲醇β-巣菜糖苷(5)、苯乙醇β-巣菜糖苷(6)、2,3-丁二醇2-O-β-D-葡萄糖苷(7)和腺嘌呤(8)。化合物1为单萜、2和3为大柱香波龙烷糖苷、4~6为芳基糖苷、7为烷基糖苷、8为嘌呤,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报道。  相似文献   

7.
地枫皮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芮和恺  季伟良   《广西植物》1992,12(4):381-383
从广西的地枫皮制备精油,并用毛细管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方法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鉴定了25种成分,占精油的81.50%。主要芳香成分为黄樟醚(21.74%)、芳樟醇(15.81%)、1,2-二甲氧基-4-(2-丙烯基)苯(6.30%)、α-松油醇(5.89%)。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次报道著名的中国福建乌龙茶:铁观音茶、色种茶、武夷水仙茶和武夷奇种茶的香气成分。上述茶样香气浓缩物,用 GC-MS 和 SCOT 玻璃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标样叠加法及红外光谱,鉴定出70种香气成分。从中找出了12种典型特征香气成分:苯乙醇、反-芳樟醇氧化物(吡喃型)、顺-芳樟醇氧化物(呋喃型)、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苯甲醇、反-芳樟醇氧化物(呋喃型)、香叶醇、吲哚、顺-茉莉酮、茉莉酮内酯、橙花叔醇和茉莉酮酸甲酯。从而初步剖析了由不同茶树品种、不同地区以及加工风格差异所形成的香气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小果蔷薇净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心毅   《广西植物》1989,9(3):271-274
从贵州的小果蔷薇(Rosa cymosa Tratt.)花制备净油。用毛细管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方法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鉴定了34个化合物。占净油的93.75%。主要芳香成分为苯甲醇(46.26%).丁香酚(10.02%),苯乙醇(9.17%),肉桂醛(6.87%),苯丙酸乙酯(4.11%)。芳樟醇(3.76%),苯甲酸乙酯(3.19%),柠檬醛(2.07%)等。该油具有特殊芳香。适用于调配化妆品、食品、饮料等香精,具有增香、定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硅胶、聚酰胺、Sephadex LH-20等色谱方法从盐地碱蓬乙醇提取液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胡萝卜苷(2)、没食子酸(3)、槲皮素(4)、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5)和苯甲醇-β-D-吡喃糖苷(6).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碱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沙门菌CWDMs脂代谢检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毛地黄皂苷敏感试验和菌细胞胆固醇、甘油三脂及胆碱酯酶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经L 型变异后形成的细胞壁缺陷突变株(CW DM )的脂类代谢活性,了解这些CW DM 变异的性质和探讨细菌细胞壁缺陷突变与细菌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 DM s 具有显著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对毛地黄皂苷高度敏感并且还具有与白色念珠菌相似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但未能检出胆碱酯酶活性。CW DM s返祖菌丧失了脂类代谢酶类和胞浆膜不含胆固醇,恢复了与其亲代细菌型相似的代谢特征。提示在沙门菌天然即存在有与脂类及胆固醇代谢相关的基因,细胞壁的缺陷导致这些脂类及胆固醇代谢基因活化,以致 CW DM s 能够表达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和胞浆膜含有胆固醇  相似文献   

1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CWDMs及其宁代细菌型和伤寒杆菌粗糙型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功酶,以了解沙门菌CWDMs生物氧化的特点和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结果表明,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细菌型及伤寒杆粗糙型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显示出相同的4种具有不同泳动速率的LDH同功酶,但CWDMs仅显示2种LDH。CWDMs的2种LDH同功酶与其亲代细菌型及伤寒杆  相似文献   

13.
沙门菌CWDMs氨基酸代谢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旭  王和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12(3):142-143,145
采用氨基氨利用生长试验和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酶(GOT)、乳酸脱氨酶(LDH)、肌酸激酶(CK)、α-闳丁酸脱氢酶(α-HBD)、γ-谷志肽酶(γ-GT),酸性磷酸酶(ACP)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CWDMs变异的特点及其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在仅含蛋氨酸或脯氨  相似文献   

14.
15.
光照对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种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除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Spring配子体假根无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其生长方向与光照方向无关外,其它7种的配子体假根均有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假根的向重力性反应在配子体发育初期,因光照的方向不同而异,表现为负向光性。随着配子体发育至片状体阶段,光对其向重力性反应的影响逐渐减弱,而重力的影响增强。在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初期,光对  相似文献   

16.
作者解剖观察了33种,隶于4目、7亚目、15科、19属的中国鳐类脑颅的形态。研究结果认为:锯鳐目和鳐目是原始类群,它们均具吻软骨,其中圆犂头鳐科和团扇鳐科是特化类群。电鳐目亦具吻软骨,它们是特化和退化类群。在较高等的鲼目则无吻软骨。依据鳐类不同的分类阶元,其脑颅亦各具有不同的式型。  相似文献   

17.
18.
两种蚤的幼虫形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肖柏林 《昆虫学报》1990,33(2):250-253
关于蚤类幼虫形态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我国王敦清1956年首次描述7种蚤的幼虫形态以后,由柳支英,虞以新(1957),孙昌秀(1965),叶瑞玉(1982,1986),费荣中(1986)等学者先后共描述过约29种蚤的幼虫形态。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知蚤类幼虫形态约36种,隶属6科19属。本文描述未见报道的无棘鬃额蚤Frontopsylla aspiniformis Liu etWu(1960)和青海双蚤Amphipsylla qinghaiensis Ren et Ji(1979)两种蚤山幼虫形态。  相似文献   

19.
省沽油科叶解剖结构的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士友  于兆英 《植物研究》1992,12(2):177-184
本文对国产省沽油科 Staphyleaceae 4属植物叶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叶解剖结构特征在属间的区别较明显, 特别是瘿椒树属 Tapiscia 有着几乎与其他三属截然不同的独特性状。根据已有的孢粉学, 花、节及木材的解剖等方面的资料, 我们支持Тахтаджян(1987)将瘿椒树亚科分出而建立瘿椒树科 Tapisciaceae 的观点。瘿椒树属为我国特有属, 根据我们对采自不同产地的材料观察, 居群间的差异很小, 其可能仍为一单种属。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沙门菌细菌壁缺陷突变株(CWDMs)的生物氧化及遗传特点和探讨细菌壁缺陷变异的性质与机制。方法:采用PAGE电泳法和分光光度法检测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及其CWDMs和伤寒沙门菌粗糙型和苹果酸脱氢酶(MDH)同工酶的活性与类型。结果: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细菌型和伤寒沙门菌粗糙型经PAGE电泳可见一条MDH同工酶带,CWDMs电泳后可见两条MDH同Ⅰ酶带,在CWDMs的MDH中有一条泳动速率与细菌型及粗糙型的相同,另一条则较快。分光光度法检测证实。细菌型与粗糙型的MDH活性相似,CWDMs的MDH活性则明显较低。结论:CWDMs保留了与亲代细菌型一致的MDH和形成了一种新的MDH,并且其MDH的活性已显著降低,此特性可能与CWDMs生物氧化特性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