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批判唯心观念和树立唯物观念师范用的人体解剖生理学这个课本,教材内容的本身就充满了唯物论的论点,不仅注意教材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还要注意到各节间的相互连系。所有的各章各节都是以大脑皮层控制整个身体使人体形成一个整体的理论把它联系起来的。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也着重论及了一些。例如:1.批评了“灵魂不死”的唯心论在讲述绪论部分谈到巴甫洛夫学说的内容时,介绍了精神和肉体不可分割的关系,说明了生命的存在是肉体复杂生理活动的表现,所以当内体分解为单纯的化学物质时,灵  相似文献   

2.
洪正勇(男子 28岁 雪花村):"剑川有两个老人去世已有两年和三年,是一对夫妻,请我去做祭祀,这是最后一次为他俩办后事、彝族的老人去世一共要做三次大的祭祀。其中一人去世做一次,第二人去世再做一次,二、三年后为他俩共同再做一次。"  相似文献   

3.
睡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理现象。根据自己的经验我们每一个人都清楚地体会到睡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但是自远古以来,对於睡眠以及与其有关的催眠和梦等现象,存在着各种迷信和唯心论的观点。恩格斯在1888年写道:“在远古的时候,人们还没有关於人体构造的任何概念,还不会解释梦里的现象,所以就有了这样一种想法,以为他们的思维与感觉并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什么独特的东西——灵魂的活动,这种灵魂居留在人体之内,在人死后就离开肉体了——自从那个时候起,人们就不得不深思到这种灵魂对外界的关系。”甚至在20世纪的科学界,关於睡眠、催眠与梦的解释,仍然流行着各式各样的形而上学唯心论观点。许多现代资产阶级的生理学家们,根据不完全的科学事实,片面地得出关於睡眠的理论,例如皮耶龙(Pieron 1913)的毒血症理论,爱克罗莫(V.Ecnomo,1930)与海斯(Hess,1936)关於睡眠中枢的理论,蓝孙(Ranson,1939)关於  相似文献   

4.
对白马藏族的皮纹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者对四川省平武县的488例白马藏族健康人的皮纹进行了研究,其中男性246人,女性242人。将其皮纹参数与汉族、土族、彝族等民族的皮纹比较,经X~2及u检验处理,发现该民族的皮纹基本符合黄色人种的特点,但与汉、土、彝、藏诸族也存在若干统计学差异。认为若希冀皮纹学研究对该民族的识别有所帮助,需扩大样本,选择对照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知识果味派     
正机敏小智者:王子玉(襄樊)砸来的问题:只有蜜蜂才会一生只蜇人一次,大部分其他蜂都能想蜇就蜇,不受限制。蜜蜂蜇完人会死是因为它们的刺尾带有倒钩,攻击人后离开,它们的内脏也会被扯出来。至于其他种类的蜂,它们的刺相对光滑,刺进去拔出来部没问题,所以可以反复使用。【知识布丁】Q:所有蜂都喜欢群居生活吗?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松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树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树,每个人可能都会熟悉它。但是,我们平常所讲“松树”这一名称,意义比较笼统,那是对松科(Pinaceae)松属(Pinus)若干种松树的统称。其实,我国松树有很多种,性状各有不同,分布地区也不一样,这里,仅就我国原产的松树作一个简单介绍,外国引种来的从略。松树的用途松树是很有用的树种,在我国现有的森林面积中,松林占了最大的比重,估计在60%左右,而今后造林事业中,松树仍然是最普遍最广泛的树种。松树的木材可做建筑用材、矿柱、枕木、樁木、或用来制家具,又可以制膠合板、火柴  相似文献   

7.
古代的人们对于生物的由来和死后自身的去向不甚了然,因此只得求助于神灵,相信灵魂不死,以及方士的长生不老仙药之类。早在一万八千年前,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就开始出现这样的习俗:当同伴死后在他尸体周围撒上赤铁矿粉末。在他们想象中,这样做了,他们的同伴到了另一个世界就会照样富有生命和活力——所有这一切,都给生与死这一古老的命题,抹上了一道神秘的色彩。但是,生物是神造的,还是无生物变来的?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生物又是怎样进化的?这些问题历来就存在着两种世界观的斗争。随着近代科学的进步,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生命观的堡垒一个个被攻克了,唯物辩证的生命观终于取得了胜利。革命导师恩格斯说得好:“在这里只要借助于辩证法简单地说明生和死的  相似文献   

8.
山桂花情缘     
西双版纳的僾尼族人(哈尼族中的一个支系)对山桂花有特殊的感情,不管森林离得有多远,他们一眼就能看到茂密冠层里的山桂花树。他们说,那树有种银色的光,即使我们有望远镜,也远远不如他们发现得快。也许,他们是用心在看,在僾尼族的意识里,自己的灵魂是与一株山桂花联系在一起的:人在百年之后,身体和灵魂都会被一棵山桂花包裹保护起来,离开现世苦难,前往下一个轮回。  相似文献   

9.
邸志鹰 《植物杂志》2010,(12):68-69
在非洲干旱而辽阔的稀树草原,在青藏高原茫茫无边的高原草甸,以及欧洲的高山峻岭之上,哪里有哺乳动物出没,哪里就有鹫类猛禽翱翔于天空。它们以腐肉尸体为食,减少了动物界以及动物和人类之间的鼠疫、炭疽病等传染病的传播,是大自然的"清道夫"。尸体是一种很难保证的食物来源,今天这里有,明天那里有,这就注定鹫类猛禽常常要"长途跋涉"去寻找食物。  相似文献   

10.
问:怎样知道人是不是真死?答: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所认为人的死是指心脏停止了跳动、呼吸也停止了进行。其实这种看法是不确切的。因为在有些情况下,如某人溺水后被救上岸,呼吸和心跳虽已停止,但经医生抢救后能够脱险。那么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人的死可分为2种:一种是真死;另一种是假死。真死的人是永远绝对活不过来的,而假死者则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复活的。它们的区别就在于大脑细胞新陈代谢活动有没有停止,若停止了就是真死。知道这个以后,就能很好地理解课本中所讲到的道理,对煤气中毒、溺水、触电等病人,出现呼吸…  相似文献   

11.
正一位印度老人对孙子说,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两只狼,他们残酷地互相搏杀。一只狼代表愤怒、嫉妒、骄傲、害怕和耻辱,另一只代表温柔、善良、感恩、希望、微笑和爱。小男孩着急地问:"爷爷,哪只狼更厉害?"老人回答:"你喂食的那一只!"每个人的内心都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矛盾观念,而自己决定支持哪一方,哪一方的力量就变得更强,就是它主导你当下和未来的路。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你是否会觉得身心疲惫?真的是你的能量被耗尽了吗?答案是否定的,疲惫大多并不因为肉体的劳  相似文献   

12.
<正>在非洲干旱而辽阔的稀树草原,在青藏高原茫茫无边的高原草甸,以及欧洲的高山峻岭之上,哪里有哺乳动物出没,哪里就有鹫类猛禽翱翔于天空。它们以腐肉尸体为食,减少了动物界以及动物和人类之间的鼠疫、炭疽病等传染病的传播,是大自然的"清道夫"。尸体是一种很难保证的食物来源,今天这里有,明天那里有,这就注定鹫类猛禽常常要"长途跋涉"去寻找食物。  相似文献   

13.
<正>沈士弼教授(1920—2012)离开我们已经两年了。我们和沈老师的交往都在半个世纪以上。他的离世,使我们失去一位挚友和诤友。每当我们进入图书馆浏览生化与生物医学期刊时,就会感到他的身影仍在我们身边徘徊,音容笑貌宛如昨日。沈老师1920年11月7日出生于湖北省宜昌市彝陵区三斗坪镇梅花村,是当地名儒沈达轩的重孙。沈氏家族的故宅曾作为学校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被拆除。沈老师的父亲是与胡适、傅斯年齐  相似文献   

14.
《十万个为什么》中谈到蚂蚁的“触角触碰有一套复杂的方式,这些不同的触碰,就相当于它们的一套‘语言’。但直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足够的科学证据可以证明蚂蚁具有这样的天才”。一般认为,蚂蚁利用触角互相触碰,仅能传递比较简单的“消息”,可以“刺激同伴去找食”,而“不能把食物的方向、地点‘告诉’给同伴”,同伴是依据它足迹的气味去找到食物的。据我们观察和实验,蚂蚁并非只能传递简单信息。我们先将一只死苍蝇丢在蚁穴附近。一只小蚂蚁发现后,拖了它就跑。我们用火柴杆轻轻压住苍蝇,小蚂蚁拖不动了,就去“报信”。但走了“几步”就又回来拖,似乎它并不相信拖不动。当确信拖不动时,它才  相似文献   

15.
《化石》1976,(2)
早在三十年代,毛主席就批评过马克思主义以前的认识论离开了人的社会性。马克思主义一向认为,人的本质就是人的社会性。讨论“从猿到人”的问题和划分早期人类的历史阶段,我们觉得都不能离开这一点。为什么说直立行走“完成了从猿转变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自然辩证法》),而不说是实现了从猿到人的质的飞跃呢?为什么脑容量也不能作为划分人与猿的标志呢?主要因为这些都是非社会性的东西。在阶级社会以前,人的社会性的最主要的表现就  相似文献   

16.
从前,有个寡妇想改嫁,但村里的族长认为伤风败俗,要把她装进猪笼丢到河里淹死,她听说后,又气又怕,结果跑到一间茅屋里上吊死了.自从她死后,谁若进这茅屋去住,每晚都听到房顶上有响声,从此,再也没有人敢进这茅屋去住了.一年,有一家人逃兵灾来到了这个村子,住进了这间茅屋。可是,住进去不到一个月,他的那十岁的儿子就病了。整天说头晕,躺在床上讲梦话,说房顶上有一条大蛇,张着大咀,要来咬他。一天,他刚要睡着,在朦朦胧  相似文献   

17.
动人消息频传打破廿年沉寂云南元谋自1965年以来已因出产元谋猿人的两枚门齿而驰名中外。但廿余年来虽经许多单位多次工作,除原有的两枚门齿和后来发现的三块石器外,没有能够发现更多的早期人类或与他们关系较为接近的化石。1986年年底以来,从元谋陆续传来令人兴奋的消息,表明在这方面有所突破,打破了廿余年来的沉寂。先是元谋物茂区德大村有个名叫李自秀的彝族小女孩,家贫不能供其继续上学。她为了自筹上学所需的费用,漫山遍野割草换钱。在这过程中发现了许多化石地点。她从历史课本中知道化石的重要性,便请其母于1986年秋天将她割草时收集到的一麻袋化石送往昆明,交给云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该所科研人员认出其中有一枚牙齿类似人类,经该省、市文化系统有关人员共同鉴定认为是人牙。这枚牙齿后来在1987  相似文献   

18.
1984年3月14日深夜,坐落在北京东单北大街三条胡同路北的北京协和医学院一片寂静。一切似乎都已堕入梦乡,就连大门外那两尊石狮子在夜色中也显得无精打彩。然而,围墙内靠大门左侧有一幢被人们称为“B楼”的两层楼房,它楼下的一间办公室却彻夜灯火不灭。里面,一位年届半百的西方人坐在办公桌旁,他时而端详桌上摆着的几具人类头骨化石,时而伏案疾书。他就是加拿大人类学家步达生,此刻正在进行举世瞩目的北京人化石的研究。步达生是北京协和医院解剖科主任,又是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的名誉主任。尽管自1927年开掘周口店以来,学院已经免去他的教学任务,使他集  相似文献   

19.
我国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教育家、首届中国微体古生物学会理事长、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陈旭同志离开我们已经一周年了。他是于1985年2月12日被病魔夺去生命的,终年87岁。陈旭教授从事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达六十年之久,为祖国培养了大批建设人  相似文献   

20.
徐钦琦 《化石》2001,(4):24-25
在第8讲 ,我提出“中国传统文化揭示了生物进化之道”。具体地讲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究竟哪些论述揭示了生物的进化之道呢?我愿在此重申一遍 :它们是周易中的“与四时合其序”。黄帝内经中的“夫四时阴阳者 ,万物之根本也” ,“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始终也 ,死生之本也”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以及庄子中的关于“大年”的概念。难道这么简单的几段论述真的可以阐明生物史上的奥秘?难道西方那么多优秀的科学家无法解决的大难题 ,就靠这么几句话就可以获得成功?事实胜于雄辩 ,请看与宏年的四时变化相耦合的 ,生物界的三次大绝灭和三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