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革蜱未成熟期哈氏器的扫描电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姜在阶 《昆虫学报》1986,29(2):159-166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革蜱属8种幼虫和若虫的哈氏器,并与其他属5种幼虫和4种若虫的哈氏器进行比较,以阐明其形态特征及其在分类中的意义。其中,9种幼虫和8种若虫哈氏器的结构是首次报道。革蜱属幼期哈氏器的囊孔形状、前窝感毛数目及其中孔毛的位置等与其他属不同。东洋区的金泽革蜱与古北区的革蜱种类之间,在孔毛形状、位置和幼虫近端缝孔的位置上有明显差别。而后者中,阿坝革蜱幼虫一般无近端缝孔;网纹革蜱幼虫和若虫的囊孔形状和幼虫的近端缝孔的位置与其他种类不同。但其余几种革蜱幼虫和若虫的哈氏器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2.
3.
4.
蜱为专性吸血的外寄生动物,传播多种病原体而导致疾病,给人类健康、畜牧业生产及野生动物带来极大危害。我国生态环境多样,蜱及蜱媒疾病种类繁多、自然疫源地分布广泛。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林牧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人群与媒介蜱的接触机会逐渐增多,蜱传疾病的发病率上升,且不断有新发的蜱传疾病出现,其公共卫生学意义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对我国重要的蜱传疾病、媒介蜱类、分布与特性等进行系统介绍,以期为我国蜱及蜱传疾病的系统研究和综合防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将采自不同地区的草原革蜱Dermucentor nuttalli Olenev和森林革蜱Dermaeentor silvarumOlenev成虫在实验室中培养,对所获幼虫的形态特征用生物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证明,革蜱幼虫的一些形态变异很大,同一种革蜱采自不同地区或不同雌虫所产的幼虫的个体变异甚至比种间变异还大。所以,前人根据个别地区少量材料所描述的上述幼虫形态特征及所做的检索表,不能广泛适用。作者分析了大量材料后,找出上述两种幼虫较稳定的鉴别特征。根据假头宽和盾板长可以区分草原革蜱和森林革蜱;按照肩毛(Sc)和第一对背中毛(Cd1)的长度可以把上述两种幼虫与我国北部分布的其他三种革蜱(边缘革蜱、银盾革蜱和网纹革蜱)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6.
蜱类的激素     
刘敬泽  姜在阶 《昆虫知识》1997,34(6):359-362
激素在节肢动物的发育和生殖中起重要作用。它调节昆虫的生长、蜕皮、变态、生殖和其他许多生理过程。然而,蝉类激素的研究远远落后于昆虫,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确定蝉类具内分泌功能的腺体,并且保幼激素的存在只是推测的。自Delbecque[1]首次在蝉类中发现锐皮激素以来,国外已做了部分工作,国内也开始起步。20世纪中有3本出色的著作介绍蝉类内分泌和激素的内容与进展。分别是Solomon著的“PhysiologyofTicks”(1982年版),Saner和Hair著的“Morphology,PhysiologyandBehaviouralBiologyofTicks”(1986年版)和Sonenstune著…  相似文献   

7.
8.
中国蜱螨学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蝉螨亚纳(Acari),包括蝉类(ticks)和螨类(mites),是蛛形纲中最大的,也是生物多样性最为复杂的类群。地球上的各种生态环境,从陆地到海洋,从森林到土壤,从沙漠到河流,碑螨这一类微小的动物几乎无处不在。蝉螨种类极其繁多,估计种类数约100万种。蝉螨不但分布广泛,而且生活方式极为复杂。有些蝉螨寄生于人畜,吸食血液,是传播人畜疾病的重要媒介;也有的螨类取食植物,是农作物和林木的重要害螨;捕食性的螨类是害虫(螨)的天敌,是有利用价值的生物资源;自由生活的腐食性螨类对土壤有机物质的分解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自然…  相似文献   

9.
中华硬蜱Ixodes sinensis Teng系邓国藩(1977)所建立。以前文献中将此种误订为蓖子硬蜱I.ricinus或全沟硬蜱 I.persulcatus。作者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详细观察了中华硬蜱幼虫的形态,发现它与蓖子硬蜱和全沟硬蜱的幼虫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0.
蜱是蛛形纲专性吸血节肢动物,是陆生脊椎动物的临时专性体表寄生虫,是多种病原微生物的重要媒介。近年,国内已发现由蜱咬引起的无形体病例。2010年9月9日报载河南省卫生厅通报,河南省自2007年5月信阳市报告了首例疑似无形体病例以来,截止2010年9月8日,河南省共监测发现此类综合征病例557例,死亡18例,重点集中在信阳市商城县,狮河区,光山县和平桥区。由蜱咬引起的此类病症,中国疾控中心统称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本研究综述由蜱引起的病毒性脑炎与其传播的生态链,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1.
蜱螨与人类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蜱螨属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亚纲。它们的生活习性多种多样,有的危害动物和人类,有些取食植物,也有自由生活的种类。现在已经记载的蜱螨有30000种左右。蜱螨与昆虫不同,没有触角和翅;没有复眼,仅有单眼或眼退化;成虫有4对足。是蛛形纲中非常特化的一个类群,与蜘蛛和蝎类不同,  相似文献   

12.
硬蜱哈氏器嗅觉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常崇艳  姜在阶 《昆虫学报》1989,32(4):445-450
研究了五种硬蜱的哈氏器在不同虫期(若虫和成虫)和不同营养状态(饱或饿)对不同浓度的弱酸、弱碱以及对低温刺激的电生理反应.此外,比较了四种硬蜱成虫对五种驱避剂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硬蜱哈氏器能够感受氨和醋酸蒸气的刺激,反应的相对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蒸气浓度而变化.哈氏器还能感受温度的变化.从行为反应见到驱避剂对不同种类硬蜱的驱避强度不同,每种蜱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也不同.截肢试验证明哈氏器是驱避剂的感受器.  相似文献   

13.
马立名 《昆虫学报》1996,39(2):219-222
吉林省草原血蜱的生活习性观察马立名(吉林省地方病第一防治研究所白城137000)在吉林省西部草原地区1956年发现有草原血蝉HaemaphysalisverticalisItagaki,Noda&Yamaguchi分布,宿主为部分小型哺乳动物,而不寄...  相似文献   

14.
15.
赵玉娜  刘敬泽 《昆虫知识》2006,43(4):576-577
建立了一种收集蜱类唾液的方法。注射多巴胺(20mgmL)10μL于森林革蜱DermacentorsilvarumOlenev吸血雌蜱血腔内,可使唾液腺分泌唾液,用毛细管连续收集30min,可得唾液15~20μL蜱。  相似文献   

16.
姚文炳  徐静安 《昆虫学报》1991,34(2):184-188
短小扇头蜱(Rhipicephalus pumilio Schulze)在20℃、25℃、30℃、35℃各期发育的平均天数:卵期为62.35,29.15,19.98,15.04天;幼虫蜕化期为28.34,12.10,8.85,7.32天;雌性若虫蜕化期为40.46,20.45,13.84,10.58天;雄性若虫蜕化期为41.14,21.18,14.13,11.00天.各期发育的有效积温和温度低阈:卵期为297.67日度和115.11℃;幼虫蜕化期为141.01日度和14.12℃;雌、雄性若虫蜕化期分别为213.54日度、223.59日度和14.58℃、14.47℃.银盾革蜱(Dermacentor niveus Neumann)在各等级温度中各期发育的平均日数:卵期为49.19,25.27,16.39,12.83天;幼虫蜕化期为13.47,7.85,5.43,4.27天;雌性若虫蜕化期为35.57,20.69,13.74,10.75天;雄性若虫蜕化期为36.50,21.81,14.29,11.44天.各期发育的有效积温和温度低阈:卵期为256.94日度和14.72℃;幼虫蜕化期为93.13日度和13.05℃;雌、雄性若虫蜕化期分别为225.95日度、244.12日度和13.98℃、13.42℃.两种蜱若虫蜕化期发育所需时间,雄虫若虫比雌性若虫延长.  相似文献   

17.
18.
中华硬蜱和二棘血蜱的交叉免疫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首次比较了经中华硬蜱(Ixodes sinensis)叮咬三次后再经二棘血蜱(Haemaphysalisbispinosa)叮咬的家兔与仅经二棘血蜱叮咬的家兔的交叉免疫抗性。二棘血蜱叮咬被中华硬蜱致敏的家兔时,吸血增重为:143.12±32.67mg,但二棘血蜱在正常家兔体上寄生,初次吸血增重为:181.30±44.35mg,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华硬蜱和二棘血蜱唾液腺提取物(SGE)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显示两者分别有24条和22条电泳带,中华硬蜱主带有6条,分子量分别为142、105、94、66/65、64和56kD,而二棘血蜱主带有5条,分子量分别为:215、114、105、66/65和58kD,经中华硬蜱叮咬致敏的家兔血清和经二棘血蜱叮咬致敏的家兔血清作免疫印渍,均显示出105kD这一电泳带。该实验表明中华硬蜱和二棘血蜱叮咬家兔两者之间存在着交叉免疫反应,提示105kD蛋白质抗原可能是两者的共同抗原。  相似文献   

19.
20.
蜱螨染色体     
陈春生  孟阳春 《昆虫知识》1990,27(3):188-192
<正> 目前,世界上已记载的蜱螨亚纲在3万种以上,其中进行过染色体研究或核型分析的有56科134属440种。 另外,现在蜱螨核型鉴定,除了常规无带组型分析外,我国首先应用有带核型(C带、G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