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凌霞 《人类学学报》2003,22(3):200-200
亚洲的广大地区是许多现生灵长类 (包括猩猩、长臂猿、猕猴、疣猴、眼镜猴、瘦猴等 )和化石灵长类的主要栖息地。近年来在亚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 (包括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缅甸、泰国等 )不断地发现第三纪灵长类化石新材料。为了促进亚洲地区第三纪灵长类演化的系统研究 ,及时了解亚洲地区灵长类化石的最新发现和研究动态 ,并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 ,2 0 0 3年 1月 2 0 - 2 2日 ,由日本科技文教部主办、京都大学灵长类研究所组织的“亚洲第三纪灵长类演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日本爱知县犬山市召开 ,应邀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 40余位 ,分别来…  相似文献   

2.
《化石》2013,(3)
关于灵长类动物与其它动物的演化关系,以及灵长类内部类人猿、眼镜猴、狐猴等主要支系之间的系统关系,一直是科学家们激烈争论的问题.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倪喜军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小组在6月6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报道了目前已知最古老最完整的灵长类化石骨架.这件化石被命名为"阿喀琉斯基猴"(Archicebus achilles),发现于我国湖北省荆州市附近的湖相沉积中,距今5500万年.这项发现对于确定类人猿与其它灵长类的分异时间和早期演化模式提供了非常关键的证据,是近年来古灵长类和古人类学研究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现.  相似文献   

3.
第14届国际灵长类大会于1992年8月16日~21日在法国的斯特拉斯堡召开。出席大会的1200人来自42个国家。此次大会分46个专题组,包括灵长类的解剖、行为、生态、生理及饲养、保护等方面的内容,是现生的和化石灵长类各领域研究的一次较为全面的学术交流会。化石灵长类方面有“近年来非人形人猿超科的新发现及研究成果”和“老第三纪灵长类的进化”两个专题。中国近年来人猿超科的发现与  相似文献   

4.
这个报告的目的是想根据新生代各时期哺乳动物群的性质和产化石地层的分析,对我国境内可能找到灵长类化石的地区、地层和可能发现的化石类型进行推测,作为我国灵长类化石寻找工作上的参考。象这样的工作,如果要得到比较正确的推论,就必须对大量已有的地层古生物资料,包括中国的和国外的,进行全面和深入的整理和分析。目前关于  相似文献   

5.
今人类学是与古人类学相对应的。古人类学这门学科已有多年的历史,近年来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可是至今还没有今人类学的学科,这是从现代古人类学的内容说到怎样来建立今人类学的新学科。 古人类学(Paleoanthropology)也叫人类古生物学(Human Paleontology),是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的科学。 人是灵长类中的一种。因此,要研究人类起源,就一定要涉及灵长类学,包括现生的灵长类和古灵长类或化石灵长类的知识。 人类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能制造和使用工具来进行生产劳动。在人类发展的漫长过程中,人类使用的工具主要是石器,因而古人类学也必然要涉及石器、特别是旧石器。 研究人类进化的主要实物根据是人类化石和猿类化石,都是从地层中发掘出来的,因此要有地质学和地层学的一般知识,特别是较晚地质时期的新生代地质和地层。新生代  相似文献   

6.
河南卢氏上始新统卢氏组下部含脊椎动物化石层中,曾发现过好几种在第三纪早期哺乳类进化上很有意义的化石,例如:古齿兽科的副等尖齿兽(Paratriisodon),古剑齿虎(Eusmilus),始犬(Miacis),双锥兽(Dichobune)等。最近,在同一批材料中,又发现了一种新的跗猴类的灵长类化石,虽然只有一个不太完整的标本,但因我国已知的古老灵长类化石的材料很少,所以还是一个较有意义的发现。  相似文献   

7.
禄丰食肉类化石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5年以来已在禄丰西瓦古猿(腊玛古猿)化石产地进行过多次发掘。在晚中新世的褐煤地层中,除获数量较多的古猿及小灵长类化石外,其他哺乳类化石的数量和种类也颇丰富。本文记述的是1976年以前从禄丰所采集的部分食肉类化石,其中包括Proputorius lufengensis和Epimachairodus fires两个新种。  相似文献   

8.
四年前,我们对当时在美国南加里福尼亚大学的Oxnard教授一本装帧精致的专著——《人类所在的动物目》——作过介绍(见本刊,第三卷,175—181页,1984年)。时隔不久,它的姊妹篇——《化石、牙齿和性别:对人类进化的新透视》——又和读者见面了。从本书的标题,可以知道它的研究对象是与人类起源有关的高等灵长类牙齿化石,并从这些材料中探讨性别二态问题,进而得到关于人类进化的新解释。本书作者对于现生的和化石的灵长类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在它们各部位的形态结构及其机能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并能得心应手地运用于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在本书中,作者对我国云南禄丰出土的古猿类牙齿化石和广西柳城出土的巨猿牙齿化石表现了特殊的关注。因此, 贯穿本书的思维结构及其达到的结论都是值得我国人类学工作者重视的。  相似文献   

9.
灵长类近节指趾骨的弯曲程度被认为是树栖性和悬垂位移行为的一个重要指标。几何形态测量学—多项式曲线拟合法(GM-PCF)提供了一种更加精准的指趾骨弯曲程度的定量化指标,以剔除指趾骨大小因素之后的标准化曲线高度(NPCH)作为其弯曲程度的指标,配合指趾骨的曲线长度,可以更加全面地定量分析灵长类指趾骨弯曲程度与位移行为的对应关系。尤其是涵盖灵长类大部分位移行为方式的15个类群、328个个体、5000余件指趾骨的参考样本,基本可以满足各种化石灵长类指趾骨弯曲程度分析和位移行为方式重建的需求。本文总结了发现有完整第II-V近节指趾骨化石材料的人猿超科成员的颅后骨骼形态适应及位移行为的重建,并运用GM-PCF对这些指趾骨化石的弯曲程度进行了对比分析,以通过指趾骨弯曲程度重建人猿超科成员的位移行为适应,并可为这些人猿超科成员位移行为的完整演化图景增加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数千年来,中医一直用动物化石,即所谓的龙牙和龙骨治病。据说化石入药可治百病。1935年,德国古生物学家孔尼华就是在香港的中药店里偶然发现了一颗巨大的灵长类臼齿化石,这颗牙齿不属于任何已知的物种。其后四年中,他在香港和广州作了进一步调查,又找到了三枚特大的牙齿,从而确定地球上曾生存过一种最大的灵长类——已绝灭的巨猿。孔尼华将其命名为 Gigantopithecus,意思是“巨猿”,种名为 bla  相似文献   

11.
黄学诗 《化石》1997,(4):29-29
山西垣曲曙猿化石的发现黄学诗山西垣曲寨里土桥沟曙猿化石的发现,在国际上引起很大反响,因为它关系到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高等灵长类的祖先究竟是什么样的动物、它最早起源在地球上那一块地方的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课题。山西垣曲盆地是中条山脉中一个小型的山间盆地,也是...  相似文献   

12.
潘悦容 《人类学学报》1994,13(2):125-125
埃及北部中新世灵长类新材料在埃及北部中新世的Moghara组发现两种灵长类新材料:一种为Simons(196)描述过的一种古老的猴类(Prohylobatestandyi),材料为5块下颌骨;另一种为个体大的几乎完整的右肽骨.这些化石发现的意义在于它...  相似文献   

13.
《化石》2016,(3):78-79
正最早的类人猿化石形成于4500万年前的亚洲。但人类为何起源于非洲,而不是亚洲?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倪喜军研究员和他的科研团队通过研究了新发现于我国西南部的灵长类化石后找到一种可能的答案,即3400万年前全球气候急剧变冷导致亚洲的  相似文献   

14.
这本书是1962年夏在奥地利 Burg Wartenstein 举行的“分类与人类进化”专题国际讨论会的论文集。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瑞士、英、美等国的十八位人类学家、古生物学家、灵长类学家、遗传学家、动物分类学家、生态学家等。会议讨论了分类的概念和意义,现生的和化石的灵长类的分类及其特征以及人类及其祖先的分类和特征。对人科的分类,经  相似文献   

15.
2012年6月我很荣幸地参加了广西课题组的野外调查,而这次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去大新黑洞(又名大新巨猿化石点)采集一些原始的野外资料.这项任务令我感到很兴奋,毕竟能亲自去首次采集到巨猿化石的地点、去体验解开谜题时的激动不是每个人都能有这样机会的.怀着这份兴奋的心情我便与几个师兄及其他同队的人踏上了此次旅途. 巨猿是迄今为止地球上最大的灵长类.1935年荷兰古生物学者孔尼华(G.H.R.von Konigswald)在香港中药铺所获得的大量哺乳动物牙齿化石中发现了一个巨大的下右第三臼齿,认为是属于高等灵长类,于是建立了新种新属,定名为布氏巨猿(Gigantopithecus blacki).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蓝田工作队,最近在蓝田发现中国猿人下颌骨化石的“红色土”层下面的下第三系中,采集了一个灵长类的上颌骨化石。化石地点在蓝田泄湖公社陈家窝村附近的康沟湾。据黄万波等同志的野外记录,化石拾自一个山坡上,但从上面粘结的岩屑的性质,可以知道它来自下第三系中的巧克力色粘土夹层。这层薄粘土层的上面是红色砂和砂质粘土,下面是白色砂岩。这里的早第三纪己地层的时代尚  相似文献   

17.
步氏巨猿(Gigantopithecus blacki)是更新世时期生活于我国华南地区的一种超大型猿类, 它的体态特征和演化分类倍受关注。牙齿釉质厚度在探讨灵长类食性、环境适应以及系统演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显微CT技术构建18颗巨猿臼齿虚拟模型, 测量其釉质厚度。将巨猿釉质厚度与现代人、现生类人猿、古人类、中新世古猿及其他现生灵长类进行比较, 从牙齿釉质厚度探讨巨猿的食性适应和系统演化问题。结果发现巨猿的实测釉质厚度是目前所有已知现生和化石灵长类中最厚的, 只有傍人、南非早期人属及奥兰诺古猿三种化石灵长类与之接近; 如果考虑不同物种牙齿与身体大小的关联因素, 相对釉质厚度指数显示巨猿属于"厚"釉质类型, 但非"超厚"类型, 低于奥兰诺古猿、傍人、南非早期人属; 巨猿与某些中新世古猿 (如原康修尔猿尼安萨种、非洲古猿)、南方古猿、东非早期人属、亚洲直立人以及现代人、现生卷尾猴的相对釉质厚度指数相近。巨猿的厚釉质特征与其食性和环境适应密切相关, 使得牙齿具有非常强的抗磨损功能, 能够适应长时间的咀嚼和研磨食物。从釉质厚度的系统演化角度推测, 厚釉质应该是人类祖先的特征性状, 巨猿有可能是早期人类支系演化过程中的一个特化旁支, 同时也不排除巨猿是从某种具有厚釉质的中新世古猿旁支平行演化而来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广西巴马发现的巨猿牙齿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3年,广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在广西巴马县所略公社调查石灰岩洞穴时,于那合村东南的弄莫山一溶洞内采到若干哺乳动物化石。同年年底,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广西野外队与广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等有关人员,在自治区文化局和巴马县革委会的支持和协助下,对该洞进行短期发掘,采到巨猿牙齿化石一枚和更多的哺乳动物化石。这是我国继广西大新、柳城、武鸣和湖北建始之后的又一个产巨猿化石地点。巨猿曾一度被认为是人类的直系祖先,最近仍有人提出巨猿是人类的直系祖先。巴马巨猿的发现将使我们对这古代灵长类有更多约了解。巴马巨猿化石地点编号为73133号。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记述了1981年10月—12月在云南禄丰古猿化石地点发掘的地层情况以及古猿、其他灵长类化石的初步观察。此次发掘在第3层发现三个腊玛古猿头骨,其中两个为少年个体,在第5层发现具有较完整下颌支的西瓦古猿下颌骨。这些材料的发现有助于确定腊玛古猿的系统地位和西瓦古猿头骨形态的复原。  相似文献   

20.
贵州盘县大洞更新世灵长类化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记述贵州盘县大洞中-晚更新世洞穴堆积中的猴类化石,数量不多,被归入短尾猴(Macacaarctoides),熊猴(M.cf.assamensis)和疣猴亚科(Colobinae)本研究为南方洞穴堆积单个灵长类牙齿的鉴定积累一些资料,同时也扩大了贵州省猴类化石的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