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尹焕才  白鹏利  韩坤  付威威  高静 《生物磁学》2013,(36):7179-7181,7149
临床血管吻合常使用缝合、吻合夹或吻合针。缝合法手术成本低、成功率高并且适合各种尺寸的血管,因此使用最为广泛。上述常用方法都会对血管产生损伤,而且手术工作量大。激光血管吻合术提供了一种微创的血管吻合方法。其潜在的优点包括保证吻合口的密闭,增加伤口吻合强度。同时减少手术操作时间、降低感染和流血的可能性,并且术后疤痕少,带有一定美容效果。因此,与传统缝合法等相区别的激光血管吻合技术作为一种新颖的技术受到极大的关注。然而,激光血管吻合术未成为一种临床常用的血管吻合方法,其主要原因有:直接激光照射可对组织产生过度热损伤、组织精准对齐技术难度大、手术成功与否的终点判断比较模糊以及重复性较差等。近年来,随着激光器技术以及材料技术的发展,激光血管吻合术正在逐步走向成熟,有可能作为一种应急性的、微创的血管吻合方法而应用于I临床。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灵长类动物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再生能力差异。方法:健康成年恒河猴16只,分为A、B两组,每组8只,使用刀片切割完全损伤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后立即予神经外膜缝合,在术后3周、8周分别取A、B组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吻合口远、近端神经组织行Luxol Fast Blue染色,观察胫神经和腓总神经远端、近端轴突数目,计算轴突密度,远端轴突密度/近端轴突密度为神经再生通过率。结果:术后3周和8周时,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相比,胫神经在远端轴突密度、神经通过率等指标上,胫神经愈后优于腓总神经(P0.05)。结论:坐骨神经神经损伤修复后,胫神经轴突通过吻合口的通过率较腓总神经高,吻合口远端有更多的神经轴突,其靶器官有更多的神经纤维支配,这是导致坐骨神经损伤修复后胫神经功能恢复较腓总神经功能恢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动脉破裂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所见4例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动脉破裂诊治并复习国内外病例文献资料。结果:移植肾动脉破裂口均不在吻合口,离吻合口距离为0.5~0.8cm;破裂原因:3例为霉菌感染,1例为细菌感染;经行移植肾切除和抗真菌、抗菌治疗后,2例受者恢复血透,1例因术中肺梗塞死亡,1例因失血性休克而死亡。结论:移植肾动脉破裂临床上较少见,后果严重,不仅会影响到移植肾功能,更可能危及病人生命,早期诊断、紧急手术探查和特异性治疗可改善预后,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测压方法测试大鼠结肠破裂压的优缺点。方法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等分为手动皮球测压组(H组)、机器测压压力表头描记测试组(MP组)、“实验动物空腔脏器耐压力测试系统”测试组(ME组)。各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射麻醉后,切取结肠测试结肠破裂压;大鼠结肠端-端吻合一周后切取各组大鼠结肠吻合口,同法测试吻合口破裂压。结果三种测压方法所测得正常结肠及结肠吻合口破裂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E组的标准差最小,MP组次之,H组的标准差最大。结论不同测压方法均可应用于大鼠正常结肠和结肠吻合口破裂压测试,但“实验动物空腔脏器耐压力测试系统”使实验更简便、直观,实验结果更客观、精确。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一个能模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桡动脉桥情况的模型。方法50只新西兰兔,股动脉与颈总动脉行端侧吻合,两吻合口之间的颈总动脉予以结扎。术后1、3、7、14、56d分别取完整动脉桥,进行肉眼观察,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弹力纤维染色,计算机测算血管内膜厚度、新生内膜中膜比指数;电镜观察血管内皮细胞变化。结果50只兔成功建立动脉桥,无手术及围手术期死亡,桥血管总通畅率为86%,对通畅的桥血管作形态学观测发现血管移植后7d起至56d内膜增厚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本动物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桡动脉桥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球囊蕈行管在低位直肠癌末段回肠造口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例低位直肠癌经前切除吻合后,用改良球囊蕈行管用可吸收线缝合固定于末段回肠,以防治吻合口漏。结果未发生吻合口漏,术后二周均拔除改良球囊蕈行管,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改良球囊蕈行管制作简单,可有效防治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可避免再次行回肠回纳手术。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研究结直肠漏评分(CLS)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AR)对直肠癌低位前切除(Dixon)术后吻合口漏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3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直肠癌Dixon手术的260例患者,根据术后吻合口漏发生情况分为吻合口漏组与无吻合口漏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术后评估两组CLS评分,术后第1、3 d检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和白蛋白,计算NLR、CAR;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术后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LS、NLR、CAR对吻合口漏的预测价值。结果:260例患者术后发生20例吻合口漏,发生率为7.69%。吻合口漏组CLS评分高于无吻合口漏组(P<0.05);术后第1 d两组NLR、CA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 d吻合口漏组NLR、CAR高于无吻合口漏组(P<0.05)。两组吻合口至肛缘距离、糖尿病史、术前低蛋白血症、术前肠梗阻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吻合口距肛缘距离、糖尿病史、术前低蛋白血症、术前肠梗阻、CLS、NLR、CAR是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LS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1,NLR的AUC为0.861,CAR的AUC为0.859,三者联合的AUC为0.945,高于单独检测。结论:Dixon术后发生吻合口漏患者CLS评分、NLR和CAR升高,CLS评分联合NLR、CAR可有效预测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漏发生风险,可作为评估吻合口漏的辅助指标,以降低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兔小肠粘合后早期吻合口的SEM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应用α氰苦丙烯酸酯系胶粘剂行兔小肠粘合后早期的吻合口进行了电子显微(SEM)观察,发现CA合膜由网状交错构成,其网眼不能通过红细胞,多状结构懊由于浆膜细胞表面,与之紧密相连,而其本身有连接和部分离断。作者强调指出:粘合时必须浆膜缘于燥,涂布CA尽量少、薄、匀、CA后要迅速、于胶接并适当施压。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双套管肛管处理方法在中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防治效果以及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本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60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处理方法分为两组,A组286例(术中经腹放置双套管于盆腔腹膜外吻合口旁,同时经肛门放置多侧孔粗胶管于吻合口上方作为肛门减压管)、B组314例(术中经腹放置双套管于盆腔腹膜外吻合口旁),通过比较两组术后相关指标,并根据是否发生吻合口瘘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组患者的吻合口瘘发生率(2.45%)显著的低于B组(5.73%)(p0.05),A组患者的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吻合口瘘二次手术率均显著低于B组(p0.05);600例患者中,一共有25例患者发生吻合口瘘,数据分析显示,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治疗,其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为BMI≥25 kg/m~2、术后采用新辅助化疗(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BMI、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本研究表明采用双套管肛管处理方法在中低位直肠癌术后有助于降低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超重及术后应用辅助化疗是患者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由于小肠属高免疫源性器官 ,因此小肠移植被视为所有大器官移植中最困难的一种。 1999年 5月 2 0日 ,我们为一例短肠综合症患者成功地实施了国内首例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至今己存活 17个月。现将受体术前及术后 2个余月的营养支持情况及其效果作一简介。1 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患者男 ,18岁 ,身高 185cm ,因肠扭转致肠坏死于 98年 9月在当地医院行小肠大部分切除术 ,残余小肠 40cm ,术后并发空回肠吻合口瘘 ,于同年 9月 2 6日以“短肠综合症”收住我科 ,11月行肠瘘修补术 ,但进食后出现腹泻 5~ 10次 /d ,体重降至 37.5kg。经近二…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白蛋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的表达及对吻合口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于我院进行直肠癌手术患者102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42例发生术后吻合口瘘,设为试验组,剩余60例未发生吻合口瘘作为对照组。分析患者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白蛋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水平变化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白蛋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对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预测价值。结果:试验组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行预防性造口组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未预防性造口组,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未预防性造口组,差异显著(P<0.05);血清C反应蛋白预测术后吻合口瘘的临界值为39.69 mg/L,灵敏度为71.47%,特异度为83.14%,AUC为0. 824,血清白蛋白预测术后吻合口瘘的临界值为29.76 g/L,灵敏度为61.20%,特异度为79.40%,AUC为0. 746,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预测术后吻合口瘘的临界值为200.09 pg/mL,灵敏度为61.18%,特异度为80.45%,AUC为0. 605,联合检测较单独检测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56%、86.38%。结论: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白蛋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水平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新型生物可降解支架治疗颈部食管吻合口瘘的效果,为治疗食管吻合口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成年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采用切开吻合置管造瘘法建立颈部食管吻合口瘘的动物模型,1周后,食管造影确定食管瘘口完成。完全随机分组,空白对照组(A组,n=5),对照组(B组,n=5)和实验组(C组,n=5)。实验组使用生物可降解支架封闭瘘口,而对照组应用同规格不可降解支架封堵食管瘘口。植入后每周行食管造影,观察支架及瘘口情况,植入后8周为实验终点。结果: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兔颈部食管吻合口瘘的动物模型,至实验终点,普通支架组,支架覆盖瘘口,未发生支架移位及穿孔等现象。新型可分解支架组,3例支架分别在支架植入后5-8周分解,发生移位。实验组与对照组闭合率无统计学意义(4/5比3/5,P0.05)。结论:新型生物可降解支架支架是治疗食管吻合口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症--颈部吻合口瘘患者的具体护理措施。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我科行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颈部吻合口瘘的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护理方法进行探索和总结。结果:16例并发吻合口瘘患者均治愈出院,其中15例患者瘘口在8~20天愈合,1例患者因营养状况较差,身体消瘦,吻合口瘘在45天愈合。结论:术后密切观察,早期诊断,吻合口瘘发生后积极的宣教,有针对性的选择不同方式的瘘口护理、基础护理、营养护理和心理护理有利于患者颈部吻合口瘘的早期愈合和术后身体的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14.
黎德规 《蛇志》1996,8(2):33-34
神经外膜缝合硅管固定法修复周围神经损伤,是一种很好的修复方法,作者采用这种修复方法,术后随访到17条神经,功能恢复达优级9条,良级5条。强调保护神经微血管系统,双极电凝对周围组织及神经干彻底止血,神经断端准确对合,硅管固定确保吻合口无张力,硅管可避免神经束重叠或回缩,可避免神经受压,硅管内应用考地松可减少吻合口疤痕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大鼠颈总动脉端-侧吻合模型,以期对欲进行显微血管吻合训练或相关实验的同道提供帮助。方法成年SD大鼠10只,将左侧颈总动脉远端穿过颈前肌肉群和气管之间的隧道,与右侧颈总动脉行端-侧吻合。结果成功建立大鼠颈总动脉端-侧血管吻合动物模型,手术成功率约为100%,平均吻合所需8针,平均血管吻合所需时间(35±5)min。吻合3个月后观察通畅率100%,HE染色示吻合口愈合良好。结论吻合成功的关键是提高显微操作技术水平,同时注意保护术野中小的血管和神经。此模型可以较好的应用于显微血管缝合训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向纳入式人工胃底活瓣用于食管-胃胸内吻合抗返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入院治疗的食管中下段癌根治术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全胸腹腔镜下食管-胃胸内吻合手术,术后采用胃肠吻合器完成食管胃右胸内吻合完成消化道重建。根据抗返流方法分为对照组(n=35例)和观察组(n=35例)。对照组术后包埋吻合口,观察组术后采用单向纳入式人工胃底活瓣,两组治疗完毕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后痊愈、全身衰竭死亡、吻合口瘘、返酸及吐苦水返流症状、烧心感的发生率;采用WHOQol-BREF生活量表对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vs. 42.86%,P0.05),全身衰竭死亡、吻合口瘘、返酸及吐苦水返流症状、烧心感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社会关系、周围环境及独立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社会关系、周围环境及独立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向纳入式人工胃底活瓣用于食管中下段癌根治术患者能降低返流症状的发生率,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上下腔静脉不同缝合方式对大鼠原位肝移植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60对,以SD大鼠为供体和受体,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30对.两组均采用改良Kamada"二袖套法"进行大鼠原位肝移植,A组采用双定点连续缝合方式吻合肝上下腔静脉,B组采用单定点连续缝合方式吻合.比较两组肝上下腔静脉吻合时长、无肝期时长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贯穿式胰管空肠黏膜缝合与传统缝合方式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的效果,并分析其用于PD术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9月-2015年12月我院行PD的60例病人临床资料,按照吻合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贯穿组和传统组,各30例。贯穿组患者均采用贯穿式胰管空肠黏膜缝合,传统组患者均采取传统缝合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一般指标(胰肠吻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围术期并发症(如胰瘘、淋巴漏、胃排空障碍、肺部感染、吻合口出血、腹腔脓肿)等情况,并比较两组再手术率和再入院率。结果:贯穿组胰肠吻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较传统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贯穿组围术期胰瘘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传统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贯穿组B级胰瘘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贯穿组再手术率、再入院率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贯穿式胰管空肠黏膜缝有利于PD患者术后恢复,且围术期胰瘘发生率低,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胰肠吻合方式。  相似文献   

19.
肺叶切除后的支气管残端闭合,一向以手工缝合为主。并且,因各种原因,术后支气管胸膜痿的并发症未能完全杜绝。国外早在六十年代初就开始应用支气管缝合器,其主要优点为:肺切除后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率较手工缝合为低;机体组织对金属螺丝钉的耐受力较缝线更优;简化肺切除操作,缩短麻醉和手术时间;缝合器的残端粘膜对合良好,无血运障碍。为填补我国肺切除机械化、自动化的空白,上海手术器械六厂在胸科医院协助下,开始  相似文献   

20.
磁处理白术药液对消化功能影响的药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研究磁处理白术药液对消化功能影响的药效作用。方法 :用碳末法比较生理盐水、磁处理白术药液与非磁处理白术药液对小鼠肠推进运动的影响 ;用对比法 ,比较磁处理白术药液与正常台氏液及与非磁处理白术药液对离体兔小肠平滑肌收缩运动的影响。结果 :小鼠肠碳末推进率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 ,磁处理白术药液有促进作用 (p <0 .0 1 ) ,磁处理白术药液与非磁处理白术药液相比差异不显著 ;离体兔小肠平滑肌收缩运动 :与正常台氏液相比 ,磁处理白术药液有促进作用 (p <0 .0 1 ) ,磁处理白术药液与非磁处理白术药液相比 ,有抑制作用。结论 :磁处理白术药液对小鼠肠推进运动功能及对离体兔小肠平滑肌收缩运动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