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合并慢性肾脏病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情况,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内科确诊的老年2型糖尿病及并发慢性肾脏病患者作为糖尿病组(20例)及糖尿病肾病组(20例),选择本院健康老年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测定各组对象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血肌酐(Scr)、血磷(P)、血钙(Ca2+)、碱性磷酸酶(ALP)、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同时分析各组对象肠道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乳杆菌、酵母菌、真杆菌的差异。 结果 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肠道大肠埃希菌数量高于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糖尿病组患者肠道大肠埃希菌数量高于对照组(均P2+水平高于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糖尿病组患者血清Scr、P、Ca2+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2+、HbA1c、ALP、hs CRP水平呈正相关,双歧杆菌、真杆菌数量与Scr、P、Ca2+、HbA1c、ALP、hs CRP水平呈负相关(均P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其特征为大肠埃希菌数量增多,双歧杆菌、真杆菌数量减少。大肠埃希菌数量升高,双歧杆菌和真杆菌数量降低均为糖尿病并发慢性肾脏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肥胖、高热量饮食、体力活动不足及年龄增大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它是一种以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肠道菌群作为进入人体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肠道微生物的菌群变化影响宿主能量物质的吸收,调节肠道的分泌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营养、代谢、疾病等各方面与我们生命活动相关。肠道菌群已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影响宿主的免疫,在肥胖、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疾病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发病率高,易引起严重的微血管、大血管并发症,造成多重器官损伤;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患者生存质量普遍偏低,致残率、致死率走高;发病机制异常复杂,目前仍未能完全阐明。近年来,大量报道显示,肠道菌群作为人体不可分割的部分,参与了宿主的健康维持和疾病发生,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文就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为肠道菌群及2型糖尿病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肠道菌群是人体肠道微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多种途径影响宿主的代谢与生理功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与多样性,改善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本研究归纳总结了近年来肠道菌群影响2型糖尿病的主要途径,为阐明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以及基于肠道菌群靶点的药物研制和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及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选择在兰溪市中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100例,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观察组A 38例与观察组B 62例,其中观察组A患者糖化血红蛋白≥7.0%、观察组B患者糖化血红蛋白7.0%,同时选择5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收集3组患者新鲜粪便,检测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酵母菌、拟杆菌及肠杆菌等肠道菌群的含量,同时检测3组患者的白介素-2(IL-2),比较3组患者肠道菌群及细胞因子的差异。结果观察组A与观察组B患者的肠杆菌、酵母菌数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t=3.63、2.13,2.45、2.01,P0.05或P0.01),观察组A患者的肠杆菌、酵母菌数量多于观察组B患者(t=2.42、2.33,P0.05);观察组A与观察组B患者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数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t=3.48、2.36、2.28,2.15、2.04、1.99,P0.05或P0.01),观察组A患者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数量少于观察组B(t=2.22、2.18、2.09,P0.05);3组肠球菌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与观察组B患者的血清IL-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3.88、2.36,P0.05或P0.01),观察组A患者的血清IL-2水平低于观察组B患者(t=2.31,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内肠杆菌、酵母菌增多,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减少,IL-2水平降低,其变化的幅度与血糖升高水平相关,因此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应关注肠道菌群失调及免疫功能下降情况,及早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及糖尿病肾病(DKD)患者微炎症情况和肠道微生物多样性。 方法 将2016年4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8例T2DM患者(T2DM组)和57例DKD患者(DKD组)纳入研究,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6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收集3组对象一般资料、血液标本和粪便标本,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对肠道细菌进行16S rDNA序列测序。比较3组对象一般资料,血液指标,肠道菌群门水平构成情况,肠道菌群多样性,肠道菌属差异性,并对患者炎性指标与菌群种类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DKD组患者糖尿病病程长于T2DM组(P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微炎症和肠道菌群失衡,微炎症程度与肾脏病变和肠道菌群数量密切相关。T2DM与DKD患者在肠道菌群结构上具有一致性和差异性,肠道菌群检测有可能成为预测T2DM患者发生肾脏病变的风险指标。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了解2型糖尿病合并腹泻患者肠道菌群与肝肾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收集了26例2型糖尿病合并腹泻患者和2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菌群数据和肝肾指标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one-way ANOVA)分析两者的肝肾指标的差异,采用线性回归分析肝肾指标与肠道微生物α多样性的关联,采用PERMANOVA程序分析肠道菌群β多样性结构差异,然后采用Spearman秩相关测试分析肝肾生化指标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两类人群肝肾指标中的甘油三酯(TG)、血尿素氮(BUN)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6,P=0.003);2型糖尿病合并腹泻患者的血清胆红素的升高与肠道菌群的物种多样性的降低相关;2型糖尿病合并腹泻患者的拟杆菌、毛螺菌、普雷沃氏菌的含量降低,但瘤胃菌的含量明显增高;毛螺菌和瘤胃菌含量与血清胆红素呈正相关,与TG的降低有关,与BUN的升高无关。2型糖尿病合并腹泻患者的肝肾指标与肠道菌群存在相关性,可为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腹泻提供新菌群靶点。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一种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的代谢性疾病,约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90%以上.以往,人们一直认为导致T2DM发生的肥胖是外部因素所致,但目前已有证据表明,身体内部因素同样是导致肥胖的诱因之一.人体微生物群的最新研究表明,个体肠道中的特定菌群可能促...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肠道菌群与肾功能损害及白蛋白尿短期进展的关系。

方法

选择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2型DN患者作为DN组并分为微量白蛋白尿患者(30~300 mg/24 h)和大量白蛋白尿患者(>300 mg/24 h),另取同期收治的尿白蛋白水平正常(<30 mg/24 h)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DM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对象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标Ace指数、Simpson指数、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及肠道菌群门水平的组成,根据2型DN组患者前后2次入院时尿白蛋白水平的变划分为白蛋白尿短期进展和未进展,分析2型DN患者肠道菌群特征与病情及白蛋白尿短期进展的关系。

结果

DN组患者的肠道菌群Ace指数、Simpson指数及厚壁菌门占比均低于DM组和对照组,拟杆菌门占比高于DM组和对照组(均P<0.05),Chao1指数、Shannon指数以及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占比与DM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N组中大量白蛋白尿患者的Ace指数、Simpson指数及厚壁菌门占比低于微量白蛋白尿患者,拟杆菌门占比高于微量白蛋白尿患者(均P<0.05);DN组中白蛋白尿短期进展患者的Ace指数、Simpson指数及厚壁菌门占比低于未进展患者,拟杆菌门占比高于未进展患者(均P<0.05);DN组患者的Ace指数、Simpson指数以及厚壁菌门占比、拟杆菌门占比均对白蛋白尿短期进展具有预测价值。

结论

2型DN患者肠道菌群的多样性降低、厚壁菌门减少及拟杆菌门增多,肠道菌群的变化与病情加重和白蛋白尿短期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0.
抑郁症作为2型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不仅严重危害人体的健康,而且增加了疾病的治疗难度。临床中对于本病的治疗通常将二者分开,采用降糖与抗抑郁联合的方法,却忽视了抑郁症作为2型糖尿病的并发症,两者必定存在内在联系。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存在明显失衡,而肠道菌群与抑郁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肠道菌群可能在2型糖尿病并发抑郁症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论述三者的关系,认为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是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的关键因素,提出肠道菌群可能是干预2型糖尿病并发抑郁的新靶点,以期为2型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肠道微生物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19年4月到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94例T2DM患者作为T2DM组,另选体检健康者81例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受试者外周血及粪便样本,检测空腹血糖(F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胰岛素(FINS)、炎症因子IL-6、hs-CRP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和主要肠道菌群丰度,分析主要肠道菌群变化与CD4+/CD8+、IL-6、hs-CRP的关系。

结果

治疗后T2DM组FBG、FINS、HOMA-IR、IL-6、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T2DM组CD3+、CD4+、CD8+及CD4+/CD8+比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T2DM组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B/E值低于对照组,大肠杆菌、肠球菌数量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2DM患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B/E值与IL-6、hs-CRP水平呈负相关,与CD4+/CD8+比值呈正相关(P<0.05);大肠杆菌、肠球菌数量与IL-6、hs-CRP水平呈正相关,与CD4+/CD8+比值呈负相关(P<0.05)。

结论

T2DM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定植力受损,这可能与其能引发患者CD4+/CD8+水平降低和炎症因子IL-6、hs-CRP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肠道屏障功能及糖脂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变化情况,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ET)、D 乳酸(D la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水平。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拟杆菌、肠球菌、肠杆菌及酵母菌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拟杆菌数量均显著增加,而肠球菌、肠杆菌及酵母菌数量显著降低,同时观察组患者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DAO、ET、D lac、HbA1c、FPG、TC、TG、LDL C、HDL 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DAO、ET、D lac、HbA1c、FPG、TC、TG、LDL C、HDL 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同时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9.0%,对照组为7.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2,P=0.602)。结论益生菌可有效调节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提高肠道屏障功能,控制糖脂代谢水平,安全性较高,具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肥胖患者肠道菌群分布及其与糖脂代谢、炎症指标的相关性,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T2DM合并肥胖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取同期120例单纯肥胖患者为肥胖组,12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对象肠道菌群(肠球菌、肠杆菌、乳杆菌、双歧杆菌、梭杆菌、拟杆菌和类杆菌)数量,糖、脂代谢指标[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血清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Pearson分析检测相关指标与肠道菌群数量的相关性。

结果

研究组患者肠道肠球菌[lg(8.02±0.26)CFU/g]和肠杆菌[lg(9.68±0.19)CFU/g]检出数量均高于肥胖组和对照组,同时肥胖组上述菌群数量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肠道乳杆菌[lg(5.69±0.14)CFU/g]、双歧杆菌[lg(5.73±0.28)CFU/g]、梭杆菌[lg(6.01±0.25)CFU/g]、拟杆菌[lg(6.97±0.24)CFU/g]和类杆菌[lg(7.05±0.15)CFU/g]检出数量均低于肥胖组,同时肥胖组上述菌群数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血糖、血脂(TC、TG、LDL-C)和炎症指标水平均高于肥胖组,且肥胖组各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HDL-C水平低于肥胖组,且肥胖组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分析显示,肠球菌和肠杆菌数量与血糖、血脂(TC、TG)、炎症指标水平均呈正相关;乳杆菌、双歧杆菌、梭杆菌、拟杆菌和类杆菌数量与血糖、血脂(TC、TG)、炎症指标水平均呈负相关(均P<0.05)。

结论

T2DM合并肥胖患者肠道肠球菌、肠杆菌数量增加,乳杆菌、双歧杆菌、梭杆菌、拟杆菌、类杆菌数量降低,其变化与机体糖脂代谢和炎症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一种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而引起的慢性代谢疾病,T2DM患病人数的快速增长使治疗和预防T2DM成为世界上亟待解决的医学问题。随着微生物组学技术的进步,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T2DM的研究亦逐渐深入,肠道菌群可能成为治疗和预防T2DM的靶点。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作用于T2DM的潜在机制,主要是参与体内炎症反应、增加肠道短链脂肪酸产量、调节肠道胆汁酸的代谢、调节支链氨基酸的代谢等。目前,治疗T2DM的药物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而基于肠道菌群干预T2DM的措施相对安全无害。例如,可通过严格控制的特定结构饮食长期摄入或增加益生菌的长期摄取控制血糖,或通过口服可影响肠道菌群生态结构的降糖药物(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有效地调控血糖水平。综述基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诱发T2DM的潜在机制,研讨基于肠道菌群干预T2DM的措施,从肠道菌群的新视角探索治疗T2DM的新方法,为彻底治疗T2DM提供一种新可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益生菌制剂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9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研究组给予基础治疗联合益生菌制剂。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和糖代谢指标水平变化,肠道菌群的组成及多样性变化,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升高(均P0.05)。 结论 益生菌制剂能够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糖代谢,增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调节肠道菌群属水平相对丰度,还可增强疗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血糖血脂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变化,胰岛功能水平[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2hINS)、空腹C肽(FCP)、餐后2 h C肽(2hC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血糖血脂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及炎性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6(IL 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肠道菌群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肠道菌群数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观察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拟杆菌数量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显著增加,肠球菌、肠杆菌及酵母菌数量显著降低(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INS、2hINS、FCP、2hCP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lc、FPG、TG、LDL C、CRP、IL 6和TNF α水平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结论 二甲双胍可明显增加患者肠道有益菌群数量,调节菌群失衡,控制血糖血脂代谢水平,改善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7.
骨质疏松是一种隐匿性骨密度降低的全身骨代谢性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骨质疏松作为糖尿病在骨骼系统中的常见并发症,在临床治疗中却忽略了二者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采用分开诊治的方案。大量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多种代谢性疾病相关,而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着明显的肠道菌群失调。因此考虑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影响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本文通过深入阐明三者之间的关系,积极探索肠道菌群在糖尿病及骨质疏松中的作用,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可导致胰岛素抵抗、炎症反应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缺少,进一步影响骨代谢过程,进而提出调节肠道菌群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