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鹮的读音     
朱鹮的“鹮”字有人读作huán,这是根据某些字典上的注音(如1973年商务版《现代汉语词典》)。但是“鹮”字在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辞海》中及该社同年出版的《汉语小辞典》中均音Xuán。在我国文字中,不少由“睘”组成的字都读作huán:环(環的简化字)指圈形的东西,如连环、铁环;镮指圆  相似文献   

2.
王文采 《广西植物》2016,36(Z1):236-241
(1)确定rhizome的中文译名“根状茎”符合此术语的定义,同时认为另一中文译名“根茎”不符合有关定义,且易引起误解,应予废弃。(2)介绍了在中国植物学文献中稀见的2种属于有限花序类的花序类型,有限伞形花序和有限头状花序。根据有关欧美专家的花序研究,介绍了在中国植物学文献中放在无限花序类的隐头花序和柔荑花序系由聚伞花序演化而出,而应属于有限花序类的论断; 同时,作者提出楼梯草属梨序楼梯草组的雄隐头花序系由同属的骤尖楼梯草组的有限头状花序演化而出的论点。  相似文献   

3.
一.恐龙的一般介绍在日常谈话中,我们曾听到过这样的话,就是:“恐龙是一种古代的大爬虫”。这句话里的“一种”和“大”都是不正确的,而“古代”两字也不够具体,因此引起一些人对於恐龙的误解。关於恐龙最应该注意的基本观念有下列几点: (1)恐龙不是“一种”动物,而是包括数百个不同的种的两大类爬行动物的统称:(2)恐龙中虽然包括许多自从地球上有生命以来最大的陸棲动物,但也有许多身体很小的种属,有的身长还不到1米:同样地,并不像它的名字所指的,所有的恐龙都是凶猛与可怖的怪物;(3)在古生代末期(约在二亿三千万年以前)与中生  相似文献   

4.
“生境”一词,目前用法比较混乱,一般可以理解为生活环境或生态环境等,如果直接用4个字,更为明确。 从译文上说,Biotope译为生境,似乎不妥。它指“具有均一环境条件的生物区系地段”,这个小区域,即有动、植物,又有一致的环境,是个整体。译为“生物小区”比较合理。译为群落生境,也觉得生境二字含意不清,译为“生活小区”,易被理解为个体的生活小区,与动物的巢区(Home range)混淆,都不如“生物小区”明确。  相似文献   

5.
银杏科技工作者最近在河南省嵩县发现一株自然生长的雌雄同株银杏树(见左图)。该树位于伏牛山深山区的白河乡白果坪村民组,海拔700米,树龄约800年,原是一株孤立的银杏雄树,雄花为柔荑花序状,每一短枝上有6—8朵雄花穗。树高25.2米,主干高8.5米,胸径1.09米。由主干分出的一个侧枝上有两个结籽母枝,1995年结种子35粒。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读准每一个字。这不仅是用普通话教学的需要,也是教师向学生正确传授知识,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从事中学生物教学的同志,每当听到学生把“唾液”念成“垂液”,把“水獭”念成“水赖”,不能不感到痛心和内疚。诚然,语文是学习各门知识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也谈银杏     
凡学过植物学的人,都知道银杏(又名白果和公孙树)是裸子植物。裸子植物的胚珠没有子房包被着,因而种子裸露出来,没有果实包被着,这是裸子植物名称的由来,也是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奇云在去年一期《白果》一文中曾写道:“银杏的果实有杏子大小,外观黄澄澄的……果实里面的浆质肉,奇臭难闻……”其实,银杏是没有果实的。银杏是雌雄异株的植物,雄花是倒垂的柔荑花序。雌花不明显,在每年3月间新叶出现时开放,每花有一长梗,没有花瓣和花萼,也没有子房和花柱,只有一个裸露的胚珠,9~10月间,胚珠发育成球状橙黄色的种子,很象杏子,所以叫做“银杏”。奇云把这橙黄色的种子,称为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被子植物的胚珠都包被于子房之内,这也是被子植物区别于裸子植物最重要的特征,但在某些杂种后代中却出现了异常现象。图中的子房外生胚珠是在北京卧佛寺的一株小叶杨和青杨的杂交植株上发现的。杨树通常是雌雄异株,柔荑花序,花序轴每节  相似文献   

9.
一、历史的偶象从本世纪二十年代起,我国地质、古生物学界和哲学界在列举古代关于地质和化石理论的资料时,常常引用南宋反动理学家朱熹(1130—1200年)关于螺蚌壳化石的一段叙述。某些著作认为朱熹是“最早认识化石意义的人”;有的说他“从高山上残留的螺蚌壳论证地质变迁”,“表达了对自然界矛盾进化的某些观测”,“对自然科学有不同程度的贡献”,“这是他哲学中的唯物主义成分”,甚至说朱熹是“中国历史上有数的道德家”,等等。半个世纪来,有数十种书刊和教科书、工具书竞相传抄,在国内外广为传播,给朱熹披上  相似文献   

10.
植物细胞水势的组成及其加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4年第3期《植物生理学通讯》“有液泡细胞的水势究竟等于什么?”一文提出了: ?_w=?_m ?_s ?_p这个公式是否正确,即?_m(衬质势)能否和?_s(渗透势)、?_p(压力势)加合?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细胞水势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一、物物细胞水势的组成上式如果是用来表达细胞水势包括那些组分,而不作为计算水势的公式,是可以成立的。但这一表达还不完全,应该加上细胞的重力势。因为在讨论细胞的水势时,一般都涉及到细胞之间的水分移  相似文献   

11.
<正> 林伯欣同志对我在《昆虫知识》1981年3期写的“不正确的昆虫学术语应予纠正”一文的一部分提出异议(见本刊1981(6):封三),在此我表示诚挚的欢迎,希望通过讨论,能把问题弄清楚。林同志认为将“普通昆虫学”、“农业昆虫学”(按:我的原文并无“学”字)简称为“普昆”、“农昆”是对的,“不必纠正”。论点之一是:“古书‘昆’字写作‘(虫虫)’,也就是‘昆’字中包含有‘虫’字”了:论点之二是:“《夏小正》解释有‘昆’,小虫也’”。 我认为这两个论点是欠妥的。 因为一、古文“(虫虫)”,是包含两个“虫”字,但这“虫”  相似文献   

12.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通常都被译为“艾滋病”,我认为不妥。“艾滋病”,当然不是意译。如果说是音译,也不对,因为AIDS的音译应为“艾滋”;这个“病”字,完全是多余的,因为“滋...  相似文献   

13.
150年前,著名的古生物学家理查德·欧文首创了“恐龙”一词。150年后,英国皇家邮政当局为庆祝这种爬行动物的命名,以色彩柔和的骨骼素描为内容,出版了一套五张的恐龙邮票,并标以“欧文的恐龙”。欧文如果在九泉之下得知这个消息,一定会很困惑。因为,他1841年创造“恐龙”这个词时,只认识其中的禽龙(面值22辨士)。而剑龙(26辨士)、霸王龙(31辨士)和三角龙(37辨士)是很久以后在北美洲发现的。原角龙(33辨士)则是更晚在蒙古找到的。  相似文献   

14.
读了“对加速发展微生物农药的几点看法”一文(本刊4卷4期)后,我们基本同意吴海昌同志所提出的看法,并支持编辑部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的建议。这里,我们就几个有关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意见。  相似文献   

15.
在细黄放线菌5406(简称“5406”)菌肥的生产实践中,发现我省主要土类上“5406”有的生长好,有的不好,有的甚至不长。我们对这些土壤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土类中碳酸钙含量越高,则“5406”也就生长越好(详见表1)。为了进一步弄清这一现象起主  相似文献   

16.
编辑老师 :您 (们 )好 !我是一名中学生物学教师 ,在这有一个问题向贵刊求教。在教学过程中 ,我多次遇到“生物多样性”这个话题。如初中《生物》的“鸟类的多样性”、“哺乳动物的多样性”等 ,虽然在我读大学时也曾遇到过这个话题 ,但当时并未做过深入的思考 ,只认为是近年来生态学中的研究热点或趋势 ,老师也未做过较为系统的讲述。但现在随着我对教材的钻研 ,感到以前对这个话题的理解有很多说不清的地方。首先我不清楚这个话题应定位成什么 ,是一个概念或名词 ,或一种学说理论 ,或一种思想 (科研思想还是环保思想 ) ,或仅仅是如新闻现象…  相似文献   

17.
国际免疫学协会命名委员会近来赞成对1964年提出的人免疫球蛋白的命名作如下修改。 1.用Ig这个字来代表所有的免疫球蛋白;为此目的,不再应用希腊字(γ),而单独用免疫球蛋白G(IgG)来代表重多肽链(所以不允许用“γ球蛋白”这一名词来代表免疫球蛋白)。例如:  相似文献   

18.
漫谈担子菌     
担子菌是真菌植物的一纲,大概已有两万种以上了.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有一个特殊的器官发生孢子.这器官就叫做“担子”.“担子”(或称担子体),是一个棒形的器官,因种类的不同,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有的是由4个细胞构成,有的是由1个细胞构成.在这担子上.如果是由4个细胞形成的,每个细胞上再各生一个孢子,就是“担孢子”;如果是单细胞的担子,则  相似文献   

19.
4-且字考《金文编》说“卜辞以且为祖。”意思是说,最早的甲骨金文祖字就是且字。在甲骨金文中“且”读为“祖”。请看图9,这些都是甲骨金文“且”字。郭沫若等前辈以为古文且字象“男性生殖器”,以后学者多不苟同。其实,古文且字是从上古岩画中的“火箭状飞碟”图形发展来的。请看图10,这三幅贺兰山岩画中都有火箭状飞碟图形,飞碟旁都画着外星人身影。请细看图10A,在火箭状飞碟旁有一个鱼形外星人,他正骑在一只野兽背上漫步原野。古文“戈”字的初文象鱼形外星人之形。在苏美尔人、多贡人等西方古老民族的传说中,这种鱼形…  相似文献   

20.
问题解答     
问威廉姆斯学说的通俗读物有那几种,比较适合中学教师的阅读? 关於威廉姆斯土壤学说的读物,现在已经出版了几种;多半是从俄文书翻译来的.要想对威廉姆斯学说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最好(?)中(?)书局出版的“威廉斯的生平及其学说”(斯米尔诺夫著,梓丁译)。书里扼要的介绍了这位伟大土壤学家的燦烂的一生和他的光辉的成就;如果把其中的“关於土壤及其肥沃性的学说”“关於土壤结构的学说”和“特来沃(?)利”的耕作法”三段熟读以后,便能领会到威廉姆斯学说的基本精神。作者和译者的文笔都是很鎏暢的,因而读起来比较省力。中华书局出版的“威廉士的土壤学说及其发展近况”(孙渠编译)一书,内容十分丰富,是经作者把威廉姆斯的理论和由其指导农业生产实践的丰富材料,融汇贯通后写出来的;並且每一个讲题后面附有复习提纲,更能帮助学习。上面介绍的两本书,作为学习威廉姆斯土壤学说的通俗(?)物是很合适的。如果想学习有关农业生产实践的理论,可以读“农业原理”(威廉士著,奚元龄根书名为“耕作学原理”,此外还有阿瓦那夫著、涂治译的“收草田轮作制”,以上都是中华书局出版的。(张陸(?)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