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瞿启慧 《昆虫知识》2007,44(1):147-148
秉志这个名字,对于当今年轻一代的昆虫学工作者来说,肯定是陌生的。因此,有必要先介绍一下秉志其人其事。秉志是我国著名动物学家,我国生物学界的开创者,近代动物学的主要奠基人。早在90多年前,他就大力倡导我国的科学事业,与留美同学共同发起组织我国最早的民办自然科学学术团  相似文献   

2.
《四川动物》2006,25(4):I0001-I0001
动物学家、教育家秉志院士,是我国近代生物学的主要奠基人,我国第一个生物学系和第一个生物学研究机构的创办人,中国动物学会的创始人。他毕生为开创和发展我国的生物学事业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今年是隶志院士诞辰120周年.特刊出本刊名誉主编赵尔宓院士“深切缅怀敬爱的秉志院士”一文,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3.
陈宜瑜 《动物学报》2006,52(6):I0001-I000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今天,中国动物学会、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在这里隆重举行“秉志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会”,共同缅怀和纪念这位著名的动物学家、优秀的教育家、中国动物学研究的开拓者和中国动物学会的创始人,意义深远。秉志先生是我国近代生物学的开拓者和主  相似文献   

4.
王祖 《动物学报》2006,52(6):I0003-I0004
今年是我国近代生物学的主要奠基人、中国动物学会创始人、《动物学报》创始人和第一任主编秉志先生诞辰120周年。10月18日,中国动物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在京举办了秉志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会。我虽无缘亲聆秉志先生的教诲,但通过秉志先生身边工作人员和他的学生们的缅怀感言,通过这篇《秉志传略》,以及在承担《所史》的编撰过程中对许多史料的查阅,不禁深深为他强烈的爱国热忱、渊博的知识、在维护科学家的良知方面所表现出来的非凡勇气和胆识所感动,并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值此纪念秉志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不揣浅陋,将它写出来,以表达我对秉志先生的敬仰之情。  相似文献   

5.
120年前秉志诞生于河南省开封市一个满族的书香之家。他原名翟秉志,字农山。他从一个清末的举人,成为京师大学堂的一名学生,又成为一个留美博士。是他,在上个世纪20年代祖国瘠薄的土地上,播植下近代生物学的胚种,以期能于将来  相似文献   

6.
赵尔宓 《四川动物》2006,25(4):I0002-I0002
秉志(原名翟秉志)字农山,满族,1886年(清光绪12年)4月9日生于河南省开封市,祖籍东北双城子(据伍献文。经我考证,双城子可能就是今黑龙江省双城市,在清末隶吉林,称双城厅)。1965年2月21日卒于北京市,享年80岁。清末废科举后,秉老进京师大学堂预科学习,1908年毕业。1909年被选拔赴美国留学,进康乃尔大学主要师从著名昆虫学家Needham研究昆虫,1913年获理学士学位,1918年获博士学位。1918-1920年到费城韦斯特研究所跟随著名神经生物学家Donaldson研究神经细胞生长。1921年回国。秉老研究范围广泛,据秉老女儿翟启慧研究员统计共发表科学论文64篇,主要专著有《鲤鱼解剖》和《鲤鱼组织》,此外尚有科学普及文章45篇和政论文章12篇。科学论文包括神经解剖和生理学12篇,昆虫学及昆虫生理学7篇,贝类学11篇,古生物学11篇,动物区系论文6篇和考古学1篇,等。  相似文献   

7.
《动物学研究》2006,27(3):280-280
宋大祥,无脊椎动物学家。1935年6月9日生于浙江绍兴,1953年毕业于江苏师范学院(原东吴大学)生物系。1961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甲壳动物学专业研究生毕业。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河北大学教授,动物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动物学会理事长。现任国际动物学会理事、国际蛛形学会理事、国际动物学命名委员会委员、韩国蛛形学研究所研究员等职。《中国动物志》副主编;《动物学报》顾问以及Integrative Zoology和Frontiers ofBiologyin China等刊物的编委。早期研究甲壳动物桡足类、枝角类…  相似文献   

8.
9.
在美国《科学》杂志(Science)创刊125周年之际,2005年7月1日出版的Science杂志刊登了今后有待解决的25个重大科学问题和100个较小的重要问题(Science,2005,309:78~102),涉及从宇宙本质到人类和社会本质的广泛科学领域,在25个重大问题中,与生物学相关的有15个(本文所列问题1~15),其中处于前10位的,生物学问题占8个,在总共125个问题中,有65个与生物学相关,本刊邀请唐捷研究员等将这65个问题编译发表于此(部分内容有删节),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Kenyon GM 《老年与社会》1996,16(6):659-675
The increasing use of biographical materials in research and intervention in the field of ageing gives rise to significant ethical issues. In this inquiry, four of these issues are explicated. First, the notion of informed consent is explored in relation to selected contexts of research and intervention in ageing and biography. Second, the issues of autonomy and competence are consider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identifying contexts where biography is a prerequisite for ethically responsive action. The third ethical issue concerns respecting the groundrules of various biographical approaches. Finally, the notions of authenticity and truth in lifestories are explored in an attempt to clarify the limitations and expectations of ageing and biography. The discussion of these ethical issues proceeds on the basis of an argument that indicates the fundamental importance of biographical ageing or the stories we are.  相似文献   

14.
15.
16.
Chi, an element that stimulates recombination via the E. coli RecBC pathway, can arise by spontaneous mutation in the transposon Tn5. When in phage lambda in one orientation, the mutant transposon confers Chi+ phenotype (large plaque and a high rate of exchange near the transposon). In the other orientation, however, the transposon does not confer Chi+ phenotype. The mobility of the transposon allows us to show that the Chi+ orientation of the mutant Tn5 is the same at different locations in lambda. These include a site near gene J, one in gam at 69, one to the right of gam at 73 and several to the right of R between 95.7 and 99.5. To the right of R, the mutant transposon could be found in only one orientation, that which confers Chi+ phenotype. We speculate that the other orientation of Tn5 in that locale is lethal to lambda. The orientation-dependence of Chi+ phenotype also revealed that Tn5 flip-flops in lambda.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