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日本中国文化交流协会和朝日新闻社联合举办的《中国恐龙展览》,已于今年7月6日至8月30日在东京上野公园展出;目前正在大阪展出;年底将移到日本西部重镇福冈市。全部展览历时半年。《中国恐龙展览》在东京展出期间,自始至终受到日本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观众竟超过76万。  相似文献   

2.
1996年夏秋之际,对许多沈阳人来说是一段难忘的日子。8月8日至10月8日,中国古动物馆联合沈阳长青藤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辽宁省博物馆等单位,在这里成功地举办了《中国之最恐龙特展》。这次展览是中国古动物馆有史以来推出的第一次赴外省市展览,为此他们作了大量艰巨的准备工作,精选了以恐龙为主体、从鱼到人体现整个脊椎动物进化历史的各门类代表性展品40余件,其中包括一些近几年来不断成为新闻热点的中国古生物大发现,如恐龙蛋、华夏鸟、朝阳鸟等。为了使广大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能够在参观这些神秘而古奥的化石的同时了解其…  相似文献   

3.
“生命从远古走来——中国古生物化石珍品大型公益展”是响应中国国土资源部号召,以国土资源部和中国科学院为指导单位,由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策划,与中国地质博物馆共同主办并联合多家单位协办的一个大型展览。它是基金会第一个五年规划的重大公益项目之一。展览时间定为2011年2月18日至7月15日。  相似文献   

4.
2004年6月,美国著名的格恩西拍卖行拍卖了300多件恐龙和其他古生物的化石。这其中有不少来自中国:鹦鹉嘴龙带围岩化石,估价6000~8000美元;肉食恐龙的双联蛋化石,估价4500~6500美元;鹿头骨化石,估价为8000~12000美元。但在中国,除了用于展览和科学交换之外,任何动物化石都被禁止出境,因此这些被拍卖的中国古生物化石都只能来自于同一个渠道:走私。  相似文献   

5.
张建军 《化石》2010,(1):65-66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诞辰的国庆日前夕,新中国古生物界的一批科研成果,东渡日本到千叶县的幕张驿,从2009年7月18日——9月27日,圆满地完成了题为《恐龙2009沙漠的奇观!!》的大展。  相似文献   

6.
日本考察散记金帆1992年日本明仁天皇访问中国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曾在中科院院部为明仁天皇举办过一个小型的鱼类和人类化石展览。我国著名的古鱼类学家、现任国际古生物协会主席和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长张弥曼在为天皇介绍发现于中国浙江的鱼化石...  相似文献   

7.
恐龙是地球历史上最为成功的一类爬行动物 ,它的起源、演化和绝灭一直是古生物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我国恐龙化石的发现和研究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从恐龙化石的产出情况来看 ,中国是一个当之无愧的恐龙大国 :恐龙化石分布地理范围广泛 ,西起新疆 ,东到辽宁 ,南起广东 ,北到内蒙 ;恐龙化石分布层位齐全 ,从恐龙开始初步繁盛的早侏罗世地层 ,到世界上恐龙化石非常贫乏的中侏罗世地层 ,从恐龙第一次大繁盛的晚侏罗世地层到恐龙走向绝灭的晚白垩世地层 ,恐龙属种都非常丰富 ,从原蜥脚类恐龙到体形巨大的蜥脚类恐龙 ,从凶猛的兽脚类恐龙到植…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同香港市政局合作,在香港九龙的香港博物馆举办“中国恐龙展”,展览已于2月9日正式开幕,为期3个月。这次“中国恐龙展”展出三具体态巨大的恐龙骨架。其中有晚侏罗纪的合川马门溪龙,它身长22米,是目前亚洲发现的最大、最长的恐龙;有山东莱阳发现的晚白垩纪棘鼻青岛龙,它的头骨上额骨和鼻骨变形,向上突起成棒状棘,是一种双足行走的恐龙。骨架长  相似文献   

9.
《化石》1993,(4)
前不久,一枚大小如鸡蛋的恐龙卵化石被小心翼翼地置于X射线下进行CT断层扫描,如果经过进一步科学论证,探明里面的“小生命”已成形状,它将是内蒙古博物馆请到的6000万年前的代表中最年轻的一位。此前,已有20多个龙种的代表陆续报到就位。一种形态怪异、神情谲秘的恐龙化石骨架,作为“贵宾”刚刚从日本载誉而归。其中强大者体长23米,举首及得12米高处的食物,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恐龙。它们在日本掀起一阵恐龙热,55万观众大饱眼福。加上去年七、八两月在日本举办的内蒙古大恐龙展,流连忘返者多达115万。雄浑壮阔的内蒙古戈壁草原素有“化石之乡”之美誉,是亚洲最早发现恐龙化石的产区之一,从东头的锡林郭勒草原到西端的阿拉善戈壁,恐龙化石出露遍及  相似文献   

10.
东瀛一瞥     
邓涛 《化石》2012,(1):30-40
总听说日本民众对恐龙有特别大的兴趣,直到去了日本才发现果然所言不虚。200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日本举行恐龙展览,将要结束前我们去参加撤展的工作。时光已过了近8年,但所见所感仍常萦脑海。 飞机从北京起飞,穿越朝鲜半岛南部,又拐到东南方向,在横跨本州岛后,从东海岸折回,降落在东京郊外的成田机场。飞临日本时天已经黑下来,看得见地面的灯火,向东面望还可以分辨出富士山高耸入云的身影,像云层上方的一座金字塔。  相似文献   

11.
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的“动物陈列”和“古生物陈列”,于1959年元旦在首都天桥新建馆址,开始和广大观众見面。在两个陈列中,以生物进化为纲.紧密结合生产的原则,通过丰富的古化石标本和动物标本,揭示了生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指出人们窺探自然的方向。在古生物陈列室里,展出了古植物、古无脊推动物、古脊推动物和从魚到人四个部分,共中以棘鼻青岛龙,马门溪龙,禄丰龙三条恐龙化石个体最大,也最为观众所注意。动物陈列室里呈现了一幅从低等到高等,从  相似文献   

12.
在古生物陈列大厅里,巨大的恐龙骨架常常吸引着观众,激起人们的思索:恐龙究竟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一度如此繁盛,又走向了衰落、绝灭?最近出版的《恐龙的故事》(甄朔南、董枝明编著,科学出版社74年8月出版)就正是向读者解答了这方面的问题。这本书以叙述已绝灭的中生代一大类爬行动物——恐龙的发生、发展和绝灭为主线,比较全面而生动地介绍了形形色色的恐龙,并着重说明,恐龙在中生代的兴起、繁盛,是因为它起  相似文献   

13.
吕彦 《化石》2012,(1):79-80
在国土资源部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民政总署的支持与指导下,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由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笨金会、澳门民政总署、澳门渔人码头合作,在渔人码头建立的澳门恐龙馆计划实施顺利,取得突破性进展,三方第一阶段合作文本己敲定,将于2012年2月签约,有望于2014年落成开馆。  相似文献   

14.
邢立达 《化石》2005,(2):20-23
北美大陆一直是恐龙研究的科研重镇,其恐龙品种在全球名列前茅,相关研究也常令人惊喜。美国、加拿大的恐龙研究比中国早起步五十年,所以暂居研究上的领先地位。目前,北美的古生物学家不仅孜孜不倦的抠挖、描述着自己土地下的骨骼化石,还致力于世界各地的古生物研究.多支远征队,多个合作课题在持续进行着,不断揭露出恐龙世界的点滴。在该北美篇,我们将到达世界上最宏伟的恐龙遗址参观,感受龙界风云。  相似文献   

15.
《化石》2010,(4):F0003-F0003
江苏常州“中华恐龙园”开园十周年之际,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失手龙城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于2010年9月24-26日在常州闪亮推出大型科普论坛--“论道:恐龙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化石》2012,(3):68-69
2012年5月7—9日,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秘书长单华春女士和专家委员会董枝明教授、孙革教授一同考察了新疆省鄯善县的恐龙化石和恐龙脚印挖掘现场,与当地政府交换了化石产地保护意见并确定了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相似文献   

17.
张玉滨 《化石》1996,(2):30-30
事件沉积与恐龙绝灭张玉宾迄今为止,有关恐龙等中生代古生物绝灭的假说有十多种,特别是自八十代初在中生界与新生界交界处发现富铱粘土层以来,灾变论的观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但是,反对派引用大量证据,否认恐龙的绝灭与星球碰撞的灾变事件有关,指出在很多地方发...  相似文献   

18.
正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自1993年首映以来,在全球引起了恐龙热,很多地方都建立了与恐龙有关的主题公园。关于古生物和化石的各种宣传与介绍逐渐变得方兴未艾,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系列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对于古生物等方面知识的科普宣传功不可没。电影《侏罗纪公园》再现了1亿4千多万年前恐龙繁盛的地  相似文献   

19.
由于工作上的原因,使我有机会参加了一些国际性的科学考察,去过一些居住在城市的人很难涉足的地方,也拍摄了一些照片。在我拍摄的照片中,除了作为科学考察的记录以外,还有地貌、风土人情、自然风光以及我们考察队的营地等内容。其中,我最喜欢拍摄的是我们的宿营地。 我曾经参加过中日丝绸之路恐龙联合考察和中日蒙三国蒙古高原恐龙联合考察的全过程,到过不少地方,既体验到了大自然的壮美,也感受到大自然的不可抗拒力。 1998年度的中日蒙三国恐龙考察经历令我难忘。6月16日,我们乘飞机到达乌兰巴托,当天下午6点多钟队伍就向目的地出发了。行进到离乌兰巴托市不到100  相似文献   

20.
<正>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郊区那龙乡大石村西部的一条小溪岸边发现恐龙(Dinosaurs)化石。最近,广西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工作者多次前往调查,采集到脊椎骨、肢骨和肋骨等一批。脊椎骨的椎体直径达167毫米,椎体双凹型,较扁。恐龙骨骼的骨松质全被方解石等矿物质填充,石化很深。这是南宁市郊首次发现恐龙化石,这一恐龙化石地点早在六十年代末期兴修水利时就被发现了,当时挖出了大批骨骼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