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渤海湾沿岸主要蛴螬种类及其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2—1976年间,在渤海湾沿岸62个县(区)内查出植食性蛴螬36种,其中分布广、为害重的优势种是华北大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阔胸犀金龟、暗黑鳃金龟、黑绒鳃金龟等。通过系统饲养和田间调查明确:华北大黑鳃金龟、阔胸犀金龟为两年一代,成、幼虫相间越冬:铜绿丽金龟、暗黑鳃金龟为一年一代,以幼虫越冬。此外还对上述四虫的一些重要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根据对生活史研究,总结了“双春单秋看趋势,虫量降水定程度”的华北大黑鳃金龟发生量预测法,对于防治该虫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血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技术检查了华北大黑鳃金龟3龄幼虫血淋巴内的血细胞,识别出5种类型的血细胞(原血胞、浆血胞、颗粒血胞、珠血胞和凝血胞)并对每一种血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3.
华北大黑金龟幼虫对注射细菌的免疫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明华 《昆虫学报》1985,(2):160-164
在华北大黑金龟三龄幼虫体腔内分别注射病原菌Bacillus popilliae及非病原菌Bacillus megaterium,观察血细胞总数(THC)和血淋巴蛋白质组分的变化。注射后15分钟,两者使THC都下降50%左右,1小时后开始回升。这时,注射非病原菌的幼虫THC上升到最高峰,约超过正常的86%。此后10小时内又经过三次下降和回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表明,注射病原菌的幼虫血淋巴会产生蛋  相似文献   

4.
金龟甲对蓖麻叶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金龟甲偏爱选择有害非寄主植物蓖麻的原因,应用触角电位(EAG)仪和“Y”型嗅觉仪,分别测定了华北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和铜绿丽金龟雌、雄虫对5种蓖麻叶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选择行为反应。EAG测定结果表明,3种金龟甲雄虫对各处理挥发物的EAG反应值均比参照挥发物顺-3-己烯-1-醇强。华北大黑鳃金龟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肉桂醛的EAG反应值相对较高,暗黑鳃金龟对苯甲醇的EAG反应值相对较高,铜绿丽金龟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苯甲醇的EAG反应值相对较高。选择行为反应测定结果表明,当顺-3-己烯-1-醇与其他挥发物配对测试时,华北大黑鳃金龟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肉桂醛2种蓖麻叶挥发物表现出明显的选择偏好,暗黑鳃金龟对蓖麻叶挥发物苯甲醇表现出明显的选择偏好,铜绿丽金龟则更偏好选择蓖麻的绿叶气味物质顺-3-己烯-1-醇。总之,蓖麻叶的挥发性物质与引诱金龟甲偏爱选择密切相关,且偏爱的挥发物因金龟甲的种类而异。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花生田3种常见金龟子灯诱种群数量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2011年连续3年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调查安徽省花生田3种常见金龟子成虫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2009-2011年3种金龟子灯诱总数整体呈下降趋势,且诱捕量为铜绿丽金龟暗黑鳃金龟华北大黑鳃金龟。华北大黑鳃金龟趋光性差,灯诱量低;暗黑鳃金龟和铜绿丽金龟初见日一般为5月中下旬,高峰期为6月中旬,但暗黑鳃金龟比铜绿丽金龟一般晚7-10 d。金龟子出土与气候关系密切,当平均气温上升至20℃-25℃持续数日并保持上升的过程中,暗黑鳃金龟和铜绿丽金龟诱捕量增大,但性比未呈现规律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实验室培养乳状菌时,分离出一批菌株,经生理生化鉴定,与对照株侧孢芽孢杆菌一致,其特征与乳状菌有显著区别。这些培养菌株注射华北大黑鳃金龟和铜绿丽金龟幼虫,感染率可达90—100%,喂食也有一定致病力。  相似文献   

7.
我大队位于滹沱河西南的南山脚下,是一个土壤类型较复杂的地方,适于各种蛴螬繁殖为害。根据成虫诱杀和大田调查,有华北大黑鳃金龟、黑绒金龟、阔胸犀金龟、铜绿丽金龟、四纹丽金龟、黄褐丽金龟等6种。其中分布最广、为害最重的是华北大黑鳃金龟,现将我们的初步观察和防治对策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国主要蛴螬种类对乳状菌(Bacillus popilliae Dutky)(以下简称B.p.)敏感性的测定:已有14种蛴螬能注射感染B.p.。超出了Dutky(1963)的记录。敏感寄主毛喙丽金龟(Adoretus hirsutus Ohaus)、四纹丽金龟(Popillia quadriguttata F.)、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morosa Waterh)、黑棕鳃金龟(Apogonia cupreoviridis Fairm.)的幼虫注射感病率达91.6—100%。E.P.拌种喂食四纹、阔胸犀金龟(Pentodon patruelis Friv.)的幼虫,感病率分别达到68.9%和50%。B.p.拌土喂食阔胸幼虫,感病率为28.5%,田间小区试验,保苗效果达49.5%,虫口减退率达40.0%。定向转主驯化B.p.对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Fald.)幼虫,注射感病率已由不感病提高至感染率34.6%。 利用病原微生物防治害虫是综合防治的一个重要环节,应用乳状菌防治金龟子幼虫是以菌治虫方面值得研究的课题之一。 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已发现日本金龟子(Popillia japonicaNewm.)幼虫罹患乳臭病的事实。1940年Dutky首先对其病原菌(B.popilliae)和(B.lentimorbus)进行命名和描述,继之White 1941,Beard 1945等对其生理生化、致病机理等作了较多的研究。五十年代后,对这类菌的超显微结构、离体培养等研究更为广泛。它作为第一个商品化的细菌杀虫剂,美国最早用于防治草地下的日本金龟子幼虫,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我国蛴螬种类在千种以上,在华北、东北、西北的农田里为害十分严重,由于蛴螬的种类多,分布广,因而寄生于蛴螬的乳状菌株也相当丰富。目前已从主要蛴螬种类上陆续分离出一些菌株,将为我国开发利用乳状菌提供资源。近几年来,我们除对我国菌株进行研究外,也做了引进菌种Bacillus popilliae Dutky对我国主要蛴螬敏感性的研究,本文主要报道这方面结果。  相似文献   

9.
板形感器(placodea sensilla)和腔锥形感器(coeloconica sensilla)是金龟子类害虫最重要的两种嗅感器.本文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对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 Fald.、棕色鳃金龟Holotrichia titanis Reitter和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的雌雄成虫触角的板形感器和腔锥形感器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表明,四种金龟成虫触角的板形感器和腔锥形感器形态既有相似性,但也存在显著差异,表现出较高的形态多样性,如铜绿丽金龟板形感器表面特化形成龟纹、华北大黑鳃金龟的梭形腔锥形感器等.研究结果丰富了四种金龟的比较形态学理论,也为金龟子的系统分类学研究积累了资料.  相似文献   

10.
几种主要蛴螬(金龟子)的测报办法及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近年来,我们在开展花生蛴螬的综合防治研究中,对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Motschulsky(以下简称暗黑)、华北大黑鳃金龟H.oblita(Faldermann)(以下简称大黑)、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