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一系列应激状态下,自噬会作为一种适应性免疫应答反应出现,是细胞的自我保护机制之一。研究表明,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早期阶段,自噬增加有助于肝内脂质降解,缓解病情;而在后期阶段,自噬增加却会加剧病情发展。胰岛素抵抗可能会促使非酒精性肝病发生糖尿病,β细胞功能缺陷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两种最主要病理生理机制。多项研究证实,自噬增加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对维持胰岛β细胞的结构、数量以及功能也有重要作用。旨在阐述自噬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以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合并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景荣先  张国林  王友群 《生物磁学》2011,(16):3191-3192,3091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多种病因导致的慢性疾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脂肪肝发生发展与肝内脂肪合成排出动态平衡、激素、胰岛素抵抗等有关,目前还缺少有效治疗药物。综述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中西药物治疗进展,以期为该领域研究提供借鉴,脂肪肝治疗药物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多种病因导致的慢性疾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脂肪肝发生发展与肝内脂肪合成排出动态平衡、激素、胰岛素抵抗等有关,目前还缺少有效治疗药物。综述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中西药物治疗进展,以期为该领域研究提供借鉴,脂肪肝治疗药物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患者人数的不断增加,T2DM已成为现代社会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T2DM的主要危害为其慢性并发症,除已知的心脑血管、肾脏、视网膜等病变外,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也是其常见并发症之一.T2DM与NAFLD密切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是T2DM患者终末期肝病的最主要原因,并且促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T2DM和NAFLD相互影响,产生严重后果,因此对二者发病机制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将就2型糖尿病并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肥胖可诱发一系列慢性代谢性疾病,如2型糖尿病、血脂障碍、高血压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等.这些疾病构成了当今世界人类健康的极大威胁.胰岛素抵抗是这些疾病的共有特征.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与慢性低度系统炎性密切相关,涉及多条炎性信号通路的激活和胰岛素信号转导的缺陷.本文综述了肥胖、炎性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本质联系,以及肥胖诱发胰岛素抵抗的炎性机制,以期为肥胖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杨慧杰  李德  白卉泠  张铭  黄俊  袁小青 《遗传》2022,(12):1148-1157
Alstrom综合征是一种由ALMS1基因突变导致的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以锥杆型视网膜营养不良、感音神经性耳聋、肥胖、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血症、非酒精性脂肪肝、扩张性心肌病、进行性肝肾功能障碍为典型临床表现。本文随访1例以糖尿病就诊的青年男性患者,合并有失明、耳聋、高脂血症、肥胖、脂肪肝、胰岛素抵抗,基因检测结果表明患者ALMS1基因发生复合杂合突变,分别来源于母亲和父亲,前者为8号外显子携带的突变c.5535delG (p.S1847Lfs*24),后者为16号外显子携带的突变c.10819C>T(p.R3607X),这两个突变位点在已知的ALMS1基因变异库中均未被报道。该患者口服达格列净后,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发现其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显著提高。通过总结分析该病例,对于临床上青少年起病的合并有失明、耳聋、严重胰岛素抵抗和脂代谢紊乱的糖尿病患者,应考虑到Alstrom综合征的可能。本病例发现的2个新突变位点丰富了ALMS1基因的遗传变异数据库,其治疗随访数据为该类疾病患者选择合适的降糖方案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已日渐成为目前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因,其与肥胖、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等疾病密切相关,疾病谱主要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望减轻NAFLD患者肝炎的严重程度并延缓肝纤维化的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出现。目前认为其发病与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及脂质过氧化和肠道菌群失调等因素有关。通过饮食调整和适当运动而减轻体重被认为是最基础的治疗措施,但单纯依靠减肥治疗脂肪性肝病(FLD)的效果并不理想,药物在脂肪性肝炎防治中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目前没有根治这一疾病的特效药物,单纯针对某一发病机制的药物亦难以治愈NAFLD这种复杂的疾病,本文主要从改善胰岛素抵抗、降脂、保肝抗炎及改善肠道菌群等四方面介绍一下本病的药物治疗进展。提倡改变生活方式的非药物治疗与药物干预治疗紧密结合,以取得最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自1958年Ludwig首次发现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liverdisease,NAFLD)以来,时至今日,NAFLD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具有流行病学特征的顽疾,是一种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和认识的慢性肝病。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已近半个世纪,几个潜在的机制已经明确,其中,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目前为止在NAFLD发病中最重要的环节。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或酒精摄入量小于20克/天)致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并以肝细胞脂肪变、气球样变、弥漫性肝小叶轻度炎症和(或)…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LC-MS/MS方法测定卵巢癌患者血浆中紫杉醇的浓度,以探究非酒精性脂肪肝对紫杉醇药物代谢的影响。表明紫杉醇在卵巢癌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的清除速率为(31.28±3.90)L/h,而在脂肪肝卵巢癌患者则为(21.04±4.00)L/h,即非酒精性脂肪肝卵巢癌患者中紫杉醇的清除速率比脂肪肝卵巢癌患者明显提高。药代动力学分析显示紫杉醇在不同的患者体内最大血药浓度差异很大,这可能与给药方案及癌症患者的病况有关。本试验结果对化疗前非酒精性脂肪肝干预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作为一种流行性代谢疾病,一直是研究热点之一.NAFLD的形成涉及线粒体功能障碍、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机制,而线粒体与补体在其中占据重要位置.然而,线粒体与补体在NAFLD形成过程中的内在关联及协同作用目前尚不十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