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夹竹桃科盆架树属盆架树(Winchia calophylla A.DC.)小枝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其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单萜吲哚生物碱。采用波谱技术并结合文献分别鉴定为echitamidine、17-O-acetyl-Nb-demethylechitamine、Nb-demethylechitamine、Nb-demethylechitamine N-oxide。  相似文献   

2.
景东山橙茎皮中的吲哚生物碱李朝明,杨鸿川,吴曙光,孙汉董(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开放实验室,昆明650204)关键词夹竹桃科,景东山橙,吲哚生物碱INDOLEALKALOIDSFROMSTEMBARKOFMELODINUSKHASIANUS...  相似文献   

3.
长春花细胞培养与吲哚生物碱的生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要介绍长春花细胞培养与吲哚生物碱生产的研究概况,包括培养方法、培养系统、分析方法、培养条件的影响、高产细胞系的筛选和保存、生物碱的生物合成等方面。以求对我国的细胞培养工业化生产药用成分的研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4.
羊角棉(Alstoniamairei)为夹竹桃科(Apocynaceae)鸡骨常山属植物,该属植物富含吲哚生物碱,且多具生理活性,羊角棉为我国特有种,滇中地区有分布。具有清热、止痛、止血、排浓生肌的作用;外用治疗外伤出血、疮毒等(云南省医药公司编,1...  相似文献   

5.
6.
7.
团花树皮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团花〔Anthocephalus chinensis (Lam.)A. Rich. ex Walp. (Syn. A. cadamba Miq.)〕为广泛分布在南亚及我国南方六省区的速生乔木树种,资源十分丰富。树皮在印度古医“阿优吠陀(Ayurvedo)”经中用于治疗蛇咬伤、解热退烧、发烧、贫血、霍乱等多种疾病。引起各国医药界的注意,从中已分出了吲哚生物碱甙类,奎宁类生物碱、及三萜皂甙等成分。鉴于我国传统中药钩藤早已被制成治疗高血压的  相似文献   

8.
钩藤属植物中吲哚生物碱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钩藤属植物中吲哚生物碱类成分的植物来源、骨架结构、波谱学特征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希望为药理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化学等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云南蕊木中一新生物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云南蕊木(Kopsia officinalis Tsiang)枝叶中分离得到一引哚生物碱类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为5-羰基蕊木碱甲(methyl 5-oxo-chanofruticosinate),该化合物为一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药用植物长春花含有130余种萜类吲哚生物碱,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长春花生物碱合成的上游和下游阶段及其相关研究进行详细的归纳总结。长春花上游合成途径中在相应的酶促作用下由吲哚途径产生的色胺和由类萜途径产生的裂环马钱子苷在异胡豆苷合成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了所有长春花TIAs的共同前体物质3α-异胡豆苷,3α-异胡豆苷再由下游途径的各种酶促作用下生成种类各异的长春花TIAs。通过对长春花TIAs合成途径的阐述,为萜类吲哚生物碱合成及其代谢调控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色谱、重结晶、HPLC等方法对鸡骨常山根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并通过现代波谱分析方法,用MS,NMR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从鸡骨常山(Alstonia yunnanensis Diels)根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17-amino-acetoxy-sarpagane(1)、tetrahydroalst...  相似文献   

12.
角蒿生物碱及镇痛活性物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蒿(Incarvillea sinensis)为透骨草的主要来源之一,称为“羊角透骨草”,具有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之功效。从其全草分离得到了多种新的单萜生物碱和大环精胺类生物碱,其中单萜生物碱之一角蒿酯碱(incarvillateine),具有很强的镇痛活性,且作用机理不同于吗啡。角蒿酯碱已成为开发新型非麻醉性镇痛新药的重要先导化合物,本文对角蒿的化学成分、镇痛活性、作用机理和构效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金丝矮陀陀植物中的二个新甾体生物碱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金丝矮陀陀植物中得到了二个新甾体生物碱甙——矮陀陀甙A、B。经光谱分析,结构测定,分别为20α-二甲胺-3-O-β-D葡萄糖基-5α-孕甾烷醇和20α-二甲胺-3-O-β-D葡萄糖基-5(6)-孕甾烯醇。  相似文献   

14.
从地不容块根中分得四种生物碱A、B、C、D,经UV,IR,~1H-NMR,~(13)C-NMR,HRMS等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是cepharanthine (A),1-curine (B),isochondodendrine (C),ushinsunine (D)。C,D系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15.
伊贝母生物碱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吉林栽培的伊贝母(Fritillaria pallidiflora Schrenk)鳞茎中分得6种甾体生物碱,根据其理化性质、波谱分析及化学方法鉴定为:西贝素(imperialine,Ⅰ)、西贝素甙(imperia-line-3β-D-glucoside Ⅱ)、贝母辛(peimissine,Ⅲ)、西贝素氮氧化物(imperialine N-oxide,Ⅳ)。cyclopamiae(Ⅴ)和 cycloposine(Ⅵ)。西贝素氮氧化物为自然界中首次分得的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萜类吲哚生物碱(terpeniod indole alkaloids, TIAs)是植物中产生的一类具有药理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药用植物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因含有长春碱和长春新碱等重要的抗肿瘤萜类吲哚生物碱而成为研究TIAs次生代谢的主要模式植物.应用正、反向遗传学和各种代谢组学技术对长春花TIAs次生代谢途径及其调控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相继鉴定了参与TIAs代谢途径调控的CrORCAs、CrMYCs、CrZCTs和CrWRKYs等转录因子,特别是发现茉莉素(jasmonates, JAs)介导TIAs生物合成的转录调控网络. 本文以长春花TIAs生物合成途径为模式,重点论述其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参与调节的转录因子,尤其是茉莉素介导的调控网络及机制,解析植物中这些天然抗癌生物碱合成积累水平低的制约因素和组织细胞特异性,讨论基于这些新知识的长春花抗肿瘤TIAs代谢工程策略和工厂化绿色生产前景.  相似文献   

17.
小麦不同抗蚜品种(系)中吲哚生物碱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  言生物碱是一类重要的植物次生化合物 ,在植物防御有害生物的入侵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许多生物碱已被证明对蚜虫和其他一些害虫具有较强的毒杀活性 ,成为很有前途的植物杀虫驱虫剂活性成份[5,7,8] .禾本科植物中存在芦竹碱和相关的吲哚生物碱 ,对麦二叉蚜 (Schizaphisgraminum)和禾谷缢管蚜 (Rhopalosiphum padi)有毒杀作用[2 ,9,10 ] ,这种生物碱在大麦苗叶片中 ,随叶龄增加而降低[10 ] .小麦不同抗蚜品种 (系 )上麦长管蚜 (Sitobionavenae)蚜量比值与旗叶吲哚生物碱含量呈一定的负相关 ,而穗部吲哚生物碱含量呈较显著的负相…  相似文献   

18.
紫菀中一个新单萜甙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agao等(1988)报道了紫菀(Aster tataricus L.f)中两个新单萜甙的结构。本文报道另一新单萜甙(1)的结构(图 1)。 4.5kg紫菀根的70%乙醇提取物,依次用苯、乙酸乙酯萃取。乙酸乙酯萃取物(40g)上硅胶柱。氯仿-甲醇(4:1)洗出物再经硅胶柱及制备薄层层析,得无色针状结晶(1)120mg。结晶(1)mp 68—70℃,Molish  相似文献   

19.
为比较非洲马铃果Voacanga africana中长春胺、冠狗牙花定碱、老刺木胺、伏康京碱等4种吲哚类生物碱的体外抗肿瘤活性,采用MTT法分析其对SKOV3、BEL7402、SMMC7721、Changliver四株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并通过AO/EB双染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变化。结果显示,4种吲哚生物碱对四株细胞株的增殖抑制现象存在剂量依赖关系。50 μg·mL-1老刺木胺对四株细胞株的生长抑制率均达95%以上;相同浓度下,伏康京碱仅对BEL7402、Changliver的抑制率超过78%;冠狗牙花定碱仅对Changliver有超过50%的增殖抑制率;长春胺对四株细胞株的增殖抑制效果不明显。经AO/EB法染色后,四株细胞株在12.5 μg·mL-1老刺木胺的作用下呈现细胞核皱缩、浓聚和偏移的现象,说明老刺木胺具有明显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50 μg·mL-1伏康京碱仅对BEL7402和Changliver具有一样的效果,另两种生物碱作用的细胞株并未见有明显的细胞凋亡现象。MTT法和AO/EB双染法表现结果一致。老刺木胺和伏康京碱两种生物碱能够诱导卵巢癌细胞和人肝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长春胺和冠狗牙花定碱作用效果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根肿菌胁迫对菘蓝生物碱及其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该研究对根肿菌侵染后0、7、14、21 d的菘蓝进行病情形态分级、组织学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测定以及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1)接菌后0、7、14、21 d菘蓝根部分别发展为0级、1级、3级、5级的肿根,并且7 d是皮层入侵的关键时间点。(2)接种根肿菌14 d后,菘蓝叶内可溶性蛋白、丙二醛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与同时间对照组比较显著提高,并随着接菌时间的延长呈增加的趋势。(3)代谢组学一共检测到161种生物碱,其中吲哚类生物碱数量较多; 与未接菌相比,菘蓝接菌后7、14、21 d分别存在16种、17种、39种差异代谢物且各组差异代谢物多富集在生物碱和氨基酸代谢通路。(4)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与未接菌相比,菘蓝接菌后7、14、21 d分别存在2 439个、256个、6 437个差异表达基因,这3组共同富集到11个生物碱相关的代谢通路; 与未接菌相比,接菌后7、14、21 d有9个基因(编码4种酶THS、TAT、YUCCA、ALDH)表达量均上升。该研究结果揭示了芸薹根肿菌与菘蓝之间的互作机制,探究了芸薹根肿菌对吲哚生物碱合成及其关键酶基因的影响,为后期菘蓝根肿病抗性基因及生物碱次生代谢途径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