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树叶对去除空气颗粒物有重要作用,树皮也能吸附颗粒物,但植物的生物调节功能对树皮表面颗粒物的敏感性相对较低。本文对北京市常见的10种不同植物树皮的吸附能力进行了研究,测定了不同季节树皮对0.2~2.5、2.5~10和10~100μm 3种粒径悬浮颗粒物的单位面积吸附量,并对不同树皮的吸附能力进行分类。结果表明:树皮整体吸附颗粒物量较大,平均达2182.07μg·cm-2,其中10~100μm大颗粒物起到主要作用,占到88%左右;0.2~2.5μm和2.5~10μm的小颗粒物吸附量各占6%。对于不同气象和污染条件,大颗粒物吸附量变化较大,小颗粒物则较小。主要表现为多雾霾、少风雨的季节吸附量较大,多降雨、多大风的季节吸附量较小。树皮表面吸附的颗粒物会有部分二次悬浮,部分被降雨去除,部分继续在树皮表面积累。不同树皮表面颗粒物吸附能力具有显著差异,其受树皮表面的结构和性质影响,主要分为4类:(1)强吸附能力、低水分、少脂质的较粗糙树皮;(2)弱吸附能力、高水分、多脂质的光滑树皮;(3)中等吸附能力、有裂纹或浅纵裂树皮;(4)对不同粒径颗粒物差异性吸附的开裂树皮。本研究证明了树皮可减少空气颗粒物,为今后通过城市绿地规划、减少空气颗粒物对人体的危害提供了相关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浅谈树皮     
有关“树皮”的概念,非常混乱。不同的作者对树皮、外树皮(outer bark)、内树皮(inner bark)、周皮(periderm)等术语的使用很不一致。有人称周皮为外树皮,有人又把周皮混同于树皮,有的把树皮作为皮层的同义词,还有的甚至把皮层称为外树皮,等等。根据长期使用的习惯,还是把树皮这一术语统一于泛指容易从根或茎上剥离下来的部分为好,它包括维管形成层以外生活着的和已死亡的所有组织。从解剖学角度考虑,外树皮指新生的木栓组织及其以外的韧皮部、皮层及表皮等一切已死亡而失去原来正常生理功能的各种组织。死亡的外树皮质地较硬、干燥,又称为死树皮、硬树皮或干树皮。内树皮指新生木栓组织以内的树皮部分,其质地较软,含水较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大叶桃花心木(Swietenia macrophylla)树皮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凝胶、制备液相等手段分离、纯化,从其树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分别为香草酸(1)、东莨菪素(2)、大黄素甲醚(3)、3,4,5-三甲氧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4)、(+)-儿茶素(5)、5′-甲氧基异落叶松脂素-9′-O-β-D-吡喃木糖苷(6)、南烛木树脂酚-9′-O-β-D-吡喃木糖苷(7)、豆甾醇(8)、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9)。除化合物5外,其余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细胞毒活性试验表明化合物均无显著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4.
树皮是维管形成层以外的所有组织,其功能性状是反映植物生态适应策略的重要研究对象。为了揭示亚热带山地乔、灌木小枝树皮功能性状特征及其关联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标准主轴回归方法对武夷山19种常见木本植物小枝树皮的主要功能性状的基本特征及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树皮厚度、树皮密度与树皮含水量在乔、灌木之间无显著差异,其均值分别为(0.78±0.06)mm、(0.58±0.03)mg/cm3和(155.07±14.16)%。树皮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在乔、灌木之间差异也不显著,C、N、P平均值分别为(492.43±4.25)mg/g、(8.90±0.74)mg/g和(0.61±0.06)mg/g,树皮C∶N、C∶P与N∶P平均值分别为60.76±4.17、905.53±67.36与15.19±0.84。(2)树皮性状之间存在关联,其中树皮厚度与密度、密度与含水量均呈异速生长关系,而树皮厚度与含水量、氮含量与磷含量均呈等速生长关系。乔木树皮碳含量和磷含量间、灌木树皮密度和氮含量间均呈异速生长关系,乔木与灌木各性状间关系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5.
树皮pH值的变化及其对大气酸性气体污染的指示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1~1993年在河北省承德市5个大气监测点测定8种常见绿化树种树皮pH值的变化,结果表明8种树皮pH值为3.5~7.0,平均值为5.7±0.6。不同功能区树皮pH从大到小依次为:公园区>工业区>生活居住区(P<0.05),与大气SO2等酸性气体的污染有关。同种植物的树皮浸提液SO2-4含量相对清洁区为2.516mg/g,污染区为5.342mg/g(P<0.001),两者之间的相关公式为Y=2.576+6.4736X(r=0.7730,P<0.001)。树皮pH与SO2-4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公式为Y=7.1-0.3865X(r=-0.8941,P<0.001)。榆树等4种落叶阔叶树树皮对大气SO2的变化较敏感,可作为SO2等酸性气体的适宜指示与监测植物。  相似文献   

6.
对生长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旺乡的麻欠树皮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通过硅胶、MCI和Sephadex LH-20柱层析、纯化,从麻欠树皮的90%甲醇提取物种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运用现代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S)-7-甲基十九烷基溴化物(1)、1-O-β-D-葡糖吡喃糖基-(2S,3R,4E,8E)-2-[(2-羟基十六酰)酪胺]-4,8-十八碳二烯基-1,3-二醇(2)、machilusmarin(3)、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水杨酸(5)、对羟基苯甲酸(6)、腺苷(7)、alhagidin(8)、槲皮素-3-O-α-L-阿拉伯吡喃糖苷(9)、橙皮甙(橙皮素-7-O-芸香糖甙)(10)、rhoifoline B(11)、zanthoxyline dimethoxy derivative(12)、N-两面针碱(13)、两面针碱(14)、β-谷甾醇(15)、豆甾醇(16)、胡萝卜苷(17)。其中化合物1~14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8、10、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树皮之美     
“无边落木萧萧下”,每到寒冷的冬季,在凛冽寒风的扫荡下,落叶树的叶儿、花儿、果儿早已风光不再,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这时候,树皮就彰显出斗霜傲雪、长盛不衰的品性,成为漫长冬季中的一道风景线。有人说,树皮不过是僵硬的、了无生趣的树干外壳而已,有什么好欣赏的呢?其实,树皮也是生命世界的一部分,是大自然的创造,只要留心  相似文献   

8.
杜仲雌雄株树皮和叶片中氨基酸及其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仲(EucommiaulmoidesOliv)是我国特有的雌雄异株植物,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工业价值和观赏价值。主要依靠种子繁殖。为了有计划地进行定性栽培,就需要对幼龄植株进行早期性别鉴定。许多生理指标都可能作为性别鉴定的依据。通过对杜仲中氨基酸含量和组成的分析表明,不同性别植株树皮和叶片中均含有被分析的17种氨基酸,其中胱氨酸和蛋氨酸在雌雄株间差异明显,雄株树皮和叶片中胱氨酸的含量分别高出雌株76.98%和45.04%;树皮和叶片中蛋氨酸含量雌株分别高出雄株20.50%和18.77%。这是否反映了杜仲雌雄的性别差异,值得探讨。必需氨基酸总量在树皮和叶片中均表现为雌株高于雄株,且叶片中必需氨基酸总量高于树皮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裸子植物中的红豆杉科植物,全世界现存有五个属,即穗花杉属(Amentotaxus)、澳洲红豆杉属(Austrotaxus)、白豆杉属(Psu-dotaxus)、红豆杉属(Taxus)和榧树属(Torreya),共23种,其中除澳洲红豆杉属(一属一种)产于南半球的新喀里多尼亚以外,其余四个属都分布在北半球,我国就有4属12种1变种和1栽培种。 近年来,由于人们从红豆杉的树皮中提取出了一种抗癌活性物质——紫杉醇,从而使这类植物的名声大振、身价倍增。尽管如此,人们对红豆杉以及同科其它成员树皮的构造却了解甚少,特别是对树皮中的含晶韧皮纤维更是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0.
旨在得到一种适用于提取多种枝干树皮的高质量DNA的方法。参考前人提取植物DNA的经验,综合了研磨时加PVP、缓冲液洗涤、SDS与CTAB结合使用、高浓度KAc低温冻融、高浓度Na Cl条件下异丙醇沉淀、DNA完全溶解后加微量RNase A处理等操作,所得5种基因组DNA浓度介于190-970 ng/μL,纯度都很高,皆能被限制性内切酶切割,都可用作模板扩增到细菌16S r RNA基因片段,以苹果树皮DNA为模板扩增到苹果BIP和PDI基因且苹果树皮基因组DNA经测序公司检测,质量满足高通量测序法研究微生物多样性对环境宏基因组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12.
树皮是木本植物茎干最外层结构,具有保护茎干、养分储存与运输等重要作用。因此,树皮厚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功能性状,其变异不仅影响树皮的各种生态功能,还能影响群落构建与物种共存。然而,以往对树皮厚度的研究集中于火灾易发生态系统,对火灾不易发生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研究仍较缺乏。测量了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内树种的树皮厚度,并检验了总树皮厚度、内树皮厚度与外树皮厚度在各分类群间以及功能群间的差异。结果发现:1)39个树种807个个体的总树皮厚度、内树皮厚度与外树皮厚度均值分别为1.90 mm、1.38 mm和0.54 mm。漆树科(Anacardiaceae)、杨梅科(Myricaceae)以及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代表类群壳斗科(Fagaceae)、山茶科(Theaceae)的树皮厚度较大。短柄枹(Quercus serrata)、木荷(Schima superba)、小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myrsinifolia)等树种的树皮厚度较大。2)种间、科间的各树皮厚度差异均显著。不同功能类群间,乔木类群的各树皮厚度均较灌木类群大,常绿类群的各树皮厚度均较落叶类群大(内树皮厚度除外)。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火灾易发生态系统中的树皮厚度,古田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内的树皮厚度相对较薄,表明这些森林树种对当地湿润气候的适应性。同时,树皮厚度在各种分类水平与功能群水平间的显著变异,反映了群落内不同生态策略的共存。  相似文献   

13.
杨梅树皮黄酮的提取及体外抗氧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乙醇热回流提取法对杨梅树皮中总黄酮进行提取,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杨梅树皮总黄酮乙醇热回流提取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以28目的杨梅树皮粉为原料,料液比为1∶60,用60%的乙醇溶液在60℃的水浴中提取2.5h,提取率达6.86%。利用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和还原力作为指标测定了杨梅树皮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杨梅树皮黄酮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森林火灾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在森林防火工作中,除加强火源管理、加大森林火灾的监测和扑救力度等手段外,提高林分自身抵抗火灾的能力也是预防森林火灾发生的关键。本研究以吉林省蛟河林业实验区管理局内红松阔叶林11种主要树种树皮为研究对象,根据含水率、灰分、热值、氧指数4个指标,使用熵权法、方差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各树种树皮抗火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黄檗树皮的含水率最高,春榆树皮的热值最低且灰分含量最大,水曲柳树皮的氧指数最高;11种树种树皮抗火性大小依次为:春榆>色木槭>拧筋槭>白牛槭>水曲柳>蒙古栎>黄檗>紫椴>胡桃楸>红松>枫桦。红松阔叶林主要树种树皮的抗火性可分为5类,春榆的抗火性强;色木槭、拧筋槭的抗火性较强;白牛槭、水曲柳、蒙古栎、黄檗、紫椴的抗火性一般;胡桃楸、红松的抗火性差;枫桦的抗火性极差。  相似文献   

15.
杨树皮类脂萃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树皮类脂萃取小试和扩大试验证明,用石油醚作萃取剂,工艺可行,类脂产品得率为干树皮重量的4—8%. 杨树皮类脂是一种新的树皮化学加工产品.经分析,产品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60—70%)、胡萝卜素(不低于100毫克/公斤)、维生素E(不低于1000毫克/公斤)、磷脂(0.6—1.0%)、不饱和甾醇(2.0—2.5%)等生物活性物质,该产品可作为医药与日化产品的药用添加剂。  相似文献   

16.
一种饲养树皮小蠹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叶辉 《昆虫知识》1992,29(2):125-125
<正> 开展树皮小蠹生物学研究,测定它们在特定温湿度条件下的发育速率、存活率和繁殖率等基本的生物学参数,需要对树皮小蠹进行饲养,并作连续观察。 然而,观察树皮小蠹的发育进度是比较困难的。每次检查,都要剥去树皮,破坏坑道,影  相似文献   

17.
紫丁香树皮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硅胶柱层析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对紫丁香(Syringa oblata Lindl.)树皮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共分出6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确定其结构为( )-lariciresinol(1)、β-谷甾醇葡萄糖苷(2)、3,4-二羟基苯乙醇(3)、对羟基苯乙醇葡萄糖苷(4)、3,4-二羟基苯乙醇葡萄糖苷(5)和(8E)-n櫣zhenide(6)。其中化合物1、2、4、5、6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连香树树皮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连香树(CercidiphyllumjaponicumSieb.etZucc.)树皮中分离到8个化合物。其中7个为黄酮醇,l个为酚酸类成分。经理化测定和波谱解析,分别鉴定为:5,7-二羟基-3,8,4'-三甲氧基黄酮(Ⅰ)、3,5,7-三羟基-8,4'-二甲氧基黄酮(Ⅱ)、5,7,4'-三羟基-3,8-二甲氧基黄酮(Ⅲ)、3,5,7,4'-四羟基-8-甲氧基黄酮(Ⅳ)、3,5,7,4'-四羟基黄酮(Ⅴ)、5,7-二羟基-8,4'-二甲氧基黄酮-3-O-葡萄糖甙(Ⅶ)、5,7,4'-三羟基-8-甲氧基黄酮-3-O-葡萄糖甙(Ⅷ)和没食子酸乙酯(Ⅵ)。其中化合物Ⅶ为未见报道的新化合物。除化合物Ⅴ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9.
团花树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硅胶、MCI和Sephadex LH-20层析方法对团花树皮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了10个化合物:4-carboxy-3-hydroxy-5-methylphenyl 3-methoxy-4-hydroxy-5-methylbenzoate(1),谷甾醇-3-O-(6’-O-棕榈酰基)-β-D-葡萄糖苷(2),喹诺酸-3-O-α-L-鼠李糖苷(3),clethric acid(4),常春藤苷元(5),钩藤苷元C(6),morolic acid(7),咖啡酸甲酯(8),卡丹宾(9)和3α-二氢卡丹宾(10)。其中化合物1为一个新的酚性成分,化合物2~8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麻疯树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麻疯树(Jatrophac curcus L.)的树皮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波谱鉴定(IR,1H NMR,13C NMR,EI-MS)分别为二十六酸甲酯(1),β-谷甾醇(2),蒲公英萜醇(3),蒲公英甾醇(4),伪蒲公英甾醇(5),curcusones A(6),curcusones B(7),jatropholone A(8),jatropholone B(9),3,3′,4-三甲氧基鞣花酸(10),胡萝卜甙(11),蔗糖(12)。其中化合物1,4,5,10,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