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我国是世界上隐性饥饿(营养元素缺乏)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隐性饥饿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进而造成严重的人力资源损失.对社会经济和人类自身发展具有巨大的破坏作用。我国2005年GDP总额为18.23万亿元.因营养不良遭受的劳动力损失就达5500亿~9000亿元。那么该如何解决隐性饥饿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食物供需基本平衡,居民营养状况明显改善,但仍存在营养不足与营养过剩问题,尤其是因微量元素缺乏导致的“隐性饥饿”及营养性慢性疾病呈高发态势。自20世纪60年代“绿色革命”以来,农作物栽培技术和育种技术的进步使农产品产量增加,而许多研究表明,单位体积农作物产品中部分营养素,尤其是微量营养素含量有下降趋势,对农作物中微量营养素形成了“稀释效应”,导致单位体积营养素含量的下降。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农产品微量营养素含量变化的研究进展,提出深入开展农作物营养品质分析研究、建立对主要农产品微量营养素含量监测体系、从食物生产源头入手提升农作物营养品质,为增进国民营养健康提供优质的食用农产品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鱼类饥饿研究现状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3  
鱼类饥饿研究现状宋昭彬何学福(西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系重庆630715)关键词鱼类饥饿营养状况鱼类除了胚胎期依靠卵黄或母体营养外,必须经常从外界环境中获得食物或能量,以维持生长和繁殖。当鱼类得不到食物或食物不足时,存活、生长、发育、繁殖等都将受到极严重...  相似文献   

4.
从铁、锌、维生素A、维生素D及多种微量营养素强化食物入手,针对儿童微量营养素缺乏、贫血、学习与认知能力等,探讨食物强化对儿童的健康影响,为今后进一步开展食物强化改善儿童营养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科学家们已通过基因工程改造出了若干种生物强化的粮食作物,以解决发展中国家微量营养素营养不良的问题。尽管这些作物尚未大规模种植,但该情形即将改变。  相似文献   

6.
当机体受饥饿与寒冷等因素刺激后, 由于应激反应, 可导致物质代谢的变化, 并造成机体损害。为探讨饥饿及饥饿与骤冷对动物胃的影响,本实验用健康昆明种小鼠25 只,随机分成正常组5 只,饥饿组10只, 饥饿后再予冷刺激组10 只(下称骤冷组)。采用组织化学及酶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糖原(PAS反应),SDH(琥珀酸脱氢酶), LDH (乳酸脱氢酶), ChE (胆碱酯酶), Mg2+ -ATPase (镁激活三磷酸腺苷酶), MAO(单胺氧化酶)。结果显示: 1. 饥饿时胃粘膜层PAS反应, SDH、ChE活性显著下降, 肌间神经丛MAO活性增强。2. 饥饿后骤冷时胃粘膜层出血, 胃粘膜PAS反应、SDH 活性更显著下降, 而肌间神经丛的ChE、MAO 活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7.
骤冷与饥饿对小鼠肝脏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饥饿及饥饿与骤冷对动物肝脏的影响,本实验用健康昆明种小鼠25只,随机分成正常组5只,饥饿组10只,饥饿后再予冷刺激组10只(下称骤冷组)。采用组织化学及酶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糖原(PAS反应)、SDH(琥珀酸脱氢酶),LDH(乳酸脱氢酶),ChE(胆碱酯酶)、Mg2+-ATPase(镁激活三磷酸腺苷酶),ACP(酸性磷酸酶)。结果提示:饥饿时肝脏PAS反应,SDH,Mg2+-ATPase、ChE活性显著下降,而ACP活性明显增强;饥饿后骤冷时PAS(反应)、SDH、ChE更显著下降,而ACP及Mg2+-ATPase活性反而增强。  相似文献   

8.
饥饿对鱼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自然界以及人工养殖中,鱼类会经常遇到缺少食物的情况,不同种类的鱼对饥饿的耐受力和适应性特征不同。研究饥饿对鱼类的影响有助于了解鱼类适应饥饿的生态对策,对鱼类自然资源的保护、苗种培育、水产养殖等方面提供理论指导。综述了饥饿对鱼类生长、存活、形态、行为以及补偿生长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王杰  邸宁  蒋瑞鑫  王甦  李姝  张帆 《环境昆虫学报》2021,43(5):1257-1264
在温度25℃±1℃、RH 55%±5%、光周期16L:8 D条件下,构建了以豆蚜Aphis craccivora为食物的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实验种群生命表,明确其种群发育情况,并研究了饥饿对大草蛉食物利用率的影响.结果 表明,大草蛉卵、1龄、2龄、3龄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分别为3.03、3.10、3.39、4.43和12.52 d,雌成虫平均寿命为29.38 d,个体繁殖力为325.76±16.06粒.内禀增长率(r)、周限增长率(λ)、净增殖率(R0)和世代平均周期(T)分别为0.1197 d-1、1.1076 d-1、68.41粒/个体和41.36 d.在饥饿胁迫下,大草蛉3龄幼虫的食物利用率显著高于2龄幼虫,且随着饥饿程度的增加,2龄、3龄幼虫的食物利用率也逐渐增大.说明在25℃时,以豆蚜为食物的大草蛉个体发育和种群增长情况较好,为以豆蚜作为替代食物饲养大草蛉以及大草蛉作为天敌昆虫防控豆蚜提供了理论基础;饥饿对大草蛉的食物利用率的研究为明确天敌昆虫在田间应用时面临食物短缺问题时的取食状况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李俊年  刘季科  陶双伦 《生态学报》2007,27(11):4478-4484
实验室条件下,测定饥饿和食物单宁酸对东方田鼠食物摄入量和觅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饥饿使实验个体的食物总摄入量增加,食物摄入率及口量大小随饥饿强度的增大而增加,而觅食频次则无显著改变,实验个体每取食回合的觅食时间呈缓慢增加的趋势,与对照组比较,觅食时间差异不显著。东方田鼠优先选择0%单宁酸食物,次为3%单宁酸食物,而对6%单宁酸食物的摄入量最少。在饥饿条件下,东方田鼠食物摄入率的增加主要源于其口量大小,觅食频次和觅摄食时间对食物摄入量增加的贡献不显著。在饥饿条件下,植食性小哺乳动物并未通过延长觅食时间,降低用于防卫、繁殖活动时间来增加食物摄入量,而是通过增加口量大小,提高其食物摄入率来满足其营养需要。验证了饥饿与植物次生化合物共同作用引起田鼠类动物生理的改变,能影响其食物摄入量及觅食行为的假设。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水稻(Oryza sativa L.)对氮饥饿反应的分子与基因背景,利用RaSH策略构建了水稻氮(N)饥饿诱导cDNA文库.通过反向Northern筛选该文库,获得氮饥饿诱导的18个功能已知基因和2个功能未知基因.这些已知基因涉及碳代谢、次生代谢产物合成、蛋白质分解代谢、激素代谢、信号转导、生长调控过程及转录因子.这些基因表现出不同的时空表达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了植物对氮饥饿反应涉及互相关联的多种生理与分子机理,提供了相关的一些基因信息.  相似文献   

12.
水稻氮饥饿诱导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水稀(Oryza sativa L.)对氮饥饿反应的分子与基因背景,利用RaSH策略构建了水稻氮(N)饥饿诱导cDNA文库。通过反向Northern筛选该文库,获得氮饥饿诱导的18个功能已知基因和2个功能未知基因。这些已知基因涉及碳代谢、次生代谢产物合成、蛋白质分解代谢、激素代谢、信号转导、生长调控过程及转录因子。这些基因表现出不同的时空表达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了植物对氮饥饿反应涉及互相关联的多种生理与分子机理,提供了相关的一些基因信息。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在室内环境条件下进行,研究了不同饥饿程度和再投喂后中国林蛙的生长变化,并对中国林蛙饥饿后的补偿生长及其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林蛙经饥饿后再投喂,各处理组的体重已经赶上对照组的体重,其体重逐渐增加,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比变化不显著,呈现出完全补偿生长。体重恢复过程中,各饥饿处理组的特殊生长率(SGR)、摄食率(FR)及饵料转化率(CE)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在室内条件下,将大鵟作为艾虎的天敌动物,通过双通道选择实验确定6 只成体艾虎在3 个捕食风险水平和4 种饥饿状态条件下的取食行为,探讨艾虎在取食过程中对饥饿风险与捕食风险的权衡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在无捕食风险存在时,艾虎被剥夺食物0 d 和1 d 后对食物量不同的两个斑块中的取食量和利用频次均无明显不同(P > 0. 05),但对高食物量斑块的利用时间均明显高于低食物量斑块的(P <0.05),而艾虎被剥夺食物2 d和3 d后对高食物量斑块中的取食量和利用时间均明显高于低食物量斑块中的(P < 0.05),但在利用频次上均无明显差异(P > 0.05)。在面临低风险时,艾虎在4 种饥饿状态下均只利用无天敌动物存在的低食物量斑块,而基本不利用有天敌动物存在的高食物量斑块。在面临高风险时,艾虎不得不利用有天敌动物存在的食物斑块,被剥夺食物0 d 时艾虎对无风险、无食物量斑块的利用时间基本相同于对高风险、有食物量斑块的利用时间(P>0.05),而被剥夺食物1d、2 d 和3 d 后艾虎对高风险、有食物量斑块的利用时间明显高于无风险、无食物量斑块的(P< 0. 05)。在相同风险条件下,随着饥饿程度增加,艾虎在斑块中的取食量均明显增加(P< 0.05),而对斑块的利用时间和利用频次明显降低(P<0.05)。在相同的饥饿状态下,不同风险水平时,艾虎在斑块中的取食量无明显的差异(P>0.05),但在低风险和高风险时对斑块的利用时间和频次均明显低于无风险时的(P <0.05)。以上结果说明艾虎能够根据食物摄取率和自身的能量需求在捕食风险和饥饿风险之间做出权衡,当饥饿风险小于捕食风险时,艾虎趋于躲避捕食风险,当饥饿风险大于捕食风险时,艾虎趋于面对捕食风险,所采用的取食策略是减少活动时间和能量消耗,最大程度地提高单位时间内获得的能量。  相似文献   

15.
苏建伟  盛承发 《生态学报》2000,20(2):353-355
拟提出一个新的昆虫种群特征——饥饿时值 ( T50 ) ,它表示昆虫在饥饿情形下死亡率达 50 %时的存活时间。在完全不提供猎物的条件下对叶色草蛉幼虫的饥饿耐受性测定 ,结果表明其阶段死亡率 ( M)与存活时间 ( T)之间可以用正态分布曲线很好地进行拟合。而幼虫的 T50 取曲线中参数 μ的值。M =12πσ.e-( T -μ) 22σ2  同时 T50 与幼虫发育时间 ( t)之间有线性关系 :T50 =3 4 .82 1 5 0 .1 980 t,即随着幼虫的发育 ,饥饿耐受能力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6.
李俊年  刘季科  陶双伦 《生态学报》2007,27(11):4478-4484
实验室条件下,测定饥饿和食物单宁酸对东方田鼠食物摄入量和觅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饥饿使实验个体的食物总摄入量增加,食物摄入率及口量大小随饥饿强度的增大而增加,而觅食频次则无显著改变,实验个体每取食回合的觅食时间呈缓慢增加的趋势,与对照组比较,觅食时间差异不显著。东方田鼠优先选择0%单宁酸食物,次为3%单宁酸食物,而对6%单宁酸食物的摄入量最少。在饥饿条件下,东方田鼠食物摄入率的增加主要源于其口量大小,觅食频次和觅摄食时间对食物摄入量增加的贡献不显著。在饥饿条件下,植食性小哺乳动物并未通过延长觅食时间,降低用于防卫、繁殖活动时间来增加食物摄入量,而是通过增加口量大小,提高其食物摄入率来满足其营养需要。验证了饥饿与植物次生化合物共同作用引起田鼠类动物生理的改变,能影响其食物摄入量及觅食行为的假设。  相似文献   

17.
在不同营养状态下东方田鼠对陌生食物选择学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俊年  刘季科  陶双伦 《生态学报》2003,23(11):2492-2496
通过不同饥饿处理 ,研究了东方田鼠在不同营养状态下 ,对陌生食物尝试和选择的行为模式。结果表明 ,初次遇到陌生食物时 ,各处理组对陌生食物的采食量分别为饱食 6.9± 1 .8g,饥饿组为 4.8± 1 .6g,饥饿 食物短缺组为 3.4± 1 .4g。各处理组动物对陌生食物的摄入量间差异极为显著 ( P=0 .0 0 4 3)。饱食组、饥饿组及饥饿 食物短缺组动物初次遇到陌生食物时 ,所摄入的陌生食物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分别为72 %、38%与 1 2 %。说明 ,在实验室条件下饱食动物较饥饿和饥饿 食物短缺的动物学习选择摄食陌生食物的倾向较强。  相似文献   

18.
饥饿对甲壳动物生理生态学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作为一种主要的环境胁迫因子,饥饿对甲壳动物生理生态学的影响极其广泛。本文概述了饥饿对甲壳动物发育与存活、代谢、消化腺结构与消化酶、机体化学组成以及恢复生长方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两个主要研究方向,即补偿生长及其生理学机制、饥饿与抗病免疫力之间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高宇  曹冬林 《生物学通报》2002,37(10):56-57
1 养蚕引出的思考春蚕和早秋蚕的蚕期要相差七八天之多。起初认为是两个时期的温湿度差引起的。经细致了解 ,两个时期的温湿度能通过电热设备控温控湿 ,使其基本趋于相同 ,主要原因是通过增加老龄期的喂桑量来缩短龄期而缩短蚕期。如果增加老龄期的喂桑量可以缩短蚕期 ,那么减少每次的喂桑量是否会延长蚕期呢 ?如果是 ,那么减少到饱食量的多少为最佳量使蚕期最长呢 (减少过多会生病 ,甚至饿死 ) ?2 实验方法与过程1 999年 8月和 2 0 0 0年 5月 ,先后进行了关于改变每次喂桑量 ,保持龄期喂桑总量基本相同对蚕期影响的具体实验和重复实验各 …  相似文献   

20.
日本沼虾继饥饿后补偿生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5.0±1℃条件下,对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 (湿重, 0.52~0.64 g )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饥饿处理后再供食的恢复生长实验.对照组C连续饱食投喂18 d;处理组S2、S4和S8分别饥饿2、4和8 d后再饱食投喂16、14和10 d.结果 饥饿结束时各处理组的湿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结束时S2、S4组与对照组间的湿重差异不显著,而S8组的湿重仍显著低于对照组;恢复生长时各处理组的湿重摄食率、食物转化率和生长率开始显著高于对照组,但随着恢复时间延长又逐步达到对照组水平.随着饥饿时间延长,日本沼虾标准代谢率降低.在恢复投喂后又逐步回升到对照组水平.实验结果表明,日本沼虾继饥饿后再恢复喂食出现完全或部分补偿生长效应不仅是由于增加食欲,提高了摄食水平,同时也改善了食物转化率.因此,补偿生长是这两种生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