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我国城乡居民谷类食物的摄入状况及变化。 方法: 数据来自“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研究对象为31省份150个监测点62857名居民。采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收集谷类食物的摄入情况。采用2009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数据,经过复杂抽样加权处理,计算中国居民谷类食物的摄入量。结果:2010-2012年我国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谷类食物摄入量为335.4 g,城市(279.8 g)显著低于农村(388.6g),大城市、中小城市、普通农村和贫困农村谷类摄入量呈递增趋势,分别为265.7 g、282.2 g、371.6 g、 426.8 g。过去30年,我国居民谷类食物的摄入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尤其是杂粮类食物摄入量下降最为明显。相比于1982年,谷类食物摄入量下降了172.4 g(33.8%)。结论:过去30年我国居民谷类食物的摄入量呈下降趋势,需要引导居民合理摄入谷类食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辽宁省不同性别、地区、年龄和收入水平居民的奶类摄入状况及变化。方法:利用2002年和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监测资料,分析不同年份辽宁省居民饮奶率、饮奶量及奶类所提供钙的变化。结果:辽宁省居民饮奶率为22.5%,城市是农村的7倍(35.8 % VS 5.1%),女性高于男性,不同年龄组和收入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每日奶类摄入量为34.10±81.4g/d,城市是农村9.6倍(55.8±99.1g/d VS 5.8±32.0g/d),高收入组是低收入组的2倍(53.4±85.7g/d VS 26.2±70.8g/d);饮奶者饮奶量平均为151.9±107.8g/d,其中农村饮奶者奶类摄入量最低,为114.6±89.2g/d;60岁以上年龄组最高,为160.9±116.1g/d。同2002年相比,居民饮奶率增长了21.6%(18.5% VS 22.5%)。其中农村和低收入组增长幅度较大,饮奶率分别增加了1.7倍(1.9% VS 5.1%)和1.1倍(8.7% VS 18.0%);平均每日奶类摄入量基本持平,农村奶类摄入量虽然增加了近1倍(5.8±32.0g/d VS 2.9 ±23.9g/d),但仍处于最低水平。居民膳食钙平均每日摄入量为357.3±207.6mg/d,饮奶者钙的摄入量为非饮奶者1.6倍(506.8±224.1mg/d VS 313.9±180.8mg/d),不同性别、年龄、地区和收入水平中饮奶者钙的摄入量是非饮奶者1.5~2.0倍。饮奶者和非饮奶者钙摄入量小于EAR人群,比例分别为89.2%和96.3%,非饮奶者钙摄入不足的风险是饮奶者的1.1倍。同时,居民钙摄入量达到和超过RNI人群,比例仅为2.2%,饮奶者和非饮奶者钙摄入量达到和超过RNI人群,比例分别为4.4%和1.6%,饮奶者是非饮奶者的2.8倍。结论:10年间辽宁省居民饮奶率虽然上升,但饮奶量仍处于较低水平,同时影响了居民膳食钙的供给,尤其是农村地区居民饮奶状况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国45岁及以上居民膳食果糖的摄入状况及其食物来源。方法:利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膳食调查数据,结合美国食物成分数据库和中国预包装食品中单体糖和总糖含量数据库中果糖和蔗糖数据,对34 264名45岁及以上居民的膳食果糖摄入状况及食物来源进行分析。结果:中国45岁及以上居民平均每日膳食总果糖的摄入量为8.29 g,其中游离状态果糖为4.78 g、结合状态果糖为3.51 g。膳食总果糖的摄入量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蔬菜类及制品、水果及制品、谷类及制品是膳食总果糖前三大类食物来源,共占膳食总果糖的69.72%。不同食物来源膳食果糖对总果糖的贡献在城市和农村间存在差异,城市居民来源的前三大类食物为水果及制品、蔬菜类及制品、零食类,农村居民为蔬菜类及制品、水果及制品、谷类及制品。结论:中国45岁及以上居民膳食总果糖的摄入量平均为8.29 g/d,处于相对较低水平。蔬菜类及制品、水果及制品、谷类及制品是其最主要的食物来源。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18年中国15省份成年居民膳食钠的摄入状况。方法:数据来源于中美合作课题“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该项目采用连续3 d 24 h回顾法记录食物摄入量及称重法记录的家庭调味品消费量。本研究选取2018年15个省份调查中数据完整的18岁及以上成年居民(共计14 320人)进行钠摄入量分析,比较不同特征居民膳食钠的摄入量差异。结果:2018年中国成年居民膳食钠摄入量中位数为3 838.6 mg/d;男性的钠摄入量(4 114.7 mg/d)高于女性(3 598.2 mg/d);45~59岁居民(4 098.1 mg/d)高于其他年龄组(18~44岁居民为3 745.0 mg/d,60岁及以上居民为3 700.7 mg/d);大学及以上居民(3 711.1 mg/d)低于其他文化程度组(小学及以下居民为3 788.1 mg/d、初中居民为3 945.6 mg/d、高中居民为3 849.8 mg/d),农村居民(3 881.6 mg/d)高于城市(3 747.2 mg/d)(P值均<0.05)。膳食钠摄入量高于2 000 mg/d 的占86.7%。2018年中国成年居民膳食钠主要来源于调味品(78.8%),其次为天然食物(11.1%)和加工食品(10.1%)。调味品中,食盐提供的钠占62.3%,其次为酱油(占11.4%)。结论:2018年中国成年居民膳食钠摄入较高,调味品是膳食钠的主要来源,应关注加工食品对居民钠摄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中国老年居民膳食中抗氧化营养素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和硒的摄入状况。方法:数据来自2010—2013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连续3d 24h膳食回顾调查。研究对象为中国内地31个省份150个监测点16 186名60岁及以上居民,分析其膳食中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和硒的摄入量。结果:中国老年居民抗氧化营养素平均摄入量为视黄醇当量367.3μg、视黄醇活性当量234.7μg、维生素E 30.2mg,其中α 生育酚当量6.7mg、维生素C 70.0mg、硒37.6μg。维生素A、维生素C和硒的平均摄入量低于平均需要量(EAR)的人群比例分别为92.8%、71.8%和79.6%,其高于推荐摄入量(RNI)的人群比例分别为4.0%、20.0%和11.3%,维生素E平均摄入量高于适宜摄入量(AI)的人群比例为7.4%。结论:中国老年居民维生素A、维生素C和硒摄入不足问题普遍存在。农村尤其是贫困农村缺乏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15年中国15省(区、市)老年居民膳食脂肪摄入状况。方法:数据来自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选取参加本次调查并有完整的调查数据的60岁以上老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对象膳食脂肪摄入量、供能比和食物来源,并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膳食脂肪推荐摄入量进行比较。结果:我国15省(区、市)老年居民2015年膳食脂肪摄入量为69.2g/d、膳食脂肪供能比为34.2%、膳食脂肪供能比超过30%的人群比例为61.7%;调查人群中来源于动物性食物、动物油、植物油和植物性食物的脂肪占膳食脂肪总量为32.8%、3.8%、43.3%和20.1%。结论:中国15省(区、市)老年居民膳食脂肪摄入量较高,脂肪供能比已超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膳食脂肪推荐摄入量的要求,应控制含脂肪高的食物的摄入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我国成年居民在不同水产品消费水平下各类食物及营养素的摄入状况。方法:利用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将参加本次调查并有完整调查数据的18~64岁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收集所有调查对象的食物消费信息,采用称重法收集调查对象的调味品消费量。分析研究对象膳食水产品消费量现状并比较不同水产品消费水平下居民各类食物消费及营养素摄入状况。结果:2015年我国18~64岁成年居民水产品类食物消费量为28.6g/d、水产品类食物人群消费率为43.1%。不同水产品消费水平下,研究对象各类食物消费量和营养素摄入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水产品类食物的消费水平将对我国成年居民各类食物及营养素的摄入带来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15年中国15省(区、直辖市)成年居民膳食纤维摄入状况。方法:利用“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项目,选取2015年调查中数据完整的18?64岁居民共计11960人。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d 24h膳食回顾调查法。结果:我国成年居民不溶性膳食纤维摄入量平均为12.2 g/d,总膳食纤维摄入量平均为18.5 g/d。不溶性膳食纤维主要食物来源是蔬菜和谷类,分别占36.3%和29.0%。结论:指导我国成年居民合理膳食,提高膳食纤维摄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991—2015年中国15省(区、直辖市)中老年居民奶类摄入状况及变化趋势。方法:以“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9轮调查数据资料为基础,将有完整膳食数据信息的45岁及以上中老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该人群奶类(包括液态奶、奶粉和酸奶,不含乳饮料和乳制品)摄入状况及变化趋势。结果:1991—2015年间,我国45岁及以上中老年居民饮奶率和平均每日奶类摄入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饮奶率从1991年的3.4%上升到2015年的14.7%;每日奶类摄入量由1991年的6.1g/d增加到2015年的20.2g/d。调查对象中饮奶者每日奶类摄入量呈现下降趋势,从1991年的180.3g/d下降到2015年的137.0g/d。结论:1991—2015年我国中老年居民奶类消费状况有较大改善,但仍存在普遍摄入量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中国城市乳母对自身营养状况的认知,比较自我营养认知对膳食的影响,并探索影响营养认知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调查我国北京、广州、苏州等3个城市的乳母,共计580人。通过问卷询问乳母“是否认为自己现在存在营养不良”,并调查其自认为缺乏的营养素以及调补的方法。采用24h膳食回顾法调查乳母营养素的摄入情况。结果:20.3%的乳母自认存在营养不良,其中33.1%的乳母认为钙缺乏,食补是乳母选择调补的首要方法。“自认为营养不良”者,有较多人钙、锌摄入情况良好,但同时也摄入更多的能量,且体重滞留数显著较高。学历较高的乳母认为“自身存在营养不良”的比例较高(P=0.013)。结论:我国乳母对自我营养状况的认知与实际营养摄入情况存在偏差。  相似文献   

11.
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居民食物消费的发展变化规律,即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居民食物结构单一、营养不良现象普遍;改革开放以后至20世纪末,食物种类日渐丰富,营养不良状况明显改善;21世纪以来,居民食物结构不断优化,但营养失衡与营养改善现象并存。比较2014年居民实际食物消费与《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推荐量差异,提出了确保未来我国食物供给需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国城市人群乳制品摄入状况,并探讨人口统计、生活方式、乳制品知识等影响因素。方法:对中国8个城市人群进行抽样,采用膳食频率调查问卷调查各类乳制品摄入量,分析乳制品摄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中国8个城市人群的乳制品摄入量为111.39 g/d,摄入频率为71.3%;纯牛奶的摄入占比为60.39%,为乳制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酸奶摄入占比为28.24%、奶酪占比2%、奶粉占比4.28%。单因素分析显示,乳制品摄入量与性别、年龄、地区、教育水平、家庭食物消费、吸烟、收入状况、BMI以及乳制品知识得分有关,多因素分析表明乳制品摄入量与性别、年龄、地区、教育水平、家庭食物消费以及乳制品知识得分有关。结论:我国8个城市人群乳制品摄入总体较低,乳制品构成相比国外相差较大。乳制品摄入与性别、年龄、地区、教育水平、家庭食物消费、乳制品知识得分等多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武威市结核病(TB)患者膳食多样化水平及各类营养素摄入情况。方法:选取武威市结核患者826名,由统一培训的结核病防治科医生,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应用食物频率表收集调查对象消费的食物种类;24小时膳食回顾法收集调查对象膳食营养素摄入情况。采用9大类食物评价膳食多样化,每周食用一种食物计1分,最多为9种食物计9分。结果:膳食多样化评分(DDS)结果显示,分值为7分及以上的人群达到了51.5%,其中得分7分的人群达到总人数的33.3%,有48.5%不足7分,即没有达到膳食多样化。鱼虾类和豆类消费率最低,分别仅为6.7%和44.3%。能量及营养素分析结果显示:结核病患者每日能量和蛋白质摄入量分别为1563.9kcal和60.6g,仅达到推荐摄入量(RNI)的65.16%和80.67%,除了铁、锰、磷元素的摄入量达到了RNI之外,其余维生素及矿物质每日摄入量均不足,尤以视黄醇(122.2μg)和钙(224.7mg)最低,分别为RNI的15.28%和28.09%。膳食纤维、抗坏血酸和核黄素的摄入水平均不足RNI的50%。结论:武威市结核病患者膳食结构不均衡。建议积极改善营养、调整膳食结构,加强膳食营养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有效防治结核病。  相似文献   

14.
使用2010年黑龙江省部分地区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调味品摄入量数据,对黑龙江省居民食盐的摄入情况进行分析得出,18岁及以上调查居民平均每人每日调味品钠盐摄入量为10.6 g,其中农村居民(10.8 g)高于城市居民(10.3 g)。有71.6%的居民食盐日摄入量超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限量(6 g),其中城市和农村居民食盐日摄入量超过《指南》建议限量的百分比分别为75.5%和67.8%,应加强“减盐”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评估中国18~49岁女性的膳食能量和宏量营养素摄入状况。方法:数据来源于2015年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CNNHS 2015)。本研究对15 839名18~49岁育龄妇女进行24 h膳食回顾调查和家庭食用油和调味品称重等膳食调查,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2004、2009版)计算能量和宏量营养素摄入量。结果:我国18~49岁女性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供能比在正常推荐范围,但是脂肪供能比较高,膳食结构偏向西方膳食模式。结论:育龄妇女面临的膳食结构不合理问题值得关注,特别是生活在西部地区的女性。建议我国18~49岁育龄女性合理选择食物,改善饮食结构,控制脂肪的摄入。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016—2017年中国12~17岁儿童青少年能量及宏量营养素摄入状况,为引导中国12~17岁儿童平衡膳食和合理营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数据来源于2016—2017年中国儿童与乳母营养健康监测数据,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国31省抽取275个监测点开展营养健康监测。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 d 24 h膳食回顾法收集食物摄入信息,采用食物秤称重记录家庭或学校食堂连续3 d食用油和调味品的摄入量,依据《中国食物成分表》计算能量和三大宏量营养素的摄入量。结果:2016—2017年中国12~17岁儿童青少年膳食能量、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平均每人日摄入量分别为1 995.0 kcal、253.8 g、84.5 g、61.4 g。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供能比分别为50.6%、37.1%、12.3%。72.9%的儿童青少年脂肪供能比高于推荐值30%、48.0%的儿童青少年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低于推荐值50%、22.6%的儿童青少年蛋白质供能比低于推荐值10%。儿童青少年膳食脂肪来源于食用油、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的比例分别为43.9%、36.6%、19.6%。12~17岁儿童青少年平均每人日膳食能量、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量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男生高于女生,能量、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存在城乡差异,城市高于农村(P<0.01)。城市儿童青少年蛋白质供能比达到中国居民膳食宏量营养素可接受范围(AMDR)的比例高于农村(P<0.01)。结论:中国12~17岁儿童青少年每人日膳食能量基本满足,三大宏量营养素供能比不合理。能量、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存在城乡差异,农村儿童脂肪供能比增幅过快亟待关注。  相似文献   

18.
基于食物当量统一量化分析了1980年以来中国居民食物消费量和食物消费结构的演变趋势,结合Shannon-Wiener指数,分析探讨了居民食物消费种类的变化;通过进一步比较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和不同收入阶层食物消费性支出,对比分析中国城乡居民及不同收入群体间的食物消费支出差异。研究发现,居民消费的食物质量不断提高,消费种类趋于多元化;居民直接粮食消费量逐年降低,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持续增加,未来我国食物安全问题将转变为畜产品的生产和供给安全问题;我国居民肉类消费量与发达国家及饮食结构相似的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目前居民谷类食物的摄入量已达到要求,肉类食物的摄入量略高于标准,但奶类的消费量还远远低于营养目标,食物消费结构还需进一步调整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国糖尿病患者群体维生素D的膳食摄入状况,为维生素D缺乏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8月—2014年11月的糖尿病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收集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伴有基础疾病等基本资料,按年龄分成人组(26~64周岁)和老年人组(>65周岁)。采用24h膳食回顾法调查就诊前一天的膳食情况,参考美国农业部发布的食物成分表,计算出膳食总能量和维生素D的摄入量。同时采用简化食物频率法调查过去1个月内患者高维生素D食物的进食频率,同时调查含维生素D膳食补充剂或功能性食品的摄入。结果:糖尿病患者机体维生素D的缺乏普遍存在,且更加严重,成人组和老年人组血清维生素D水平分别为409±114、362±155nmol/L。由于营养治疗限制了富维生素D食物的应用,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的总摄入(2717±913、3326±1113U)明显低于同龄正常人每日推荐量(400、600U),这对糖尿病维生素D缺乏的防治提出了挑战。结论: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摄入明显不足,体内维生素D普遍缺乏,为防治维生素D缺乏,除户外活动动外可能需要膳食补充剂或强化食品额外补充。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西安市居民膳食磷摄入状况及其与高血压罹患的相关关系,为制定高血压综合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9年1月调查西安市某社区18岁以上在该地居住6个月以上的居民共1 474人,采用健康危险因素问卷和膳食频率调查表获取个人基本信息、膳食磷摄入及高血压患病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膳食磷摄入和高血压患病的影响因素及相互关联。结果:西安市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7.1%,其中男性为30.9%、女性为22.7%。调查对象膳食总能量和磷的日均摄入量分别为(2 260.1±866.0)kcal/d和(1 404.1±646.2)mg/d。性别、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体重指数(BMI)和饮酒均会影响高血压患病和膳食磷日均摄入量。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以上混杂因素及膳食因素后,膳食磷摄入与高血压罹患风险正相关,磷摄入最高分位组的高血压患病风险是最低摄入组的1.86(95%CI:1.01~3.46)倍。结论:西安市成人膳食磷摄入量与高血压罹患风险的增加相关,适量降低膳食磷摄入量对高血压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