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了解综合营养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前往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98人,随机分为干预组(49人)、对照组(49人)。对干预组人群开展为期6个月的膳食指导和符合营养制剂补充的综合营养干预,对照组不采取相应干预措施。结果:同基线数据相比干预组人群体重、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均有降低,对照组分别增加0.1±2.6kg、0.1±0.9mmol/L、0.5±3.3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空腹血糖、餐后0.5h血糖、餐后1h血糖、餐后2h血糖变化值分别为-0.5±2.5、-0.8±3.1、-0.7±4.1、-0.5±4.7mmol/L,对照组分别为0.2±1.9、1.2±2.8、0.5±3.4、-0.7±4.0mmol/L。结论:综合营养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异常可起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维生素B12联合叶酸对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调控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12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同期从本院随机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维生素B12和叶酸联合干预4周;健康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采集所有研究对象在干预前和干预后晨起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Hcy水平以及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血清NO、ET-1、sICAM-1水平,观察3组间血清Hcy水平差异,各组干预前后血清Hcy水平差异,以及干预组和对照组经干预后血清NO、ET-1、sICAM-1水平的变化和两组间的差异。结果:维生素B12和叶酸联合干预前,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血清Hcy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而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无差异。联合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降低[(15.105±2.998 vs 21.370±2.891)μmol/L],且低于对照组[(15.105±2.998 vs 20.037±3.367)μmol/L](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NO水平均较干预前增高(P<0.05),且干预组患者血清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69.555±5.277 vs 62.248±5.283)μmol/L]( P<0.05);两组患者血清ET-1[(59.680±6.109 vs 69.047±4.917)pg/mL]和sICAM-1[(202.375±5.951 vs 230.838±8.208)μg/L]水平均明显下降,且干预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cy水平高于正常对照者,而维生素B12和叶酸联合干预可明显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清Hcy水平,调整血管内皮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影响。方法:以本院2016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98例胃癌患者为对象,按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49例予以肠外营养干预,试验组49例予以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比两组术后营养状态、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估量表(PG SGA)评分为4.01±1.33分,比对照组的5.20±1.80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水平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白细胞介素 2(IL 2)、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及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均比对照组高,而白细胞介素 6(IL 6)水平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干预有助于改善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及营养指标,并且促使其免疫功能提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干预方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营养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来本院就诊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依据NRS-2002营养筛查表筛查结果,选出可能存在营养风险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然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平均每组43例患者。对照组采用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的干预方式,观察组采用个体化综合营养干预的方式,比较两种不同的营养方式对两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营养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炎症水平方面,干预后两组患者白细胞(WBC)、超敏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血沉(ESR)较干预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干预后观察组各项指标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实验室检测及营养代谢指标方面,干预后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测指标血清淀粉酶水平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红蛋白(Hb)、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血清Ca2+水平较干预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干预后观察组血清淀粉酶降低和营养代谢指标升高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PACHE-Ⅱ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APACHE-Ⅱ评分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结局及并发症方面,干预后观察组腹痛腹胀减轻时间、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个体化综合营养干预方式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的营养代谢状况和临床结局,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期个性化膳食营养干预对孕妇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效果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孕妇180例,依据治疗原则并参照孕妇意愿随机分成个性化膳食营养干预组(57例)、铁剂治疗组(55例)、铁剂治疗联合个性化膳食营养干预组(68例)。另取同期间来我院产检的正常孕妇作为空白对照组(60例),分别给予相应的干预手段。8 w后检测孕妇血常规和铁代谢等相关指标,并统计分析妊娠结局。结果:干预前,个性化膳食营养干预组、铁剂治疗组、铁剂治疗联合个性化膳食营养干预组3组间血红蛋白(Hb)、红细胞数(RBC)、血细胞比容(Hct)、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可溶性血清铁蛋白受体(sTfR)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1)。干预后,3组血红蛋白(Hb)分别是(106.35±16.64)、(108.37±14.41)、(107.8±12.18)g/L,红细胞数(RBC)分别是(4.24±0.72)×1012/L、(4.31±0.66)×1012/L、(4.38±0.59)×1012/L,血细胞比容(Hct)分别是(0.41%±0.35%)、(0.42%±0.25%)、(0.43%±0.19%),血清铁蛋白(SF)分别是(57.83±10.41)、(58.33±11.03)、(59.28±12.18)μg/L,血清铁(SI)分别是(11.57±3.76)、(11.60±3.46)、(11.58±2.90)μmol/L,可溶性血清铁蛋白受体(sTfR)分别是(2.13±1.12)、(2.10±0.62)、(2.11±0.73)mg/L,与干预前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1)。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个性化膳食营养干预组为1.75%,铁剂治疗组为7.27%,铁剂治疗联合个性化膳食营养干预组为5.88%,各组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采用不同治疗方法,3组缺铁性贫血的治愈率分别为89.47%、94.55%、98.53%,3组间缺铁性贫血的治愈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4组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和低体重出生儿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和产后出血发生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单纯性营养干预对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效果次于铁剂治疗效果,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两种干预方法联合应用效果更佳,且有利于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DPN)患者血清IL-6、8-iso-PGF2α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伴神经病变的患者55例,单纯2型糖尿病不伴有神经病变的患者25例,另选25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各组血清IL-6、8-iso-PGF2α水平。结果:血清IL-6、8-iso-PGF2α水平在糖尿病组和糖尿病神经病变组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DN组8-iso-PGF2α较DM组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L-6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6在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病中的作用不能肯定。8-iso-PGF2α可能通过氧化应激作用参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给予2型糖尿病患者乳清蛋白预进餐,探讨其对血糖及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对象给予饮食控制指导,其中观察组52例给予乳清蛋白预进餐,对照组50例给予安慰剂预进餐,于观察1w早餐后测定0、30、60、120min抑胃多肽(GIP)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水平;4w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体质指数、血糖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变化情况。结果:饮食干预4w后,2组患者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有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在饮食控制后1周监测的2组患者不同时相GIP、GLP-1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且2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清蛋白预进餐可促进GIP、GLP-1分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有利于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8.
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金荣  蓝海  覃丽娜  莫燕燕  李睿懿 《蛇志》2008,20(2):113-114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罗格列酮4 mg/d,同时加用胰岛素;两组均随访12周,观测血糖、胰岛素用量指标变化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对照组单用胰岛素治疗并根据病情调整用量.结果 治疗组血糖水平从第2周开始明显下降,第8~12周血糖水平降幅最大,有21例达到空腹血糖<6.5 mmol/L,餐后2 h血糖<8.0 mmol/L的良好控制水平;从第2周开始,治疗组胰岛素用量也逐渐减少,至12周时,治疗组胰岛素用量较基础值减少(7.6±4.3)u;而对照组胰岛素用量却平均增加(9.1±5.1)u.治疗后两组血糖和胰岛素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且安全,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2 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血尿酸(Serum uric acid, SUA)水平变 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12 年9 月至2013 年9 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0 例单纯高血压和40 例高血压合并2 型糖尿病患者,分别 作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检测两组血清Hcy、SUA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空腹血 糖、餐后2h 血糖、血清Hcy、SUA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血管并发症患者血清Hcy、SUA为(25.0± 5.0)umol/L 和 (390.0± 65.0)mmol/L显著高于无血管并发症患者(17.0± 4.0)umol/L 和(330.0± 55.0)mmol/L,血管并发症患者FBG、餐后2h 血 糖与无血管并发症患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2 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cy、SUA异常升高,且存在慢性血 管并发症患者两者水平更高,血清Hcy、SUA是老年高血压合并2 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普通饮食和个性化营养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个性化营养干预组通过结合营养评估结果与膳食习惯制定个性化食谱,普通饮食组日常饮食不进行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孕期血糖和血脂控制情况、孕妇产后并发症情况、新生儿并发症情况。结果:营养干预组孕妇孕期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脂、胆固醇显著低于普通饮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干预组孕妇胎膜早破发生率显著低于普通饮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高血压、先兆子痫、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干预组巨大儿、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普通饮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营养干预有利于妊娠糖尿病患者孕期血糖控制,对预防产后并发症及新生儿并发症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清热利湿化痰方对痰湿瘀热型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症候积分、血糖代谢及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中心医院2018年05月~2021年05月期间接受治疗的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抛硬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以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清热利湿化痰方治疗。评估对比组间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血糖代谢、血清MCP-1、IL-1β、HMGB1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38%(47/52),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08%(3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均有降低,且观察组中医症候包括口苦咽干、神疲乏力、烦躁易怒、舌红苔黄等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血糖代谢指标水平均有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炎症因子水平均有降低,且观察组MCP-1、IL-1β、HMGB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38%(8/52)、9.62%(5/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利湿化痰方对痰湿瘀热型2型糖尿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纠正患者的糖代谢紊乱状态,降低患者的不良中医症候程度,抑制MCP-1、IL-1β、HMGB1水平的表达,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妊娠结局,探讨规范化综合营养干预对改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26例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干预组,每组163例。观察组患者定期门诊产检,干预组患者孕期给予规范化综合营养干预,比较两组产妇营养干预前后体重指数,观察两组产妇剖宫产率、早产率、巨大儿发生率、胎儿窘迫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褥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体重指数(BMI)明显高于干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早产率、巨大胎儿发生率明显高于干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胎儿窘迫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发生率高于干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综合营养干预能够指导产妇在孕期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体重指数,并能够降低产妇剖宫产、早产率,降低巨大儿、胎儿窘迫发生率,并能够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减少产褥感染,对促进孕期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低血糖指数(GI)全营养素与高蛋白营养素2种不同营养配方预进餐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2型糖尿病患营养治疗记录,其中高蛋白营养素治疗组31例为高蛋白组、低GI全营养素治疗组39例为低GI组、无肠内营养治疗干预组45例为对照组,每组都进行糖尿病饮食指导、教育并编制糖尿病膳食食谱。观察比较3组患者营养干预前,营养干预后第1d、第3d、第7d的空腹、餐后2h血糖控制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蛋白组与低GI组空腹血糖在干预前后均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餐后2h血糖在干预前、第1d没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第3d、第7d血糖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GI组相比,高蛋白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干预前后均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营养配方预进餐有利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尤其是餐后2h血糖控制,2种营养配方控制血糖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动态血糖监测了解降糖治疗的疗效,评价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应用价值,确定其在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地位。方法:选取2008年8月至2013年8月住院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9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行予常规的指尖血糖监测,观察组行动态血糖监测,比较两组患者血糖的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平均血糖、高血糖持续时间、低血糖持续时间、血糖最大波波动幅度、平均血糖波动幅度、血清糖化白蛋白及餐后2h血糖等与治疗前相比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平均血糖、高血糖持续时间、低血糖持续时间、血糖最大波波动幅度、平均血糖波动幅度、血清糖化白蛋白及餐后2h血糖等与治疗前相比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用于监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治疗疗效优于常规血糖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动态血糖监测了解降糖治疗的疗效,评价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应用价值,确定其在 治疗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地位。方法:选取2008 年8 月至2013 年8 月住院的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95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48 例和观察组47 例,对照组行予常规的指尖血糖监测,观察组行动态血糖监测,比较两组患者血糖的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 者治疗后平均血糖、高血糖持续时间、低血糖持续时间、血糖最大波波动幅度、平均血糖波动幅度、血清糖化白蛋白及餐后2h 血 糖等与治疗前相比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平均血糖、高血糖持续时间、低血糖持续时间、血糖 最大波波动幅度、平均血糖波动幅度、血清糖化白蛋白及餐后2h血糖等与治疗前相比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 组患者空腹血糖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用于监测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治疗疗 效优于常规血糖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奥瑞姆自理模式对冠心病患者营养认知、生活方式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11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观察组给予基于奥瑞姆自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时间为3个月,于干预前及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营养认知、生活方式、营养状况以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营养认知情况生活方式评分高于对照组[(60.59±19.46)/(54.83±17.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营养良好率优于对照组(72.73%/38.18%)(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CQQC量表各项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瑞姆自理模式能够改善患者的营养认知,促进患者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早期肠内营养在根治性膀胱全切围手术期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至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接受根治性膀胱全切手术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疾病恢复、营养指标改善以及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营养支持时间为1063±202d,短于对照组的1308±245d,观察组患者的离床活动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分别为488±179d、1835±301d,分别短于对照组的689±203d、2047±411d,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后,EN组患者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均优于PN组患者(P<005);其次观察组患者的消化道不良反应如腹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3556%(16/45)、2667%(12/45)、2444%(11/45),高于对照组的1778%(8/45)、1333%(6/45)、2000%%(9/4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改善根治性膀胱全切患者术后的营养状态,促进疾病的恢复,同时对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肥胖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以及内脏脂肪水平的影响。 方法选取重庆两江新区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94例T2DM合并肥胖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97例,均给予为期16周的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加用利拉鲁肽皮下注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内脏脂肪水平(VFL)等指标变化,总结利拉鲁肽在T2DM合并肥胖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90﹪,对照组为23.7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946,P >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PG、2 hPG、BMI均较治疗前下降,研究组治疗后FPG、2 hPG、BMI分别为(7.12±1.35)?mmol/?L、(9.03±2.66)?mmol/L、(26.32±1.60)kg/m2,均低于对照组的(7.83± 1.19)?mmol/L、(10.57±2.39)?mmol/?L、(27.74±1.66)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886、4.241、6.066,P均?<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OMA-β较治疗前升高,HOMA-IR较治疗前下降,研究组治疗后HOMA-β为155.69±24.55,高于对照组的117.49±21.98,其HOMA-IR为2.30±0.71,低于后者的3.20±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1.407、9.273,P均<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FL、脂肪率均较治疗前下降,研究组治疗后VFL、脂肪率低于对照组,且其治疗后肌肉含量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联合利拉鲁肽能够通过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减少内脏脂肪,达到改善T2DM合并肥胖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的目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补充性肠外营养在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选取的120例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补充性肠外营养,对照组给予肠内营养,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恢复经口饮食时间、患者营养状况、临床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恢复经口饮食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2w后,观察组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转铁蛋白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血红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转铁蛋白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在治疗前后没有显著差异(P>0.05);营养支持2w后,观察组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视黄醇结合蛋白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治疗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补充性肠外营养有利于严重创伤患者尽早恢复经口饮食,有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态,这种营养方式不会对患者临床结局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高抗性淀粉主食对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 方法:选取本院内分泌科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102例,均由医院给予个性化的医学营养治疗(MNT)。试验共3d,试验第2~3天午餐和晚餐用等热量高抗性淀粉主食替代普通米饭;连续3d监测患者三餐前后和睡前血糖值;分析监测点平均血糖变化、血糖波动指标及低血糖发生次数。 结果:试验期间早餐前后平均血糖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第3天午餐前后血糖值低于前2d血糖值,且午餐后血糖值随试验天数有下降趋势;试验第3天晚餐前后血糖值均低于第1天血糖值;试验第2天、3天睡前血糖值均低于第1天血糖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期平均血糖逐日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第3天血糖波动指标明显降低,较试验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期间低血糖发生次数减少。 结论:含高抗性淀粉主食替代普通米饭可以改善患者监测点平均血糖水平、降低血糖波动及减少低血糖发生次数,为改善糖尿病血糖控制、合理选择主食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