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超临界CO2提取芝麻油的均匀设计实验和微波和超声波诱导提取芝麻油的正交实验比较,考察影响提取的主要因素,寻求最佳萃取工艺。超临界CO2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压力32MPa,温度60℃,CO2流量31kg/h,萃取时问80min,得率46.39%;微波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溶剂为丙酮,物料与溶剂比例1:7,辐射时间7min,辐射功率810W,得率23.01%。超声波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物料与溶剂比例1:7,溶剂为石油醚,浸泡时间30h,得率23.99%。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芝麻油品质最好,而且萃取也最高,质量最稳定。  相似文献   

2.
DNA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样本DNA的提取是PCR反应的关键步骤。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几种常用的DNA提取方法,如:传统法、螯合树脂法、玻璃粉法、磁珠法、免疫亲和法等,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3.
茶多酚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茶多酚是一种理想的食品天然抗氧化剂,具有抗癌治病、防衰老、防辐射、消除人体自由基等多种生理功效,广泛用于食品、油脂、医药、化工等行业。近年来,对于茶多酚的提取方法多见于报遗,本文就国内外茶多酚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情况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综述芝麻油的组成成分、风味物质和营养功能等研究进展,旨在促进芝麻油风味物质的深入研究,以提升芝麻种植加工的经济效益,加快芝麻油产业发展,为我国芝麻油料资源的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可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使产ESBLs细菌对目前常用的头孢菌素和青霉素类等抗生素产生多耐药性和高耐药性,由此使得产ESBLs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成为临床抗感染诊疗工作的重点。目前细菌的ESBLs提取主要包括超声波破碎法、溶菌酶法和反复冻融法等。本文对现有文献中此三种方法的提取原理、提取步骤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同时对各种提取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采用反复冻融法联合超声法和溶菌酶法联合超声法等联合提取法提高酶提取效率的展望予以了简要分析,以期为产酶多重耐药菌的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真菌多糖水提及化学辅助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红  李青连  魏磊  范黎 《微生物学通报》2010,37(3):0426-0432
真菌多糖具有抗肿瘤、抗衰老、免疫调节等多种功效, 有较高的食、药用和商业价值。本文通过对实例的总结, 介绍热水浸提法、稀酸提取法、碱提取法、酶消化提取法等真菌多糖提取技术。通过比较阐述其优缺点、影响因素和适用范围, 为类似试验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7.
真菌胞内多糖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纳了几种常用真菌胞内多糖的提取方法,主要介绍了热水浸提法、酸提法、碱提法、酶提法、超声波辅助法、微波辅助法6种方法提取真菌多糖的原理和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为今后进一步研究真菌胞内多糖的提取工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DNA提取方法对一串红不同部位DNA提取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一串红的叶片、茎段、花为材料,分别采用高盐低pH法、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法、改良十六烷基三乙基溴化铵(CTAB)法、核DNA法和十六烷基三乙基溴化铵(CTAB)区室法等5种不同方法对其进行了基因组DNA提取效果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除用高盐低pH法在一串红花中未提取出DNA外,其它均可提取出DNA,都能进行RAPD扩增.5种方法在一串红DNA提取中,提取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核DNA法、改良CTAB法、SDS法、CTAB区室法、高盐低pH法;3个部位提取结果显示:叶片较容易得到高质量的DNA,茎段次之,花最差.  相似文献   

9.
生物碱的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碱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天然植物中的碱性含氮有机化合物。大多数生物碱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是许多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提取与纯化是生物碱制备的关键环节。综述了生物碱制备的传统方法及新技术的应用进展,分析了它们的原理及优缺点,探讨了生物碱制备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脂肪组织RNA提取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以猪脂肪组织为材料,应用TRIzol、V-gene、H.Q&.Q三种总RNA提取试剂盒分别提取脂肪组织RNA,发现直接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提取的RNA效果不理想.通过反复试验,分别改进了提取过程中的部分操作步骤,结果表明:三种试剂盒操作方法改进后与改进前相比,提取RNA的纯度和得率表现为差异极显著(P<0.01);三种试剂盒操作方法改进后提取RNA的纯度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得率方面,Trizol比其它两种高,表现为差异极显著(P<0.01).三种试剂盒操作方法改进后提取的RNA经RT-PCR扩增猪β-actin基因,电泳结果显示,扩增条带清晰、特异,说明提取的RNA完全符合后续的分子生物学实验要求.  相似文献   

11.
黄粉虫有效物质的综合提取及提取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比较了用石油醚和用环己烷抽提黄粉虫TenebriomolitorL .虫粉中脂肪的提取率 ,以及用碱法和用酶法提取去脂虫渣中蛋白质的提取率。并从 2种去脂、去蛋白质虫渣中和虫蜕中提取壳聚糖。用环己烷和酶法提取为最佳组合 ,可综合提取出占幼虫干重 5 0 .5 %的有效物质。同时 ,讨论了碱法和酶法提取率出现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植物叶际微生物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验以菜豆叶子为材料,定量比较了不同叶际微生物提取方法的提取效果,为叶际微生物的研究提供有效的手段。通过实验研究得出,叶际微生物用不同的提取方法和提取溶液提取效果有很大的差别。用超声波提取,随着超声时间的延长,微生物数量先会有一个增长的过程达到最佳效果后又会减少,最佳提取时间为4 min左右;水和磷酸缓冲液两种提取溶液的提取效果没有显著的差别;匀浆的提取方法与超声波提取法相比,提取量有明显增多甚至多出一倍左右,前者最大提取量为1.12×107个/g鲜叶;而后者为7.67×106个/g鲜叶;叶子的采样量一般是在4~5 g为宜。通过实验还得出随着叶龄的增大叶际微生物数量会显著的增多,但对于叶际微生物的研究还要综合考虑其他各种因素,随具体的目的才能确定最适合的叶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银杏叶的医学价值已经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其有效物质的提取方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黄酮类物质的提取方法更是不断改进,提取率大幅提高。本文主要对银杏叶及其提取物做一简单概述,并对黄酮类物质的提取方法进行总结和比较。  相似文献   

14.
松茸多糖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不同温度 ,不同酸碱盐介质以及微波提取松茸多糖。结果表明 :用乙醚、甲醇将松茸子实体粉末进行回流提取后 ,再用质量浓度为 2 0g·L- 1 的Na2 CO3 溶液微波浸提 3次 ,可将松茸中的多糖及其它有效成分充分提取出来 ;其中松茸菌盖中提取的多糖质量分数为 3.6 5 %,菌柄中提取的多糖质量分数为 3.0 2 %。  相似文献   

15.
芸豆营养丰富,其中维生素、矿物质元素和氨基酸比较全面。目前芸豆作为普通食品供人们食用,其多种功效还未能充分认识与应用。通过对近年来芸豆活性成分的提取与功能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芸豆作为保健食品新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线粒体是存在于绝大多数真核细胞内的一种基本的重要的细胞器,其具有相对独立的遗传系统。线粒体基因在真核生物具有高保守性,线粒体DNA(mtDNA)已被广泛应用于发病机理、临床诊断、遗传变异、生物进化等多方面的研究。1981年,Anderson用氯化铯密度梯度分离得到线粒体DNA(mtDNA),进行了全序列分析。此后,mtDNA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已有的mtDNA提取方法概括起来可分为密度梯度离心法、酶消化法、柱层析法、氯化铯超速离心法、碱变性法和改进高盐沉淀法等,通过对以上方法的比较,发现改进高盐沉淀法具有简便、经济、易重复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植物叶蛋白提取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蛋白质饲料供应严重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求开发利用蛋白质饲料资源[1]。其中开发利用植物叶蛋白是一条有效的途径[2]。我国有高等植物30000余种,可作饲料的有2000余种[3],山东省有高等植物近2400种,可...  相似文献   

18.
细菌基因组DNA提取方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基因组DNA提取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DNA提取的质量和效率可直接影响后续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综述并比较了近10年细菌DNA提取的几种方法,分析不同方法的提取效率,以期为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更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一种简便的海藻DNA提取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君  王茜 《生物技术》1999,9(4):39-42
把包裹缠绕在大量粘性多糖中的海藻DNA提取出来是一个十分困难的。研究表明,DNA样品中的酸性多糖会抑制限制性酶切反应和PCR扩增,而海藻组织中主要的碳水化合物是硫多糖和羧酸多糖,而且比陆生植物的中性多糖更易水溶,使溶液高度粘稠,在DNA提取中很难去除...  相似文献   

20.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离分析大豆油、花生油、芝麻油的甘油三酯组成,测试表明,大豆油的主要甘油三酯为LLL、LLO、LLP、OLO和PLO;花生油的主要甘油三酯为OLO、LLO、PLO;芝麻油的主要甘油三酯为LLO、OLO、POO和L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