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溪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游客行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游客行为特征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管理以及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以本溪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游客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地域结构特征、一般行为特征、消费特征及感知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游客以较高学历的男性中青年为主;客源主要来自本省辽宁,并以沈阳、本溪和大连的游客为主,客源地理集中度指数为35.71;旅游的主要目的是观赏枫叶,出游时间大部分集中在每年"十一"黄金周期间,且半数以上为当日往返的短程游览者;游客偏好与家人一起出游的旅行方式,所选择的交通工具主要为自驾车和旅游专车;游客的消费结构不平衡,主要集中于景区门票和交通费,占总消费的56.7%;游客对景区的喜好度依次为龙门峡景区月台子景区小黄山景区夹砬子景区鸣翠谷景区。总的来说,游客满意度较高,有89.1%的游客愿意重游此地,游客最不满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景区卫生方面。基于调查研究结果,对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游客对低碳旅游的认知和意愿——以丽江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明方  曹慧明  沈园  吴钢  邓红兵 《生态学报》2014,34(17):5096-5102
低碳旅游是不同于传统旅游产业的一种转型产业模式,是当前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同时也改变着旅游者的消费方式。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丽江市的游客关于低碳旅游的认知和意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低碳旅游的认知水平程度较高(68.5%),受教育程度、入住酒店星级和年平均旅游次数与认知程度显著正相关。91%的受访者认为公众意识是低碳旅游首先应被考虑的影响因素,大多数游客认为可以通过改变旅游交通(87.5%)和住宿方式(57.5%)来减少旅游业的碳排放。(2)游客对低碳旅游的意愿程度普遍较高(79.5%),入住酒店星级、年平均旅游次数和人均旅游花费与低碳旅游意愿显著负相关。定期旅行的游客对低碳旅游的认知最强,但行为的改变意愿却最弱。不经常旅行的游客则更愿意实现低碳旅游,但实际上对于旅游模式改变的影响也较小。(3)现阶段,低碳旅游的推行实际上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问题。46.5%的受访者认为目前低碳旅游流于形式和口号,76%的游客认为目前我国景区的游客普遍缺乏低碳旅游的良好习惯。(4)从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旅游企业、旅游者三方面提出了发展低碳旅游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考虑到教育干预因素影响的随机性,本文构建了基于游客教育的旅游生态系统随机动力学模型.通过对随机模型的分析,获得了在游客教育这种外力干预影响下,旅游生态系统存在性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神农架机场是新开通的国内旅游支线机场,神农架也于2016 年7 月正式列入了世界遗产。利用神农架机场开通2 年来的航班数据及神农架近年来的游客数量,分析神农架机场开通对神农架游客增长的影响,并结合列入世界遗产对当地游客增长影响的相关研究和分析方法,对神农架游客增长进行了预测,进一步分析讨论了游客增长与旅游环境容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神农架机场航班执行率较低,月均航班执行率仅为65.79%,而且客座利用率也很低,月均仅为30.8%;实际进出港人数仅为2.29 万人次,仅占神农架2014 年游客数(55.58 万人次)的2.06%。可见,机场开通对神农架旅游的增长作用不大。结合国内世界自然遗产游客增长趋势,预测神农架游客2022 年可超过249 万人次,并超过其旅游环境容量。为应对列入世界遗产后可能的旅游增长,并且可能突破旅游环境容量,建议政府加强政策和制度保障,增加人员和资源配置,提高旅游管理和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游客管控措施,通过游客分流和游客数量调控,减缓游客增长对遗产地的压力,达到遗产资源有效保护和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视觉廊道的青藏铁路沿线旅游动态景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瑞英  席建超  姚予龙  葛全胜 《生态学报》2014,34(12):3320-3330
青藏铁路作为一种重要的"线性"廊道,不仅起着重要的区域连接作用,促进着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还具有旅游观光和体验的功能。基于游客视角对青藏铁路沿线10个自然景观段进行了青藏铁路沿线旅游动态景观评价研究。详细界定了铁路沿线动态景观评价的对象,构建了"游客眼"——青藏铁路沿线动态景观评价模型。动态景观评价是基于旅游列车在行进过程中以旅游者的眼睛感受到的景观质量高低——景观基底(包括地貌景观多样性、动植物点缀度、人文景观丰富度等),在列车行进过程中哪些景观能被游客捕捉到受到景观视域(包括相对坡度、景观在视域内出现几率、距离的远近等)的制约,哪些景观能被游客留下深刻印象要受到景观美感(包括色彩、奇异罕见景观、水体配置等)的影响。搭建了青藏铁路沿线旅游动态景观评价指标体系,青藏铁路沿线旅游动态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沿线景观基底指标、景观视域评价指标和景观动态美感指标3个类指标和9个基础指标,动态景观评价指标的选择和权重确定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动态景观评价主要是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方法。通过对青藏铁路沿线10个自然景观段的各指标量化打分以及计算,结果发现:青藏铁路沿线不同景观带给游客的感受差异很大,10个旅游景观段的景观质量从高到低排序为:念青唐古拉宽谷盆地高寒草原草甸景观段、昆仑高山荒漠与荒漠草原景观段、可可西里—长江源宽谷高寒草原景观段、唐古拉极高山高寒草甸景观段、青海湖盆地草甸草原景观段、怒江源宽谷高寒草甸景观段、拉萨河谷灌丛草原景观段、柴达木盆地东北亚高山荒漠草原景观段、湟水谷地温性草原景观段、柴达木盆地盐湖戈壁荒漠景观段。其中旅游动态景观质量极高的有1个,旅游动态景观质量较高的有6个,旅游动态景观质量一般的有2个,旅游动态景观质量低的有1个。客观评估青藏铁路沿线各景观段的景观,有助于游客预知和了解青藏铁路途中旅游景观质量,对于地方相关部门指导青藏铁路旅游业的发展和景观管理、打造、开发、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30年来,九寨沟在推进旅游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了长期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其经验获得国内外的普遍认同。与此同时,日益增长的游客规模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威胁,逐渐成为旅游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九寨沟的使命之一,在游客容量测算中应予以充分考虑,这在游客规模日益增加的背景下尤显重要。但是目前传统的游客容量测算中却没有涉及生物多样性容量,而且由于生物多样性监测数据和相关知识不充分,生物多样性容量也难以进行测算。因此,需要在下一步有针对性地积累生物多样性监测数据,将其结果纳入游客容量测算中,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执行以监测为基础的游客容量适应性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石湾 《生命世界》2007,(10):98-105
当亲友们听说我要赴南非旅游时,大都惊疑地问:“前几年没见过有关南非黑人抢劫中国游客的报道吗?去那里旅游,人身安全有保障吗?”当然,出门旅行,人身安全是头等大事。但我想,无论在哪个地方,  相似文献   

8.
赵磊  吴文智  李健  吴媛 《生态学报》2018,38(19):7135-7147
游客感知价值表征出游客对旅游景区整体价值的感知评价,被认为是旅游景区获取竞争优势的新来源。与此同时,生态旅游景区为了赢得长期的游客价值以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所以探究游客忠诚的形成机制成为关切重点。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对湿地公园游客感知价值进行了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方法,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游客感知价值、游客满意和游客忠诚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湿地公园游客感知价值包含8个因子结构;湿地公园游客感知价值不仅对游客忠诚具有积极的直接影响,同时也存在间接影响,说明游客满意在游客感知价值和游客忠诚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并且间接效应要大于直接效应。  相似文献   

9.
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西安市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保利  李永宏 《生态学报》2007,27(11):4777-4784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结合旅游者的生态消费及结构特征,将旅游生态足迹引入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估,阐述了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并构建了旅游交通、住宿、餐饮、购物、游览等旅游生态足迹计算子模型。以西安市作为实证研究对象,计算分析了2004年西安市游客的旅游生态足迹。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西安市游客的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为0.1194hm2,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为0.0198hm2,人均旅游生态赤字达0.0996hm2,反映出西安市的旅游业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利用生态资源,才能保证旅游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范围内,观赏和投喂野生猿猴是最常见的野生动物旅游形式之一。其中游客与动物的关系越来越成为动物学、人类学和社会学学者研究关注的热点。游客在娱乐的过程中,存在被猿猴威胁甚至咬伤等问题。对人猴接触行为的客观分析,是提高旅游服务管理和保障游客安全的必要措施。本研究记录了2012-2014年海南南湾猴岛景区内游客与猕猴的接触行为,并分析了景区医务室近两年的游客就诊记录,主要探讨:(1)哪些游客会参与人猴接触,及其游客的认识误区;(2)哪些猕猴会频繁参与人猴接触;(3)哪些原因会引发人猴接触行为。本文旨在了解景区内游客与猿猴的互动关系,探讨游客受伤原因及其解决办法,为完善野生动物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环境容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睿  戎良 《应用生态学报》2007,18(10):2301-2307
综合旅游生态容量、旅游空间容量、旅游设施容量、旅游管理容量、旅游心理容量5个因素,对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旅游环境容量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其旅游环境容量为4145~6450人次.d-1.本研究首次将人鸟间的合理距离应用于湿地生态容量的确定,有效地解决了在充分保证鸟类活动与栖息安全的前提下适度开发湿地旅游的问题.基于游客满意度的旅游心理容量的估算较客观地反映了旅游区(点)在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方面满足旅游者需求的程度.这种基于人鸟距离和游客满意度的综合测算方法对于湿地公园的规划和管理具有较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兴凯湖旅游区植被影响评价与旅游环境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金豹  王丽梅  马建章 《生态学报》2010,30(10):2715-2721
采用样方法与踏查法对兴凯湖当壁镇旅游区植被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了旅游相关活动对植被的影响并得出结论:游客的旅游活动强度与植被破坏程度呈正相关,而游客的集中程度和频度是造成这种影响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旅游环境管理措施:对游客密集区采取分流措施,增加旅游区内环卫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对旅游者及管理者自身的环境保护教育并加强其行为规范管理,减少非生态环保型的商业活动,建立生态风险监测及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3.
旅游废弃物生态影响评价——以九寨沟、黄山风景区为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章锦河 《生态学报》2008,28(6):2764-2764~2773
从旅游生态系统物质与能量循环的特点出发,提出旅游废弃物的概念,构建基于生态足迹的旅游废弃物生态影响评价模型,并以九寨沟、黄山风景区为例进行实证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2004年九寨沟旅游废弃物生态足迹总量为46960.5678hm2,是黄山总量22331.4490hm2的2.1倍,人均0.024560966hm2是黄山人均0.01394088 hm2的1.76倍.(2)显性生态因子的废水、粪便、固体垃圾、废弃物处理设施的生态足迹很小,4类合计仅占总量的0.16%(九寨沟)与0.3%(黄山),而隐性生态因子CO2排放的生态足迹则占总量的99.84%(九寨沟)与99.70%(黄山).(3)2004年九寨沟与黄山旅游业的CO2排放量分别高达309455.66t与146947.84t,游客人均CO2排放量分别为161.85kg、91.74kg,旅游业的CO2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与生态影响的特征明显.(4)旅游废弃物生态足迹中游客占1%,居民占0.26%,而相关企业(交通、饭店)占98.74%.(5)旅游废弃物对九寨沟风景区、成都-九寨沟沿途区域、成都—九寨沟沿途区域以外地区不同空间尺度的生态影响分别为1.26%、34.8%、63.94%;对黄山风景区、黄山市区域、黄山市区域以外地区的生态影响分别为14.6%、31.97%、53.43%.(6)2004年九寨沟、黄山旅游业的生态效率分别为2.53kgCO2-e/US$、1.67kgCO2-e/US$,生态效率值偏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深远.(7)由于风景区规模、性质、游客构成以及游客选择交通工具的差异,旅游废弃物对不同旅游地生态影响的程度与方向不同,而降低游客规模、缩短旅行距离、减少飞机旅行方式等是降低旅游废弃物生态影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旅游业逐渐成为重要产业。而自然保护区凭借其丰富的旅游资源、保存完好的植被以及独特的风土人情,为游客提供了一种新奇的旅游体验。因此,探讨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推动我国旅游业健康发展,助力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20座旅游城市人体舒适度指数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柏秦凤  霍治国  贺楠  李娜  魏娜 《生态学杂志》2009,28(8):1607-1612
基于中国20座主要旅游城市1951—2007年的日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资料,分别计算得到其57年的逐日人体舒适度指数,进行了等级划分,界定了舒适月份。结果表明:1)由北向南,中国主要旅游城市舒适月份分布由5—9月逐渐过渡到5月以前、8月或9月以后;舒适天数呈增加趋势。2)沿长江一线,各主要旅游城市舒适月份多分布在4月、5月、10月;长江上游旅游城市舒适天数最多、下游次之、中游最少。3)海拔高度由低到高,主要旅游城市舒适月份分布渐趋于6月和7月,舒适天数趋于减少。4)纬度相近情况下,沿海旅游城市舒适月份和天数多于内陆旅游城市。研究结果可为全国旅游气候资源优势的综合开发、旅行社和游客合理安排旅游度假时间和地点,以及气象部门开展旅游气象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亟需相应的法律规范日益扩大的旅游市场,新《旅游法》应运而生。这是中国旅游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本文主要从导游、旅行社、游客三个方面分析新《旅游法》给旅游业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旅游干扰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桂兰  朱寅健 《生态学报》2019,39(22):8338-8345
为了解旅游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了近40年来有关旅游干扰对土壤环境因子、植物、土壤动物和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旅游干扰致使土壤紧实度、容重、pH、重金属含量升高,氮(N)、磷(P)、水分、有机质含量降低;旅游干扰导致地表植物的高度、盖度、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下降,伴人种植物增多;游客活动区土壤动物的种类、数量、密度均小于缓冲区和背景区,土壤线虫、节肢动物对旅游干扰比较敏感;旅游干扰使土壤酶活性、微生物丰度与多样性显著下降。旅游干扰对土壤生态系统的上述影响与游道、步道等游客活动中心地带的距离呈负相关。将来可构建旅游地生态数据库,从个体、细胞、分子等微观水平深入探讨旅游干扰对土壤生态系统的胁迫机理,发展旅游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关系,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旅游干扰对香山黄栌林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旅游生态学是生态学应用的一个新领域。香山公园是北京近郊重要的风景游览区,游客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具有集中性。本文从种群、群落和土壤特性几个方面出发,根据道路状况确定旅游干扰程度,探讨了旅游干扰对香山最重要的旅游资源——黄栌林的影响,其结果可以为香山公园的旅游生态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生态教育对游憩冲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文首文  吴章文 《生态学报》2009,29(2):768-775
目前,如何使用生态教育这种柔性手段来减缓游憩冲击是旅游地生态管理领域的一个富有挑战力的议题.使用KAP干预技术(知识(K),意识(A)和行为(P))来测量和评价生态教育干预的成效.根据游客的不同出游方式,将实验对象分成团队组与散客组两类,并挑选了一批生态素质较高的环保志愿者作为固定组进行参照对比.调查分前后两次进行,每次运用统一的干预方法和一份基于国内游客的特点的KAP问卷对实验对象的知识、意识和行为进行干预和测量.测量结果显示,游客生态知识与旅游行为比较相关,表明游客通过干预,能把正确的生态观和旅游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人的思想信念,进而又外显为品德行为,从而促进知、信、行的相互转化,实现游憩冲击管理目的.同时,教育干预后游客的生态知识、意识、行为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干预前后知识之间、干预前后意识之间、干预前后行为之间以及干预前后知识、意识和行为之和之间有显著差异.因此,对游客开展生态教育干预具有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面对“新农科”建设的历史性发展机遇,涉农综合性大学应该充分发挥其“综合性”优势,合理运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融入课程设置、跨专业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以及实验实践共享平台建设,全面改造提升传统农科专业,瞄准区域特色农业产业,构建优势专业集群,形成一套传统农科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方案,并走出一条综合性大学传统农科专业改造与发展的特色之路。本文以广西大学为例,探讨地方综合性大学在服务区域农业发展进程中如何实现传统农科专业改造提升,突出亚热带农业特色,加强区域合作,充分利用广西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在服务中国东盟合作、“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