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保障网售食品安全,促进网络食品市场健康快速发展。方法:梳理网络食品安全现状,对违法现象进行分类,分析违法现象产生的原因,进一步分析网络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最终提出对网络食品市场进行治理的建议。结果:网络食品安全问题有缺少法律法规的普遍性违法,由于经营者“不知情”而违法和经营者故意售假、造假三种类型。网络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不仅是由法律法规缺失和监管不到位造成,也是由信息不对称、消费需求层次低、食品产业基础薄弱、政府监管处于转型期等深层次原因导致。结论:网络食品安全问题需要针对原因和根源标本兼治,并在把握网络食品市场特征的基础上,发挥现代政府治理理念。一方面,理顺市场机制,缓解市场失灵,并且完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另一方面变革政府监管方式和手段,提高监管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品生产加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各种食品日益丰富,琳琅满目.然而,在我国食品工业取得骄人业绩的同时,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掺杂使假、滥用添加剂、用工业原料和病死畜禽肉生产加工食品等违法犯罪活动也日益增多,致使人们对吃东西失去安全感.近几年,我国食品安全事件更是频频曝光,不仅给消费者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也使我国的食品安全监测、监管问题面临着极大的考验.文章从监督机制、法律法规、检测机构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监测、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不完善、食品安全控制措施落后、生产经营方式分散、检测技术和标准陈旧等等,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能够对我国食品安全的监测、监管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菲律宾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现状,介绍了食品的定义和分类、监管机构和主要职责、食品安全监管制度、食品标签的法规与标准要求及标示内容、辐照食品、转基因食品标签的特殊要求等。  相似文献   

4.
针对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这一新型主体展开研究,探索在将其列入监管对象的同时,是否能够成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主体,并探索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参与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路径,与政府建立合作机制,通过建立长效的信息共享机制、信息公开机制以及完善“三小”入网经营等方式,建立食品安全协同治理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在界定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监管的相对性、动态性、复杂系统性等三大特点,将监管模式划分为被动型、半主动型、主动型政府监管等三种类型,并指出被动型监管是国内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主要模式;遵照监管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确保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这一公共产品供求平衡动态发展,分析了当前的监管特点、监管模式形成的内在机理;最后,探讨了监管制度改革的取向——多元共治,以期为我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效率的提升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 剖析闵行区政府监管机制的特点与变化,为公立医疗机构监管机制改革提供参考。方法 政策分析和现场观察法相结合。结果 闵行区成立了“闵行区卫生监管中心”,运用区域信息平台工具,以绩效考核和专题监管活动为主要形式,开展了医疗机构运行监管、医疗质量监管等七个方面的监管工作。结论 绩效考核监管形式有助于引导医疗机构实现公益性目标。区域信息平台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政府的监管能力。未来工作中需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和监管指标体系,强化专业监管能力,并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和奖惩制度。  相似文献   

7.
沙丁胺醇是一种选择性β-兴奋剂,可减少动物脂肪沉积、提高胴体瘦肉率,同时,沙丁胺醇易在动物肌肉和内脏器官中蓄积残留而引起食物中毒。从1997年起我国就明令禁止沙丁胺醇用作饲料添加剂,然而近十几年来“瘦肉精”中毒事件仍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我国食品安全。因此,本文综述了沙丁胺醇代谢动力学、在动物组织器官中的残留消除规律及监管技术的研究进展,为更好地监管沙丁胺醇在畜禽养殖环节违法添加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小饭桌”已遍布我国大陆城区,其首要功能是保证就餐学生的食品安全。当前“小饭桌”大多无证经营,环境卫生差、食品安全无保证,建议尽快出台全国层面专门的“学生小饭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立法,构建起“小饭桌”食品安全事前预防、事中监督管理及事后奖惩三大法律保障机制,并设计相应具体制度。必须对“小饭桌”经营者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小饭桌”食品安全政府日常监管、提高“小饭桌”学生及其家长的食品安全意识与法律维权能力以及强化“小饭桌”食品安全社会监督机制,以确保整套机制发挥实效。  相似文献   

9.
基于PEST模型对宁波市网络餐饮行业进行宏观环境分析,以访谈和问卷的方式对餐饮企业、消费者、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进行调查,探讨宁波市网络餐饮食品安全水平,并结合监管部门的实际工作提出相应的监管对策。调查结果显示,宁波市网络餐饮食品安全总体水平较高,监管部门不断创新监管方式,消费者对媒体报道、政府信任度高,社会公众参与度高,食品安全市创建氛围良好,但餐饮企业责任意识有待加强。建议尽快出台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强化落实第三方平台和餐饮企业的主体责任,开辟多渠道调动社会监管力量,加大宣传力度,完善食品安全应急机制。  相似文献   

10.
从芬兰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历史沿革、运行机制和现状特点等三个方面深入分析芬兰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正>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食品药品监管机构的职能将作重大调整,除了继续履行好原有相关职责外,还将划入食品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管职能。在国家此轮政府机构改革中,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是属于"重大加强"的领域,赋予食品药品监管机构的相关监管任务更重、责任更大。因此,国务院"方案"明确要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转变管理理念,创  相似文献   

12.
在补偿机制扭曲、政府监管滞后的背景下,科学设定公立医疗机构政府补偿标准和方式,改进政府监管手段和能力对保障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具有重要意义。上海市闵行区开展了基于公益性绩效的政府补偿机制改革和基于信息平台的政府监管机制改革。文章以新公共行政理论为指导,总结闵行区政府补偿和监管机制的特点,评价改革的效果,并且探索分析补偿和监管机制改革对医疗机构运行绩效的影响,为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公立医院改革目标,必须完善科学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其中针对医疗服务价格实施调整是重要的改革举措。在改革中既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同时又需要对其实施有效监管。政府监管行为动机可由公共利益理论、利益集团“俘获”理论和激励相容理论等理论得到学理诠释,也可从公众、公立医院与医务人员等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中探寻到实践印记,因此强化政府医疗服务价格监管也是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显现的重要基础要件。

  相似文献   

14.
??????? 目的 了解临床医生对公立医院医疗监管的认知情况。方法 对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名在职临床医生随机进行问卷调查,用卡方检验处理数据。 结果 不同年龄的临床医生对完善医院监管体制是否有助于加强医师职业管理、提高专业技术能力的看法有差异(P<0.05);不同年龄、职称、工龄的医生对医院监管制度的认识、对现有监管制度是否得到严格执行的认识和对管理人员的监管意识认识没有差别(P>0.05);不同年龄、职称、工龄的医生对于普通员工监管意识的认识有差别(P<0.05);对于医院医疗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大部分医生认识比较清楚,存在的问题符合社会普遍现象。结论 建立完善的医院医疗监管机制,积极探索科学的,系统的监管模式,内部监管与外部监管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实施医疗质量常态化监管长效机制具体方法和取得的成效,通过建立分级常态化医疗质量巡查制度,加强医疗环节质量监控,落实核心制度的执行力,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网络食品监管最新亮点进行了全方位解读。《食品安全法》于2015年新修订,首次引入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相关规定,为进一步细化网络食品交易规则,保障网络食品安全,2016年7月14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正式发布《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本办法于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包括总则、网络食品安全义务、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管理、法律责任、附则等五章四十八条。本办法强化平台和入网食品生产经营者义务和法律责任,为网络食品市场的有序运行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以新公共行政理论为指导,分析闵行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者对政府补偿与监管机制改革政策的评价。方法 对闵行区所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部分医疗机构管理者进行问卷调查和定性访谈。结果 医疗机构和管理者认为补偿与监管机制改革政策在促进社会公平、提高机构反应性、代表公众利益、机构代表参与以及体现社会责任五个维度均有一定体现。结论 政府补偿与监管机制改革未来需要关注特需医疗服务和基本药物制度的政策导向,以保障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作为现代医院外部管理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现代医院监管制度的建立对于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医院监管制度可分为运行监管和行业监管两类,文章在对运行监管和行业监管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医院监管的现存问题,最后提出了运行监管和行业监管的完善策略,为现代医院监管制度的建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保健食品的现状、保健食品监管的历史沿革以及监管措施进行了说明,其中分别就我国保健食品市场定位不清、虚假宣传、非法添加,保健食品监管三个阶段的监管历程以及监管措施等一整套监管制度体系进行了详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20.
医疗保险违规欺诈行为监管是各国政府部门和医疗保险管理机构面临的共同问题,从监管主体、监管对象、监管内容、监管工具和监管依据等方面对不同医疗卫生体制模式,国家关于定点医疗机构医保违规欺诈行为监管的做法和经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扩大医疗保险项目覆盖范围是监管医疗机构的基础,混合付费体系是监管医疗机构的重要制度工具,卫生行政部门在医疗机构监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府主导的监管模式是主流的监管模式,应注重按过程监管的全方位监管方式,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惩处机制是有效控制欺诈骗保行为的重要保障,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是有效和快速地识别系统内不合理或异常支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