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向若兰  左瑾  孟雁  方福德 《生命科学》2004,16(3):165-169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NIDDM)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通常认为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β细胞功能不全是两个主要因素。肥胖是NIDDM的早期诱因,它同时引起IR和β细胞功能不全。在同样的诱因下。易感人群将很快发展成NIDDM。NIDDM与环境和遗传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Ⅰ型糖尿病,又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IDDM),是由于免疫介导的胰腺β细胞的进行性损害,导致患胰岛素分泌功能的逐渐减退,以致完全丧失。因此,通过自身抗原基因转移诱导机体免疫耐受和/或抑制免疫反应来预防和治疗IDDM,或藉此提高胰腺的移植存活率,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是早已被人们认识的一种内分泌疾病,分为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它除糖代谢紊乱外,还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应激因素有关.近年来研究发现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与环境中的砷密切相关,尤其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是一种缓慢进展性疾病,其发病中心环节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尤其是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的损害.砷是毒性很强的类金属元素,现已明确,砷会严重影响胰岛素的分泌以及胰岛素在周围靶器官的利用,从而诱发胰岛素抵抗.因此砷是2型糖尿病重要的危险因子之一,本文就砷元素与糖尿病的关系以及可能的机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又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on-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NIDDM),是一种最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具有遗传易感性。全球范围的研究数据显示,该病发病率在各地区都呈现急剧上升的趋势。该病的成因可能涉及一系列相关因素,如遗传因素、年龄、肥胖等。近年来相关领域的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的形成与发展可能和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改变引起的代谢紊乱有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益生菌可能参与并帮助肠道维持一种更为健康的菌群状态,从而使其在2型糖尿病中具有治疗潜力。  相似文献   

5.
匹兹堡大学(Pittsburgh,PA)的研究人员们一致认为,经逆转录病毒感染可以诱发Ⅰ型糖尿病。由于已经建立了对糖尿病的遗传预处理,只有在经预处理的细胞中上述病毒才能起作用。通过分离这种神秘的病毒来证实上述理论,如能开发抵御该病毒的疫苗,则疫苗工业将会发大财。 在2种类型的糖尿病中,Ⅰ型或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最严重的,它迫使美国70万人每天自己注射胰岛素,以控制他们的血糖水平。匹兹堡大学的Massino Trucco及其他研究人员们认为,Ⅰ型糖尿病可以经病毒感染而诱发。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机体的免疫系统攻击胰岛素细胞,该细胞能产生胰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人工合成胰高血糖素样截短肽(sGLP-1)对Ⅱ型糖尿病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 Ⅱ型糖尿病GK大鼠随机分为三组,以合成的GLP-1为阳性对照,观察sGLP-1对Ⅱ型糖尿病GK大鼠血糖水平、胰岛素分泌以及糖耐量的影响,通过MTT法测定sGLP-1对胰岛β细胞系β-TC3增殖作用.结果 与GLP-1相比sGLP-1能够长效控制的血糖水平,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的糖耐量(P<0.01).同时sGLP-1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和胰岛β-TC3细胞的增殖,使得胰岛体积增大,数量增多.结论 sGLP-1控制血糖的长效能力优于GLP-1,可能从刺激胰岛素分泌和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两个方面对Ⅱ型糖尿病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和评价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白细胞介素4(IL-4)作为β淀粉样蛋白(Aβ)表位DNA疫苗的分子佐剂,增强DNA疫苗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的水平。方法:阿尔茨海默病DNA表位疫苗p VAX1-6Aβ15-T分别与重组DNA分子佐剂p VAX1-S-IL-4和p VAX1-S-GM-CSF联合免疫BALB/c小鼠,并检测其免疫原性。结果:分子佐剂IL-4组相比单独的DNA表位疫苗p VAX1-6Aβ15-T组抗体水平具有一定程度的提高;GM-CSF能明显提高DNA疫苗Aβ特异的抗体水平和泛DR辅助T细胞表位(PADRE)特异的细胞免疫反应,4次免疫后其抗体滴度提高了4倍。结论:GM-CSF佐剂能够有效地用于今后阿尔茨海默病DNA表位疫苗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8.
氧化应激与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氧化应激与2型糖尿病(T2DM)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胰岛素抵搞(Insulin Resistance,IR)、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而氧化应激可以直接及间接激活细胞内的一系列应激信号通路,如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c-Jun氨基端激酶(NH-terminal Jun kinase,JNK)、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等.这些应激通路的激活可以产生以下结果:(1)阻断胰岛素作用通路,导致胰岛素抵抗;(2)降低胰岛素基因表达水平,致胰岛素合成和分泌减少;(3)促进胰岛β细胞凋亡等.本文针对氧化应激诱导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等机制加以综述,以便进一步阐明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9.
1型糖尿病是由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目前,主要通过外源性胰岛素补充来治疗,但外源性胰岛素无法精准调控血糖,严重低血糖可危及生命。胰岛移植是一种替代疗法,但面临器官供体不足和异种来源胰岛β细胞存在人畜共患病交叉感染风险的问题。因此,获得足量且安全的胰岛β细胞是1型糖尿病细胞治疗面临的难题。本研究旨在通过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hiPSCs)在体外向胰岛β细胞分化,提供一种潜在的1型糖尿病治疗新策略。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采用了结合2D和3D培养系统的分化策略,模拟胰岛β细胞的体内发育环境,并使用多种生长因子调节在胰腺发育和β细胞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信号包括Notch信号通路(Notch signaling pathway)、Wnt信号通路(Wnt signaling pathway)、TGF-β/Smad信号通路(TGF-β/Smad signaling pathway)等,在体外将hiPSC定向诱导分化至胰岛β细胞。结果显示,在2D、3D结合的培养条件下,分化过程中定型内胚层细胞,胰腺祖细胞,胰腺...  相似文献   

10.
研究通过大量临床糖尿病病人胰岛细胞抗体(Islet Cell Antibody,ICA)检测,发现ICA阳性反应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形态学表现;弥漫型ICA和边缘型ICA,经免疫组织化学双标技术鉴别。弥漫型ICA可同时有着染α细胞和β细胞,边缘型ICA则仅着染α细胞。这种只着染α细胞的ICA国内外尚未见有报道,为探讨其在糖尿病发病中所起的作用。选择1型糖尿病(1-DM)的弥漫型ICA和边缘型ICA各3例。另选正常3例作对照,用患血清分别以2、4、8小时三个时相与分离并贴壁生长的正常人胰岛细胞孵育后,进行原位细胞凋亡检测。结果发现,弥漫型ICA,边缘型ICA均可导致胰岛细胞产生凋亡,其中弥漫型ICA使β细胞及α细胞出现凋亡;边缘型ICA使α细胞产生凋亡,这一结果提示;糖尿病发病机制除与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有密切关系的经典途径之外,可能还与分泌胰高血糖素的α细胞存在某种关系。  相似文献   

11.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多为成年发病,但亦有少数患者为少年发病,称为少年发病的成年型糖尿病(MODY),除了起病年龄小和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外,其它临床表现和通常的NIDDM相似。  相似文献   

12.
正胰腺β细胞通过产生胰岛素而有助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β细胞受损和丢失会干扰胰岛素产生,从而导致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产生。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首次利用单细胞RNA测序绘制出调节β细胞生长的分子通路,从而可能利用这些分子通路诱导它们再生。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Cell Metabolism期刊上,论文标题为  相似文献   

13.
正在胰腺中,胰岛β细胞是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在1型糖尿病中,β细胞因遭受免疫攻击而通常会被杀死。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耶鲁大学和哈佛-麻省理工学院布罗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鉴定出一些β细胞如何变化从而在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发生的自身免疫反应中存活下来。他们说,这一发现可能导致人们开发出恢复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这些β细胞的策略。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Cell Metabolism期刊上。  相似文献   

14.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以机体对胰脏β细胞自身抗体耐受的丧失为标志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者会出现胰岛损伤、血糖失控、并往往有严重的长期并发症。导致这种自身反应性疾病的一个原因就是自身抗原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这些自身抗原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其是否会促进自身免疫或者参与免疫保护,一旦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尚无能安全而有效的根治这些疾病的方法。因此,与完全依赖于广泛的免疫抑制的其它疗法相比,在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之前采用疫苗预防措施,或者利用机体免疫调节的疗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并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这里,我们综述了近年来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疫苗的发展,并探讨了基于自身抗原的疫苗疗法以及联合免疫疫苗在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防治中的作用和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有研究发现一些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roteintyrosine phosphatases,PTP)在胰岛素受体信号途径、胰岛素分泌和胰腺β细胞受自身免疫细胞攻击等生理或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以PTP1B、TCPTP和LYP为代表的PTP通过将底物去磷酸化,拮抗激酶催化的磷酸化反应,在一些信号通路中起到负相调节的作用。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现这些PTP的单核苷酸突变使蛋白表达增加或酶活力增强,因而施用这些潜在靶蛋白的小分子抑制剂成为治疗1型或2型糖尿病可能的新疗法。而PTPIA-2/IA-2β的胞内磷酸酶结构域被发现是大量1型糖尿病患者的自身免疫原,因此可针对PTPIA-2/IA-2β发展早期诊断并预防1型糖尿病的试剂盒。  相似文献   

16.
张奇龙  王晓慧 《生命科学》2020,32(9):963-971
胰高血糖素样肽-1 (glucagon-like peptide-1, GLP-1)的减少在肥胖和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中的重要作用为运动降低体重和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以及防治肥胖及T2DM的机制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运动可能通过谷氨酰胺(glutamine, Gln)、白介素-6 (interleukin-6,IL-6)、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 FFA)、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介导GLP-1的增加。增加的GLP-1可发挥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促进β细胞增殖、抑制β细胞凋亡、抑制食欲和胃排空以及降低chemerin等作用,从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能量摄入和改善血糖水平。这可能是运动防治肥胖、T2DM的机制之一,但仍需更多研究证实。该文就运动增加肥胖和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GLP-1水平的作用、机制及其生物学意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胰岛β细胞机能失调是2型糖尿病发病机理的关键所在,而细胞内胆固醇积聚是2型糖尿病β细胞机能失调的发生机制.胆固醇转运体———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1(ABCA1)缺乏,导致胰岛内胆固醇增加及胰岛素分泌受损,这表明胆固醇流出受损导致β细胞发生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8.
奚晓雪  郭军 《生命科学》2010,(4):321-325
ZnT8(zinc transporter,member8)是锌离子转运蛋白,主要定位于胰岛β细胞,能将胞浆锌离子转运至胰岛素储存/分泌性囊泡内,其转运功能降低会影响胰岛素合成、储存和分泌,能增加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风险。ZnT8蛋白也可作为抗原引起β细胞自身免疫损伤,诱发1型糖尿病(T1DM)。ZnT8基因多态性是引起其锌离子转运功能和免疫原性变化的重要因素,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该文综述了ZnT8与T1DM和T2DM的研究进展,提示ZnT8可作为糖尿病防治的新药物靶点。  相似文献   

19.
胰腺-十二指肠同源框1(pancreatic duodenal homeobox-1,PDX-1),是在胰腺发育中起重要作用的转录因子,它可以调节胰岛素在胰岛β细胞中的表达,并可特异性激活基因的转录。葡萄糖、激素等物质可调节PDX-1基因的表达。Ⅰ型及部分Ⅱ型糖尿病是由于胰腺β细胞凋亡异常增多而使得β细胞数目减少,致使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引起的,与胰岛素分泌相关的PDX-1基因在治疗糖尿病方面的研究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尽管皮下注射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等可以缓解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但是这些治疗措施只是暂时性的,并不能从根本上彻底治疗糖尿病以及阻止其他并发症的发生。随着人们对糖尿病本质的深层次揭示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的发展,针对由胰岛素分泌缺乏引起的1型糖尿病(T1D)基因治疗手段逐渐丰富。总结了胰岛素替代基因的直接导入,刺激新的β细胞再生以及阻止胰岛β细胞的自身免疫,抑制胰岛β细胞的凋亡等1型糖尿病的基因治疗新进展,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