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基于蜡螟感染模型探究亚抑菌浓度(sub-MIC)氟康唑(fluconazole, FLU)对光滑念珠菌毒力的影响。方法收集青海省人民医院2021年4月至2022年10月临床分离非重复的光滑念珠菌作为实验菌株,采用ATB法测定FLU对光滑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蜡螟感染模型检测光滑念珠菌的毒力,并采用病理学和病原学方法评估建模是否成功。穿刺及不同sub-MIC FLU对健康蜡螟的影响: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实验组分为三组,即PBS组(注射10μL PBS)、FLU亚组(分别注射10μL FLU药液,使感染蜡螟体内FLU浓度为0.5 mg/kg、1 mg/kg、2 mg/kg、4 mg/kg、8 mg/kg、16 mg/kg)和穿刺组(微量注射器穿刺但不注射)。不同sub-MIC的FLU对光滑念珠菌感染蜡螟的影响:采用2.50×106酵母/只剂量感染蜡螟,2 h后,对照组再注射10μL PBS,实验组再注射不同浓度FLU工作液,观测对光滑念珠菌感染的蜡螟的治疗效果。结果 FLU对9株临床分离的光滑念珠MIC为8~32 mg/L,光滑念珠菌ATCC200...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3种棘白菌素类药物(卡泊芬净、米卡芬净、阿尼多芬净)体外对氟康唑耐药念珠菌的药物敏感性。方法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和琼脂稀释法测定最小抑制浓度(MIC)。结果微量液体稀释法:59株耐药白念珠菌3种药物MIC50均为0.06μg/mL,米卡芬净、阿尼多芬净的MIC范围均为0.015~0.125μg/mL,卡泊芬净为0.015~0.25μg/mL;8株耐药光滑念珠菌MIC值均为0.063μg/mL。琼脂稀释法:59株耐药白念珠菌和8株耐药光滑念珠菌3种药物MIC值均为0.063μg/mL。结论3种棘白菌素类药物可能具有治疗氟康唑耐药的念珠菌感染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光滑念珠菌(Candida glabrata)是一种黏膜表面定植的机会致病菌,可引起侵袭性念珠菌病。光滑念珠菌是仅次于白念珠菌的念珠菌病相关第二大病原体[1]。其高发病率与HIV、肿瘤、糖尿病患者数量的增加有关,人口老龄化和侵入性治疗也会增加感染风险。光滑念珠菌与致病性相关的毒力因子包括对宿主细胞及医疗器械黏附性、生物膜形成、逃避宿主防御、复制性老化、分泌水解酶(包括蛋白酶、磷脂酶、酯酶和溶血素等)等,在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此外,光滑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具有普遍耐受性,常常导致治疗的失败[3]。由于致病性与耐药性的完美组合,使光滑念珠菌感染呈现出“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耐药率高”的现象,需引起足够重视[4]。本文就光滑念珠菌致病相关毒力因子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光滑念珠菌临床菌株的药敏情况以及中药单体焦性没食子酸联合唑类药物对念珠菌的抑菌作用。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光滑念珠菌116株、白念珠菌49株、热带念珠菌42株、克柔念珠菌4株和近平滑念珠菌13株,采用ATB FUNGUS3药敏试条检测光滑念珠菌的药敏情况;同时采用棋盘肉汤稀释法检测焦性没食子酸联合唑类药物对念珠菌的抑菌情况。结果116株光滑念珠菌中,14.66%(17株)的菌株对氟康唑耐药,22.41%(26株)对伊曲康唑表现为非野生型和81.03%(94株)对伏立康唑表现为非野生型。焦性没食子酸对5种念珠菌的抑菌情况,46.55%光滑念珠菌的MIC值为64μg/mL;34.69%白念珠菌的MIC值为64μg/mL;59.52%热带念珠菌的MIC值为64μg/mL;25%克柔念珠菌的MIC值为128μg/mL;46.15%近平滑念珠菌的MIC值为128μg/mL。唑类药物与焦性没食子酸联合用药时,100%、99.14%、99.14%的光滑念珠菌分别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表现为协同作用或相加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均表现为无关作用和拮抗作用。与单独用药相比,联合用药时81.03%、68.1%、77.59%的光滑念珠菌分别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MIC值降低2~3个浓度梯度,且耐药组与非耐药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滑念珠菌对唑类药物具有耐药性,伏立康唑非野生型菌株所占比例最高。焦性没食子酸单独用药时,5组念珠菌中对光滑念珠菌的抑菌效果最好,且敏感组比耐药组的抑菌效果更加显著。焦性没食子酸联合唑类药物显著降低了光滑念珠菌唑类药物的MIC值,且耐药组比非耐药组的效果更加显著,为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光滑念珠菌感染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是最常见的真菌病原体,可定植于口腔、泌尿生殖道以及健康人的皮肤表面,在大多人群中,白念珠菌是正常微生物菌群中的一部分[1]。由于微生物菌群变化、免疫功能障碍和皮肤屏障破坏,白念珠菌可能会从共生转变为致病性[2],这种转变导致白念珠菌在不同组织和器官中引起浅部感染(如皮肤感染),以及甚至危及生命的深部真菌感染[3]。  相似文献   

6.
赵婷  姚粟  李辉  薛强伟  程池 《微生物学通报》2012,39(7):0965-0970
[目的]对保健食品生产菌株蝙蝠蛾拟青霉(Paecilomyces hepiali)进行6种常见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酮康唑、伏立康唑、环吡酮胺、5-氟胞嘧啶、氟康唑的药敏检测.[方法]参考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 M38-A2《肉汤稀释法抗真菌药敏试验参考方案》.[结果]质控菌株MIC值均在参考范围之内,蝙蝠蛾拟青霉(P.hepiali)对以上6种药物的MIC值分别为1 mg/L、0.5 mg/L、0.25 mg/L、≥128 mg/L、64 mg/L、2 mg/L.[结论]M38-A2方案适合用来测定蝙蝠蛾拟青霉(P.hepiali)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但获得菌株耐药敏感性的判别标准,仍需进一步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家蝇抗真菌肽衍生物MAF-1C结构特点及抗白色念珠菌活性。[方法]采用氨基酸替代法设计MAF-1A衍生肽MAF-1C,生物信息学分析其理化特性,微量液体稀释法、菌落计数法检测体外抗白色念珠菌活性,扫描电镜观察对菌细胞结构的影响。[结果]MAF-1C为非跨膜阳离子线状多肽,带8个正电荷,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对白色念珠菌具有抗菌活性,MIC、MFC值分别为0.2 mg/m L和0.5 mg/m L,2×MIC浓度的MAF-1C从作用一开始就发挥抗菌作用,其作用后白色念珠菌细胞表面出现明显的凹陷、裂痕,之后细胞皱缩、裂解死亡,并且菌细胞损伤程度与肽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结论]MAF-1C结构参数及对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活性均显著优于模板肽,对比模板肽改造后的肽阳离子电荷增加了6个,总平均疏水值(GRAVY)由-1.081升高到0.588,不稳定系数由42.27降低到5.83,MIC由0.6 mg/m L降低到0.2 mg/m L,MFC由0.7 mg/m L降低到0.5 mg/m L,其可通过破坏白色念珠菌细胞结构发挥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8.
范淑如  杜浛 《菌物学报》2020,39(11):2044-2059
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已成为引起严重院里感染的新兴病原真菌。自2009年第一次报道以来,耳念珠菌在全球迅速传播并导致几次院内感染的暴发。与念珠菌属其他成员相比,耳念珠菌具有诸多特点,比如多重耐药、鉴别困难、死亡率高、易在医院内传播等。关于耳念珠菌的生物学和致病性研究越来越多,我们对耳念珠菌的认识也逐渐增强,本综述详细地介绍了耳念珠菌全球感染的流行病学以及该病原真菌的基本生物学特征,并对其毒力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进行汇总,对未来关于耳念珠菌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正>侵袭性念珠菌病(invasive candidiasis)是院内血流感染的第4大原因[1]。近年来由热带念珠菌(Candida tropicalis)引起的各类疾病如侵袭性全身感染和败血症病例不断增加,在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还会导致高死亡率[2-3]。除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已成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一大病原真菌[4]。热带念珠菌是条件致病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也可寄居在人体皮肤、阴道、口腔、消化道等部位。  相似文献   

10.
研究26种云南滇东南产植物80%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耐药菌作用。制备植物的醇提物,用琼脂打孔法对其进行抗菌活性的筛选。通过微量稀释法测定提取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最低杀细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及最低杀真菌浓度[minimum fungicidal concentration(MFC)]。结果表明:26种提取物中有9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其中以红花荷、马蹄参、百花贝母兰、二色大包兰和光序肉实树提取物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的抑菌作用最强,其MIC/MBC(mg/L)范围分别为512/2048~>2048,512/2048~>2048,256-512/2048~>2048,512~1024/1024~>2048和512~1024/>2048。另外,肋果茶提取物对铜绿假单胞菌及白色念珠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对铜绿假单胞菌及其耐药菌株的MIC/MBC为512~2048/>2048mg/L;对白色念珠菌及其耐药菌株的MIC/MFC均为2048/>2048mg/L。26种植物提取物对大肠埃希菌的抑制作用均较弱。  相似文献   

11.
研究26种云南滇东南产植物80%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耐药菌作用.制备植物的醇提物,用琼脂打孔法对其进行抗菌活性的筛选.通过微量稀释法测定提取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最低杀细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及最低杀真菌浓度[minimum fungicidal concentration(MFC)].结果表明:26种提取物中有9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其中以红花荷、马蹄参、百花贝母兰、二色大包兰和光序肉实树提取物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的抑菌作用最强,其MIC/MBC(mg/L)范围分别为512/2048~>2048,512/2048~>2048,256-512/2048~>2048,512~1024/1024~>2048和512~1024/>2048.另外,肋果茶提取物对铜绿假单胞菌及白色念珠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对铜绿假单胞菌及其耐药菌株的MIC/MBC为512~2048/>2048mg/L;对白色念珠菌及其耐药菌株的MIC/MFC均为2048/>2048 mg/L.26种植物提取物对大肠埃希菌的抑制作用均较弱.  相似文献   

12.
<正>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是最常见的机会性致病真菌之一,可以定植于人类的口腔、胃肠道和生殖道等部位[1],当宿主的体表微生态失衡时,皮肤黏膜屏障或免疫功能受到破坏,白念珠菌就会导致感染[2-3]。白念珠菌感染机体后,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固有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介导对病原体的杀伤,从而清除血液和感染器官中的真菌[4]。其中固有免疫作为抵抗真菌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在真菌感染的早期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巨噬细胞是其主要组分之一[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耐氟康唑念珠菌和耐伊曲康唑烟曲霉临床分离株对泊沙康唑的敏感性。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制定的 M27-A3和 M38-A2方案,测定从临床获得的11株耐氟康唑的念珠菌和3株耐伊曲康唑烟曲霉对泊沙康唑的 MIC 值。结果对于氟康唑耐药的念珠菌,泊沙康唑的 MIC 范围是0.125-1μg/ mL。对于伊曲康唑耐药烟曲霉,泊沙康唑的 MIC 范围是0.06-0.5μg/ mL。结论11株耐氟康唑的念珠菌和3株耐伊曲康唑烟曲霉均对泊沙康唑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从柴胡中提取具有抗真菌活性的五环三萜类单体Bp3,研究该单体对伊曲康唑耐药白念珠菌菌株的作用及其与伊曲康唑的相互作用.方法 参照CLSI标准,采用棋盘微量稀释法,测定单用Bp3、伊曲康唑及两者联合使用时对20株伊曲康唑耐药白念珠菌菌株的MIC,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判定两药相互作用.结果 单独用药时Bp3及伊曲康唑对伊曲康唑耐药白念珠菌菌株MIC的几何均数值(GM值)分别为1.941 μg/mL和1.008 μg/mL.联合用药时Bp3和伊曲康唑的GM值分别降低为1.189 μg/mL和0.346 μg/mL.2种药物单用和联合使用时MI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用时在20株耐药株均表现为协同或相加作用.结论 五环三萜类单体Bp3对白念珠菌伊曲康唑耐药株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与伊曲康唑有协同或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引言由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的数量增加和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真菌感染已成为医院中的重要问题,目前真菌引起的感染已影响到全世界数百万人口,根据统计调查,每年约有140万人死于真菌感染[1];最新的全球监视和多中心研究表明,超过90%的侵入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的病因是由念珠菌属(Candida spp.)感染引起的[2-3]。其中,光滑念珠菌(Candida glabrata)占所有病例的近15%,且其占比有稳步上升的趋势,是仅次于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的第二大常见的念珠菌病的病原体[4-6]。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国产两性霉素B(AMB)及其他常用抗真菌药物对侵袭性真菌病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制定的M27-A3和M38-A2方案测定国产AMB及其他常用抗真菌药物对108株侵袭性真菌病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或最低有效浓度(MEC)值。结果 AMB对受测几乎所有菌株的MIC值均≤2mg/L,但对土曲霉、多育赛多孢、尖端赛多孢的MIC值分别为2~4mg/L、16mg/L、1~8mg/L;AMB对耐唑类药物的念珠菌及曲霉的MIC值均2mg/L;氟康唑(FLC)对受测的所有丝状真菌的MIC值均64mg/L;伊曲康唑(ITR)对茄病镰刀菌、多育赛多孢、卷枝毛霉等的MIC值分别为8mg/L、16mg/L、16mg/L;伏立康唑(VRC)对茄病镰刀菌、多育赛多孢及受测的所有毛霉的MIC值均≥16mg/L;泊沙康唑(POS)对茄病镰刀菌、多育赛多孢、卷枝毛霉等的MIC值均16mg/L;米卡芬净(MCF)和卡泊芬净(CAS)对隐球菌、毛孢子菌、毛霉、茄病镰刀菌及尖端赛多孢菌的MIC及MEC值均≥16mg/L,对多育赛多孢菌的MEC值分别为8mg/L和4mg/L。结论同其他常用抗真菌药相比,AMB对分离自中国的常见侵袭性真菌病的病原菌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但对土曲霉和赛多孢菌抑菌活性较弱。  相似文献   

17.
2种中药单体对念珠菌的体外药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参茎叶皂甙、三七总皂甙、氟康唑、伊曲康唑体外抗念珠菌的敏感性。方法采用CLSI公布的M-27A方案微量液体稀释法分别测定氟康唑、伊曲康唑、人参茎叶皂甙、三七总皂甙对60株临床分离念珠菌的体外敏感性。结果氟康唑、伊曲康唑、人参茎叶皂甙、三七总皂甙对受试菌的MIC50分别为0.25、0.25、7.812和15.625 mg/L,MIC90分别为64、16、250和250 mg/L。60株念珠菌临床分离株中有10株对伊曲康唑、人参茎叶皂甙、三七总皂甙交叉耐药。结论人参茎叶皂甙、三七总皂甙在体外对念珠菌均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CLSI M27-A方案可用于对中药抗念珠菌活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邴健 《菌物学报》2020,39(11):2120-2130
耳念珠菌感染及其耐药问题已愈演愈烈,其临床耐药机制的研究已刻不容缓。本文整理了国内外耳念珠菌临床菌株对三大类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并从外排泵异常表达、靶标蛋白突变、生物被膜和基因组可塑性4个方面总结了耳念珠菌已报道的或潜在的耐药机制,并与其他念珠菌耐药机制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9.
<正>念珠菌是常见的致病真菌,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大量的人类真菌病。据报道念珠菌是医院获得性血液感染的第四大原因[1-2],白念珠菌感染是人类最常见的侵袭性念珠菌病,占50%以上[3]。发生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常与糖皮质激素的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的长期使用以及免疫功能受损相关。目前使用的抗真菌药物种类有限,主要包括唑类、多烯类和棘白菌素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结合氟康唑的药动/药效(PK/PD)模型,运用蒙特卡洛模拟2种氟康唑给药方案对白念珠菌及光滑念珠菌引起的真菌性尿路感染的治疗效果以提示临床在不同情况下选择有效地给药方案。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这两年内通过PHOENIX10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检测过氟康唑对其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值的真菌性尿路感染患者尿液标本中分离出的白念珠菌及光滑念珠菌,并运用蒙特卡洛模拟法分别模拟两种常见的氟康唑给药方案对“5 000名念珠菌致真菌性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得到达标概率(probability of target attainment, PTA),并计算各方案以AUIC≥25抗感染成功为目标阈值的累计反应分数(cumulative fraction of response, CFR)。结果 共计分离出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分别73株与108株(共计181株),其对氟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12.3%、57.4%。200 mg/d给药方案的氟康唑对于白念珠菌及光滑念珠菌的CFR均小于90%(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