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广英 《蛇志》2009,21(3):237-238
头孢噻肟钠为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谱广。适用于敏感细菌所致的肺炎及其他下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脑膜炎、败血症等.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少见。现就我科应用头孢噻肟钠后出现过敏性休克1例患者的救治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深圳市人民医院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呼吸道分离株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基因型特点及耐药性。方法采用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推荐的表型确证试验筛选出该院呼吸道分离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共78株。应用PCR及DNA测序法分析产酶株的TEM、SHV及CTX-M3种β-内酰胺酶基因,用琼脂稀释法测定细菌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37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28株(75.7%)检出CTX-M-14基因,4株(10.8%)检出CTX-M-9基因,其他型较少见。41株肺炎克雷伯菌中,25株(61.0%)检出SHV-12基因,4株(9.8%)检出SHV-11基因,其他SHV型较少。20株(48.8%)检出CTX-M-14基因,5株(12.2%)检出CTX-M-3基因,其他型较少。产ESBL菌株均对亚胺培南敏感,对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最高(90%),对其他抗生素有不同程度耐药。结论深圳市人民医院呼吸道分离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以CTX-M-14型为主,产酶肺炎克雷伯菌以SHV-12和CTX-M-14型为最常见。  相似文献   

3.
肺炎支原体是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炎和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病原体,近几年引起的难治性和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有增多趋势,对儿童和老年人健康危害严重。疫苗是预防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最有效手段,但全球尚无人用肺炎支原体疫苗研制成功,而兽用肺炎支原体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在国内外都已上市。因此,对肺炎支原体的相关致病机制及人用肺炎支原体疫苗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通过对肺炎支原体致病机制的深入探索可对人用肺炎支原体疫苗的研发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猪肺炎支原体是引起猪支原体肺炎的病原。由于缺乏成熟的猪肺炎支原体感染动物模型,使得猪肺炎支原体相关的抗感染免疫研究进展较为缓慢。本文从猪肺炎支原体感染后的炎症反应、固有免疫系统对猪肺炎支原体的识别、固有免疫细胞的作用、补体系统、抗菌肽、自噬以及细胞凋亡7个方面进行综述,旨在阐明固有免疫系统各组分在猪肺炎支原体感染中发挥的作用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猪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固有免疫应答研究的重点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健康儿童与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口咽部菌群的差异,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儿童口咽部菌群变化的可能影响。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3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及30例健康儿童16SrDNA进行测序分析,比较两组间的菌群多样性及在门、属水平上菌群结构差异。结果健康儿童与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在性别、年龄、抗生素使用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口咽部菌群多样性比健康儿童明显降低。在门水平上,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和Fusobacteria(梭杆菌门)在健康儿童中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组,而Firmicutes(厚壁菌门)、Tenericutes(柔膜菌门)和Actinobacteria(放线菌门)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组中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健康儿童组;在属水平上,两组排在相对丰度前10位的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共有6个属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中显著增加,分别为Staphylococcus(葡萄球菌)、Actinomyces(放线菌属)、Acinetobacter(不动细菌属)、Atopobium(阿托波菌属)、Corynebacterium(棒状杆菌)和Abiotrophia(营养缺陷菌属)。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口咽部菌群存在明显的改变,其口咽部菌群多样性比健康儿童明显降低,在门、属水平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与健康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探讨急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CRP和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和Liatest免疫法,分别检测急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96例、细菌性肺炎患儿123例及对照组60例血清CRP水平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实验结果显示,急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细菌性肺炎患儿血清CRP水平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RP和D-二聚体可以作为急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体内炎症反应和血液高凝状态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炎链球菌是导致肺炎、中耳炎、鼻窦炎、脑膜炎等疾病的主要病因.近年来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日益突出,已引起人们高度关注.兹将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机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肺炎链球菌是肺炎、脑膜炎和中耳炎的重要病原菌。自1982年以来我们参加世界卫生组织(WHO)所组织的在全世界进行肺炎链球菌的菌型监测和流行菌型分布的调查,一方面为WHO确定肺炎链球菌菌苗组分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在我国防治肺炎链球菌感染创造  相似文献   

9.
肺炎链球菌毒力基因体内荧光报告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作为体内研究的分子探针,将肺炎链球菌毒力基因与gfp融合构建肺炎链球菌自杀性荧光报告质粒,利用同源重组的原理,使gfp整合入肺炎链球菌基因组中,建立体内研究肺炎链球菌基因表达的荧光报告系统,并用荧光激发、生物学特征和生理活性测定等实验手段进行评价,证实这一肺炎链球菌荧光融合表达系统可在体内外报告肺炎链球菌的毒力基因表达,为进一步在体内分析和鉴定肺炎链球菌毒力因子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实验动物模型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动物肺泡灌洗液中特异抗原检出率的动态变化,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诊断提供理论依据。小鼠经鼻自然感染肺炎支原体,分别采集感染后不同时间点小鼠的支气管灌洗液,应用量子点标记肺炎支原体P1蛋白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感染鼠肺泡灌洗液中肺炎支原体P1特异抗原,同时通过PCR检测肺组织肺炎支原体DNA及肺组织病理切片观察肺部炎性变化确定小鼠感染。结果显示,感染鼠肺炎支原体特异抗原在感染后第3天检出阳性率为75%,第7天达高峰为83%,之后随病程延长,抗原检测的阳性率逐渐下降,在感染后第14、21天检出阳性率分别为58%和25%。肺炎支原体特异抗原在感染早期检出率高。应用量子点标记肺炎支原体P1蛋白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肺炎支原体特异抗原可应用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普遍定植于呼吸道,是人类重要的侵袭性病原菌之一,是社区获得性肺炎、中耳炎、脑膜炎、菌血症、鼻窦炎的主要病原菌。肺炎链球菌粘附和毒力因子A(pneumococcal adherence and virulence factor A,PavA)是肺炎链球菌早期感染和侵袭过程中关键的毒力因子。体外试验表明,缺失PavA的肺炎链球菌的突变株其粘附和侵入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的能力明显下降。作为一种保护性抗原,其诱导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可以有效的抵抗肺炎链球菌的感染,是肺炎链球菌新一代疫苗的候选蛋白。但是,PavA在肺炎链球菌与人肺上皮细胞交互对话中作用机制的研究尚属空白,本文就肺炎链球菌粘附和毒力因子A得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冬季肺炎和哮喘患儿呼吸道微生物的多样性。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急诊科治疗的确诊为肺炎和哮喘急性加重的患儿159例,其中肺炎患儿102例,哮喘急性加重患儿57例。选择同时期在本院就诊的无呼吸道疾病患儿88例,设为对照组。检测患儿呼吸道微生物分布情况。结果肺炎和哮喘患儿呼吸道微生物多样性增加。肺炎患儿菌群丰度前3位的菌属分别是链球菌属、不动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哮喘患儿菌群丰度前3位的分别是嗜血杆菌属、莫拉氏菌属、葡萄球菌属。呼吸道病毒检测结果显示,肺炎患儿检出率前3位的病毒分别是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3型。哮喘患儿病毒检出率前3位的是柯萨奇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炎支原体检出率明显高于哮喘患儿,柯萨奇病毒检出率明显低于哮喘患儿。结论冬季肺炎和哮喘患儿的临床表现和体征较为相似,但是病原微生物检出情况有所不同。病原微生物检出的差异性有助于正确诊断和鉴别儿童肺炎和哮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26株6群肺炎链球菌的血清型。方法利用6群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相关基因设计合成6对特异性引物,PCR扩增26株肺炎链球菌,并对PCR产物进行基因序列的测定及分析。结果26株肺炎链球菌cpsD蛋白229个氨基酸中有7个突变点,第220~222位均没有缺失;其中,19株肺炎链球菌具有与wci Nα蛋白氨基酸序列完全一致的氨基酸组成,第150位均为Ala,第38位均为Asp,其余7株与wciN_α蛋白氨基酸序列没有相似性,但与wciN_β蛋白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超过99%;15株wciP蛋白第195位为Ser,11株wci P蛋白第195位为Asn。综合分析比对后,26株6群肺炎链球菌中,11株属于6A型肺炎链球菌,8株属于6B型肺炎链球菌,4株属于6C型肺炎链球菌,3株属于6D型肺炎链球菌。结论分子生物学方法可用于6群肺炎链球菌血清型的鉴定,为完善6群肺炎链球菌的菌种档案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肺炎克雷伯菌是一种常见致病菌,根据毒力和致病特点不同,可分为毒力相对较弱的经典肺炎克雷伯菌和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目前,关于肺炎克雷伯菌分子致病机制研究较多且较清楚的主要有荚膜、脂多糖、黏附素和铁载体。这四大类毒力因子在经典肺炎克雷伯菌中也存在,但在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中存在的频率更高,并引发不同的免疫应答,从而使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具有特征性表型。本文就此进行详细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肺炎链球菌致病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肺炎链球菌致病过程包括粘附 ,炎症反应 ,细菌产物的细胞毒作用。阻止肺炎链球菌粘附到宿主细胞受体和定植在粘膜表面 ,是预防其感染的最有效的途径。综述了肺炎链球菌粘附过程的最新研究进展和肺炎链球菌毒力因子及其可能的致病机理 ,对研制新一代疫苗 ,预防和治疗肺炎链球菌感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水平变化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早期肾损伤的临床预防价值,并依据胱抑素C水平变化制定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治疗疗程及康复时间,以减少支原体肺炎的复发。方法:对临床确诊的129例为支原体肺炎的住院患儿进行胱抑素C、尿素氮、肌酐的检测。结果:肺炎支原体患儿胱抑素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临床病愈患儿中有39例胱抑素C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并有统计学意义,尿素氮水平及肌酐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39例胱抑素C水平高的患儿在随访中有27例再次感染支原体肺炎,而90例随访结果正常者仅有9例复发支原体肺炎入院。结论:对肺炎支原体患儿进行胱抑素C的检测有助于预知肺炎支原体对肾脏的早期肾损伤及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愈后判断并进行早期干预预防再次感染复发。  相似文献   

17.
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是一种毒力较低的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人体皮肤及黏膜上,以往该菌所引起的感染很少见.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临床广泛应用,诱导了大量该菌属耐药株的产生,该菌的临床分离率越来越高,并形成了对单一抗菌药物耐药到多重耐药(multidrug resistant),由低耐药率到高耐药率的发展,主要导致肺炎、泌尿系感染、脑膜炎等.因此对这些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的研究以及如何减少耐药株的产生已成为当前该领域较为关注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一九二八年,英国细菌学家,医生格利菲斯发现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之后,相继有人用肺炎双球菌作了类似的实验,其结果与格利菲斯的实验相一致。例如: 虽然埃弗里等人用温和的电泳等生化方法,证明了引起R型肺炎双球菌遗传性改变的原因是S型肺炎双球菌DNA作用的结果。但是,S型肺炎双球菌在加热杀死之后,毒性为什么会消失?其DNA为什么还具有活性?它如何作用于活的R型肺炎双球菌?怎样使R型肺炎双球菌的遗传性发生改变?其作用的机理是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安吉县人民医院经血清学检查确诊的62例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最常见症状有发热、顽固性咳嗽,另外还有皮疹、肝功能损伤、脑炎等肺外损害。80.3%的患者发病初期周围血象中白细胞10×109/L。影像学以磨玻璃影、气腔实变影常见,多呈小叶性分布,密度多不均匀。实验室检查发现肺炎支原体IgM在起病1周左右产生,在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呈4倍或4倍以上增高(或减低),予以大环内脂类、喹诺酮类抗生素,全部治愈。结论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产生肺外器官损害,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有利于早期诊断,大环内脂类、喹诺酮类抗生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pneumonia,PCP)是HIV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临床上肺外组织肺孢子菌感染少见且容易误诊,多为个案报道。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和分析,总结宿主肺外感染肺孢子菌的临床表现及诊治结果。结果表明肺外孢子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但可以累及单个或多个系统,PCR技术及宏基因检测可有助于早期诊断并提高重症患者救治的成功率。治疗上仍以复方磺胺甲噁唑治疗为首选,尽早识别肺孢子菌肺外感染和提高多系统受累患者的救治受到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