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宁生 《微生物学报》2012,52(10):1309-1310
阎逊初,1912年2月24日生于河北省高阳县北坎尾村,1994年4月5日卒于北京。阎逊初出身香门第,父母都是知识份子。他4岁至11岁就读于家乡的私塾和小学,1923年入北京市立第十八小学,1924年高小毕业,考取作为中法大学附属中学的温泉中学(今北京第47中学),1930年高中毕业,进入北京中法大  相似文献   

2.
放线菌分类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放线菌分类工作在阎逊初教授等老一辈科学家的领导下,从无到有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除发现3个新属和180个左右新种外,还提出了放线菌目的试行分类系统。但是,我国与先进的国家相比,尚有很大差距,属的数量较少,实验手段落后。为了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现将国外放线菌分类学研究进展作一简单介绍,以便为我国放线菌分类学的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3.
我国放线菌系统学研究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放线菌系统学是以实现对放线菌进行分类、鉴定、命名为目标的基础学科, 因此它是放线菌资源研究和开发利用的重要理论基础。自20世纪50年代起, 我国放线菌系统学的奠基人阎逊初院士及同事们就开创了我国放线菌系统学的研究, 经过近六十年、几代人的艰苦努力, 我国放线菌系统学工作者在国际微生物系统学权威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ary of Microbiology, IJSEM)发表的有关放线菌新分类单元的论文数量连续十年排名稳居前列, 部分学者在国际上发表的某些改良的分类技术和新修订的分类系统等为国际同行所广泛采用, 这些均标志着我国放线菌系统学研究在国际上已成为微生物系统学界的一支重要力量。本文全面介绍了我国放线菌系统学研究的发展历程, 同时对其发展现状给予理性分析, 并就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了褐云玛瑙螺胚胎发育不同时间的酯酶(EST)同工酶。实验结果表明,在25℃控温条件下胚胎发育早期EST同工酶谱带显示较弱;到初孵幼螺前的整个发育阶段的EST同工酶谱带呈逐渐递增趋势;初孵幼螺EST同工酶谱带增多。两种不同温度(在30℃控温条件下进行了胚胎发育三个不同时间的EST同工酶分析)下胚胎发育至8小时的EST 同工酶谱带差异显著。初孵幼螺前24小时的胚胎发育ES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三叶虫萤Emeia pseudosauteri在不同恒温设置和室内变温条件下卵孵化率和初孵幼虫存活率,并通过直接最优法和直线回归法计算出了三叶虫萤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12~30℃恒温条件下,卵的孵化率随着温度升高显著下降(P<0.05),且均低于室内变温条件(P<0.05)下的孵化率;初孵幼虫在恒温15℃下的存活率最高,为73.13%;低于12℃和高于30℃恒温中初孵幼虫均无法存活;在恒温条件12~30℃下,卵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其中恒温12℃下最长,发育历期为42.96 d(n=3),恒温30℃下最短,发育历期仅12.75 d(n=3)。通过直接最优法计算出三叶虫萤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3.52℃,有效积温分别为382.20 d·℃。上述结果为三叶虫萤的人工繁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苜蓿二磷酸核酮糖(RuBP)羧化酶体内活化作用的调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苜蓿RuBP羧化酶的初活性和活化作用在不饱和光强下与光合速率一样随光强增加而增加。缺硫培养苜蓿叶片的光合速率和RuBP羧化酶的含量、初活性及总活性均比对照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酶的初活性与光合速率两者减少的趋势比较接近,说明RuBP羧化酶的初活性可能在光合CO_2固定作用中具有决定作用。然而,缺硫植株中酶的活化作用比对照明显增高。酶的活化作用与叶片中的叶绿素,6-PG,NADPH及ATP相对酶含量的比值成正比,与体内的酶量成反比。  相似文献   

7.
史银凤 《蛇志》2008,20(2):112
锁骨下静脉穿刺硅管保留术是一项很有实用价值的技术.自1952年国外报道使用锁骨下静脉作深部静脉输液以来,国内于20世纪60年代初也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 Bradley是为害荔枝和龙眼的重要害虫,其为害的隐蔽性增加了防治难度。为了探索安全、有效的药剂防治手段和明确氯虫苯甲酰胺的适合施药时期,本研究在室内条件下,以防控荔枝蒂蛀虫常用药剂高效氯氟氰菊酯为对照药,采用喷雾法和药膜法,分别测定了100、10、1、0.1和0.01 mg/L的 5个浓度梯度下,氯虫苯甲酰胺对荔枝蒂蛀虫卵、初孵幼虫的毒杀作用以及对成虫的触杀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的5个浓度梯度对产后24 h、48 h和72 h蒂蛀虫卵孵化抑制率均显著高于高效氯氟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对蒂蛀虫初孵幼虫的毒力是高效氯氟氰菊酯的10倍,对荔枝蒂蛀虫初孵幼虫的LC50分别为3.32 mg/L和38.78 mg/L。而在100 mg/L浓度下氯虫苯甲酰胺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对成虫触杀的校正死亡百分率最高分别为34.36%和77.35%。综上所述,氯虫苯甲酰胺对荔枝蒂蛀虫具有较强的杀卵活性和杀初孵幼虫活性,在荔枝生产上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鉴于其对成虫的触杀作用不强,故建议在荔枝蒂蛀虫的产卵高峰期和初孵幼虫期使用,以期将荔枝蒂蛀虫于发生为害之前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9.
来燕学 《昆虫知识》2005,42(2):193-196,F002
为了探明松墨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Hope直接致死松树的作用 ,作者采用在健康松树皮下接入松墨天牛卵或初孵幼虫方法做了试验和观察。结果表明 ,接入卵或初孵幼虫的松树平均枯死率为41 . 7%。松树枯死取决于松墨天牛幼虫取食时对松树韧皮部的破坏程度。每株接入 5个单位 (1单位指1粒卵或条初孵幼虫 ) ,松树枯死率达 85. 7% ;接入 1个单位 ,枯死率为 1 0 %。初步结论是 ,松墨天牛是引起松树枯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力防治松墨天牛是保护我国松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Jakovlev)具有植食性和肉食性,但对其肉食性缺乏研究。作者在室内环境下研究了中黑盲蝽对小地老虎Agrotis ipsilon(Hufnagel)、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卵和初孵幼虫的捕食作用。研究显示:(1)中黑盲蝽的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上升,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2)捕食量随着若虫龄期的增加而增加,高龄若虫、雌性成虫与雄性成虫之间的捕食量没有明显差异,但均显著高于2龄若虫。雌成虫对小地老虎卵及初孵幼虫、甜菜夜蛾卵及初孵幼虫的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38.60粒和6.80头、56.62粒和5.80头,表明中黑盲蝽对小地老虎和甜菜夜蛾卵和初孵幼虫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  相似文献   

11.
植物名称、外植体培养基(mg/L)结果作者(单位) 长春密利黄瓜谓初面叨‘。Sat初间 下胚轴(l)诱导培养基:一改夏M已(璀至萦向仑。培养基)十NAAI乃十6一B人1.。 KTO .5(2)分化培养基: 改良MS十工AAO.2 6一肚0.5,少_·浮)生根培养基: 改良M氏 将1 cm长无菌苗下胚轴切段接种到培养基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分别在橘园中的单株橘树和在整个橘园及它附近森林中,对昆虫谐波雷达的检测率和发现率进行研究,评估昆虫谐波雷达在橘园和森林中对初羽化柑橘大实蝇成虫的扩散行为能否进行有效的跟踪。结果表明,在2013年和2014年,在柑橘园单株橘树试验中,在5 m和3 m条件下,昆虫谐波雷达对带标签的初羽化的柑橘大实蝇成虫的总平均检测率分别为99.1%和100%。按降落位置和释放位置计算,带标签的柑橘大实蝇的总平均发现率分别为87.9%和71.6%。在2014年,在橘园和森林试验中,昆虫谐波雷达对带标签的初羽化的柑橘大实蝇成虫总平均检测率和总平均发现率分别为91.4%和77.8%。结果表明,昆虫谐波雷达对在橘园和森林中初羽化的柑橘大实蝇扩散行为能够进行有效跟踪。  相似文献   

13.
关晓庆  刘军和  赵紫华 《生态学报》2013,33(14):4468-4477
农业景观格局与过程能够强烈影响寄生蜂对寄主的寻找及寄生作用,寄主密度亦是影响寄生蜂分布的重要因素,然而农业景观的格局和寄主密度对寄生蜂寄生率的相互影响是一项值得研究的工作.在简单与复杂2种麦田农业景观结构下,调查了麦蚜的分布格局与2种寄主密度下麦蚜的初寄生率与重寄生率,分析了景观结构对麦蚜密度的影响、景观格局与麦蚜密度对寄生蜂寄生率与重寄生率的影响及交互作用.结果表明:景观结构的复杂性对麦蚜分布和寄生蜂初寄生率与重寄生率的影响均不明显,但寄主密度与景观结构的复杂性对寄生蜂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交互作用,寄主密度与寄生率呈正相关,寄主密度较低时烟蚜茧蜂为优势种,寄主密度较高时燕麦蚜茧蜂为优势种.麦蚜初寄生蜂与重寄生蜂对寄主密度的反应与其形态学、体型大小以及生活史特征相关,初寄生蜂与重寄生蜂的群落组成显著影响其对麦蚜的寄生率,而与景观结构的复杂性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4.
啮小蜂毒液对寄主亚洲玉米螟蛹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假寄生和毒液注射实验表明啮小蜂Tetrastichussp .毒液能永久麻痹亚洲玉米螟蛹Ostriniafurnacalis,较高剂量的毒液对亚洲玉米螟蛹有不同程度的麻痹作用。麻痹的蛹在室温下较长时间内不腐烂和干化。低剂量毒液能延长亚洲玉米螟蛹期 1~ 3d ,导致畸形成虫。啮小蜂初产卵转移寄主实验证实毒液可以帮助啮小蜂卵在亚洲玉米螟蛹体内的发育 ,啮小蜂初产卵在转移寄主体内发育到羽化时间为 2 5d ,比它们在原寄主内的羽化时间增加 8d左右 ,初产蜂卵与 1个毒液储液囊当量的毒液同时注入转移寄主体内 ,初产卵的羽化时间明显缩短 ,死亡率降低  相似文献   

15.
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系大戟科叶下珠属落叶乔木或灌木。主要分布于南亚热带的印度、巴西、斯里兰卡、泰国和我国南方各省(区)。初食其  相似文献   

16.
沼泽红假单胞菌中类胡萝卜素的提取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福枝  刘飞  邓靖 《生物技术》2007,17(1):50-53
目的:研究沼泽红假单胞菌中类胡萝卜素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对细胞收集、前处理、色素初浸、二次萃取,皂化和溶剂回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所提取的类胡萝卜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类胡萝卜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碱性氯化钙絮凝法收集细胞,乙醇浸泡法进行前处理,49℃下丙酮初浸提浸提4h(搅拌并加抗氧化剂),丙酮用量为5mL/g菌泥,回收丙酮,乙醚二次萃取,30℃下皂化1.5h,洗涤,浓缩并回收乙醚,在此提取工艺条件下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取红螺菌中的类胡萝卜素,而且还能分离细菌叶绿素。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类胡萝卜素的含量高达6.148mg/L菌泥。通过HPLC分析表明:类胡萝卜素提取液中主要成分至少有10种。  相似文献   

17.
环境条件及摇瓶补糖策略对谷胱甘肽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研究了酵母摇瓶发酵中pH、装液量、初糖浓度、碳氮磷比和补糖方式对谷胱甘肽(GSH)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GSH发酵适宜的初始pH和装液量分别为6 0和500ml锥形瓶内装液量60m1。初糖浓度对GSH发酵有较大的影响,超过12g/l,的初糖浓度将减少胞内GSH含量。应用计算得出的一种以控制比生长速率为目的的摇瓶补糖策略,在总糖浓度为26.2g/L下发酵12h,最终细胞浓度和胞内GSH含量分别达到8.78g/L和13.6mg/g,发酵液内GSH总量达到119.4mg/L,细胞对糖产率达到0.335g/g。  相似文献   

18.
在注水采油过程中,微生物对注水油层的堵塞问题在50年代初就引起了注意。一些研究工作者在室内模拟试验条件下证实,注入水中的微生物菌体是造成地层堵塞的重要因  相似文献   

19.
根据全国自然保护区区划工作会议精神,为了建立河南自然保护区,在省林业厅主持下成立了专业组,组织了省林业勘察队、省环境保护办公室、河南农学院、新乡师范学院、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等单位的科技人员,在1981年5月初到6月初,对河南省的小秦岭、伏牛、大别、桐柏、太行等四大山系的主要山峰进行了初步考察,搜集了大量的植物标本和各种资料。作者参加了豫西山地考察。伏牛山的  相似文献   

20.
一、发生状况 大地蚕(Agrotis tokiouis Butter)在南京一带年发生一代,以2—4龄(主要为3龄)幼虫在杂草地或苜蓿地的土层内越冬。春间3月初,大田温度近8—10℃时即活动取食,到5月上旬(20.5℃)幼虫陆续成熟停食,在土面下1-2厘米处筑土室滞育。经6,7,8月到9月初开始化蛹,蛹期32.4天,10月上、中旬始化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