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副铗亚科Parajapyginae的种类多数为小形的种类。触角上没有感毛;上颚的端部扩大;下颚内叶的第一瓣尖细呈钩状而不刻裂;没有下唇须。胸部有2对气门。腹部第二、三节有泡囊或没有。前跗节有2爪及1中爪。尾左右略对称,其内缘通常有5齿。 本亚科全世界已记载的3属48种,中国已知的为1属2种及1变种。本文记述1属  相似文献   

2.
负泥虫系负泥虫科(Crioceridae)负泥虫亚科(Criocerinae)昆虫,在我国已记录6属100余种。笔者利用中山大学昆虫所及广东省昆虫所收藏的标本,以及本人近期采集的标本,经鉴定,发现负泥虫三新种,均海南岛产。模式标本保藏在中山大学昆虫研究所。 齿腿负泥虫Lilioceris dentifemoralis Long,新种 体褐红;触角(基节褐红,第2—4节黑褐)及跗爪黑色。后胸腹板侧角及后缘有  相似文献   

3.
角蝉科分为7亚科,古北区只有露盾角蝉亚科Centrotinae和管尾角蝉亚科Dar-thulinae(我们1979年新设立的)两个亚科。露盾角蝉亚科我国已记载的21属154种,通常划分为7族,高冠角蝉族Hypsauchenini是其中的一个。 高冠角蝉族的最显著特征,是前胸背板有一个竖立的前角突;前足胫节不呈叶状。 本族全世界已记载的8属47种,其中只3属3种分布于我国,其余属种多分布于印  相似文献   

4.
从形态学和分子数据两方面对双尾纲Diplura、副铗(虫八)科Parajapygidae、副铗(虫八)属Parajapyx的少齿副铗(虫八)P.paucidentis Xie,Yang et Yin1988和黄副铗(虫八)P.isabellae(Grassi,1886)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少齿副铗(虫八)是黄副铗(虫八)的一个异名.  相似文献   

5.
郑发科 《昆虫学报》1993,36(2):198-207
束毛隐翅虫属(Dianous Leach,1819)为大眼隐翅虫亚科(Steninae)的二属之一。根据眼稍小,后颊较长,第9腹板端侧各有一束长毛,不难与亚科中另一属(大眼隐翅虫属Stenus)区分。该属主要分布于南亚、东南亚及东亚地区,全世界已知91种(Puthz,1981)。中国已记载的21种中,四川分布2种,云南8种,台湾、福建等10种,香港1种。本文就川、滇标本,报道已鉴定出的14种(其中包括7新种,1新亚种,1中国新纪录)。模式标本保存在四川师范学院生物系。  相似文献   

6.
对膜翅目叶蜂科平背叶蜂亚科的细爪叶蜂属Filix-ungulia Wei进行了系统研究,描述了分布于中国河南省西部的1新种:Filixungulia cylindrica sp.nov.,该新种唇基黑色,后足跗节细长,不膨大加粗,无硬刺毛,可与同属已知的2种鉴别。细爪叶蜂属是中国特有属,仅分布于中国中部的秦岭山地和中国东北地区,目前已发现3种。该属各足爪十分细长,无内齿和爪基片,与狭义平背叶蜂族已知各属均不相同,容易鉴别。编制了细爪叶蜂属已知种分种检索表,各种给出了简要记述、重要特征图和鉴别特征。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南林学院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7.
章有为 《昆虫学报》1980,(3):303-304
爪套蜣螂属 Onychothecus Boucomont(1912)是金龟科、蜣螂亚科(Coprinae)中形态颇为特殊的一个属,主要特征为:各足末跗节端部两侧向后延伸呈板状,成为爪的左右护板,此即本属名称之由来。前足腔节由基向端多少逐渐扁阔,端部背面有一适可收藏跗爪部的凹窝。 本属前此仅记述一个种。本文记述一个新种,模式标本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8.
首次利用核糖体28S rDNA C1-D2区序列对鳞盘虫科开展初步的系统学分析,探讨鳞盘虫科各亚科是否成立及其相互关系,并考察鳞盘虫属的单系性问题.结果表明:1)寄生在黄姑鱼Nibea albiflora上的Sinodiplectanotrema属虫种与鳞盘虫科虫种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因虫种后吸器不具鳞盘,故应纳入鳞盘虫科4亚科之一的Murraytrematoidinae亚科;2)本研究不支持Murraytrematoidinae亚科的单系性,并支持Doumingous(2004)废除Murraytrematoidinae亚科并将其中的Lobotrema和Murraytrema二属归入Diplectaninae亚科这一做法;3)对于Doumingous(2004)所提议的新Diplectaninae亚科是否为单系群需进一步探讨;4)本研究支持Lamellodiscinae亚科的单系性;5)7种鳞盘虫属虫种的分析结果显示鳞盘虫属具有明显的非单系性.今后需要将形态学分析和分子系统学分析结合起来,通过分析更多的虫种,才有可能理解鳞盘虫属及鳞盘虫科其它种类的适应辐射问题.  相似文献   

9.
杨集昆 《昆虫学报》1964,(4):606-613
蚤蝼(虫扇)属Tridactylophagus为Subramaniam(1932)年所设,模式种为印度蚤蝼(虫扇)T.mysorensis Subramaniam,发现于印度南部的迈索尔(Mysore),为第一种记载寄生于蚤蝼科Tridactylidae的撚翅虫。此属雄虫触角7节,跗节3节,故属于栉(虫扇)科Halictophagidae。但触角仅第三节具旁支,余均简单,因此与栉(虫扇)属Halictophagus和短栉(虫扇)属Stenocrano-philus不同。Subramaniam谓可能为一新亚科,但未具体提出;Szekessy(1955)年在撚翅目名录中(:119—120)将栉(虫扇)作为亚科,下分栉(虫扇)族Halictophgini与蚤蝼(虫扇)族Tridac-  相似文献   

10.
幻草蛉新种及属和亚科的中国新记录(脉翅目:草蛉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蛉科(Chrysopidae)是脉翅目中一大类群,已知约一百个属和亚属,近一千五百种,广布于世界各大动物区。除化石外,现存的属种分为三个亚科:网蛉亚科(Apochry-sinae)有11属20余种,我国只1属2种;草蛉亚科(Chrysopinae)包括了绝大多数的属种,我国已记载百余种,不少种类需要重新核对,许多新的种以及属尚未报导,所以只整理了一个初步的名录已附在《草蛉的保护和利用》一书的后边,仅有13属89种;另一个幻草蛉亚科(Nothochrysinae)我国过去尚没有代表的属种,本文所描述的一个新种也正是此亚科的中国新记录。  相似文献   

11.
四齿隐翅虫属Nazeris由Fauvel(1873)建立,模式种为Nazeris pulcher(Aubé)。属征:上唇横宽,前缘中部具四齿,居中二齿之间及二外侧齿与居中齿间各有一凹缘。上颚很细长,基半部具3齿,远端的齿延长,近基的甚短。下颚须第2节细长,第3节稍粗,第4节难以察见。触角第1节比其余各节粗。前胸侧缘圆,体后部膨大。后跗节基部各节延长,第4节分二叶。 本属仅分布欧、亚、非地区,至目前为止共记载39种。中国已知6种,本文记述四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南充师范学院生物系。  相似文献   

12.
王敦清  白学礼 《昆虫学报》1992,35(2):247-249
1986年从宁夏回族自治区来到一种稀有的恙螨幼虫,系恙螨科(Trombiculidae)恙螨亚科(Trombiculinae)恙螨族(Trombiculini)中的一新属新种。 柳氏恙螨属Liuella新属 恙螨族幼虫鬚肢毛式fp=B-B-BNB/4B.S。眼2对较大。盾板宽盾形,无前侧肩,后缘中央具明显的乳状突起。后侧毛在盾板的外侧。感毛近基部具小棘。螯肢爪末端具三角冠。须肢爪3分叉。足基节毛fCx=1/2/1。胸毛式kSt=2/2/9,此外在足Ⅱ和  相似文献   

13.
坐腹姬蜂属Enizemun Foerster,1869,隶属于膜翅目姬蜂科蚜蝇姬蜂亚科,其主要特征为:中胸背板无盾纵沟;并胸腹节基区多少平坦;前翅通常有小翅室;腹柄节长宽几乎相等,背板有1对脊由基部伸达后缘;第2腹节背板基部有1对脊,第4腹节通常基部有折缘缝;雄虫触角中间鞭节有角下瘤。该属世界已报道约15种,中国记载2种:E.ornatum Gravenhorst,1829和E.formosense Uchida,1957。我们在整理标本时,发现该属1新种,现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中国树螽亚科两新种:直翅目:螽斯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了树螽亚科Phaneropterinae中安树螽属(Anisotima B.-Bienko,1951)和管树螽属(Ducetia Stal,1874)的两个新种。这两属在形态上非常相似,但可根据胸足腿节膝片上刺的有无和翅的长宽比来区别。安树螽属(Anisotima) 所有胸足腿节膝片上均不带刺,前翅较宽,它的长度不及翅宽的4倍。该属目前仅记载有两种,即A.disparB.-Bienko和A.Yunnanea B.-Bienko,均分布于中国。本文记述采自浙江的一新种。管树螽属(Ducetia)所不同的是所有胸足腿节膝片上均带有明显的刺,前翅窄长,长度是  相似文献   

15.
弯角瓢虫属一新种记述(鞘翅目:瓢虫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弯角瓢虫属Semiadalia Crotch,1874分类位置隶于瓢虫亚科、长足瓢虫族。模式种S.undecimnotata(Schneid.)原产欧洲及中亚。中国种类据Mader(1928),Korchefsky(1932)记载,只有S.potanini(Weise)一种,分布在甘肃,但Iablokoff-Khnzian(1979)将Semiadalia属列为Hippodamia的一个亚属,并将S.potanini(Weise)移入Hippodamia(Asemiadalia)亚属内。笔者根据Semiadalia属腹部第一节具有后基线及雄虫第三节外侧明显呈三角形突起等特征与Hippadamia属显然不同,因此仍暂订为独立的属。为此,至  相似文献   

16.
长孔姬蜂属Goedirtia Boie隶属于姬蜂亚科Ichneumoninae长孔姬蜂族Goedartiini,至目前为止,全世界共记载4种,分布于古北区和东洋区,其中分布于我国广东省的有1种,即蓝色长孔姬蜂Goedartia cyanea Heinrich。 本属主要特征为:腹部第1节基半部宽度小于厚度,背方常有隆脊。上颚宽,不向端部变窄,两个端齿长而尖;上颊隆肿。小翅室上方尖;小咏在基脉外侧;腹部第1节气门长度约为宽度的3倍;前足胫节末端外侧有一齿状突;腹部第2节背板窗疤甚大,两个窗  相似文献   

17.
金翅夜蛾亚科Plusiinae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尧  卢筝 《昆虫学报》1974,(1):66-82
金翅夜蛾亚科(Plusiinae)是夜蛾科中一个显著的类群,从眼的睫毛,M_2的存在与前翅通常具有金银斑可以认识。但是不同属、种在外形上区别极少,所以如果不根据生殖器,要正确鉴定所有的属种,几乎是不可能。 这一亚科全世界已记载的约230余种,其分布于古北区的有107种。中国已记载的共70种。陕西省已有记载的只有6种,可能分布到的约21种。1963年朱弘复、陈一心二同志在《中国经济昆虫志(第三册)鳞翅目夜蛾科(一)》一书中记述了11种,提到其中5  相似文献   

18.
刘国卿  郑乐怡 《昆虫学报》1993,36(3):364-370
昧盲蝽属(Mecomma Fieber)为盲蝽科合垫盲蝽亚科(Orthotylina)中的一个小属,本属成虫雌雄体型各异:雄虫常为长翅型,雌虫多为短翅型,但偶亦可为长翅类型。体长一般为2—5mm。头横阔,喙多伸达后足基节。前胸背板钟形,前端具较狭的领片。体色常为褐色或黑色。  相似文献   

19.
吴燕如 《昆虫学报》1990,33(4):466-475
杜隧蜂属Dufourea是杜隧蜂亚科Dufoureinae的一个属。其主要特征是雌性触角粗短,雄性触角长度一般不超过胸部,各节表面正常;中足距端部尖,栉不明显;雄性腹部第6腹板端部三齿状;第7背板具臀板;第7腹板端部分叉,被羽状长毛;生殖刺突细长,与生殖突基节分离,阳茎基腹铗宽而扁平,不活动;中足及后足腿节及胫节正常,不特化。 中国过去曾记载有三种杜隧蜂,即高原杜隧蜂Dufourea metallica Mor.青海杜隧蜂Dufourea armata Popov及变色杜隧蜂Dufourea versicola Alfken。本文记述了云南杜隧蜂Dufourea yunnanensis sp.nov.绿光杜隧蜂Dufourea chlora sp.nov.,西藏杜  相似文献   

20.
记述了金小蜂科中国2新纪录属普金小蜂属Proshizonotus Girault,1928,新尖金小蜂属Caenacis F(o)rster,1856,及2新纪录种原普金小蜂Proshizonotus primus Bou(c)ek,1988,洁新尖金小蜂Caenacis lauta Walker,1835.普金小蜂属Proshizonotus(肿腿金小蜂亚科)复眼大且被毛,触式11173或11171,并胸腹节具中脊,前翅狭长具褐色翅斑,后足腿节中等膨大,后缘脉短于缘脉.新尖金小蜂属Caenacis(金小蜂亚科)唇基下缘微凹具2齿,唇基区具放射状脊纹,棒节3节末端收缩但不尖锐,无后头脊,并胸腹节具中脊、侧褶,颈短.提供了形态描述、分布及形态特征图.研究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