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诗翔  魏书均 《生理学报》1997,49(2):227-229
实验在40只麻醉、制动、断双侧颈迷走神经和人工通气的家兔上进行。在孤束核腹外侧区微量注射神经元胞体兴奋剂谷氨酸钠和抑制剂甘氨酸,探讨膈神经放电的变化。结果:微量注射谷氨酸钠,可使膈神经放电脉冲数明显增加,吸气时程延长,呼气时程缩短,呼吸频率变化不明显;微量注射甘氨酸,则膈神经放电脉冲数显著减少,甚至停止,吸气时程缩短,呼气时程不规则延长,呼吸频率降低。上述结果提示:孤束核腹外侧区对呼吸节律的形成具  相似文献   

2.
Zhou H  Zheng Y  Tang YH 《生理学报》2004,56(3):341-346
本研究采用离体海马脑片电生理研究技术,细胞外记录海马锥体细胞群体锋电位(population spike,PS),观察羟基马桑毒素(tutin)对大鼠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细胞电活动的影响,探讨tutin是否具有致痛作用及其致痫机制。结果如下:(1)用40、30和20μg/ml浓度的tutin灌流海马脑片,可显著增高由顺向刺激Schaffer侧支所诱发的PS的幅度,灌流tutin 30min时,PS第一个波的幅度分别为对照的(388.7±20.1)%、(317.2±19.1)%和(180.9±11.6)%(各组n=5,P<0.05)。(2)伴随PS波幅的增高,可出现成串痫样放电波,波数4~11个不等。(3)灌流tutin后的部分脑片(n=9/34),在未刺激Schaffer侧支时也出现自发的成串、高幅痫样放电。(4)灌流CNQX阻断非NMDA受体后,再灌流tutin,PS幅度和放电波数均无显著性变化,即CNQX可完全抑制tutin所致的痫样放电;灌流AP-5阻断NMDA受体后,tutin仍可使PS幅度增高但放电波数无显著性增加,即AP-5可部分抑制tutin所致的痫样放电。上述结果表明,tutin可使海马脑片锥体细胞兴奋活动增强,具有致痫作用;兴奋性谷氨酸受体尤其是非NMDA受体可能介导tutin的致痫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日新  倪慧 《生理学报》1991,43(1):89-93
实验在50例麻醉、麻痹和切断双侧迷走神经的家兔上进行。用双极银丝电极引导膈神经放电,经放大、幅度积分而后记录在 X-Y 记录仪上。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乙酰胆碱(ACh)50μg 后,膈神经吸气放电幅度增加,平均增加30.6±11.6%.ACh 的这一效应可被阿托品阻断,但不能被六甲双铵、酚妥拉明和心得安阻断。但单独注射上述任何一种受体阻断剂均不能改变膈神经的放电活动。上述结果提示,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 ACh 可兴奋膈运动神经元,而且 ACh 的这一兴奋效应是由 Μ 受体中介的,但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胆碱能递质系统对膈神经元似无紧张性兴奋作用。因此,ACh 递质可能在脊髓水平对高级中枢下传的呼吸驱动信息的整合中起兴奋性调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切断大鼠舌咽神经(包括窦神经)可导致通气反应减弱。刺激舌咽神经可引起膈神经放电抑制,呼气相刺激则诱发成束放电。吸气相刺激舌咽神经咽支引起膈神经放电加强,呼气相出现兴奋反应。但是,舌咽神经舌支能否影响呼吸和血压,咽支对血压有无影响尚不清  相似文献   

5.
本工作在28例局部麻醉、肌肉麻痹的家兔上进行。实验观察到静脉注射大剂量回苏灵(1.5mg/ kg)后,在胫神经、膈神经及脑干孤束核(NTS)区与网状结构等部位均可记录到痉挛性放电。其中胫神经上先出现紧张性高频放电,后转为阵挛性排放,一般在50—100min 后恢复。膈神经也可出现类似放电,但其排放节律比胫神经快,两者不完全同步;在恢复期,吸气放电与痉挛性排放可交替出现。高位离断脊髓后,胫、膈神经的痉挛性放电即消失。NTS 区的吸气相关单位所出现的痉挛性排放,其频率与膈神经的不完全同步;但在脑干网状结构可找到与胫神经、膈神经痉挛性排放基本同步的放电单位,且孤立脑干,仍可见该单位的痉挛性放电。以上结果提示,回苏灵痉挛性放电的发源部位主要在脑干网状结构。切断脊髓背束及外侧束的大部,保留网状脊髓束和脊髓网状束,不影响胫,膈神经的痉挛性放电;脊髓半横切后,同侧胫、膈神经的痉挛性放电则消失。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室曾经报道静脉注射安定对于清醒、麻痹、人工呼吸的家兔具有减低膈神经放电幅度、加快呼吸频率,缩短吸气时程(T_I)和呼气时程(T_E),降低动脉血压等作用。本工作在35只家兔中进一步分析了某些药物对安定的这些作用的影响。GABA 降低膈神经放电幅度和动脉血压,这与安定的作用相同,但 GABA 延长T_I、T_E和减慢呼吸频率,与安定的作用相反。事先用氨基酸脱羧酶抑制剂异烟肼处理,或用 GABA 受体拮抗剂印防己毒素处理,可阻遏安定减低膈神经放电幅度的作用。在事先用印防己毒素处理的家兔中,可见安定缩短 T_IT_E的作用不受影响。异烟肼或印防己毒素还能部分对抗安定的降压效应。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和5-HT 受体拮抗剂赛庚啶都不能阻遏安定降低膈神经放电幅度和动脉血压的作用。上述结果提示安定降低膈神经放电幅度的作用可能通过 GABA 这一中间环节,而内啡肽和5-HT可能不起重要作用。安定的降压作用需要有内源性 GABA 参与才得以持续较长时间,在减少GABA 或阻断 GABA 受体后,安定只有短暂的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7.
Lü M  Li Q  Song G  Zhang H  Liu L 《生理学报》1998,50(6):693-697
实验在34只氨基甲酸乙酯麻醉,断双侧瞳神经,肌松,人工通气的家兔上进行。单侧和双侧Botzinger复合体内微量注射抑制性神经递质甘氨酸及其受体阻断剂 宁,观察膈神经放电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聂琳  刘磊 《生理学报》1993,45(1):96-101
实验在24只家兔身上观察了微量注射吗啡、纳洛酮于杏仁中央核(ACE)中心区对膈神经放电的影响,同时监测动脉血压,主要结果如下:(1)ACE中心区微量注射m吗啡,不同动物出现两种不同的呼吸效应,一为吸气时程延长,膈神经放电积分幅值升高;二为膈神经放电积分幅值下降,呼吸时程无明显变化。(2)ACE中心区微量注射纳洛酮,呼吸频率增加,积分幅值升高,吸气时程缩短。(3)预先注射纳洛酮,可阻断吗啡在ACE中心区的吸气延长效应,而对其它的呼吸指标不产生影响。提示:ACE神经元上可能存在有内源性吗啡受体,内源性吗啡通过其受体可对呼吸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52只麻醉兔和4只清醒兔上均观察到,自然呼吸时膈神经于呼气相有紧张性放电。同时引导膈肌肌电表明这种活动与膈肌紧张性的维持有关。这种电活动在切断引导电极外周段的膈神经后仍然存在。通气量不足、动脉血 PCO_2增加或 PO_2减少使其减少或消失;吸入纯氧或过度通气引起相反效应。切断窦神经或延髓腹外侧面化学敏感区局部贴敷浸有普鲁卡因的滤纸片,使膈神经呼气相放电增强;颈动脉窦区注入30—75μg NaCN 或将 pH=6的酸性人工脑脊液滤纸片贴于延髓化学敏感区,使膈神经呼气相放电减弱。本工作提示正常血气浓度及其变化经相同的外周和中枢化学感受机制同时发动两种调节过程:1.通过调节吸气肌位相性活动而调节肺通气量;2.通过调节吸气肌呼气相紧张性活动而调节肺机能余气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长时持续电刺激家兔Btzinger复合体(Bt.C)对膈神经放电的影响。方法采用10~50μA,40~100Hz,波宽0.3ms的刺激参数,对30只家兔Bt.C进行15~30s的刺激。结果刺激期间,出现膈神经放电的抑制或“切断”,即吸气相减弱或消失;随刺激强度和频率的增加,膈神经放电被抑制的程度逐渐增强;刺激Bt.C所致的吸气抑制存在“习惯化”现象,表现为一定刺激范围内,随刺激时间的延长,膈神经放电积分幅度呈“阶梯”状逐步上升;停止刺激后出现膈神经放电的“反弹”,主要表现为放电幅度明显升高,而后逐渐恢复正常;膈神经放电的“习惯化”具有一定的短时记忆效应。结论非联合性学习和记忆形式存在于Bt.C对呼吸的调节中,与Bt.C有关的神经元突触在功能上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相似文献   

11.
电刺激兔下丘脑乳头体及其周围区域诱发期前收缩(HSE)。电刺激一侧颈迷走神经中枢端,或电刺激延髓孤束核区域(NTS),均使HSE数减少。而电刺激延髓最后区、网状结构内2/3区域的背侧部以及三叉脊束核等区域对HSE数影响不大。NTS内微量注射乙酰胆碱,使HSE数减少。NTS内微量注射阿托品,可减弱刺激迷走神经对HSE的抑制作用。上述结果提示:电刺激颈迷走神经中枢端对HSE有抑制作用,此作用可能与延髓孤束核内乙酰胆碱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2.
实验在66只麻醉、制动,断双侧颈迷走神经和人工通气的家兔上进行。通过微量注射神经元胞体兴奋剂谷氨酸钠和神经元胞体抑制剂甘氨酸,改变孤束核腹外侧区神经元兴奋活动,探讨对下丘脑弓状核诱发电位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和意义。实验结果如下:(1)孤束核腹外侧区微量注射谷氨酸钠,可使膈神经放电显著增加和使弓状核诱发电位P2及N2波幅显著降低;而微量注射甘氨酸则使膈神经放电显著减少和使弓状核诱发电位P2及N2波幅显著增大。(2)静脉注射纳洛酮对谷氨酸钠引起的膈神经放电兴奋效应无明显影响,但能翻转谷氨酸钠对弓状核诱发电位P2及N2波幅的抑制效应。提示:孤束核腹外侧区呼吸神经元的兴奋活动可扩散至弓状核,并对弓状核诱发电位产生影响,此影响可能是由内源性阿片系统参与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观察了孤束核(NTS)内微电泳神经肽Y(NPY)对压力感受性刺激和化学感受性刺激反应神经元放电的影响。在62个单位放电中,其中对微电泳NPY表现兴奋反应34个单位,19个单位表现抑制反应,无反应单位9个。微电泳NPY对压力感受性刺激呈兴奋反应的单位主要表现兴奋作用(16/21),对抑制反应单位主要表现抑制作用(7/11),对化学感受性刺激的兴奋单位(8/14)和抑制单位(5/9)均主要以兴奋为主。  相似文献   

14.
对27只氯醛糖和氨基甲酸乙酯麻醉的猫观察了选择性激活颈动脉压力和化学感受器对孤束核(NTS)及其附近区域单位放电的影响。共记录到103个对颈动脉压力感受器激活(新福林1—2μg/kg,iv)和/或颈动脉化学感受器激活(尼古丁,5—20μg,注入甲状腺动脉)起反应的单位,其中81个位于NTS,在这些单位中,14个仅对化学感受器激活起反应(10个兴奋和4个抑制),44个以各种组合形式对化学和压力感受性刺激都起反应,23个仅对压力感受器刺激起反应(18个兴奋和5个抑制)。在定位分布上,对两种刺激都起反应的单位主要位于NTS尾部,仅对化学感受性刺激起反应的单位多位于NTS的腹外侧,其它有反应的单位分别位于舌下神经旁区,旁正中网状核和延髓腹侧尾端。这些结果表明,颈动脉区压力和化学感受器活动传入到NTS,并在其中的一些神经元上发生会聚。 在全部有反应的NTS单位中,68个对压力感受性刺激起反应,其中46个兴奋,21个抑制(P<0.005);58个对化学感受性刺激起反应,其中36个兴奋,22个抑制(P>0.05)。这些结果提示,化学感受性刺激对NTS神经元引起兴奋和抑制两种反应,而压力感受性刺激则诱发兴奋为主的反应。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在29只局部麻醉、肌肉麻痹的家兔,用电生理方法研究了呼吸复苏剂回苏灵(dime-fline,DIM)兴奋呼吸的机制。在20例完整动物,静脉注射 DIM 使膈神经放电增加,出现兴奋效应。有效剂量为0.05—0.3mg/kg。在上丘水平去大脑后,同样剂量的 DIM 也能出现类同效应。横断脑干使动物处于长吸或喘息状态下,静脉注射 DIM 都能使膈神经放电增加,并加快呼吸频率,调整呼吸型式接近于正常。在11例动物的延髓孤束核区,用微电泳给予 DIM、GABA 及 BIG(bicuculline),观察了60个单位的放电变化,看到 DIM 能使 GABA敏感单位的放电出现兴奋、阻遏及先兴奋后阻遏等不同效应。在36个 GABA 敏感单位(其中吸气相关单位27个,非呼吸相关单位9个)中,DIM 能对抗 GABA 效应的有32个(其中吸气相关单位24个,非呼吸相关单位8个),不能对抗的有4个(其中吸气相关单位1个,非呼吸相关单位3个)。在13个微电泳 DIM 能对抗 GABA 效应的单位中,静脉注射小剂量 DIM可使其出现兴奋效应,并可对抗 GABA 效应。以上结果提示,DIM 对膈神经放电的兴奋效应,可能是阻断了脑干呼吸中枢的内源性 GABA 对呼吸与非呼吸相关单位的抑制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在戊巴比妥钠麻醉兔,电刺激颈迷走神经中枢端,在同侧孤束核(NTS)区可记录到一个由三个子波组成的复合电位。它们的潜伏期分别为6.8±0.6ms(P1),25.8±4.2ms(P2)和89.1±2.7ms(P3)。这可能代表着不同性质的迷走传入纤维的突触后电位。同侧蓝斑(LC)内微量注射谷氨酸钠使P2,P3波的幅值明显降低。电刺激LC在同侧NTS区诱发出111个有反应单位,其潜伏期平均为6.3±1.4ms。在169个对迷走传入刺激有反应的NTS单位中,有90个对LC刺激也有反应。39个(占43.3%)会聚性单位对上述两种刺激的反应相似,而其余的呈不同的反应。对LC和迷走刺激分别均呈兴奋反应的25个NTS单位中,如预先刺激LC,则有14个单位对迷走刺激的兴奋反应受到明显抑制,另11个单位的兴奋反应完全被抑制。上述结果提示:激活蓝斑核具有抑制NTS对迷走传入刺激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细胞外记录大鼠外侧臂旁核(LPBN)神经元单位放电,观察了刺激穹隆下器(SFO)在记录单位诱发的逆向反应和静脉注射新福林兴奋外周压力感受器和刺激孤束核(NTS)减压区诱发的顺向反应。实验发现:刺激 SFO,9.9%(15/151)的 LPBN 神经元有逆向反应。静脉注射新福林,40.7%(22/54)的 LPBN 神经元有抑制反应,27.8%(17/54)有兴奋反应。刺激 NTS,55.6%(94/169)的 LPBN 神经元呈现顺向兴奋反应;22.5%(38/169)呈现顺向抑制反应。观察静脉注射新福林对 SFO 刺激有逆向反应的 LPBN 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在两个受试单位均见抑制反应。观察刺激 NTS 对逆向反应单位自发放电的影响,在8个受试单位中,6个呈兴奋反应;2个呈抑制反应。以上结果表明:LPBN 接受来自 NTS 的兴奋性或抑制性压力感受性传入,并把这种信息经 LPBN-SFO 直接通路传输到 SFO。  相似文献   

18.
将卒中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_(sp))和正常血压对照大鼠(WKY)随机分为可乐宁、α_1受体拮抗剂育亨宾加可乐宁及对照组,进行孤束核(NTS)内微量注射。实验观察到,在SHR_(sp)中,可乐宁的降压效应及外周 ANF 释放减少的效应比 WKY 大鼠更明显。阻断α_2受体后,在 WKY 大鼠中,可乐宁的降压效应被完全阻断,而在 SHR_(sp)仅部分被阻断;两种大鼠的外周 ANF 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可乐宁组两种大鼠的血浆儿茶酚胺水平明显降低,育亨宾可阻断该反应。以上结果提示,ANF 未参与 NTS 内微量注射可乐宁引起的降压效应,在 SHR_(sp),ANF 释放的减少可能为血压依赖的代偿反应;可乐宁通过α_2受体介导抑制外周儿茶酚胺的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