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饲料中不同水平n-3 HUFA对军曹鱼生长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鱼粉、豆粕和酪蛋白为蛋白源,通过调节饲料中的牛油和鱼油水平,使饲料中高度不饱和脂肪酸(n-3HU-FA)的含量分别达到0.60、0.96、1.24、1.56、1.77和2.11%,配制出6种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并以此饲料投喂军曹鱼幼鱼(8.3±0、5g)8周。实验结果显示饲料中n-3HUFA水平对实验鱼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但却显著影响了军曹鱼的特定生长率(SGR)。随着饲料中n-3HUFA水平的升高,SGR相应提高,但当饲料中n-3HUFA水平高于1.24%时,各处理之间的生长没有出现显著差异。随着饲料中n-3HUFA水平的升高,肌肉和肝脏中18:1n-9的含量逐渐下降,而22:6n-3的水平相应升高。根据实验结果,当以特定生长率为评价指标时,用折线模型估计出军曹鱼对饲料中n-3HUFA的需求量约为1.49%。  相似文献   

2.
神经坏死病毒MCP重组疫苗对军曹鱼稚鱼的免疫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赤点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衣壳蛋白基因重纽蛋白制备成的疫苗,通过腹腔注射免疫军曹鱼稚鱼,实验鱼分为一次免疫组A(A1、A2、A3)和三次免疫组B(B1、B2、B3)及对照组C.结果显示免疫效果与免疫接种的剂量并不是呈线性关系,免疫剂量为50μg的B2组免疫效果明显好过10μg或100μg的B3组.免疫组死亡率和发病率均比对照组低,其中A2、B2组的相对存活率和相对保护率分别为31%、28%和54%、56%.B2组和对照组的累计死亡率和发病率呈现极显著差异,分别为P<0.01和P<0.04.免疫组问比较,三次免疫组死亡率和发病率均比一次免疫组低.在对存活下来的鱼进行RT-PCR检测,免疫组的阳性率只有60%或80%,而对照组的则高达100%.可见,此重组疫苗对军曹鱼有显著的免疫保护效应,可作为预防神经坏死病毒感染的疫苗.  相似文献   

3.
饵料系列对军曹鱼仔鱼生长、消化酶活力和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饵料是鱼类早期发育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并且随着个体发育,饵料类别不断变化。为了评定各种饵料的效果并筛选得到军曹鱼仔鱼早期发育阶段适宜的饵料组合,进行了本实验。军曹鱼仔鱼在750L桶中孵出并暂养2d,然后在水泥池中培育4d(3—6日龄),并投喂轮虫;在第7日龄,将240尾仔鱼随机平均分配至12个70L桶中,共分4组,每组3桶;7—15日龄,4组仔鱼分别投喂轮虫、卤虫无节幼体、桡足类和桡足类投;16—42日龄,分别投喂轮虫、卤虫无节幼体、桡足类和鱼糜。第42日龄,将全部仔鱼取样、称重并于-80℃保存备用。鱼体匀浆、离心后的上清液作为粗酶液用以测定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等消化酶活力,还测定了粗蛋白、粗脂肪等主要体成分,并统计了生长指标。结果表明:(1)组IV的生长表现最佳;(2)组III的成活率最高;(3)饵料对三种酶的活力和体成分都有极显著的影响;(4)组III的蛋白酶活力、组I的淀粉酶活力和脂肪酶活力最高,尤其是组I的淀粉酶活力比其他各组高出6.8—11.9倍;(5)各组鱼体的粗蛋白含量均较相应饵料的低,而粗脂肪含量则比饵料的高。因此,可以认为:仔鱼长期饥饿时,消化酶可能存在补偿性分泌,并优先利用糖类和脂肪作为能源;军曹鱼仔鱼对脂肪的沉积效率较蛋白高。  相似文献   

4.
以长吻(鱼危)仔鱼为实验对象, 探讨不同投喂水平对7-14日龄阶段和21-29日龄阶段的长吻(鱼危)仔稚鱼存活、生长以及鱼体组成的影响。7-14日龄阶段设计6个投喂水平, 分别为: 20、30、40、50、60和70 % IBW/d(IBW: initial body weight); 21-29日龄阶段设计6个投喂水平: 10、20、30、40、50、60 % IBW/d。实验结果表明: (1)投喂水平显著影响长吻(鱼危)仔稚鱼的存活和生长(P0.05)。7-14日龄阶段, 投喂水平为30%-60% IBW/d处理组的仔鱼存活率显著高于20%与70 % IBW/d投喂组(P0.05)。特定生长率随投喂水平的增加显著上升, 以60% IBW/d投喂组最高(P0.05)。21-29日龄期间, 10% IBW/d投喂组存活率显著低于50% IBW/d投喂组(P0.05), 特定生长率(SGR)则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组(P0.05); (2)鱼体体长体重变异系数未受投喂水平的显著影响。鱼体产出与饲料投入之比、鱼体水分含量随投喂水平升高显著下降(P0.05), 粗蛋白含量则显著上升(P0.05); 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 (3)分别通过存活率和投喂水平做一元二次回归、特定生长率与投喂水平做折线回归得到7-14日龄阶段的仔鱼最适投喂水平为43 % IBW/d; 通过仔鱼存活率和特定生长率与饲料投喂水平做折线回归得到21-29日龄阶段的仔鱼最适投喂水平分别为30.62% IBW/d和28.41% IBW/d。    相似文献   

5.
实验旨在确定2种规格军曹鱼的脂肪需求, 同时探索不同含量的脂肪对2种规格军曹鱼体组成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鱼粉、酪蛋白和豆粕为蛋白源, 鱼油为脂肪源, 通过添加不同配比的鱼油配制6种脂肪水平[5.27%、8.22%、10.81%、14.26%、17.32%和20.94% (占干重)]的等氮实验饲料。挑选(38.24±0.30) g (25尾/箱, 40 g规格)和(529.17±5.67) g (10尾/箱, 500 g规格)2种规格的军曹鱼, 置于浮式网箱(1.3 m×1.3 m×2.5 m)中每日饱食投喂2次, 分别进行10周和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脂肪含量的增加, 2种规格军曹鱼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效率(FER)均先上升再下降, 而脏体比(VSI)与肥满度(CF)均显著升高(P<0.05)。另外, 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 40 g规格的军曹鱼肝体比(HSI)、鱼体、肝脏和肌肉脂肪含量均显著升高, 鱼体水分和蛋白含量显著下降(P<0.05), 而500 g规格的军曹鱼各处理之间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 40 g规格的军曹鱼, 血清总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糖(Glu)含量显著增加(P<0.05), 而500 g规格的军曹鱼, 除血清TG在各处理之间呈现出显著差异外(P<0.05), 其余指标在各处理之间均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 以SGR和FER为评价指标, 40 g左右规格的军曹鱼脂肪需求量为13.97%—14.16%, 500 g左右规格的军曹鱼脂肪需求量为13.18%—13.47%。  相似文献   

6.
摄食不同淀粉含量饲料对军曹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旨在研究经过10周投喂不同淀粉含量的饲料的养殖实验后, 禁食1d后再投喂对170 g军曹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饲料以鱼粉为蛋白源, 鱼油、豆油、大豆卵磷脂为脂肪源, 分别添加0%(对照组)、6%、12%、18%、24%和30%的小麦淀粉(以微晶纤维素调平), 养殖实验期间每天饱食投喂2次. 结果表明, 饥饿再投喂饲料后各处理组军曹鱼血糖含量均在(0-5)h升高, 在5h时达到峰值, 并显著高于其他时间组, 摄食5h后开始下降, 7h时基本恢复到投喂前水平; 血清总蛋白含量在不同处理组以及同一处理组的不同时间点上均没有显著差异; 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在(0-5)h显著升高, 5h后其含量开始下降, 7h时基本恢复到投喂前水平. 其中0%、6%和12%组, 摄食5h后其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摄食前与摄食后7h和24h, 而在18%、24%和30%组中, 其含量无显著差异; 0%淀粉组血清中胆固醇含量在(0-2)h显著升高, 2h时达到峰值, 在(2-7)h呈下降趋势, 之后趋于平稳. 其他处理组都是在(0-5)h升高, 5h后开始下降, 在7h时基本恢复到投喂前水平. 18%-30%组, 摄食后5h血清中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摄食前与摄食后24h. 军曹鱼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0-5)h显著升高, 摄食5h后其含量开始下降, 7h时基本恢复到投喂前水平, 但各组不同时间点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而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除在24%添加组中, 摄食后5h显著高于摄食前(0h)及投喂结束后24h处理组, 其他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 综上所述: 170 g军曹鱼禁食再摄入不同含量的小麦淀粉后其血清中血糖含量先升高后降低, 随着饲料中糖添加量的增加, 其峰值先增加, 后趋于平稳. 军曹鱼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含量会升高, 对其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急性盐度胁迫对军曹鱼稚鱼渗透压调节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环境盐度急性胁迫对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稚鱼鳃Na+-K+ATPase(NKA)活性及血清渗透压、Na+、K+和Cl-离子调节的影响.结果表明:将稚鱼从盐度37中直接转移至盐度0、5、15、25、37(对照)和45的水体中,12 h后仅盐度0处理出现死亡(死亡率100%).各处理鳃NKA活性和血清渗透压在最初3 h内出现一定波动,随后变化平稳.试验结束时(12 h), NKA活性与盐度梯度呈“U”型分布,盐度5处理酶活性显著高于其它处理(P<0.05),盐度15处理活性最低,而各处理的血清渗透压大小(293~399 mOsmol·kg-1)与盐度呈正相关;在3~12 h内稚鱼血清Na+和Cl-浓度随盐度升高而升高,但增幅较小,血清K+浓度则与盐度呈负相关;12 h稚鱼的等渗点为328.2 mOsm·kg-1,相当于盐度11.48,而Na+、K+和Cl-等离子点分别为155.2、6.16和137.1 mmol·L-1,分别相当于盐度10.68、20.44及8.41.军曹鱼在生理上具有广盐性鱼类的“低渗环境高NKA活性”特征,有较强及迅速的渗透压和离子调节与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8.
选取初始体重为(9.46±0.01) g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为研究对象, 以30%鱼粉组为对照, 分别添加5%磷虾水解物(LKH)和10%磷虾水解物(HKH)以替代鱼粉蛋白, 配制3组等氮等脂的饲料, 在室内流水养殖系统进行为期10周的养殖实验, 旨在探究饲料中添加磷虾水解物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 HKH组大菱鲆幼鱼的特定生长率(SGR)、饲料效率(FE)、蛋白质效率比(PER)、蛋白质沉积率(PP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但摄食率(F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LKH、HKH组大菱鲆幼鱼肌肉总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LKH、HKH组肝脏谷草转氨酶(GO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而血清GOT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HKH组肝脏谷丙转氨酶(GP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LKH组(P<0.05), 但血清GPT活性显著低于LKH组和对照组(P<0.05); HKH组肠道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同时随着磷虾水解物添加量的升高, 肠道及幽门盲囊胰蛋白酶活性先降低后升高, 且在HKH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结果表明, 在饲料中添加10%磷虾水解物能够提高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性能, 促进其氨基酸代谢和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9.
不同脂肪源对泥鳅稚鱼生长性能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饲料不同脂肪源对泥鳅稚鱼生长性能及鱼体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实验选择初始体重为(10.002.00) mg的健康泥鳅稚鱼1500尾, 随机分为5组, 每组3个重复, 每个水箱100尾鱼, 分别投喂5种含有鱼油(FO)、大豆油(SO)、玉米油(CO)、花生油(PeO)和棕榈油(PaO)的配合饲料, 每种饲料3个重复, 饲养期为40d。结果显示, 摄食不同脂肪源饲料的泥鳅稚鱼在增重率、成活率、饲料系数等生长性能指标和体成分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 但是, 摄食FO组鱼体极性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植物油组(P0.05)。鱼油组鱼体中性和极性脂肪中总n-3系脂肪酸含量和EPA+DH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植物油组(P0.05)。植物油组鱼体极性脂肪中20:4n-6含量显著高于鱼油组(P0.05), 表明泥鳅稚鱼具有将C18转换为C20的能力。研究表明, 在饲料中添加足量磷脂, 鱼油、大豆油、玉米油、花生油、棕榈油都可以用作泥鳅稚鱼期专用饲料脂肪源。  相似文献   

10.
研究通过90d的投喂实验研究不同配方饲料对池塘养殖长吻(鱼危)(Leiocassis longirostris Günther)生长性 能和鱼肉品质的影响.实验使用5种饲料 (Cont:对照、HP:高蛋白、HC:高糖、HL:高脂和HE:高能). 结果发现:HC组鱼体生长最差,而HP组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效率(FE)都最高.鱼体水分和脂肪含量变 化趋势相反,HL组最低,HE组略高,HP组最高.鱼体脂肪主要分布于内脏,在HL和HE组显著增高,导致 出肉率(yield)显著降低,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增多.投喂实验结束时,鱼体背部黄度(B~*)HC组最高,HE组 其次,HP组最低,腹部红度(a~*)HE组最高,HL组次之,HP组最低.新鲜肉色各处理无差异,冰冻3d后,鱼 肉L~*和白度(△E)HE组最高,HL,组其次,Cont组最低;鱼肉a~*Cont组最高,HL组其次,HP组最低.新鲜鱼 肉硬度、胶黏性均为HP组最高,Cont组其次,HE组最低,其他肉质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饲料营 养中脂肪是影响肉质最明显的因素,饲料脂肪通过控制鱼体成分影响鱼体体色、肉质,以及冰冻储存产生的 MDA;冰冻储存显著降低鱼肉品质,冰冻后鱼肉硬度、胶黏性、咀嚼性和系水力都明显降低,黏附性明显增 大,该指标的变化是肉质降低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军曹鱼血液指标及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9  
测定军曹鱼的血液指标,红细胞密度为2.69±0.86×106个/mm3,白细胞密度为1.50±0.09×104个/mm3;血 红蛋白含量为7.42±0.22g/L,红细胞渗透脆性为0.43±0.07g%,红细胞沉降速率为1.18±0.46mm/h。观察军曹鱼 外周血液涂片,可区分出红细胞、血栓细胞、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但没有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 性粒细胞。在外周血液涂片观察中还发现了较多未成熟的红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以及少量正在分裂的红细胞。 血栓细胞、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在白细胞中所占比例分别为61.20±6.30%,16.60±3.28%,16.00± 3.61%和6.20±3.90%。对肝脏、脾脏、头肾和中肾等四种造血组织进行了涂片观察,军曹鱼的血细胞主要在头肾 和肾脏产生;脾脏是军曹鱼粒细胞发生的另一个场所,而肝脏也具有产生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军曹鱼线粒体DNA全序列与鲹鱼宗系的系统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长距PCR法测得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全长16758 bp的mtDNA基因组全序列(GenBank登录号:FJ154956和NC011219),结构组成与其他硬骨鱼类基本一致。Blast获取GenBank数据库的高相似度(score=10055—30213)全序列数据,运用最大简约法、邻位连接法、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重建了军曹鱼与其他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并采样用松散分子钟(Uncorrected relaxed lognormal clock)对军曹鱼的起源时间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1)军曹鱼与鲯鳅科的亲缘关系较参与分析的其他鱼类更为密切(后验概率为0.997),推测军曹鱼大约起源于56百万年(Million years ago,Ma)前的古新世塔内特阶(Thanetian)时期;(2)军曹鱼科、鲯鳅科和印鱼科聚为一支,但其置信度较低(后验概率为0.593),且丝帆鱼科、鲹科分别与鲭科和鲀科鱼类聚为不同分支,因此不支持鲹鱼宗系(Carangoid lineage)为单系群。  相似文献   

13.
试验采用3×3因子设计,探讨了饲料中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1龄团头鲂[均重:(50.37±1.27)g]生长性能和体组成的影响。试验设3个蛋白质水平(25%、30%和35%)和3个脂肪水平(3%、6%和9%),共配制9组饲料。试验鱼饲养于网箱(规格为2 m×1 m×1 m)中,每天投喂3次,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蛋白质和脂肪之间无交互作用存在(P>0.05)。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存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饵料系数显著受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影响(P<0.05)。其中,25%蛋白组的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其他蛋白组(P<0.05),而6%脂肪组显著高于其他脂肪组(P<0.01)。尽管35%蛋白6%脂肪组的饵料系数最低,但与除了25%蛋白3%脂肪和25%蛋白9%脂肪这两组外的其他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蛋白效率比和氮保留率随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显著降低(P<0.05)。此外,蛋白效率比显著受脂肪水平的影响(P<0.05),以6%组最高。能量保留率随脂肪水平的升高显著升高(P<0.05)。鱼体肥满度随蛋白质和脂肪水平的升高显著升高(P<0.05)。腹脂率和肝体比随脂肪水平的升高显著升高(P<0.05),而受蛋白质水平的影响较小(P>0.05)。蛋白质水平对全鱼、胴体和肝脏的组成均无显著影响(P>0.05)。脂肪水平对全鱼水分、脂肪和能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其中,全鱼水分含量随脂肪水平的升高显著降低(P<0.01),而脂肪和能量含量则显著升高(P<0.01)。胴体和肝脏水分、脂肪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全鱼基本一致。以上结果表明,1龄团头鲂的适宜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分别为30%和6%,适宜蛋能比为18.21 g/MJ。  相似文献   

14.
饲料蛋白水平对宝石鲈生长和体组成影响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选择体重一致、健康无病、初始体重104.13±0.46g宝石鲈105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重复,分别喂以蛋白水平为23.64%、28.45%、33.50%、3.04%和41.62%的等能颗粒饲料(以白鱼粉为蛋白源),在15口水泥池中控温养殖8周,研究饲料蛋白水平对宝石鲈生长和体组成的影响.饲养试验结果表明:饲料蛋白水平为33.50%时,宝石鲈的增重率最大,与饲料蛋白水平23.64%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5).试验不同组间鱼体肥满度、肝体指数、蛋白质净利用率和饵料系数没有显著差异(P>0.05).通过增重率的折线法分析结果表明,宝石鲈获得最佳增重率的饲料蛋白需要量为33.94%.饲料蛋白水平对鱼体组成和肌肉成分研究表明,饲料蛋白水平为33.50%时鱼体蛋白含量最高,与蛋白水平23.64%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研究旨在探讨洱海土著鱼类春鲤(Cyprinus longipectoralis)(初始体重0.55 g)对蛋白质和脂肪的需求量。实验采用3×3双因子设计,蛋白水平为33%、39%和45%,脂肪水平为5%、8%和11%,共9组等能饲料。实验在水温为(28±2)℃的室内微流水系统中进行,为期56d。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蛋白水平的提高,摄食率显著降低(P<0.05),饲料效率、能量沉积率、鱼体水分和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但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蛋白沉积率、鱼体灰分含量和能值均无显著变化(P>0.05)。随着脂肪水平的提高,特定生长率、蛋白沉积率和鱼体蛋白含量显著下降,鱼体脂肪含量显著上升(P<0.05),而摄食率、饲料效率、能量沉积率、鱼体水分和灰分含量以及能值则无明显变化(P>0.05)。通过折线回归分析得出,当饲料中蛋脂比为7.30时,春鲤有最大的特定生长率。研究结果表明,春鲤饲料中适宜的蛋白和脂肪水平分别为33%—34%和4%—5%。  相似文献   

16.
饲料蛋白水平对泥鳅幼鱼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 convertAbstractHtml(article.abstractinfoCn, "cn")}}    相似文献   

17.
设计5个饲料蛋白水平(30%、33%、36%、39%和42%)和2个脂肪水平(6%和9%)的52的因子试验,配制10种试验饲料,分别饲喂10组三重复平均体重为95.5 g的二龄青鱼70d,以探讨不同蛋白和脂肪水平对青鱼生长和体组成等的影响。结果表明: 鱼体增重随饲料蛋白水平从30%提高到39%不断增加(P0.05),进一步提高饲料蛋白水平至42%时,鱼体增重则不再显著变化(P0.05);饲料系数随饲料蛋白水平从30%提高到39%而不断降低(P0.05),进一步提高饲料蛋白水平至42%时,也不再显著变化;蛋白质效率和蛋白保留率随饲料蛋白水平呈下降趋势;以鱼体增重为指标,经折线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求得适宜的饲料蛋白水平为占干饲料的40%。饲料蛋白、脂肪水平及其交互作用对的试验鱼成活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脂肪水平、饲料蛋白与脂肪的交互作用对鱼体增重、饲料系数、摄食率和蛋白质效率也均无显著影响(P0.05)。摄食蛋白水平为30%和33%饲料的青鱼与摄食蛋白水平36%-42%饲料的青鱼相比,有较低的水分和较高全鱼脂肪(P0.05)。青鱼脏体比和肌肉粗脂肪含量均随着饲料中蛋白水平的提高呈降低的趋势。摄食脂肪水平为9%的饲料的青鱼较摄食脂肪水平为6%的饲料的青鱼,有较高脏体比、全鱼脂肪含量和肌肉粗脂肪含量(P0.05)。上述结果说明,青鱼摄食低蛋白和高脂肪的饲料造成过多的体脂积累。在试验条件下,青鱼大规格鱼种饲养阶段适宜的饲料蛋白和脂肪水平分别为占干饲料的40%和6%。    相似文献   

18.
水产养殖成功与否, 除取决于遗传、环境及养殖管理外, 还与水产饲料的质量 (营养素含量、营养素平衡和原料品质) 息息相关。与畜禽饲料相比, 水产饲料的一大典型特征为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s)。在饲料生产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 饲料中的PUFAs极易发生自由基链式反应, 产生一系列有害的氧化产物。摄食氧化油脂后, 养殖鱼类的摄食、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吸收、骨骼发育、肌肉品质和体表色素沉积等均会遭受不利影响, 鱼类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态面临严峻威胁。文章总结了饲料油脂氧化对养殖鱼类生长性能及健康状态的危害, 概述了油脂氧化产物的产生过程, 剖析了脂肪氧化产物对动物组织细胞的危害机理, 指出了现有研究所忽略的问题, 并对未来相关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南方鲇的营养学研究:饲料中大豆蛋白水平对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以初始体重为 2 3 .78± 0 .0 9g的南方鲇幼鱼为实验对象 ,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为期 6周的生长实验。以大豆蛋白分别替代 0 %、1 3 %、2 6 %、3 9%、5 2 %和 6 5 %的鱼粉蛋白 ,配制成 6种等氮 (粗蛋白为 48%)、等能 (总能 2 0 KJ/ g)的饲料 ,用于探讨饲料中鱼粉蛋白与大豆蛋白的不同比例对南方鲇生长及饲料转化率的影响。实验在 2 7.5± 0 .2℃水温条件下进行 ,溶氧维持在 5 mg/ L以上 ,光照周期为 1 4L:1 0 D。实验结果表明 ,当大豆蛋白分别替代1 3 %、2 6 %和 3 9%的鱼粉蛋白时 ,3组之间的特定生长率 (SGR)的差异不显著 (P>0 .0 5 ) ,但均显著高于 5 2 %和 6 5 %替代水平 (P<0 .0 5 )。其中 1 3 %和 2 6 %的替代水平的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5 ) ;3 9%替代水平的特定生长率 (SGR)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P>0 .0 5 ) ;而 5 2 %和 6 5 %替代水平的特定生长率 (SGR)则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 5 )。饲料转化率 (FCE)、蛋白质效率 (PER)和蛋白质累积率 (PPV)分别在各处理组之间的差异关系与特定生长率 (SGR)在各组之间的变化相类似。因此 ,本文提出南方鲇饲料中大豆蛋白替代 3 9%的鱼粉蛋白是适宜的 ,过量的添加将影响南方鲇的生长及饲料转化率。通过分析认为大豆蛋白影响南方鲇生  相似文献   

20.
微量元素对虫草蝠蛾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跃雄 《动物学研究》1992,13(2):145-151
按月采样,分析测定虫草蝠蛾幼虫体微量元素的组成。应用Q模式系统聚类方法,分析了幼虫受环境影响引起的元素代谢变化。结果表明虫体所含元素与环境温度的变化及自身的生理活动密切相关。5、10月份幼虫组的元素含量相近,前者正当幼虫结束休眠后恢复活动的时期,后者是幼虫处于准备进入越冬的前期,两组幼虫此时均处于取食高峰期。3、4月份组的亦较接近,幼虫正渐恢复活动但不取食。8月份幼虫蜕皮前后,消耗较大,需摄取大量食物。计算结果表明7、9月份的元素含量接近,这与上述现象有一定联系;应用对应因子分析法得到的结果是:元素Fe、P对10、11月份幼虫组的贡献值显著;Na、Ca、Mg对8、9月份的贡献值显著;Cu、Zn、Co、Cd、Si对4、5月份的贡献值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