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晚期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方法。方法:肝门部胆管癌9例,肿瘤局部切除,胆肠吻合,吻合口后壁采用血管吻合线无创吻合,残余肿瘤^125I组织间植入持续、精确、适形的放射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黄疸于1-2月后基本消退,未出现胆漏及胆管炎等并发症,随访2-18月,全部存活。结论:肝门部胆管癌肿瘤局部切除,胆肠吻合时后壁采用血管吻合线吻合,可以简化手术;^125I组织间植入治疗残余肿瘤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对于胆管癌行肿瘤姑息性切除者,可降低术后复发,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晚期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方法.方法:肝门部胆管癌9例,肿瘤局部切除,胆肠吻合,吻合口后壁采用血管吻合线无创吻合,残余肿瘤125I组织间植入持续、精确、适形的放射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黄痘于1-2月后基本消退,未出现胆漏及胆管炎等并发症,随访2-18月,全部存活.结论:肝门部胆管癌肿瘤局部切除,胆肠吻合时后壁采用血管吻合线吻合,可以简化手术;125I组织间植入治疗残余肿瘤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对于胆管癌行肿瘤姑息性切除者,可降低术后复发,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无法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病人的生活质量,改进第Ⅲ肝段肝内胆肠吻合术.方法:回顾分析15例改良式第Ⅲ肝段肝内胆肠吻合术,讨论其在治疗晚期肝门部胆管癌病人应用.结果:所有的病人手术均顺利进行,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式第Ⅲ肝段肝内胆肠吻合术在治疗晚期肝门部胆管癌中,减黄效果好,胆漏少,为一个合理安全的术式.  相似文献   

4.
王冬冬  曹秀峰  吕进  朱斌  李苏卿 《生物磁学》2011,(3):452-455,492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活度的125I粒子以及联合TACE治疗兔VX2肝移植癌的疗效及其病理基础,探讨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肝癌的有效性。方法:建立兔VX2肝癌模型。60只肝癌模型兔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A组)植入空白剂量(0mCi)125I粒子,B组植入1.0mCi125I粒子,C组植入0.7mCi125I粒子,D组植入0.4mCi125I粒子,E组植入0.7mCi125I粒子+TACE。观察植入前后各组肿瘤体积并计算抑瘤率,切除肿瘤组织及周围正常组织进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各治疗组肿瘤大小在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均小于同期对照组(A组)(P〈0.01)。在不同观察时期抑瘤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组间抑瘤率差异在治疗后2周最为明显(P〈0.01),但均高于D组(P〈0.01)。治疗后6周病理提示D组部分组织内仍可见少量肿瘤细胞,而其余各治疗组均未见明显的肿瘤细胞残存,B组对周围肝组织损伤较大,C组、E组适中。总体疗效E组优于其余各治疗组。结论:125I粒子联合TACE治疗肝癌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的治疗方案,是肝癌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其中单个粒子活度以0.7mCi左右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5.
谈宗国  毛世华  刘洁  章伟芬  熊辉 《生物磁学》2013,(26):5127-5129,5142
目的:研究复发性妇科恶性肿瘤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125I粒子植入后血清CA125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40例复发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实验组20例行腹腔镜下切除病灶并进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对照组20例仅行腹腔镜切除病灶治疗。监测术后6个月内患者血清CA125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随访的6个月内,实验组的血清CA125水平明显降低,术后3个月降低至正常水平共有14例(75%);术后随访的6个月内,对照组血清CA125水平降低后逐步升高,术后3个月降低至正常水平共有3例(1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的2a肿瘤生存率为20%,对照组为8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妇科恶性肿瘤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125I粒子植入后血清CA125水平显著降低,该法是评估肿瘤治疗疗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活度的125I粒子以及联合TACE治疗兔VX2肝移植癌的疗效及其病理基础,探讨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肝癌的有效性。方法:建立兔VX2肝癌模型。60只肝癌模型兔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A组)植入空白剂量(0mCi)125I粒子,B组植入1.0mCi125I粒子,C组植入0.7mCi125I粒子,D组植入0.4mCi125I粒子,E组植入0.7mCi125I粒子+TACE。观察植入前后各组肿瘤体积并计算抑瘤率,切除肿瘤组织及周围正常组织进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各治疗组肿瘤大小在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均小于同期对照组(A组)(P<0.01)。在不同观察时期抑瘤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组间抑瘤率差异在治疗后2周最为明显(P<0.01),但均高于D组(P<0.01)。治疗后6周病理提示D组部分组织内仍可见少量肿瘤细胞,而其余各治疗组均未见明显的肿瘤细胞残存,B组对周围肝组织损伤较大,C组、E组适中。总体疗效E组优于其余各治疗组。结论:125I粒子联合TACE治疗肝癌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的治疗方案,是肝癌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其中单个粒子活度以0.7mCi左右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蒋桂花  杨蓓  吕进  王和明  袁丽 《生物磁学》2011,(Z1):4696-4698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食管鳞癌围手术期的护理的临床效应。方法:2000.01-2005.12间IIb-III期233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随机分为根治加125I粒子植入组(n=112)和单纯性根治术组(n=121)。术前进行放疗知识的专业宣教,根据CT影像资料,根据术前TPS计划模拟肿块所布源的最外层粒子总数作为最终植入数,一般为10~22粒,约为计算量的2/5,术中直视下125I粒子(北京原子高科公司提供)组织间植入。术后防护宣教;用γ射线探测仪检查患者周围的射线强度;通过X摄片观察粒子位移和质量评估;观察术后并发症及生存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粒子验证无移位、脱落,技术评估满意;未见出血量增加和吻合口瘘。结论:术中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食管鳞癌,患者依从性好;放射污染小;操作简单、安全;有效降低局部复发率而不增加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MR平扫、MRCP、DWI序列及MR动态增强扫描等不同MR检查方法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9例肝门部胆管癌在上述不同MRI检查方法中所显示的影像特征,提高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认识。结论:肝门部胆管癌在MRI平扫上表现为边界不清的等、稍长T1信号稍高T2混杂信号团块,MRCP可明确显示肝门区肝管狭窄、截断征象,远侧肝管的显著扩张,DWI序列病灶表现为扩散受限稍高信号,MR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病变表现为不强化或轻度强化,程度不一的延迟强化较具特征性,同时增强MR对胆管壁和邻近肝实质的侵犯、血管侵犯以及肝门、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的诊断价值。合理选择上述多种MRI检查方法结合临床胆管癌相关抗原、CA19-9检测能对大多数肝门部胆管癌做出正确诊断,对疾病的诊断、分型、临床治疗路径选择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术后口服胆汁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6年9月期间我科收治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前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并接受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患者89例,根据术后是否口服胆汁,将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分为两组,即口服胆汁组(51例)及对照组(38例)。所有患者均为术后3日开始进食。口服胆汁组:胆汁口服应遵循的条件为引流出的胆汁呈金黄色、无血性。术后第三天,胆汁满足口服的条件时,每6小时收集一次,经双层纱布过滤,胆汁中加入蜂蜜少量多次、随餐服下。对照组:除外口服胆汁,其余进食及治疗均相同。术后主要结局观察指标包括腹泻发生率、术后7天血清白蛋白水平,腹腔感染发生率;次要结局指标即住院时间。观察术后患者腹泻发生率、术后7天血清白蛋白水平,腹腔感染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腹腔感染、腹泻发生及住院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小于0.05,两组间白蛋白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口服胆汁是一种有效、简便且经济的方法。术后腹腔感染并发症少,缩短住院时间,腹泻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蛇志》2018,(2)
目的探讨在B超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组织间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行B超或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50例患者实施全程关护护理模式,包括术前评估及干预、术中护理、术后护理、营养干预、出院指导。结果 50例患者对放射防护相关知识完全知晓,均能顺利配合治疗及护理,护理满意度达98.0%;本组患者中主要并发症为穿刺部位轻度疼痛6例,穿刺口少量渗血3例。结论 B超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组织间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中晚期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介入法,并发症轻、发生率低,通过全程关护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放射性粒子植入防护相关知识知晓率,提高防护意识,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开发一种^125I-PLGA标记物合成的新技术,并对新合成标记物的性质进行鉴定。方法在密闭容器中,应用重复加热的方法,使Na^125I与PLGA氯仿溶液反应,实施PLGA的^125I放射性标记。并对^125I-PLGA标记物的放射性活度进行检测。结果经过上述标记过程,成功合成了^125I-PLGA标记物,此标记物释放γ射线,放射性活度和材料质量成正比。结论^125I-PLGA标记物与传统的放射性核素标记物相比,具有合成工艺简单、放射性污染易于控制、放射性活度易于检测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特比萘芬对7个属24株刺盾霉目(Chaetothyriales)黑酵母样真菌体外敏感性.方法 应用美国国家临床和实验室标准研究所(CLSI)的M38-A2方案.菌悬液终浓度为(0.4 ~5)&#215;104 CFU/mL,30℃孵育5~7d,测定最低有效浓度(MEC)和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特比萘芬对24株黑酵母样真菌MEC范围:0.125 ~4μg/mL,MEC90∶2μg/mL,MEC50∶0.25 μg/mL,GM∶0.392 9 μg/mL,特比萘芬对5株暗色真菌100%生长抑制,MIC范围:1~4 μg/mL,MIC50∶2μg/mL,MIC90∶4μg/mL.结论 特比萘芬对刺盾霉目(Chaetothyriales)中的黑酵母样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50%抑菌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浆细胞和对照组正常浆细胞免疫表型,有效地识别表达CD19^+CD56^-的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浆细胞。方法:采用四色流式细胞仪(BD,FACSCalibur)检测44例MM患者浆细胞以及25例健康骨髓捐献者正常浆细胞膜上的抗原表达。采用CellQuest软件分析结果。细胞膜表面抗原表达率大于20%定义为表达阳性。阳性率为表达阳性的患者及健康对照者所占百分比。结果:44例MM患者浆细胞免疫表型表达频率为:CD^138+;97.72%(43/44)、CD38^+:100%(44/44)、CD56^+:63.64%(28/44)、CD19:84.09%(37/44)、CD200^+:77.27%(34/44)、CD28^+:38.64%(17/44);25例对照组正常浆细胞免疫表型表达频率为:CD138^+:100%(25/25)、CD38^+:100%(25/25)、CD56^+-:100%(25/25)、CD19^+:96%(24/25)、CD200^+:0%(0/25)、CD28^+:0%(0/25)。在44例MM患者中,9%(4/44)患者表达CD19^+CD56^-,利用CD200检测4例表达CD19^+CD56^-的患者,有3例患者伴有CD200阳性表达,可与正常浆细胞鉴别。结论:CD200有利于鉴别表达CD19+CD56-MM恶性浆细胞与正常浆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rhPTH(1—34)]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和排泄情况,为进一步的临床实验提供参考。方法:用^125I-同位素示踪法结合TCA酸沉淀法测定各主要器官组织的总放射性浓度和酸沉淀部分放射性浓度,获得rhPTH(1-34)的尿粪排泄和胆汁排泄数据。结果:各主要器官组织的总放射性浓度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尿、肾、膀胱、肠内容物、肌肉、血清、肾上腺、空肠、肝、肺脏、卵巢、肠淋巴结、脾、胸腺、心脏、脂肪、睾丸和脑;大鼠皮下注射。^125I-rhPTH(1-34)后,骨骼组织中放射性分布低于血浆,但消除缓慢,血浆浓度4h较15min降低了78%,而骨骼浓度多数仅降低了50%以下;注射后72h,尿、粪分别排出注入放射性量的73.6%±10.9%和3.2%±1.3%,尿、粪合计排出注入放射性量的76.8%±11,4%;注射后12h,胆汁中累积排出注入放射性的6.64%±1.04%。经分子筛排阻HPLC证实,^125I-rhPTH(1-34)不与大鼠的血浆蛋白发生结合。结论:rhPTH(1-34)在泌尿系统中的分布较高,在脂肪和脑中最低,提示药物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就全身放射性分布而言,在骨骼中分布较高,提示药物具有一定的靶向性;rhPTH(1-34)主要经尿的形式排泄。  相似文献   

15.
韩家发  郭鹏  卢芳  马炼平  黄亚梅 《生物磁学》2011,(18):3499-3500
目的:通过胆肠吻合缝合技术的改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52例肠道吻合手术采用降落伞式缝合。结果:降落伞式胆肠吻合时间平均20min,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全部病例均未出现胆肠吻合漏,无死亡病例。结论:降落伞式胆肠吻合术具有操作简便、省时、并发症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在Graves病131I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131I治疗的186例Graves病患者,与70例健康对照组分别于131I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和18月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A)动态检测血清TRAb、FT3、FT4、TSH浓度变化,进行统计分析,并计算TRAb的阳性率。结果:70例健康对照组TRAb水平1.09±0.45 IU/L,186例Graves病131I治疗前血清TRAb水平9.95±7.18 IU/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10.306,P0.001)。131I治疗3月后TRAb水平14.81±10.37 IU/L,明显高于治疗前(t=-5.26,P0.001);131I治疗6月后TRAb水平12.33±8.73 IU/L开始下降,治疗12月后TRAb水平3.14±0.87 IU/L明显降低;治疗18月后TRAb水平1.19±0.45 IU/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88,P=0.113)。Graves病131I治疗前TRAb阳性率为93.5%,治疗后3、6、12、18个月TRAb阳性率分别为93.5%、79.6%、27.4%和8.6%。结论:Graves病131I治疗中检测TRAb水平具有指导治疗、判断疗效、预测复发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前列腺癌患者^89Sr治疗后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87例前列腺癌患者经^89Srcl2治疗1月,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后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速率散射免疫比浊分析法检测其免疫球蛋白的含量。结果:经^89Sr治疗后,患者CD3、CD19、CD4比例均明显升高,CD8比例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畔0.05),而CD16^+CD56^+无明显变化;IgG和IgA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gM无明显变化。结论:用^89Srcl2治疗前列腺癌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水平,可通过监测机体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89Sr核素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王波  汪平  王宏  王涛  杨彦平 《生物磁学》2011,(23):4490-4492
目的:探讨影响侧脑室脑膜瘤手术疗效的因素,从而更好的促进侧脑室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侧脑室脑膜瘤显微手术30例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顸后情况,其中KPS〉70分表示为预后良好,KP懿70分表示为预后不良。对各性别、年龄、部位、肿瘤大小、病理分型及术后有无并发症因素与预后进行χ^2检验与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部位、病理分型及术后有无并发症对侧脑室脑膜瘤的预后有明显影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进入模型的影响因素有2个,它们分别是肿瘤部位和术后有无并发症,其P值均小于0.05。结论:在显微手术下,侧脑室脑膜瘤大部分可以全切并取得了较好的远期疗效。肿瘤部位和术后有无并发症是影响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及时处理并发症能显著地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