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斯氏狸殖吸虫神经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建华  包怀恩 《动物学报》1993,39(1):109-110
斯氏狸殖吸虫(Pagumogonimus skrj abini Chen,1963)是人兽共患寄生虫之一,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研究斯氏狸殖吸虫的神经结构,既可了解该吸虫的生理、生化及杀虫药物作用机制,又可为研究其它吸虫的神经解剖学提供借鉴。为此,我们应用乙酰胆碱酯酶(AChE)定位技术对斯氏狸殖吸虫的神经系统进行了研究。 斯氏狸殖吸虫经无菌生理盐水37℃培养24小时,用4℃ 10%福尔马林蔗糖液固定1—2小时,自来  相似文献   

2.
范尼道佛吸虫的生活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范尼道佛吸虫的生活史包括毛蚴、胞蚴、尾蚴、囊蚴和成虫5个阶段。它的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壳菜,第二中间宿主为多种小型鲤形目和鲇形目鱼类,终末宿主是鳜。文中对这种吸虫的胞蚴、尾蚴、囊蚴和成虫的形态特征以及尾蚴的行为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描述。在用人工方法成功地将尾蚴感染青后,对不同发育阶段的囊蚴在鱼体内的形态变化和器官发育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3.
两种盾盘吸虫的生活史及吸虫纲系统发生的讨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本文记述分布在我国的盾盘吸虫六种:贝居腹盾吸虫(Aspidogaster conchicola K.Baer);黑龙江腹盾吸虫(Aspidogaster amurensis Achmerov,1956);饭岛腹盾吸虫(Aspidogaster ijimai Kawamura,1913);印度腹盾吸虫(Aspidogaster indica Dayal,1943);中华杯盾吸虫(Cotylaspis sinensis Faust and Tang,1936)及东方簇盾吸虫(Lophotaspis orientalis Faust and Tang,1936)。对各虫种的形态特征作简单描述。2.印度腹盾吸虫的生殖细胞发生及早期胚胎发育经详细观察,本文简单介绍此种吸虫的精子及卵子发生、受精卵发育达到杯状蚴过程及各发育期的形态特点。3.本文报道东方簇盾吸虫的各发育期虫体的构造特征,并简单介绍杯状蚴侵入其贝类宿主的途径和寄生部位。4.本文对盾盘吸虫的分类及系统发生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洞庭湖外睾吸虫新种及其生活史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张仁利  左家铮 《动物学报》1993,39(2):124-129
本文报告洞庭湖区鲶鱼肠道寄生的洞庭湖外睾吸虫Exorchis dongtinghuensis sp.nov(新种)及其全程生活史,其第一中间宿主为湖北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第二中间宿主为鲤鱼、鲫鱼和金鱼;终宿主为鲶鱼Parasilurus asotus。作者对各期宿主作了人工感染试验和现场自然感染调查。对其发育过程作了观察比较。  相似文献   

5.
鲫吸虫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祭)鲫吸虫,新种Carassotrema clupanodonae sp. Nov. 检获于福建省厦门海域斑(鱼蔡)Clupanodon punctatus (Temminck et Schlegel) 的消化道.    相似文献   

6.
唐嘉珏 《动物学报》1996,42(4):337-342
利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中华双腔吸虫的精子结构,探讨了它与其他复殖吸虫间的异同。结果表明:本种的成熟精子为细线状,共分为头部,中部和尾部具两根并生的,结构为9+1的轴丝。细胞核的致密程度有区域上的变化,细胞质较多,电子密度高,具一个线粒体,在单轴丝区域未观察到异常二联管及外周微管。  相似文献   

7.
四川鸟类寄生吸虫过去报道极少 ,我们于 1 980年以来 ,先后在一些县市和成都动物园解剖鸟类 1 0 0余种共 60 0多只 ,采得一些复殖吸虫 ,已鉴定出 4 1种 ,分隶于 1 6科 2 4属。现将其名录整理报道如下。1 鸟类吸虫名录1 短咽科Brachylaemidae(1)拱形短咽吸虫Brachylaemusarcuatus。橙翅噪鹛(Garrulaxellioti)、眼纹噪鹛 (G .ocellatusartemisiae)、矛纹草鹛 (Babaxlanceolatus)、棕颈钩嘴鹛 (Pomatorhinusruficollis)、白领凤…  相似文献   

8.
唐嘉玉  李敏敏 《动物学报》1996,42(3):225-230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中华双腔吸虫的精子发生,并与其它复殖吸虫进行比较,提出了复殖吸虫精子发生的一般过程,结果显示它与大多数复殖吸虫精子发生的超微结构相似,原始的精原细胞经过次有丝分裂,两次减数分裂成为精细胞,它经过分化,形态变化后成为成熟精子,精子形成共分为六个阶段。其中形成共分为六个阶段,其中有以下首次报道的特征,(1)中央胞持区的生长速度在开始时比鞭毛裂快;(2)在鞭毛与中央胞质区融合前,线  相似文献   

9.
鳗鲡独孤吸虫种群生物学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鳝感染独孤吸虫是一个随机过程。其感染率为23.5%,感染强度为3.1,32cm以下的黄鳝示检出鳗鲡独孤吸虫,32cm以上的黄鳝的感染率随宿主的体长增长而增大,但期感染强度无甚差异。鳗鲡独孤吸虫种群主要由体长2 ̄6mm的虫体组成,在宿主种群中为聚集分布。鳗鲡独孤吸虫的寄生不引起宿主肥满度的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任佩锋  郎所 《动物学研究》1993,14(2):97-101
扫描电镜显示东方杯叶吸虫体被有许多族生棘,具纤毛乳突和无纤毛窝状乳突,附着器皮层特化为微毛。透射电镜观察表明,皮层是由合胞体、基膜和肌肉层组成,合胞体通过细胞通道与皮层细胞相连。文中详细描述了这些结构,揭示无纤毛窝状乳突为腺乳突,皮层细胞间存在线粒体细胞和附着器皮层形成微毛,探讨了这些结构的生理功能。体外培养成虫皮层结构的某些不正常变化,如皮层细胞的空虚松散,可作为评价吸虫体外培养的一种指标。  相似文献   

11.
樊培方  陆雅君 《动物学报》1994,40(4):337-343
东方次睾吸虫雌性生殖器官(卵巢、输卵管、卵黄-输卵管、卵模、梅氏腺和子宫)透射电镜观察。卵巢内有不同成熟期的生殖细胞,成熟初级卵母细胞有几个靠近核的核仁样小聚体和许多沿质膜的皮质颗粒。首次发现并描述卵巢和输卵管接合处(卵巢壶腹)的超微结构,输卵管上皮为纤毛状,梅氏腺仅一种类型膜状小体细胞,经有微管支持的细小管道穿过卵模将膜状小体排入卵模腔内,在卵黄-输卵管和卵模中有精子,卵模和子宫中有受精卵。虫卵  相似文献   

12.
我国微茎类吸虫研究:ⅩⅢ.微茎类吸虫成虫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久群  柯小麟 《动物学报》1992,38(4):372-376
  相似文献   

13.
面状前吻吸虫生活史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升发 《动物学报》1994,40(3):231-240
本文报告面状前吻吸虫的全程生活史。首次发现其第一中间宿主-寻氏肌蛤通过大量的观察研究确认其胞蚴只有一代,尾蚴和囊蚴都有不同程度的现象,同时还指出后蚴的发育与水温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鮻单脏吸虫,新种Haplosplanchnus lizae sp. nov. 和巨卵希氏单脏吸虫,新种Schikhobalotrema megaovus sp. nov. 检获于厦门集美附近海域棱鮻Liza carinatus肠道.鮻单脏吸虫,新种Haplosplanchnus lizae sp. nov与该属已知种的双腺单脏吸虫H. bivitellosus Zhukov,1971最为相似,它们都具有2列卵黄腺,但在卵黄腺的组成和虫卵大小方面存在明显差别;巨卵希氏单脏吸虫,新种Schikhobalotrema megaovus sp. nov. 与该属已知种的区别在于其虫卵0.130-0.12×0.096-0.120(0.133×0.108)特别大.    相似文献   

15.
雅安市发现巴氏背孔吸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氏背孔吸虫能实验感染鸭和鸡。该虫虫体大小为3.45—4.55×0.85—100mm,虫体的腹面有三列腹腺,左右两侧列各有17个,中间一列为15个,阴茎囊发达,约为虫体长的1/3及子宫末段长的2倍,子宫末段富有子宫颈腺。  相似文献   

16.
内蒙科尔沁草原的中华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chinensis Tang et Tang,1978)其第二中间宿主是黑玉蚂蚁(Formica gagates),而山东滨州地区的矛形双腔吸虫(D.lanceatum Rud.,1803)和枝双腔吸虫(D.dendriticum Rud.,1819)的蚂蚁宿主是中华蚂蚁(Formica sinica)。作者用中华双腔吸虫的黏球感染山东的中华  相似文献   

17.
卵形半肠吸虫的生活史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唐仲璋  唐崇惕 《动物学报》1992,38(3):272-277
  相似文献   

18.
亚洲象(Elephas maximus)为一大型食草兽,是我国的一类保护动物。使用蛭得净驱治亚洲象巨大肝片吸虫(Fasciola gigantica)。在国内极少报道,在我园尚属首次。武汉动物园于1985年7月从云南引进2只。因我园地处  相似文献   

19.
重庆盾腹吸虫一新种(吸虫纲:盾腹目:盾腹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述了盾腹吸虫1新种,即重庆盾腹吸虫Aspidogaster chongqingensis sp.nov.并与其它相似种进行比较。新种体呈椭圆形,盾盘较大,几占虫体腹面大部,由48-50个小槽组成,分为4排;口直径0.144-0.169mm,咽椭圆形,较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