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龙 《昆虫学报》1962,(2):138-138
作者于1957年5—8月在吉林省大石头黎明林区采到柏氏赛蚊(Theobaldia(C.)bergrothi Edw.)成虫,其后于大沙河林区及黑龙江省的太平沟林区采到同种的幼虫,并将一部分幼虫培养到成虫。  相似文献   

2.
1.土灰虻是北京附近地区虻类的主要种类之一。它分布在东北、华北及华东等地。成虫为害牛、驴、骡等家畜。本文是1951—54年在北京进行生活史研究的一个报告。 2.土灰虻的成虫自6月上旬开始出现,6月下旬至7月下旬发生最多,9月中旬以后,则极少发现。全年的活动时间约为3(1/2)月。 3.本种虻的卵期平均为4.5日,每一卵块孵出的幼虫平均为564个。幼虫期在当年羽化的幼虫,平均为61.3日;在翌年羽化的幼虫,平均为359日。蛹期平均为10.6日。本种虻主要一年发生1代,仅有少数的个体当年可以发生第2代。 4.本种虻的孳生地主要在水稻田,在芦苇塘和长有窄长叶杂草的水塘亦常有孳生,但在河、溪等流动的水源则未有发现。本种以幼虫越冬,其中以成熟幼虫占极多数。越冬的处所多在堤岸下22—25厘米深的冻结土中。 5.本种虻有一种卵寄生蜂——黄胸黑卵蜂,寄生率达23—34%。这种卵寄生峰在7月间发生最多。 6.关于本种虻各虫期的形态,本文均有描述;其中雄虻及各幼期的形态,尚系初次记述。 7.根据生活史与习性的研究,对本种虻的防治问题,提出了几点意见;铲除田埂,清理池塘和积水洼地,利用天敌以及适当期间进行药治等。  相似文献   

3.
夹竹桃天蛾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玉兰  林仲桂 《昆虫知识》2010,47(5):918-922,F0004
夹竹桃天蛾Daphnis nerii(Linnaeus)是夹竹桃上的重要害虫,具有间歇性爆发的特点。该虫在湖南省衡阳地区1年发生2~3代,以蛹在寄主附近的枯枝落叶层、表层松土及土壤缝穴中越冬。越冬代成虫于6月上旬出现,6月中下旬产卵。6月下旬第1代幼虫孵化;第1代成虫于7月中旬出现,7月下旬产卵。第2代幼虫8月上旬孵化,8月下旬至9月上旬幼虫危害最历害,9月中旬开始化蛹,化蛹持续到10月中旬。第2代蛹发生分化,一部分成为越冬蛹,另一部分则羽化为成虫。第2代成虫于10月上旬开始产下第3代卵。10月上旬第3代幼虫开始孵化,11月中旬第3代幼虫开始化蛹、越冬。  相似文献   

4.
山东豆秆黑潜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杆黑潜蝇是大豆的重要害虫之一,在山东省大豆产区均有分布。已知寄主有大豆、赤豆等九种豆科植物。幼虫蛀食髓部及木质部,形成隧道,严重影响养分和水分的传导。危害重时,幼苗枯死,轻时植株生长缓慢,花荚脱落,产量降低。 豆秆黑潜蝇在山东一年发生五代,以蛹过冬。翌年6月上旬末为蝇始发期,下旬中达盛发期。7月上旬为一代幼虫盛期,旬末为一代蝇始发期,下旬中达盛期,旬末至8月上旬中为二代幼虫盛期和二代蝇始发期,中旬达盛期,下旬为三代幼虫盛发期。四、五代重叠发生。成虫活动以6—8时为盛期。卵单粒散产,多产在叶背近基部主脉附近表皮下,以上中部叶着卵较多,卵历期2—3天。一代幼虫主要危害春豆,二、三代相继危害春豆和夏豆,四、五代危害晚播大豆及赤豆等。幼虫老熟后,在豆株茎壁上咬一羽化孔,以便成虫羽化钻出。 防治措施:集中处理越冬寄主,消灭越冬蛹:增施肥料,提早播种,适时间苗等农业措施,均有一定效果。在成虫盛发期用50%杀螟松、50%辛硫磷、50%马拉硫磷和40%乐果乳剂原液超低量喷雾,毒杀当代成虫及下代幼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作者在整理采自云南和广东的蚋科标本中,发现蚋属3个国內新纪录。 1. 节蚋 Simulium nodosum Puri, 1933 模式产地为印度库尔格附近的考维里河。在云南省保山(道街,1983. V.17,属于峡谷地带,海拔600米)采到12♀♀,6♀♀,68蛹,95幼虫;昌宁(湾甸,1983. V. 20,峡谷地带,海拔700—800米),35♀♀,4♀♀,59蛹,87幼虫。为一常见种,雌成虫喜刺叮人血。幼虫与蛹孳生于小河中的树枝、庄稼  相似文献   

6.
人工释放异色瓢虫防治黄瓜蚜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是1960—1962年分别在吉林省四平农校及怀德县的工作结果。早春在杨树、铁叶子、车前子、杏树、梨树、海棠、白菜、豌豆、红花及小麦等十余种有蚜虫的植物上,均可采到越冬后的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Pallas)。我们收集异色瓢虫释放到蚜虫为害的黄瓜上,进行防治试验,获得相当成效。兹简报于下。 异色瓢虫在公主岭地区,5月下旬开始出现第一代卵及幼虫,6月上旬出现蛹及成虫。在此时期可以大量收集,充分利用。我们用指形管收集成虫及幼虫,用剪刀采集卵块及蛹,分别放在采集箱的小室中,以免互相残杀。在6月上旬,平均每天每人可采到数百头。采回的瓢虫,进行饥饿处理。在室温下不给任何饲料,成虫经过3—5天,幼虫经过2天,死亡很少。饥饿后  相似文献   

7.
邓国藩 《昆虫学报》1962,(4):371-376
纳氏矩头蜱是典型的草原种类, 其分布遍及内蒙古、西北、东北、华北等牧区。它属于三宿主类。成虫主要寄生在各种大牲畜, 幼虫和若虫寄生在草原上的野鼠类和其它小动物。在自然界一年发生一代。成虫的活动季节主要在春季, 但寄生数量以3月下旬至4月下旬最多;在秋季也有极少的成虫侵袭牲畜, 但在宿主上过冬而不吸血。绝大多数的个体则以饥饿成虫在草原上过冬。幼虫的寄生季节是在6月上旬至8月上旬, 而6月下旬及7月上旬, 其寄生数量最多。若虫从6月下旬至8月中旬寄生于宿主, 但出现盛期在7月中、下旬。 本种蜱发育周期的长短因气温不同而异。雌蜱当以牛饲养, 吸血8-10日;饱食落地后3-25日开始产卵, 产卵期31-44日, 每一蜱产卵6995-10549粒;卵期15-36日;幼虫孵出后3-4日开始摄食, 当以兔饲养, 吸血2-3日, 落地后8-12日变为若虫;若虫在出现后2-3日开始摄食, 当以兔饲养, 吸血7-8日, 经过14-20日变为成虫。自雌蜱开始吸血至下一代成虫出现, 总共需要62-121日, 平均需要108.5日。 本种蜱的分布密度因自然条件不同而异。一般在干旱的半荒漠草原地带数量较多, 而在潮湿低洼的草原地带数量则相当少。成虫的寿命长约一年, 越冬后的饥饿成虫可以生活到7月底;但饥饿幼虫和若虫约生活3-4个月, 入冬后它们就死亡。 根据生物学的研究, 对本种蜱的防治问题, 提出了几点意见:轮换牧地, 适当期间进行药治和捕杀野生小动物等。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北地区大豆主要食叶性害虫种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健  赵奎军 《昆虫知识》2010,47(3):576-581
2005~2007年,对大豆食叶性害虫种类开展了系统调查。共发现5目、15科、29种害虫。大豆蚜Aphisglycines Matsumura、茄无网长管蚜Acythosiphon solani(Kaltenbach)、豆黄蓟马Thrips nigropilosus Uzel、二条叶甲成虫Monolepta nigrobilineata(Motsch.)、双斑萤叶甲成虫Monolepta hieroglyphica(Motsch.)、大造桥虫Ascotis selenaria Schiffermüller et Denis幼虫及豆卜馍夜蛾Bomolocha tristalis Lederer幼虫为主要食叶性害虫。其中,大豆蚜、茄无网长管蚜田间发生较早,6月上旬已有发生;大造桥虫幼虫、豆卜馍夜蛾幼虫发生较晚,6月下旬后田间始见发生。豆黄蓟马成虫危害期为6月上旬至9月上旬,若虫危害期为6月中旬至8月下旬。二条叶甲成虫的危害期为6月上旬至9月下旬,双斑萤叶甲成虫发生期为7月上旬至9月上旬。  相似文献   

9.
戴贤才 《昆虫学报》1965,(3):274-284
大栗金龟(虫甲)是四川西北部重要农林害虫之一,幼虫为害青稞、小麦、豌豆、马铃薯、玉米、甜菜等作物及森林苗圃中的幼苗,成虫为害杉树、桦树、杨树等森林。1955—1963 年在炉霍虾拉沱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查明大栗金龟(虫甲)在炉霍虾拉沱六年发生—代,幼虫越冬五次,成虫越冬一次。卵于7月下旬至10月上旬孵化为幼虫,卵期由于产卵时期的温度和土壤湿度不同而为45—66天。幼虫于10月中旬开始下降至40厘米以下越冬,第二年4月中旬开始上升至5—15厘米的土层为害;五次越冬后,于6月中旬至7月上旬在12—44厘米的土层中化蛹,幼虫期58个月强。蛹于7月下旬至9月上旬羽化为成虫,蛹期约两个月。成虫当年不出土,第二年5月上旬开始出土,中下旬最盛:出土后,飞往附近林缘杉树上取食交尾。5月下旬末,雌虫开始飞回田间产卵,成堆产在13—26厘米的土层中,每堆12—28粒。成虫于6月中旬至7月上旬死亡,成虫期约10个月。  相似文献   

10.
在宁夏银川利用室内自然条件比较观察了莱氏脊漠甲Pterocoma reitteri Frivaldszky和洛氏脊漠甲Pterocoma loczyi Frivaldszky的生物学特性。莱氏脊漠甲2年发生1代,以成虫和幼虫越冬,越冬幼虫于翌年6月下旬至9月上旬化蛹,羽化成虫7月上旬开始出现;洛氏脊漠甲2年发生1代,以成虫和幼虫越冬,越冬幼虫于翌年3月中、下旬出土活动,并在5月下旬至7月下旬化蛹,羽化成虫6月上旬出现。2种脊漠甲的幼虫在室内饲养条件下均有自相残杀的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