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西尼罗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尼罗病毒 (West Nile virus,WNV) 首先在1937年乌干达的西尼罗地区的Omogo镇的一位发热病人血液中分离到,从而得名[1].西尼罗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  相似文献   

2.
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是由一组含单股正链RNA基因组的囊膜病毒组成,包括登革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寨卡病毒、西尼罗病毒、黄热病病毒等,经由虫媒传播,可引起人类和动物的严重虫媒病毒病。黄病毒基因组由1个开放阅读框、5′非编码区和3′非编码区三部分组成。5′和3′非编码区含有病毒基因组复制所必需的启动元件;高度结构化的3′非编码区负责黄病毒亚基因组RNA的产生,从而有助于病毒逃避宿主免疫反应;此外3′非编码区还可作为疫苗研究的靶标。鉴于非编码区在黄病毒的蛋白翻译、基因组复制和免疫调节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本文就黄病毒基因组非编码区的结构与功能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侯爵  刘颖  邵一鸣 《病毒学报》2011,27(4):388-394
黄热病毒(Yellowfever virus,YFV)是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的典型代表,为RNA病毒其不仅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导致人类疾病的"滤过性颗粒",也是第一个被证实通过蚊蜱传播的病毒。黄热病是一种区域性疾病,在南美  相似文献   

4.
1984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建议将黄病毒属从披膜病毒科(Togaviridae)划出来成为新的病毒科——黄病毒科(Flaviviridae)。Westaway等给黄病毒科作了如下的定义:由一组有包膜的单链RNA病毒组成,直径为40—50nm。包膜通常含糖蛋白;RNA有传染性,RNA的分子量约为4×10~6Dalton,3′末端缺乏多聚腺苷酸(PolyA)。体外实验中,病毒基因组RNA可翻译出结构蛋白,无亚基因组(Subgenomic)mRNA合成。成熟病毒颗粒的形态发生位于改变了的内浆网小池(cisternae)中。黄病毒科目前仪由黄病毒属(Flavivirus)组成,黄病毒属大约包括70种病毒,其代  相似文献   

5.
黄病毒科病毒包括三个属,即黄病毒属(Flavivirus),瘟病毒属(Pestivirus)和丙型肝炎病毒属(Hepacivirus)。这些病毒均能引起人和动物患严重疾病。黄病毒属黄热病毒(Yellow fever virus,YFV)、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能引起发烧、出血,患者死亡率极高,瘟病毒属牛腹泻病  相似文献   

6.
Zika病毒(Zika virus,ZIKV)是一种新现虫媒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其感染后临床表现为轻症发热,因病重住院者罕见。流行病学数据显示Zika病毒病的流行与自身免疫性神经性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及先天性小头畸形有关,引起了专家和公众的关注,但具体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寨卡病毒与黄热病毒、登革热病毒、日本脑炎病毒、西尼罗病毒等都属于蚊媒传播的黄病毒属病毒。寨卡病毒分离于1947年,但由于分布区域有限,所致寨卡热症状较轻,很长一段时间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最近一些年,特别是2015年后,巴西的寨卡疫情暴发及其与新生儿小头畸形的关联,引起了全球越来越多的关注。疫苗是应对寨卡疫情的重要手段,目前全球有30余个机构在进行寨卡病毒疫苗的研发。本文综述了寨卡病毒的生物学、流行病学、临床特征以及当前不同类型寨卡病毒疫苗研发现状,同时对其他几种黄病毒属病毒批准和临床阶段疫苗情况进行了概述,以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西尼罗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军 《生命科学》2005,17(5):445-448
西尼罗病毒(West Nile virus,WNV)属黄病毒科,为正单链RNA病毒。它在人类中的感染导致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传染性疾病,主要由蚊虫叮咬传播。自20世纪50年代首例报告西尼罗病毒自然感染所致脑炎后的几十年内,西尼罗病毒脑炎在欧洲及中亚地区散在、小规模流行。西尼罗病毒脑炎于1999年在美国的爆发及随后几年在北美的流行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这次爆发流行中新出现的种种迹象,如其中间宿主——野生鸟类的大量死亡,人类感染者中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比例的增高等,提示近期的遗传变异已使西尼罗病毒感染的病理学与流行病学发生了较显著的变化。另外,随着感染的流行,蚊虫叮咬以外的传播途径,如输血、器官移植、母婴传播等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同时,人们对阻止疫情所急需的疫苗的研制也在进行之中。本文就近几年来对西尼罗病毒的感染、免疫与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黄病毒能引起严重的人类疾病,但是并无特定药物来治疗病毒感染。黄病毒非结构蛋白NS3的N端区域及其辅因子NS2B构成蛋白酶,该酶切割病毒的多聚蛋白形成成熟的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来帮助病毒完成增殖过程。NS2B-NS3pro蛋白酶在黄病毒生命周期中起关键的作用,使之成为抗病毒药物研发的重要靶标。本文综述了黄病毒属中寨卡病毒、登革热病毒、西尼罗病毒的NS2B-NS3pro蛋白酶结构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相关抑制剂与蛋白酶形成的复合物结构,以期为研发抗黄病毒药物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登革2型病毒E蛋白结构域Ⅲ的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登革病毒(Dengue virus, DENV)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为单股正链RNA病毒,有4个不同的血清型(DENV- 1,2,3,4),主要通过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和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传播,可引起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等多种疾病 [1,2].  相似文献   

11.
黄病毒是一大科人类致病性的单股正链RNA病毒。黄病毒包括登革病毒、西尼罗脑炎病毒及日本脑炎病毒等成员,主要径通过节肢动物的叮咬进行传播,即为虫媒黄病毒。研究发现,在虫媒黄病毒复制过程中,除病毒基因组正链RNA、互补的负链RNA及两者的杂合RNA分子外,在病毒感染细胞后还能产生一种病毒亚基因组RNA(subgenomic RNA,sgRNA)。近年对这种sgRNA展开了比较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其产生机制与已知的其他病毒sgRNA产生机制并不相同。该sgRNA的产生与虫媒黄病毒基因组3’非编码区所形成的保守二级结构有关,同时宿主核酸酶对其的不完全降解亦有重要作用。虫媒黄病毒基因组3’非编码区中带有多个与病毒复制相关的RNA元件,而sgRNA的发现有助于全面地认识病毒RNA与宿主RNA代谢途径间的相互作用,为最终阐明病毒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崔香玲  周睿  岑山  周金明 《病毒学报》2018,34(2):264-271
寨卡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主要通过伊蚊属传播。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寨卡病毒感染与胎儿的小头畸型症和成人的格林巴利综合征紧密相关,但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或FDA已批准的药物。新近研究表明,小分子抑制剂可通过多种机制抑制寨卡病毒。虚拟筛选技术、老药新用等思路有望为抗寨卡病毒药物的研发带来新突破。本文就目前寨卡病毒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发现新型高效寨卡病毒抑制剂提供依据及思路。  相似文献   

13.
寨卡病毒(Zika virus)是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一种虫媒病毒,可经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也可通过血液、泪液传播,以及性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寨卡病毒一旦感染孕妇,就会有导致胎儿感染的可能.成人多出现一些较轻的临床症状,但胎儿更容易受到中枢神经系统的伤害,继而诱发小头畸形,重症脑部发育缺陷以及一些神经系统性...  相似文献   

14.
NS3蛋白在黄病毒科病毒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病毒科病毒包括三个属,即黄病毒属(Flavivirus),瘟病毒属(Pestivirus)和丙型肝炎病毒属(Hepacivirus).这些病毒均能引起人和动物患严重疾病.黄病毒属黄热病毒(Yellow fever virus,YFV)、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能引起发烧、出血,患者死亡率极高,瘟病毒属牛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petivirus, BVDV)、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CSFV)等能引起其各自宿主家畜患严重疾病.近年来,又发现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与人类原发性肝癌和肝硬化密切相关.然而,目前仍没有对各种黄病毒科病毒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是近年来干扰素对丙型肝炎治疗的疗效低,反复率高,使得研究更为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成为各种病毒疾病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在BVDV的研究中发现,当非结构蛋白NS3蛋白与NS2蛋白一起以复合物的形式存在时,病毒对其寄主是非致病性的;而当NS3蛋白独立地存在时,病毒颗粒是致病性的[1].这提示NS3蛋白很可能与病毒的致病性密切相关.而且,序列分析表明非结构蛋白NS3(nonstructure protein 3)是黄病毒科病毒中最为保守的非结构蛋白.后来许多研究证明NS3蛋白参与蛋白质水解加工,以及病毒的复制,对病毒的生命循环是必需的.因此,NS3蛋白成为了人们研究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15.
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为单股正链RNA病毒,有4个不同的血清型(DENV-1,2,3,4),主要通过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和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传播,可引起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等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16.
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为单股正链RNA病毒,有4个不同的血清型(DENV-1,2,3,4),主要通过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和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传播,可引起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等多种疾病[1,2]。E蛋白是位于DENV表面的结构蛋白,由495个氨基酸组成,它既含有黄病毒亚群特异的和登革病毒血清型特异的抗原表位,又有与中和,血凝抑制作用有关的抗原表位,是病毒颗粒的主要包膜蛋白[3]。Modis等研究表明,DENV-2型E蛋白以延伸的二聚体形式平铺在病毒表面,折叠成3个不…  相似文献   

17.
黄病毒NS2-3/NS3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杰  赵启祖  赵耘  宁宜宝 《病毒学报》2007,23(3):235-239
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牛病毒性腹泻病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和羊边界病病毒(Border disease virus,BDV)共同组成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的瘟病毒属(Pestivirus)。近年来,对该属病毒的核酸序列、蛋白结构、基因组片段及其表达产物功能  相似文献   

18.
庚型肝炎病毒(HGV/GBV-C)是10年前发现的单正链RNA病毒,属黄病毒科,病毒基因组RNA长约9.4kb),含1个开放读码框架,编码2 900左右的氨基酸.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NS5蛋白在西尼罗病毒的特异性检测方面的应用及NS5在黄病毒复制中的作用机理。采用RT.PCR方法扩增了西尼罗病毒株的NS5基因片段,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VAX1,构建真核表达质粒。以重组质粒免疫BALB/c小鼠后取脾脏进行杂交瘤细胞融合,建立能稳定分泌西尼罗NS5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VAX1-WNV—NS5,免疫动物后获得了28289等4株稳定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均为IgM型。真核表达质粒免疫后成功地诱导了针对NS5蛋白的体液免疫应答,单抗特异性分析显示4株单抗与其他黄病毒存在一定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20.
病毒复制子 (Replicon) 是指来源于病毒基因组的能够自主复制的RNA分子,保留了病毒非结构蛋白基因,而结构蛋白基因缺失或由外源基因替代。昆津病毒 (Kunjun virus) 为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成员,其复制子具有表达效率高、细胞毒性低、遗传稳定等特点,在病毒基因组复制调控机制、外源蛋白表达、新型疫苗和基因治疗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以下就昆津病毒复制子系统的构建、特性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