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俯瞰鄱阳湖     
纪伟涛的名字是与鄱阳湖的盛名联系在一起的。鄱阳湖烟波浩淼,是闻名遐尔的中国第一大淡水湖。纪伟涛从空中审视鄱阳湖珍禽候鸟的航空摄影,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他的作品频频在国内外刊物上  相似文献   

2.
刘子豪  陆建忠  黄建武  陈晓玲  曾群 《生态学报》2021,41(17):6936-6948
鄱阳湖流域近年来旱涝灾害频发,原有的水量平衡被打破。因此,开展鄱阳湖地区潜在蒸散量及干旱效应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潜在蒸散量(Reference Evapotranspiration,ET0)是评价区域水资源配置和计算干旱指数的重要指标。以我国的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区,依托统计降尺度模型,基于站点观测数据、气候模式数据以及美国环境中心再分析数据,运用遗传算法构建多模式集合,模拟未来情景下流域潜在蒸散量和干旱指数(Drought Index,DI)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基于遗传算法构建的模式集合较单一气候模式或等权模式集合,模拟性能佳;RCP4.5、8.5情景下流域ET0均呈上升趋势,ET0变化的第一主周期分别为20年和4年,流域ET0未来空间变化特征表现为东高西低;RCP8.5情景下,鄱阳湖流域DI在年际上呈显著上升趋势,9-11月是干旱风险防范的关键时期;流域年DI变化的主周期为8年,流域的中东部地区将是未来干旱风险防范的重点区域。本研究为认识区域尺度下气候变化对潜在蒸散量的影响提供借鉴,同时为政府部门科学应对鄱阳湖流域未来时期可能出现的旱情提供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4.
鄱阳湖的蚌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江西省北部,面积达2,780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淡水湖泊之一。湖中盛产蚌类,捕蚌渔业已有悠久的历史,滨湖渔民富有捕捞经验,据不完全统计,江西省近几年平均年产蚌壳达八百万斤,其中绝大多数系鄱阳湖所产。蚌类的用途很广,有相当经济价值;很早以前我国人民已利用其贝壳作为螺钿和钮扣的原料。根据在各地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3月,我们在江西省鄱阳湖区展开了渔民生活现状的调查。其间,我们见到一份渔民的请愿书。撇开其中的情绪化内容,可以看到这份请愿书是渔民因两个方面的现实状况而提出的:一是有关捕捞许可证的问题,二是渔民转产问题。渔民关于补发捕捞许可证的请求,表明了他们希望继续从事捕捞活动,与之相对,有关渔民转产的要求,则反映了他们寻找其他出路,从而脱离渔民身份的心声。如此看来,这份请愿  相似文献   

6.
目前长江干流和洞庭湖中的长江江豚处境危急,特别是洞庭湖中的种群可能最先走向野外灭绝.与这两处水域不同,根据2005~2012年的连续监测,鄱阳湖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虽然在不同年度及季度之间有一些变动,但总体上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约为450头.这是十分有趣的现象,为何独独鄱阳湖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能够在过去8年维持相对稳定呢?其实,这还是与鄱阳湖保持相对较好的水域生态环境相关.我们认为,鄱阳湖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的稳定与鄱阳湖“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自然生态水文节律、统一集中的渔政管理机制及相对干流和洞庭湖区较低的人类活动强度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7.
<正>鄱阳湖多重的生态及社会经济功能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江西的母亲湖,接纳赣、抚、信、饶、修等河流来水,调蓄后从湖口流入长江。按照湖泊成因分类,鄱阳湖属于洪泛湖,是一个过水性、吞吐型和季节性湖泊。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鄱阳湖呈现高水是湖,低水似河的自然景观,即水  相似文献   

8.
正对于熊猫鸟汤米来说,世界上最令人抓狂的事儿便是写作文。今天,题目刚发下来,一脸愁苦的汤米便挠掉了身上不下5根羽毛。我最幸福?这个话题真难呀,分明已经超纲了!谁不知道,熊猫鸟向来都是只有国宝的长相,毫无国宝的待遇,哪有幸福可言?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通过对鄱阳湖流域的流域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综合分析,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寻找有效的途径以及相应解决问题的办法,旨在促进鄱阳湖流域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实现流域综合治理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通过对鄱阳湖流域的流域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综合分析,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寻找有效的途径以及相应解决问题的办法,旨在促进鄱阳湖流域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实现流域综合治理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1984—1986年,我们对鄱阳湖地区的11个县的兽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采集标本及收购皮张387号,计46种。加上原有文献记载该地区共有兽类52种。全区年产各种皮张15万张左右,其中以黄鼬皮产量最高。药用兽以穿山甲为主,最高年产量约5000只左右。珍稀保护兽类共有11种。本文还就兽类的分布、资源状况及对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等作了较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正>尊重并顺应鄱阳湖流域自然规律,深入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突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探索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流域综合管理、生态保护与修复等制度。摘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实施方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印发)  相似文献   

13.
鄱阳湖越冬白鹤家庭行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琼  钱法文 《动物学杂志》2013,48(5):759-768
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采用焦点取样法,对在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越冬的白鹤(Grus leucogeranus)家庭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家庭为活动单位的白鹤群,成年白鹤活动时间分配比例为:取食80.9%、警戒10.5%、理羽4.0%、游走3.9%、其他0.7%;越冬早期,成年白鹤游走行为的日节律呈现早、晚高,中午低,低谷在10:30~12:30时;越冬晚期,13:00~14:00时出现明显的取食低谷及警戒、游走和理羽的高峰;而越冬早期、中期的理羽高峰出现在14:00~15:00时;成年白鹤雄性与雌性的活动时间分配比例差异不显著;越冬期早、中、晚三个时期,成年白鹤的警戒(F=3.45,P=0.040)、理羽(F=6.99, P=0.001)及游走(F=7.79, P=0.001)行为比例差异显著。幼鹤活动时间分配比例与成年白鹤差异非常显著。幼鹤活动时间分配比例为:取食66.2%、乞食14.0%、警戒3.7%、理羽5.4%、游走3.6%、其他7.1%。雄性成鹤对幼鹤的喂饲频次呈递减趋势,雌性成鹤对幼鹤的喂饲频次从11月底到12月初呈上升趋势,12月中旬以后呈递减状态。整个越冬期,雄、雌成鹤喂饲幼鹤频次无显著性别差异(P=0.340),但越冬中期(P<0.001)及晚期(P=0.005)表现出极显著差异。随着幼鹤的成长,其活动时间节律发生较大变化;幼鹤取食行为比例明显增加,同时其乞食行为的比例显著减少,警戒行为比例显著增加。本次研究从行为学的角度展示了成年白鹤性别差异、幼鹤的生长过程及成鹤对幼鹤生长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鄱阳湖渔业资源现状及其环境监测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1997-1999年对鄱阳湖区渔业资源与环境进行了动态监测,统计渔获物2778kg,生物学测定1627尾,采集到鱼类122种,隶属于12目21科77属,其中鲤科鱼类种类最多,计65种,占53.3%,湖区渔获物个体偏小,以1-2龄鱼为主,鲤、鲫基本上是当年鱼,鄱阳湖现有鲤,鲫产卵场33处,主要分布在湖区东,南,西部,年均有效产卵面积616.66km^2,年均产卵量56.85亿,鄱阳湖区湖口,蛤蟆石,星子,康山水域湖水的pH,COD,Cr^ 6,Cd,Zn,Cu,Pb,总磷,氨氮,总汞均未超过渔业水质标准,鄱阳湖区水质良好。  相似文献   

15.
16.
鄱阳湖典型湿地植物群落土壤酶活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调查了鄱阳湖典型湿地植物群落表层土壤(0~10 cm)养分性状及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不同群落之间显示了较明显的土壤养分性状及土壤酶活差异.灰化薹草群落与水蓼群落显示了较高的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全磷与有效磷含量,而芦苇群落土壤养分含量明显低于其他群落.灰化薹草群落与水蓼群落土壤蔗糖酶活性与蛋白酶活性也明显高于其他群落;此外,脲酶活性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也以水蓼群落与灰化薹草群落最高.表明这2种植物群落土壤中碳、氮、磷等元素转化速率要高于其他植物群落.芦苇群落与芦苇(荻)群落则显示了较低的土壤蔗糖酶活性、蛋白酶活性、脲酶活性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相比较而言,多酚氧化酶以芦苇群落最高,其次为阿及薹草群落、水蓼群落和灰化薹草群落;香蒲群落多酚氧化酶活性则显著低于其他群落.相关分析表明:多酚氧化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关系不密切;蔗糖酶、脲酶、蛋白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及氮素含量则呈明显的正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表征湿地土壤质量的演变动态.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1月至2009年3月,采用样线法、样方法和因子分析法对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白鹤(Grus leucogranus)觅食地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鹤在保护区的分布具有时空动态性,主要受水位和食物的控制;白鹤对不同类型觅食地具有选择性(P0.05),对沉水植物型觅食地,即以苦草(Vallisneria natans)、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为主的沉水植物型生境利用度最大;白鹤各型觅食地各因子的方差分析表明,植被因子具有极显著差异(P0.001),基底因子和掘食因子具有显著差异(P0.05);因子分析表明,觅食地选择以取食效率因子为主,其次是基底因子和食物丰富度因子。  相似文献   

18.
阙江龙  王生 《动物学杂志》2022,57(3):439,446-439
鲻(Mugil cephalus)隶属于鲻形目(Mugiliformes)鲻科(Mugilidae)鲻属,为浅海中上层鱼类,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地中海、黑海等温带和热带近岸海区,我国沿海均有分布。鲻对盐度的适应广,在淡水、咸淡水和盐度高达40的海水中都能生活,适温范围3~35℃,喜暖水(区又君2015)。鲻个体大、生长快、食物链短,是我国沿海经济鱼种。鲻可栖息在近岸浅海、河口的咸淡水交界处及港湾内,在长江主要分布于其河口附近(毛节荣1991,倪勇等2006)。  相似文献   

19.
鄱阳湖越冬水鸟种群变化动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鄱阳湖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重要的越冬地,开展鄱阳湖越冬水鸟种群变化动态研究,对指导鄱阳湖湿地生境管理,尤其是水位管控具有重要意义。2005~2007年的越冬季节,我们对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3个重要湖泊(大湖池、沙湖和梅西湖)的越冬水鸟种群变化动态进行了调查,调查时间为每年10月至次年4月。3年共记录到水鸟53种,隶属于7目13科。3个越冬季节中单个调查日种类的最低值为9种,最高为31种。鄱阳湖越冬水鸟从10月上旬开始出现,在11月份鸟类数量急剧增加,在12月上旬和中旬达到数量峰值,然后开始缓慢减少,至4月初仅有少于1%的鸟类还停留在监测区域。在鄱阳湖要继续深入开展越冬候鸟空间分布动态变化的研究,分析水文节律变化对越冬鸟类生境的潜在影响,并深入研究气候因子与鄱阳湖越冬水鸟迁徙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鄱阳湖流域非繁殖期鸟类多样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2010年11月-2011年3月,采用样线和样点法相结合,对鄱阳湖流域非繁殖期鸟类种类及数量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13目36科106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10种.居留型方面,留鸟和冬候鸟最多,分别占鸟类物种总数的56.60%和35.85%.鸟类区系上,古北界种类最多,占41.51%;其次是东洋界鸟类,占32.08%.鸟类物种数1月份和3月份最多,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均以12月份和3月份最高,以11月份和2月份最低.欧氏距离显示,修水段、龙虎山段和靖安段与其他河段的鸟类组成差异较大.宜黄段、耳口段和浮梁段的鸟类组成比较相近.研究结果表明,鸟类的相似度与各河段间隔的距离无关,而可能与当地的生境密切相关.鄱阳湖流域分布着一些濒危鸟类,然而人类活动如采砂、非法捕鱼等严重影响了这些鸟类的生存环境.因此建议降低人类活动强度,维持鄱阳湖流域鸟类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