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我国保护地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钟林生  王婧 《生态学报》2011,31(24):7450-7457
了解我国保护地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为制定我国生态旅游政策和推动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提供理论支撑.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大多数保护地开展了生态旅游,现状特征主要是:(1)有一定的生态旅游市场规模,生态旅游产品趋于多样化;(2)基础设施的生态兼容性不够;(3)环境解说系统普遍建立,但专业化程度较低;(4)生态环境状况良好,但环境管理体系仍需完善;(5)社区参与经济效益好,但参与深度有限;(6)我国保护地生态旅游从业人员数量不足,且导游在生态旅游方面的专业素养亟待提高;(7)生态旅游管理受到重视,但相关措施有待完善;(8)资金投入不够、管理体制未理顺是阻碍我国保护地生态旅游发展较为普通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生态旅游规划原理与方法》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埕 《生态学杂志》2003,22(4):129-129
近 2 0年来 ,生态旅游得到了迅速发展 ,己成为新世纪旅游业的重要方向。世界旅游组织 (WTO )2 0 0 0年的估算显示 ,全球用于生态旅游的花费每年增长 2 0 % ,大约相当于整个旅游业平均增长率的 5倍。 2 0 0 2年是联合国命名的国际生态旅游年 ,得到了各国政府、各类国际组织和私人团体的响应与支持 ,更加预示着生态旅游的光明前景。生态旅游研究工作己引起了旅游界、生态学界及有关学科领域专家的关注 ,相关研究报道频频出现 ,而生态旅游规划是关注的焦点之一。我国在 1999年开展“生态环境游”主题年活动后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思想观和旅游…  相似文献   

3.
第1期·网络通讯·对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的评估意见……………………(3)·生态旅游专■·熏湖山生物圈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研究(附问卷调查表)………………………………………………………黄忠良等(6)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市场调研的尝试…………顾建清(14)论旅游生态和生态旅游…………………………韩也良(11)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方法探讨——建立生态 旅游示范区……………………………………李寒娥(19)道路设计——旅游生态规划的重要内容……刘鸿雁等(23)山口红树林保护区旅游资源及其生态旅游的初步设计.“……………一………………………  相似文献   

4.
钟林生 《生态学报》2004,24(11):2352-2352
生态旅游 (ecotourism)作为一个独立英文词汇自 2 0世纪 80年代初提出以来 ,逐渐受到相关业界与学界的重视 ,研究成果也不少。目前在我国 ,有关生态旅游的理论书籍已有 10余本 ,但基本是偏重于理论探索 ,而云南大学杨桂华教授 2 0 0 4年 7月出版的《生态旅游景区开发》一书则是  相似文献   

5.
生态旅游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全华 《生态学报》2004,24(6):1267-1278
生态旅游研究成为当前热门研究领域之一 ,但尚未形成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体系 ,缺乏深入研究的技术支撑。回顾近 2 0年生态旅游乃至旅游学科 ,使用过或具有应用前景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定性描述方法、生态实验方法、环境监测方法、理化分析方法、数理统计方法、客流量测方法、抽样调查方法、图表分析方法、“3S”技术方法、图象数据分析处理、计算机模拟、数学建摸方法、会议研讨等等。首先从分析生态旅游研究方法构成出发 ,逐步剖析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方法的应用、国外研究方法及其演变、生态旅游实证研究等核心问题。简洁地勾勒出生态旅游研究方法的历史轨迹和现时轮廓。最后提出了生态旅游研究方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方法论建设的措施 :(1)稳定并壮大锲而不舍的研究队伍 ;(2 )加强生态旅游特殊矛盾的针对性 ;(3)注重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 ;(4 )重复实验或检测已有方法的普适性 (5 )及时总结、研讨 ,不作重复研究。  相似文献   

6.
生态旅游概念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1 生态旅游的起源生态旅游 ( ecotourism)是个外来词 ,出现于国内研究刊物晚于 2 0世纪 90年代 ,至最近几年 ,尤其是 1 996年以后 ,才成为国内旅游学者及地理学者研究的热门话题。综观有关文章 [1~ 9] ,均缺乏生态旅游在国外起源的背景性研究 ,本文拟作以交代。国外生态旅游产生于 2 0世纪 70年代 [19] ,到了90年代初 ,生态旅游产生 2 0年以后 ,它已经成为国际旅游业中最热门的类型。时至今日 ,生态旅游已经发展成为国际旅游业发展最快、最重要的部分。这种现象的历史根源可以追溯到 4个不同来源。保护主义者、多国援助机构、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7.
湿地生态旅游是要在保护的前提下对湿地进行合理利用, 因此开发湿地生态旅游对湿地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新疆赛里木湖的实地考察与资料收集, 确定湖泊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赛里木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 得分66.88 分。结果表明: 赛里木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属三级旅游资源, 适宜加大旅游开发投入, 且生态环境与旅游资源价值是赛里木湖生态旅游发展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8.
生态旅游及其规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3,自引:2,他引:83  
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生态旅游作为一种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形式日益为旅游决策者、研究者及规划人员所重视。本文从生态旅游的定义分析入手,对目前国内外就其内涵、特征、功能分区及规划模式和管理的研究现状作出了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旅游的可操作性定义与实施措施,并强调文脉(地理背景)特征及产品形象策划对生态旅游规划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宏  黄震方  方叶林  涂玮  王坤 《生态学报》2015,35(23):7899-7911
环境教育是当前生态旅游研究中的热点论题。基于生态旅游动机、环境教育途径、环境教育感知及环境教育效果4个结构变量,以生态旅游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的盐城丹顶鹤保护区和处于稳定发展阶段的盐城麋鹿保护区为例,构建湿地自然保护区旅游者环境教育感知影响结构关系模型,深入分析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生态旅游地旅游者环境教育感知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生态旅游动机、环境教育途径、环境教育感知均对环境教育效果产生正向影响。丹顶鹤保护区生态旅游动机对环境教育效果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环境教育途径、环境教育感知对环境教育效果均产生正向影响;麋鹿保护区生态旅游动机、环境教育途径均对环境教育效果产生正向影响,环境教育感知对环境教育效果产生显著正向影响。(2)在生态旅游动机、环境教育途径、环境教育感知3个分维度上,丹顶鹤保护区分别以一般生态旅游动机、常规环境教育途径、表层环境教育感知为主,麋鹿保护区则分别以严格生态旅游动机、专门环境教育途径、深度环境教育感知为主。(3)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生态旅游地游客环境教育效果存在差异。丹顶鹤保护区游客环境教育效果主要集中在态度、行为效果上,意识效果为辅,知识、技能效果作用较小;麋鹿保护区游客环境教育效果则以知识、态度效果为主,行为、技能、意识效果均起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0.
广东珠海荷包岛生态旅游资源分析及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广东省珠海市荷包岛的生态环境资源和社会人文资源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其生态旅游资源特色和旅游环境承载力,认为淡水资源是荷包岛开展生态旅游的限制因子. 同时依据在生态旅游规划中的生态保护、社区参与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将荷包岛划分成西部(大脑山)生态保护区、中部生态旅游利用区和东部旅游开发保留区等3个功能区.并对岛上的旅游线路、旅游活动和相关旅游设施建设等进行了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11.
史晓婷  李磊  陶卓民  赖志城  李涛 《生态学报》2024,44(9):3970-3983
城市生态旅游作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理想模式,是对城市环境问题和旅游发展方式的一种回应。基于城市生态旅游核心要义,构建城市生态旅游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对2010-2019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城市生态旅游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通过标准差椭圆和马尔科夫链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探析城市生态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城市生态旅游各维度发展水平增速各异,供给和保障是影响综合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各维度空间格局差异显著;(2)城市生态旅游综合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态势,增速较缓;空间分布较不均衡,已初步形成"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格局;(3)城市生态旅游发展水平重心呈现"西北-东南-西北"的偏移规律,向东南部集聚程度逐渐增强,水平等级转移仅发生在相邻等级之间;(4)交通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对城市生态旅游发展的影响较为显著,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逐渐增强,产业结构水平和环保重视程度的促进效果不显著;两因子的交互作用大于单因子的作用力,表现出双因子增强或非线性增强的交互关系。研究结果可为长三角地区提高城市生态旅游发展水平与全面推进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近年来中国开展了大规模的生态保护行动,但对于这些行动的经济效应评估主要集中在森林和草地保护,而对湿地保护鲜少关注。选取云南一个典型的高原湿地,基于当地实施的退耕还湿政策,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和双重差分法(DID)检验了退耕还湿对农民收入和生态旅游的长期动态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了政策效果的异质性以及补偿资金在湿地保护中的作用。研究发现:(1)退耕还湿具有显著的增收效应,使人均收入提高了约40%,并促进了生态旅游的发展;(2)随着时间推移,退耕还湿对农民收入和生态旅游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在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农民通过生计转型实现长期增收;(3)退耕还湿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影响。在不同收入群体中,低收入和高收入群体的增收效应最明显,而对生态旅游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高收入群体中;此外,距离湿地资源越近的地区,农民越倾向于通过开展生态旅游实现增收;(4)补偿资金在湿地保护中具有双重作用,不仅在保护行动前期作为安全网维持农民收入不降低,而且作为启动市场和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的种子资金,进一步支持了生态旅游的发展。研究结果能够为湿地保护与社会经济协...  相似文献   

13.
当今,生态旅游在世界旅游业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专家预测,21世纪生态旅游将继续保持高增长率,并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而且将刺激落后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  相似文献   

14.
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研究——问卷调查部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前言生态旅游(Ecotourism)也称绿色旅游,是一种以欣赏和研究自然景色、自然环境、野生动植物以及文化特色为目的的,有益于自然保护的高级旅游。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开展生态旅游的主要基地。我国现有自然保护区700多处,且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各具特色,具有非常丰富的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15.
生态旅游发展的5个成功要素包括:1)一体化发展;2)规划与循序渐进的发展;3)教育与培训;4)当地利益最大化;5)评价与反馈等。遴选国内外较为成功的25个生态旅游发展案例,定量分析这些案例的5个成功要素及24个发展战略,帮助认清目前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生态旅游发展未与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及环境发展一体化;缺乏较为完善的生态旅游规划与管理方案;缺乏有效的与生态旅游成功发展相关的教育与培训机制、方案、纲要;没有充分重视当地居民的利益;缺乏有效的生态旅游效应评价与信息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6.
生态旅游示范区是推动长江经济带旅游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以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的国家级和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指数、变异系数、地理集中度指数等方法研究长江经济带生态旅游示范区的空间格局,运用地理探测器探究其分布格局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生态旅游示范区的空间分布呈集聚态势,且集中分布于上游和下游地区,同时,上游、下游地区内部的非均衡性更强;(2)生态旅游示范区的空间分布密度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呈现出“东西高、中间低”的哑铃型态势,江苏与浙江的交界处、四川省的中南部为生态旅游示范区的高密度区,而长江经济带中部和南部存在一定的“塌陷”区;(3)长江经济带生态旅游示范区空间分布格局主要受到经济发展水平、自然环境和政策环境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如何权衡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关系,实现“以旅游护生态,以生态促旅游”的发展目标,并促进长江经济带生态旅游的一体化发展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生态旅游与保护区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非消耗性的资源利用方式,生态旅游具有既可达到保护目的,又能促进地区发展的潜力。 1 生态旅游定义探险与旅游学会(1994:2)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对环境负责的、对一定地区自然或人文景观进行有利于促进保护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旅游观光。该定义不仅考虑到了旅游对环境的影响,而且  相似文献   

18.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系统能值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李洪波  李燕燕 《生态学报》2009,29(11):5869-5876
能值理论与分析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研究的各个层面.将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视为生态旅游系统,运用能值理论及其分析方法对其进行讨论和研究.由于传统的能值方法未能完全反映生态旅游系统的一切价值,研究中将条件价值法(CVM)与能值分析相结合,试图能够完整的体现出生态旅游系统的全部价值.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想能值交换率等概念.并且将对该系统的研究结果与类似系统进行了横向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系统能值密度为7.31×1011sej/m2,低于福建省的16.02×1011sej/m2;而人均能值量为2.80×1016sej/m2,高于福建省人均能值5.75×1015sej/m2;净能值产出率为3.60,略高于广西恭城月柿生态农业旅游经济系统的2.79;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系统理想能值交换率为0.70.(2)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自然环境条件良好,发展潜力较大;社区经济欠发达,居民生活水平较低;系统生产效率低,与外界贸易失衡,生态旅游处于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区旅游开发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金火 《生态学杂志》2005,24(8):980-984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如何在多元化目标主导下寻求退耕还林政策的合理模式,关系到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效果。在简要介绍区域概况,评价退耕还林(草)模式的基础上,认为生态保护型和生态经济型模式缺乏社区利益的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不足,但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可以解决动力不足的问题。通过分析退耕还林(草)区生态旅游开发的资源、区位、政策、交通、接待设施等旅游开发的影响因子,提出了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区旅游开发的阶段及任务,并构建了该区域旅游开发的分区框架。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广东沿海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资源条件、区位交通、经济基础、客源市场),及其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对广东沿海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开发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促进广东沿海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优先发展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整体规划广东沿海的生态旅游资源,树立沿海大旅游的观念;开发多样化的生态旅游产品;运用多种手段提高广东沿海的生态旅游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