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观鸟趣无穷     
不止一人问我:为什么喜欢观鸟?我说:缘分。 4年前不经意参加一次公园观鸟活动,听指导老师说那普通又普通的小水鸟叫“小鸊(厂虎鸟)”,多怪的名字!我忽然觉得前世就认识它,我得再去看它,从此开始了一发而不可收的观鸟之旅。 每个观鸟人对鸟的体会不同。有人从小喜欢鸟,喜欢逮鸟、养鸟,如今眼看野外鸟儿越来越少,听说有不伤害鸟的观鸟  相似文献   

2.
起源于西方的观鸟活动,最近几年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去野外观鸟,逐渐成为一些人喜爱的户外活动。现在正是观察水鸟的好季节。  相似文献   

3.
<正>对于观鸟,或许您早已将它融入生活,是一位资深鸟友;或许您已经参加过多次,正在逐渐爱上这项活动;亦或许您还只是刚刚有所耳闻,正想一探究竟。不管您对观鸟有多少了解,不如现在就请跟随我一道熟悉和梳理观鸟的历史与现实吧。什么是观鸟首先,让我们还是熟悉一下观鸟的概念。观鸟,作为舶来品,在英语里称为Bird Watching或者Birding,是指对自然状态下的野生鸟类进行观察和识别的活动,从事该  相似文献   

4.
段后浪  于秀波 《生态学报》2023,43(20):8663-8670
黄河流域为迁徙水鸟提供重要的繁殖地、越冬地和停歇地。然而,黄河流域正面临着农业开垦、城市化、水资源分布不均等一系列的生态安全问题,威胁迁徙水鸟种群及其栖息地稳定性。因此,识别黄河流域重要的水鸟栖息地分布区域,分析当前的保护现状对于开展水鸟及栖息地保护至关重要。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区,搜集整合来自国内外观鸟网站(eBird、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库(GBIF)和中国观鸟记录中心(BirdReport))、文献和水鸟调查报告中的水鸟调查数据,沿用三个国际上通用的水鸟重要栖息地识别标准,确定了黄河流域水鸟保护优先区。在此基础上,使用水鸟栖息地重要性指数确定水鸟保护优先区保护优先等级,结合国家自然保护地名录,分析水鸟保护优先区保护空缺状况。结果显示:黄河流域共有47个水鸟保护优先区,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中游和下游,其中河南省和山东省水鸟保护优先区较多。满足水鸟保护优先区识别标准的水鸟共14种,其中,极危物种有2个,濒危物种有1个,易危物种有5个。水鸟保护优先区保护优先等级处于I、II和III类的分别有2个、8个和37个。有20个水鸟保护优先区处于保护空缺状态,占总数的42.55%,主要集中在黄河中游和下游,其中,水鸟保护优先等级处于I类或II类的地块有3个,建议将这些保护空缺地以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或国家公园形式纳入湿地保护地体系,并加强长期监测。  相似文献   

5.
<正>说起观鸟,不禁回想起30年来我的观鸟经历。记得早在1987年,我就先后去到辽宁的盘锦和向海自然保护区拍摄美丽的丹顶鹤,那时我是一名鸟类摄影爱好者。90年代,在经历了更多次观鸟和拍摄鸟的过程中,我慢慢发现了一些人为干涉鸟类生存的问题。2003年,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支持下,我开始利用  相似文献   

6.
<正>我是在2000年前后开始学习观鸟的。刚开始的时候,我以为自己能够找寻到一些以前没人发现的鸟。事实证明,我自以为看到的新鸟种都是错误的,主要的原因不外乎初学观鸟时缺乏经验,或者目击到鸟儿时没有关注到它们的一些关键特征。于是我往往自嘲说:中国的鸟早就被好几代人研究了,哪里还有我们这些观鸟者发现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正>1996年夏季在美国采访期间,我注意到了这样一个数字:在美国2亿的人口中,有8000万观鸟爱好者,而欧洲观鸟爱好者所占人口比例可能更高。怀着深深的好奇,我参加了在苏必利尔湖畔的一个观鸟者年会。参会的多是老人,而且多是业余鸟类爱好者。那是我第一次听说观鸟,第一次知道业余观鸟人能认识那么  相似文献   

8.
<正>2007年是我接触并参与观鸟的第三年。那时,观鸟这项户外活动远不如现在这般普及。彼时身在大学校园的我,正是观鸟兴致高昂的时候,加之又有寒暑假可用,故而可以亲历很多即使现在也依然是大热门的观鸟地点和路线。2006年暑假,我在西藏观鸟一个月后,就未能再得机会远行,于是早早就把2007年寒假的观鸟出行计划安排到去鸟类资源最丰富的云南省,并且将最终目的地锁定在滇西。  相似文献   

9.
观鸟是人们了解自然,感受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休闲娱乐活动。有点像狩猎,搜寻、辨认、刺激与收获,只不过观鸟人扳动的是望远镜的调焦旋钮,而不是猎枪上的扳机;收获的是身心的愉悦,而不是用金钱衡量的物质利益,观鸟是一种认识自然的自我生态教育。 生态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而观鸟旅游做为生态旅游的一种具体形式,正逐渐成为时尚。我在从事赛罕乌拉生物圈保护区的鸟类研究过程中,有意地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思考,从观鸟人  相似文献   

10.
<正>2002年,在几次爬山涉水的户外运动中,我结识了厦门最早的几位业余观鸟人士。从他们的口中,我了解到观鸟活动在国外已有近200年的历史,而在中国大陆,只是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才逐渐有人涉足这项活动。年轻时的打猎经历让我对鸟类并不陌生,见他们支起高倍望远镜,发现一些平常难得一见的鸟儿时  相似文献   

11.
<正>1996年,是中国大陆改革开放18年,也是从那一年开始,观鸟活动逐渐进入普通人的视线。也许可以说,这是一个社会逐渐趋于健康成熟的标志——人民不仅有了相对安定的生活,也有了一些工作之余的闲暇,可以发展自己职业之外的爱好。因为很明显,最先开展公众参与的观鸟活动的正是北京和广州,随即是上海,这几个地方都是中国大陆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大城市。  相似文献   

12.
<正>1996年中国大陆开始有民间观鸟活动,最初是在北京和广州两地。北京的观鸟形式为民间环保组织召集队伍,请鸟类学家辅导,去公园和郊区观鸟。当观鸟者中出现有旅行经验的组织者后,便长途旅行去外地观鸟。记得第一次去外地观鸟是在1998年2月,我们相约去到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而第一次组织观  相似文献   

13.
鄱阳湖越冬水鸟种群变化动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鄱阳湖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重要的越冬地,开展鄱阳湖越冬水鸟种群变化动态研究,对指导鄱阳湖湿地生境管理,尤其是水位管控具有重要意义。2005~2007年的越冬季节,我们对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3个重要湖泊(大湖池、沙湖和梅西湖)的越冬水鸟种群变化动态进行了调查,调查时间为每年10月至次年4月。3年共记录到水鸟53种,隶属于7目13科。3个越冬季节中单个调查日种类的最低值为9种,最高为31种。鄱阳湖越冬水鸟从10月上旬开始出现,在11月份鸟类数量急剧增加,在12月上旬和中旬达到数量峰值,然后开始缓慢减少,至4月初仅有少于1%的鸟类还停留在监测区域。在鄱阳湖要继续深入开展越冬候鸟空间分布动态变化的研究,分析水文节律变化对越冬鸟类生境的潜在影响,并深入研究气候因子与鄱阳湖越冬水鸟迁徙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邂逅白颊黑雁时,我参加观鸟活动只有3年。走上观鸟这条道路,算是偶然中的必然。我自小喜欢野外活动,上高中时最喜爱的是生物课,大学自然选择了生物学专业。1992年暑假,我们在学校组织下去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上实习课。当时我的兴趣是捕捉蝴蝶和寻找蝾螈,鸟类并不是我关注的重点,但一个有趣的场景却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当我和同学们拿着昆虫网追寻蝴蝶的时候,一只发冠卷尾常常与我们如影随形,让我对它产生了极大的好奇——这或许是我后来被鸟类吸引,并走上观鸟之路的缘由吧。2005年,  相似文献   

15.
<正>就我而言,作为旁观者观摩他人观鸟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而中国观鸟者带给我的第一个冲击则是2002年的洞庭湖观鸟大赛,一时间,那么多从未谋面的男女呼啦啦齐聚洞庭湖畔。赛前,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办事处原总监郝克明先生与我预测比赛结果,觉得总结果大概不会超过130种,而实际结果超乎我们预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12月12日,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迎来了第八届洞庭湖观鸟大赛。该赛事创始于2002年,是国内观鸟人士自行发起并成功组织的首例观鸟比赛,由此开创了全国各地"观鸟大赛""观鸟节"等各项活动之先河。"朱雀会"承接了第八届洞庭湖观鸟大赛的协办工作。之后,一个大胆的想法被提出: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水鸟种群和地理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宁 《动物分类学报》2007,32(4):831-834
水鸟是湿地野生动物中最具代表性的类群,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灵敏并深刻地反映着湿地环境的变迁.2002年以来,省林业厅鸟类调查组对我省的鸟类资源及分布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结果表明陕西省湿地水鸟有10目20科113种.本文阐明了我省水鸟的种类、地理分布及保护价值,并讨论了陕西湿地水鸟种群现状、面临的威胁和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调查时间段对水鸟计数的影响,最终为合理设计洱海水鸟的监测方法提供参考,于2011年1—3月在洱海北部河口湿地附近选取了2个点,采用样方法收集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水鸟物种、种群数量等数据。调查共记录到23种水鸟,隶属于6目8科。水鸟群落的数量与时间的日变化显著相关,早间(8:00—9:59)时段水鸟数量最少,10:00以后则有所上升,至傍晚(16:00—18:00)达到了水鸟活动数量的高峰。早间时段水鸟数量的偏少可能与该时段调查区域捕鱼船只的增多有关。特定水鸟类群中,游禽的数量与时间的日变化显著相关,而涉禽数量与时间的日变化相关性不显著;此外,留鸟及候鸟的数量与时间的日变化无显著的相关性。12种常见的物种中,仅5种水鸟的数量与时间的日变化相关性显著。在洱海,冬春季节水鸟种群动态的调查时间应尽量选择16:00以后的时段。  相似文献   

19.
若尔盖湿地水鸟资源季节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若尔盖湿地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是我国最大的高寒泥炭湿地之一。2010年从3月至12月,对若尔盖湿地水鸟种类、数量和分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共记录到48种26 050只水鸟,隶属于6目12科,其中雁鸭类水鸟最多,共统计到21 408只,占水鸟总数的82.2%。3月和10月是若尔盖湿地水鸟数量的高峰期;11月是低谷期,主要是由于水鸟的迁离和越冬水鸟尚未到达的缘故。尕海是若尔盖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年物种数和水鸟数量占了整个若尔盖湿地较大的比例。卫星跟踪的结果表明,青海湖斑头雁(Anser indicus)在若尔盖湿地与云南和贵州的越冬水鸟汇合,因此加强若尔盖湿地禽流感的防控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北京野生水鸟迁徙规律及其监测策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全球暴发的禽流感疫情备受世界关注,候鸟带毒且野生水鸟是禽流感病毒的天然储库已被世界公认,我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已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对2006~2008年监测数据的分析,发现北京市野生水鸟春季迁徙从2月下旬开始,4月初达到迁徙高峰;9月下旬开始秋季南迁,11月下旬达到迁徙高峰.并分别对北京地区雁鸭类、鹬鸻类、鹭类的迁徙规律进行了分析;根据北京的气候特点分析了野生水鸟的分布和迁徙特点;根据禽流感病毒与温度的关系,提出了北京的重点监测时期及物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