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个国家旅游文化的兴盛与否,往往被视为国家经济发达程度与人民总体素质水准高低的风向标。包括旅游资源在内的南极资源属全人类所共有,这不是一句空话。发达国家南极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已证实,这些国家视南极科考与南极旅游同为国家南极权益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国家,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人口第一的民族,不仅在极地科学研究方面应有  相似文献   

2.
曹流 《古生物学报》1992,(5):584-584
为期6天的第6届国际南极地球科学讨论会1991年9月9日-13日在日本东京举行,这次会议为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共同组织,由日本国立极地研究所承办,参加会议的有来自日本、美国、意大利、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原苏联等21个国家300多名代表.我国由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组织了以上海中国极地研究所副所长颜其德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12人参加了这次会议,其成员一半来自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所.另有金庆民、匡福祥和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的一位研究生也参加了会议.会议学术气氛浓厚,讨论热烈.代表提交的论文计276篇,安排在会上作口头报告的167篇,展览109篇.  相似文献   

3.
中国极地考察起步是不平衡的,曾经重南极而轻北极。不仅在南极建立了长城站和中山站,而且自1984年以来,每年都派考察队赴南极考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学成果。对比而言,我国的北极考察要弱一些,至今没有设考察站,也很少组队前往北极。我国作为北半球国家,相对来说北极列我国的影响要大于南极,仅气候影响就非常明显。为了扭转这一局面,近年来我国的北极考察被提上日程,有的组队到达北极点,有的科学家乘船赴北极冰区考察。现在,北极斯瓦尔巴德群岛又进入中国考察队视野,已经成为中国北极考察基地。2001年10月,新华社记者张继民随科学探险队到达了斯瓦尔巴德群岛,感于北极独特的风情,写出了他的所见所闻,特刊出。  相似文献   

4.
南极细菌     
邱并生 《微生物学通报》2012,39(10):1540-1540
南极由于其独特的地理、气候和环境特征,形成了一个干燥、酷寒、强辐射的特殊生境,造就了极地微生物的新颖性和多样性。南极不仅是发现微生物新物种的重要资源宝库,也是发现新的药物先导化合物等活性物质的资源宝库,这使其将成为研究低温生物学的良好试验材料及新型活性物质的重要潜在来源。极地微生物的资源勘探与代谢活性产物研发,已成为国内外微生物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1-4]。  相似文献   

5.
极地大气汞亏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汞是唯一以气态单质形态随大气循环参与全球迁移的重金属元素,大气汞的长距离传输是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特性之一,对全球汞循环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汞的全球传输与沉降,汞在极地的污染不容忽视.科学工作者分别于1995年、2000年在北极和南极地区发现了大气汞亏损现象,并提出了对大气汞迁移转化的新认识,促进了对特殊气候、环境下汞在大气中的形态转化及其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目前对极地大气汞亏损过程及其影响了解仍不够深入.本文从极地大气汞的分布、大气汞亏损的发生机制、沉降汞的归趋以及生物响应等综述了近年来对极地大气汞亏损的研究工作,并对极地大气汞亏损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为特殊气候环境下大气汞的迁移转化机理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北极与中国     
正自从我国1985年建立中国南极长城站并于1986年成立"中国南极学术委员会"以来,中国科学家一直为实现中国在北极建立科学考察站而努力..以中国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孙鸿烈主任为代表的中国极地科学家心中一直存在一个疑问:中国在北极圈内没有领土,中国的北极考察站应当建在哪里?  相似文献   

7.
南极的绿洲     
正自2006年以来的10年时间里,我们多次参加由国家海洋局组织的南极科考活动,到南极长城站开展陆地植物的调查和研究。南极大陆基本上都被厚厚的冰层所覆盖,并且常年不化。在亚南极地区的南极半岛上,有少量未被冰层覆盖的区域,上一年的积雪可以在夏季融化,露出基本上由碎石构成的地面,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可能。这种极为荒芜的地表环境与4亿年前地球上植物  相似文献   

8.
极地陆域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维栋 《生物多样性》2013,21(4):456-467
极地是指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包括南极(60°S以南)、北极(60°N以北)和被称为“第三极”的青藏高原地区(平均海拔4,500 m).这些地区气温极低、养分极度贫乏,生态系统非常脆弱,对全球气候变化极为敏感,该地区生态系统一旦破坏将很难恢复.尽管极地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但在这些极端环境中栖息着大量微生物,是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主要驱动者,对极地生态系统的构建和维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极地土壤、湖泊和冰川等陆域环境微生物研究进展.在这些极地环境中,目前已发现了Acidobacteria,Actinobacteria,Bacteroidetes,Cyanobacteria和Firmicutes等类群,这些微生物具有嗜盐/耐盐及耐低温等特征.我国在极地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方面落后于发达国家,建议优先发展较易到达的青藏高原地区微生物生态学长期定位观测,这将有助于较快提升我国极地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水平,深入了解极端生命过程及其生态学效应.  相似文献   

9.
<正>"少年极先锋——青少年极地科学考察活动"是由中国科学教育促进会主办,国内多家科研机构与大学参加的大型青少年国际科学考察系列活动。2015年元月,在多名极地科考专家的带领下,考察队员们将远赴南美洲和南极半岛地区,通过十余天的考察生活,详细了解那里的自然、生态、环境、历史和文化,并通过对前期选定的课题进行采样、记录和现场检测,为考察结束后期学生进行数据分析、报告撰写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赵卓丽  李冰  蒋宏忱 《微生物学报》2022,62(6):2165-2187
南极大陆冰盖下存在液态水,形成了由冰下湖、冰下河/溪、冰封湖和冰架下水体等组成的冰下水生态系统,具有低温、黑暗和寡营养等极端的环境条件特征。微生物主导了南极冰下水生态系统,其具有丰富多样的种群构成、功能形式和独特的适应机制,在生源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研究南极冰下微生物群落的生态特征及其参与的生源元素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可为揭示地球生命演化和探索外星生命提供指示,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综述了南极冰下水生态系统的极端环境条件、冰下微生物的多样性、冰下微生物参与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冰下微生物的适极机理,最后基于研究现状展望了南极冰下微生物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正南极冰盖含有约3130万立方千米的雪冰,如果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将上升66米。因此,极地古气候环境研究成为当前地球科学界关注的重点。近十多年来,该项研究取得了快速进展,研究精确度已经从定性转向定量,从百万年时间尺度精准到千年甚至百年尺度。南极板块于3400万年前与南美洲板块断离,环极洋流和西风带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隔离了南极大陆与中低纬度区域的热交换,使南  相似文献   

12.
正常规的南极旅游,通常有四条线路,分别是南极三岛游(包括南极半岛、福克兰群岛和南乔治亚岛),穿越南极圈游和南极极点游。其中,南极极点游又分为南非和南美两条路线。随着南极旅游的火爆,越来越多的人把去冰天雪地的极地旅行作为自己的"终极梦想之地"。在国际南极旅游经营者协会发布的年度报告中提到:在2015~2016年南极旅游季,到南极旅游的人员总数为38478人次。其中,美国和澳大  相似文献   

13.
正在当前的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极地生态与环境演化历史的模拟复原和反演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企鹅和海豹等海洋生物在极地无冰区的活动历史,反映出与冰盖进退、气候变化、海平面升降和海洋生产力的大小存在着联系,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将有助于深入认识生态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并为评估和预测气候变化对南极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碧塔海自然保护区科考旅游开发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科考旅游是一种高品位的生态旅游活动 ,是通过旅游地深层次开发 ,突出其科学文化内涵 ,以满足人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好奇心 ,提高科学知识水平的旅游项目[1 ] 。科学普及和环境教育是自然保护区的重要功能之一[2 ] ,根据自然保护区的特点和资源类型 ,科学合理地开发、设计科考旅游项目 ,一方面可满足游客对当地自然景观、生态系统及其生态过程和动植物区系认识的需求 ,在欣赏人与自然和谐美的过程中 ,增强公众保护自然的意识 ;另一方面 ,增强旅游地吸引力 ,使旅游业更广泛地面向社会 ,与市场经济接轨 ,为保护提供资金来源。因此 ,科考旅游是…  相似文献   

15.
正从1984年建立长城站算起,中国南极科考至今已有33年,但参与者仅以千计,真正了解南极考察中酸甜苦辣的人,可谓少之又少。但凡是亲历者,都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南极情结",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愈久弥坚。那种超长距离跨越地球、在寒极向生命极限挑战后产生的跌宕情感,那种参与全球变化研究国际联合大行动后扩展的广博心胸,令人难以忘怀,甚至导致人生观及思维方式发生蜕变,生活轨迹由此改变。  相似文献   

16.
正南极地区生活着地球上最奇特和最耐寒的动物,如呆萌的企鹅、笨笨的海豹和神秘的鲸类。作为南极科考队员,我们虽然经历了暴风雪的非凡艰险,但也享受过一些独一无二的人生体验。在长城站考察期间,我们在有幸见识到常人无缘得见的瑰丽风景的同时,也深深地被南极动物的生存之道所震撼。南极的冰天雪地孕育了生命的  相似文献   

17.
【背景】南极苔藓中蕴藏着丰富的极地微生物资源,然而目前对南极苔藓细菌群落组成的研究较少,限制了对这类极端生境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目的】在南极长城站不同地点随机取样,揭示南极三洋藓(Sanioniauncinata)的细菌群落结构组成。【方法】采用Illumina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3个苔藓样品的16S rRNA基因V4区进行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3个苔藓样品中共获得细菌总优化序列273 367条。基于97%序列相似度,细菌优化序列聚类为9 579个OTU。分类地位明确的细菌可归为14门27纲50属。优势类群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0.70%)、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19.67%)、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12.43%)、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10.55%)及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9.36%)。在属水平上,56.73%属于未知细菌。【结论】南极三洋藓(Sanionia uncinata)中具有丰富多样的细菌,该研究为今后极地微生物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南极曾有恐龙活动美国科学家在南极洲发现属于以前不为人知的一具大型食肉类恐龙的化石残骸。该发现表明,气温极低的南权地区在2亿年前曾经有过适合于史前动物生存的温暖气候。据科学家们说,在距离南极极地640公里的一座南极洲山坡上发掘出了合有恐龙化石的2270...  相似文献   

19.
彭方  彭晓娅  方贻霄 《微生物学通报》2023,50(12):5505-5517
南极和北极区域存在着苔原、冻土、海洋、冰川、湖泊和高山等多种地质地貌,其低温、干燥、强辐射和贫瘠等环境形成了独特而多样化的微生物群落,是微生物资源的宝库。本文对极地微生物的低温酶、多糖以及其代谢产物(抗菌活性物质、表面活性剂、色素、挥发性有机物等)的功能和应用进行了概述,综述了极地微生物及其模式菌株的种类和保藏量,以及极地微生物专利申请和相关研究机构的现况,探讨了在极地微生物勘探中关于可培养性、宏基因组方法以及大数据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正在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的支持下,我们于2012年正式启动了"南极植物保护与管理问题研究"专的题。本专题针对南极植物及微生物保护这个重要内容,以南极半岛、拉斯曼丘陵和维多利亚地等区域的植物和微生物的种类组成、分布、数量等为研究对象,结合南极条约《环境议定书》附件2的相关规定,对保护南极植物,防止外来物种损害南极生态环境,对南极植物采集等行为进行有效管控,为科学规范管理我国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