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紫外诱变原生质体选育D-核糖生产菌株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D-核糖产生菌枯草芽孢杆(Bacillus subtilis)B941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诱变原生质体的方法,获得了4株可以在含有6.0%D-核糖的培养基上生长的D-核糖高产菌株,其摇瓶发酵产糖达55.0g/L左右。通过摇瓶发酵试验,研究了D-核糖高产菌株Buvp-24的遗传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经多次传代,菌株Buvp-24的发酵产糖能力及对发酵产物D-核糖的耐受性没有改变,有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出莽草酸、转酮醇酶双重营养缺陷型的D-核糖生产菌枯草芽胞杆菌,以提高D-核糖的产量。方法:采用化学诱变剂乙基磺酸甲烷(EMS)对野生型D-核糖生产菌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变,并从D-核糖合成途径对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设计。结果:摇瓶发酵D-核糖平均产量为52.2g/L;获得的B.sems-10菌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D-核糖产量高达67.5g/L。结论:通过对D-核糖生产菌原生质体的EMS诱变,筛选出了高产、遗传性状稳定的营养缺陷型B.sems-10菌株,为进一步提高产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产D-核糖40-45 g.L-1的枯草芽孢杆菌突变株BFD-100810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硫酸二乙酯等方法诱变处理,获得一株核糖高产突变株BFD-101106。对该突变株的产核糖能力进行了验证,并对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紫外诱变选育米曲霉高产蛋白酶菌株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郭继平  马莺 《微生物学通报》2007,34(2):0246-0250
以从自然发酵黄豆酱中筛选的5株野生米曲霉为供试菌株,以这些菌株产蛋白酶(酸、中、碱)、淀粉酶(α-淀粉酶、糖化酶)活力大小为评价标准,筛选出米曲霉K61作为诱变出发菌株。采用紫外诱变对米曲霉K61菌株进行改造,最终筛选出一株蛋白酶活力高且遗传性能稳定的突变株Y29。将米曲霉Y29菌株应用于黄豆酱的生产中,并与目前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米曲霉沪酿3.042菌株进行比较。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米曲霉Y29菌株的蛋白酶(酸、中、碱)活力明显高于米曲霉沪酿3.042菌株,但α-淀粉酶、糖化酶、生长速度和孢子数这4个指标两者的差异并不显著;制酱品质试验结果表明,米曲霉Y29菌株的酱香更浓郁一些,氨基酸态氮含量达到0.77g/100mL,高于米曲霉沪酿3.042菌株,其它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GB2718-1996。  相似文献   

5.
化学诱变法选育D-核糖高产菌株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以硫酸二乙酯(DES)为诱变剂,诱变生产D-核糖的转酮醇酶缺陷型枯草芽孢杆菌HG02,考察了不同诱变剂用量对菌体致死率及其生产能力的影响。得出了以DES诱变该菌株的致死率曲线及最佳的诱变条件:诱变剂用量0.8%,诱变时间15min。该诱变条件下对大量的突变株进行筛选,得到D-核糖高产菌HG03,其D核糖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81.69%。达到5.1g/100mL。  相似文献   

6.
以产低温碱性脂肪酶约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johnsonii)LP28为出发菌株,采用EDTA和溶菌酶处理制备原生质体.确定其最佳处理条件为37℃的水浴下,以终浓度为0.15 mg/mL的溶菌酶处理45 min,最终可获得90%的原生质体形成率及0.9%左右的再生率.采用紫外诱变原生质体的方法,筛选得...  相似文献   

7.
D-核糖高产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肌苷产生菌B3为出发菌株,通过硫酸二乙酯,紫外线及原生质体紫外线等复合诱变处理,获得一株核糖高产积累突变株B1916,对突变株B1916遗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该突变株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能力发生了变化,如对葡萄糖利用能力下降,不能利用阿拉伯糖和葡萄糖酸,丧失了解子形成能力;在培养过程中细胞形态呈链状,数字状等。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实验室自主分离的枯草芽孢杆菌mutHS-301为出发菌株,通过原生质体紫外诱变选育出高产抗菌脂肽突变菌株,并对其产生的抗菌脂肽提取物进行单组分分离纯化及对黄曲霉抑制作用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溶菌酶浓度为0.5 mg/mL,酶解时间为15 min,酶解温度为37℃条件下,获得原生质体的形成率和再生率效果最佳。采用紫外照射时间60 s进行该原生质体诱变,经筛选获得一株遗传性状稳定的高产抗菌脂肽菌株,命名为mutHS-539。研究表明,该突变株mutHS-539发酵上清液对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直径较原始菌mutHS-301分别提高了21.49%和21.05%,提取得到的抗菌脂肽产量较原始菌提高了40%。利用制备型硅胶板对发酵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四种组分,分别为a、b、c和d;进一步检测对黄曲霉的抑菌活性,结果发现只有组分d对黄曲霉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经RP-HPLC分析及液质联用数据比对,该组分d的主要成分为杆菌霉素D。该抗菌脂肽提取物对黄曲霉抑制作用的研究显示,当抗菌脂肽浓度为0.2 mg/mL时能有效抑制黄曲霉菌丝的生长,抑制率达到了74.22%,且对黄曲霉孢子的致死浓度为0.8 mg/mL。  相似文献   

9.
原生质体紫外诱变选育γ-癸内酯高产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育γ-癸内酯高产菌株,以毕赤酵母TT009(Pichia guilliermondiiTT009)为出发菌株进行原生质体紫外诱变,确定原生质体形成和诱变的最佳条件为菌龄16 h,酶解浓度1%,酶解时间50 min,酶解温度28℃,15 W紫外灯于30 cm处照射25 min。经初筛和复筛,得到γ-癸内酯高产菌株M6,利用该菌株进行摇瓶发酵,γ-癸内酯产量达到1.25 g/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8.8%。  相似文献   

10.
原生质体紫外诱变选育白地霉GXU08脂肪酶高产菌株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初步筛选脂肪酶高产菌株。方法:以白地霉GXU08为出发菌,对其进行原生质体紫外诱变选育。结果:筛选得到6株脂肪酶活力比出发菌株GXU08高的突变株,其中菌株4-39的酶活达14.2U,比GXU08提高了63.2%。突变株经9次传代,3次摇瓶复筛,其脂肪酶酶活性保持稳定,为今后进一步研究不同的育种方法进一步提高脂肪酶的产量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金属离子Mn2 +、Fe2 +、Zn2 +对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subtilis)转酮酶 (EC 2 .2 .1 .1 )缺失突变株FBL0 4 531D 核糖合成的影响。发现Mn2 +对该突变株合成D 核糖和形成芽孢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无花果曲霉是一种可以产植酸酶的菌株,其代谢产物植酸酶可以将有机植酸磷降解为无机磷。以此菌株为出发菌株,确定了它的最适pH值为1.3~1.4,最适温度为55~60℃。同时,为获得高酶活的突变株,进行亚硝基胍和紫外线处理,经初筛得到99株高效突变株,再经复筛和传代试验,得到1株植酸酶活性是出发菌株2.47倍的突变株NTG-23。  相似文献   

13.
应用紫外-氯化锂和低能离子束复合诱变的方法,对1株本实验室筛选得到并保藏的腈水解酶产生菌Alcaligenes faecalis ZJB09133进行诱变育种,筛选到高产菌株UL44,其腈水解酶酶活达到74.6 U/g,较出发.菌株酶活提高124.5%.得到的高产菌株UL44经过5次传代,其遗传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以产L-缬氨酸的谷氨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为原始菌株,利用注入低能氮离子束进行一系列诱变,获得一株稳定的高产L-缬氨酸突变菌株。摇瓶培养96h后发酵能力可达38.0g·L-1,较出发菌株提高18.01%。通过对摇瓶中葡萄糖、玉米浆浓度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发酵能力达到40.6g·L-1,50L发酵罐的发酵能力可达70g·L-1左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选育酶活力高、耐热性好的毛霉蛋白酶菌株,用于腐乳发酵实验或生产。方法:从腐乳中分离毛霉蛋白酶菌株,对其出发菌株进行紫外线诱变,并经控温培养,选育优良变株。结果:获得一株酶活力高、耐热性强的优良变株SCLG—毛霉16,该菌株在32℃条件下,生长茂盛,其HE值为1.39、蛋白酶活力为180.375u/g,分别较出发菌株高出7.8%和51.4%。结论:将此优良变株用于腐乳发酵实验或生产,在缩短发酵时间,提升腐乳质量,延长生产季节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微波结合紫外诱变选育辅酶Q_(10)高产菌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根瘤土壤杆菌LNUB335为出发菌株,以维生素K3和NaN3双抗性为筛选标记,在根瘤土壤杆菌中首次利用紫外线及微波联合诱变处理,获得1株生产性能比LNUB335显著提高的突变株ARN007,其CoQ10产量为12.01mg/L,较出发菌株提高68.67%,每克干细胞含CoQ102.46mg,较出发菌株提高38.20%。通过传代实验证明该突变株的遗传性稳定,可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实验菌株。  相似文献   

17.
枯草芽孢杆菌B-903菌株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枯草芽孢杆菌B-903菌株是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从郑州果园中分离得到,其代谢产生的抗菌物质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以此菌株为出发菌株,进行亚硝基胍(NTG)和微波诱变处理,确定了,二者诱变处理的最佳处理剂量:NTG最佳处理浓度为200μg/mL,微波诱变为HI微波挡(850W、脉冲频率2450MHz)处理100s,筛选出13个高效突变株。经传代实验,2株高效突变株N1和W2抑菌圈直径分别稳定在26mm和24mm以上,比出发菌株提高21.8%和14.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