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体外诱导的方法将幼稚CD4+T细胞(na觙ve CD4+T cell)转化为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T cells,Tregs),并验证其在小鼠异体皮片移植模型上对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分选na觙ve CD4+T细胞并在体外诱导其转化为Tregs,流式检测细胞确定其转化率。将诱导性Treg(induced Treg,iTreg)与效应T细胞(Effective T cells,Teffs)以不同比例共同培养检测其对T细胞增殖的抑制能力。建立C57bl/6到Balb/c小鼠的异体皮片移植模型,植皮术后将iTreg经由股静脉输注入受体(Balb/c小鼠)体内,观察皮片存活情况,绘制皮片存活曲线。同时于皮片移植术后11天对皮片进行病理切片,观察移植排斥反应状况。结果:体外诱导na觙ve CD4+T细胞转化为iTreg的比例约44%,在iTreg:Teff比例大于1:4时,iTreg具有明显地抑制Teff增殖的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植皮小鼠输注iTreg后皮片存活时间较对照组延长约2.4天,病理切片显示排斥反应减轻,但皮片在14天左右时仍被排斥。结论:体外诱导的iTreg能够在体外抑制Teff增殖,且能有效抑制小鼠异体皮片移植后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的通过小鼠皮肤移植获得小鼠记忆T细胞的方法。方法以C57BL/6小鼠为受者、DBA/2小鼠为供者行皮肤移植;同时行C57BL/6小鼠行同种同系皮肤移植做对照。术后1-8周,每周取小鼠脾脏,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所有受体鼠脾单个核细胞悬液中记忆T细胞的比例(n=10)。结果(1)同种异系皮肤移植组:术后第4周的C57BL/6小鼠脾单个核细胞悬液中记忆T细胞的比例较术后1~3周显著增多(P〈0.01);术后5~8周的记忆T细胞比例较术后第4周显著增多(P〈0.01);术后1~3周小鼠记忆T细胞比例无差异(P〉0.05);术后5~8周小鼠记忆T细胞比例无差异(P〉0.05)。(2)同种同系皮肤移植组:术后8周,每周产生的记忆T细胞比例无差异(P〉0.05)。结论接受同种异系皮肤抗原刺激4~5周后,小鼠记忆T细胞发生稳态增殖,此模型可以稳定的获得小鼠记忆T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不同手术缝合方式观察小鼠移植皮片存活及生长情况,以建立一种简单易行、快速经济的小鼠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方法.方法 受体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Z组、J组和T组),每组20只,通过背-背法进行供体C57BL/6的皮片移植,Z组、J组和T组分别采用四周缝合、对角缝合和粘贴固定的皮片缝合方法.每天监测小鼠体重变化及生长状态,观察26天,实验第3、7、15和26天观察各组受体移植皮片存活情况,其中皮片变硬、结痂脱落或坏死判定为移植排斥.第26天取小鼠皮肤移植组织以及肝脾组织进行病理检测.结果 各组小鼠移植物平均体重变化趋势类似,第6天达到最低水平,移植皮片病理检测结果显示,各组均见移植皮片真皮内淋巴细胞浸润,3组病理结果类似,肝脾病理检测发现淋巴细胞大量浸润,说明造模成功.实验26天后,Z组、J组和T组小鼠皮片分别有7、5和3只受体小鼠皮片仅观察到炎症反应.结论 3种手术方式建模均成功,但采用粘贴固定方式进行小鼠背部皮肤移植具有手术方式简单有效、对皮肤损伤小的优点,是一种较好的小鼠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检测扩增后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脐血来源的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临床运用前景。实验中,新鲜分离的Treg细胞通过CD3/CD28抗体包被微磁珠进行体外扩增,以检测脐血来源Treg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同时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新鲜分离的Treg细胞与扩增后细胞的表型。随后,采用混合淋巴实验(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MLR)检测Treg细胞的功能,利用刺激实验检测扩增后Treg细胞的免疫原性,并且利用NOD-Prkdc~(scid)IL2rg~(null)免疫缺陷小鼠进行体内安全性检测。结果显示,4周后脐血来源的Treg细胞能够扩增到1 000倍以上,与新鲜分离的Treg细胞相比,扩增后的细胞CD45RA表达降低,CD45RO和CD39表达升高;同时,MLR结果显示扩增后的Treg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能力,并且免疫原性低;此外,体内结果显示扩增后的Treg细胞不会引起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实验结果初步表明,脐血来源体外扩增后的Treg细胞不仅在数量和功能上能够满足临床移植的需要,并且免疫原性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体外修饰树突状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体外联合应用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和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edron)修饰供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对小鼠皮肤移植术后免疫耐受的诱导效果,为抗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健康成年C57BL/6小鼠为供体。BALB/c小鼠为受体,随机分为6组。除A组外,其余各组均于皮肤移植前3d自尾静脉输入对应的供体DC。具体对应关系如下:A组为空白对照,尾静脉输入生理盐水;B组为输入未修饰的DC;C组为20μg/L IL-10处理组;D组为10mg/L Medron处理组:E组为20μg/L IL-10 10mg/L Medron处理组。同时设立F组,为BALB/c对BALB/c的同种同基因皮片移植。各组行皮肤移植术,观察受体移植皮片存活情况。结果:E组的移植皮片存活时间最长,与其它各处理组相比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用IL-10和甲强龙修饰的供体树突状细胞对受体进行预处理,可明显延长移植皮片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用同基因脾细胞和抗原在体外不断再刺激天花粉蛋白免疫过的C57BL/6J小鼠的T淋巴细胞,能刺激自身反应性的T细胞在体外增殖并长期存活。实验结果表明它们的增殖是依赖于同基因脾细胞的再刺激,C57BL/6J(H一2~b),B 10 ScSn(H-2~b)和129(H-2~b)小鼠的脾细胞都能引起它们明显的增殖,但对C3H/He(H-2~K)和Balb/c(H-2~b)小鼠的脾细胞很弱,说明识别的可能是H-2~b抗原。应用未经免疫的C 57 BL/6 J小鼠的脾和淋巴结T淋巴细胞,采用同样的体外刺激方法,未能引起它们对同基因脾细胞的增殖。从而提示自身反应性T细胞是存在于正常机体内的一种能识别自身抗原的T淋巴细胞。在无外来抗原刺激时,它们可能是处于静止或不激活状态;在外来抗原诱发免疫过程中,它们也随了抗原特异的淋巴细胞一同被激活,并可能起调节作用。它们在免疫系统中的地位还有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7.
目的:将供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胸腺内注射(intrathymic injection,IT)至受体胸腺,探讨其对同种异体腹部皮瓣移植排斥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培养并纯化BN大鼠BMSCs,流式细胞术对其表型进行鉴定。受体Lewis鼠随机分为A组(空白对照组)、B组(BMSCs组)、C组(60Coγ射线4Gy全身照射组)、D组(全身照射+BMSCs组),每组6只。各组大鼠第0天进行同种异体腹部皮瓣移植,A组移植前14天IT PBS,B组移植前14天IT供体BMSCs,C组移植前15天给予60Coγ射线4Gy全身照射,移植前14天IT PBS,D组除移植前15天4Gy全身照射外,移植前14天IT供体BMSCs。大体观察移植皮瓣存活情况并绘制生存曲线,排斥终点流式检测脾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变化,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受体脾淋巴细胞对供体抗原反应性变化。结果:全骨髓贴壁培养法能够很好培养出BMSCs,其P3代流式细胞术表型鉴定结果为CD11b/c、CD45阴性,CD29、CD90阳性。B组的移植皮瓣存活时间与A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D组的移植皮瓣平均存活时间较C组延长3.4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脾细胞Treg比例显著增高(P<0.01),脾淋巴细胞对供体抗原反应性显著降低(P<0.05)。结论:IT供体BMSCs联合60Coγ射线4Gy全身照射通过上调受体脾细胞Treg比例能有效降低受体脾淋巴细胞对供体抗原的反应性,显著延长同种异体腹部皮瓣移植物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8.
CTLA4-IgG是呈分泌性表达的CTLA4胞外区与人IgG恒定区的融合分子 ,可有效阻断T细胞B7-CD28共刺激信号通路,从而抑制T细胞活化、延长移 植物存活.糖尿病溃疡创面难愈合是其高致病力和高致残率的主要原因,而 及时有效的封闭创面是创面愈合的关键.异种(异体)皮肤是应用广泛的创 面覆盖物,但免疫排斥反应是移植皮肤存活的主要障碍.通过建立糖尿病大 鼠溃疡创面模型,研究表达人CTLA4-IgG蛋白的转基因小鼠皮肤在糖尿病大 鼠溃疡创面的存活及对创面愈合的影响.结果发现:糖尿病大鼠溃疡创面的 自然愈合时间显著长于正常大鼠(41.7±7.4 d vs 18.5±6.9 d, P <0.01),说明糖尿病大鼠及其溃疡模型已建立;在糖尿病大鼠创面,转 基因皮肤存活时间为22.2±5.8 d,显著长于野生型皮肤(8.2±1.8 d, P<0.01);在转基因皮肤移植后27d,糖尿病大鼠创面已完全愈合, 显著快于其自然愈合过程;在供、受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中,转基 因皮肤移植受体的淋巴细胞对供体抗原的应答能力与野生型皮肤移植受体无 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移植皮肤表达人CTLA4-IgG蛋白可显著延长其在 糖尿病大鼠创面的存活时间,进而促进创面愈合,并对受体免疫系统无显著 的全身性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石韦对小鼠免疫功能和同种异基因皮片移植的影响.方法 分别给小鼠灌胃高、中、低3个剂量石韦水煎液,研究其对正常小鼠和由左旋咪唑引起的免疫亢奋模型小鼠脾脏重量指数、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淋巴细胞转化、IgM分泌量的影响;观察石韦对小鼠同种异基因皮片移植的影响.结果 石韦可抑制正常小鼠巨噬细胞吞噬活性、T淋巴细胞转化率和IgM的分泌量(P<0.05).3个剂量的石韦均可调节免疫亢奋小鼠脾脏重量指数、巨噬细胞吞噬活性、T淋巴细胞转化率恢复至正常水平,中剂量组可以显著降低IgM的分泌量至正常水平.小鼠移植皮片的存活时间:石韦低剂量组为(16.13±1.13)d,中剂量组为(15.62±1.01)d,高剂量组为(14.89±2.01)d,显著长于对照组的(9.75±0.89)d.结论 石韦可抑制正常小鼠的免疫功能,调节免疫亢奋小鼠免疫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减轻机体对同种异基因皮片移植的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与感染》2013,(3):162-162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根据其结合自身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限制的能力可具有不同的功能。该研究在体内确认了同源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 )或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缺失后,NK细胞亚群对抗小鼠巨细胞病毒反应许可的不同生理效应。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许可NK细胞缺失导致在感染早期感染的靶器官病毒载量远远大于未缺失和缺失未许可NK细胞的小鼠。在未缺失许可NK细胞的小鼠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和Treg细胞删除并感染后,C型凝集素样活化受体Ly49H阳性的许可NK细胞优先扩展,并能增加γ干扰素(IFN-γ)生产。与移植总NK细胞群或未许可NK细胞群相比,许可NK细胞亚群移植到免疫缺陷宿主对小鼠巨细胞病毒感染具有更高的抵抗力。在非造血干细胞移植小鼠中,只有同时Treg细胞缺失或中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才能检测到许可NK细胞的效应。表明该许可NK细胞是对巨细胞病毒感染初始和快速响应的NK细胞,且由Treg细胞和TGF-β调节。  相似文献   

11.
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及相关细胞因子在机体免疫平衡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其在放射免疫损伤中的作用尚不明确.本实验以6Gyγ射线照射C57BL/6小鼠,于照射后1~28d不同时间,检测外周血、胸腺和脾脏Treg细胞亚群及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L-10及TGF-γ含量的变化,以探讨其在放射免疫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小鼠经6Gyγ射线照射后各组织CD4+CD25+Treg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5或P〈0.01),胸腺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于照后1d即明显增高(P〈0.01),而在照后7d明显低于未照射组(P〈0.01);血清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7d),TGF-γ(3d)含量明显增高(P〈0.05),而IL-2浓度持续降低.本文揭示了Treg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与辐射所致免疫功能受抑和免疫调节功能失衡密切相关,为进一步的辐射损伤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将人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AD-MSCs)移植到受损小鼠,探讨hAD-MSCs替代缺失/受损毛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将hAD-MSCs经尾静脉移植入药物致聋后的小鼠体内,用免疫染色及RT-PCR等方法检测移植后hAD-MSCs在耳蜗内的归巢和分化。结果:移植的hAD-MSCs能够定向归巢到受损耳蜗内,并至少存活2周,未观察到对移植细胞的免疫排斥反应。有少量细胞定位于耳蜗感觉上皮并表达毛细胞特异性抗体myosin 7a。结论:hAD-MSCs移植入药物性致聋小鼠后,能够定向归巢到耳蜗内,并分化为内耳毛细胞样细胞,是一种针对内耳损伤及退变性疾病治疗的潜在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3.
观察p18INK4C(p18)基因缺失对造血干细胞(HSC)在亚致死剂量照射小鼠体内长期植入的影响. 供体为p18基因缺失型(p18(/()纯系C57BL/6小鼠(CD45.2表型), 竞争性细胞来源于C57BL/6-Ly5.1(CD45.1/2)双表型小鼠, 受体为野生型(p18+/+)C57BL/6-Ly5.1(CD45.1)小鼠. 竞争性骨髓移植(cBMT)实验根据受体小鼠照射剂量的不同分为3个剂量组(10 Gy, 5 Gy和1 Gy). 供体细胞和竞争性细胞1:1混合后移植, 移植后采集外周血和骨髓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细胞比例. 造血恢复移植实验: 移植后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评价移植后造血恢复速度. 10和5 Gy照射剂量组, 供体细胞和竞争性细胞成功植入, 而1 Gy照射剂量组无供体细胞植入. 无论在10 Gy或是5 Gy照射剂量情况下, 供体细胞在受体内的比例均高于竞争性细胞. 移植后6周, 10和5 Gy照射剂量时外周血中供体细胞比例分别为竞争性细胞的1.46±0.21倍和1.64±0.43倍, 14周时分别为竞争性细胞的1.84±0.25倍和2.00±0.49倍, 26周时分别为竞争性细胞的3.13±0.79倍和3.24±1.33倍. 移植后6个月, 10 Gy照射剂量时骨髓细胞中供体细胞比例为竞争性细胞的7.68±4.42倍, 5 Gy照射剂量时为竞争性细胞的10.83±2.98倍. 移植后6个月, 在10和5 Gy照射剂量组之间骨髓中造血细胞植入率相当, 分别为(85.53±8.71)%和(80.87±2.87)% (P = 0.457). p18(/(细胞与p18+/+细胞相比, 移植后造血恢复的速度相当. p18基因缺失可以显著增强HSC在亚致死剂量照射小鼠体内的长期植入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4种不同品系小鼠在3种实验(空场实验、悬尾实验及强迫游泳实验)中的行为学差异,为抗抑郁新药研究中的实验动物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空场实验检测C57BL/6、BALB/c、ICR、和昆明小鼠的自主活动能力和对新奇环境的探索能力;利用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检测它们在应激刺激下的行为绝望状态。结果在空场实验中,BALB/c、ICR和昆明小鼠的运动总路程、运动速度和运动时间明显高于C57BL/6小鼠(P〈0.05),ICR和昆明小鼠的直立次数也明显高于C57BL/6小鼠(P〈0.05);悬尾实验C57BL/6小鼠的不动时间显著长于其他3种品系小鼠(P〈0.05),但是4种品系小鼠在强迫游泳实验中的不动时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C57BL/6小鼠自发活动量低,对新奇环境的探索能力差,并且在急性应激刺激下容易造成行为绝望,因此C57BL/6小鼠可能适合作为急性应激抑郁模型动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IRM-2小鼠和C57BL/6小鼠接种Lewis肺癌生物学特性的对比研究。方法取肿瘤组织研磨,用生理盐水稀释成2×10^6/mL,取细胞悬液接种于IRM-2小鼠和C57BL/6小鼠腋下,0.2 mL/只。观察两品系肿瘤生长、荷瘤鼠生存时间,外周血细胞及病理指标变化。结果两品系小鼠成瘤率均是100%,荷瘤鼠存活时间无明显差异,IRM-2小鼠荷瘤鼠体重净增长明显高于C57BL/6荷瘤小鼠(P〈0.05)。白细胞分类及病理指标变化无明显差别。结论IRM-2小鼠与C57BL/6小鼠Lewis肺癌模型生物学特性基本一致,IRM-2小鼠可以建立稳定的Lewis肺癌肿瘤模型应用于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供体来源低剂量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外来体(immature dendritic cells exosome,im Dex)联合供体抗原特异型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对于肝脏移植物的保护作用。方法:以BN-Lewis大鼠为供受体,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利用超高速梯度离心法获得im Dex,采用流式细胞术鉴定该im Dex的表型。不同剂量im Dex用于本移植模型,生存分析探究其对肝脏移植物的保护作用及该作用与剂量的相关关系。利用磁珠分选技术获得Treg,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获得供体抗原特异性Treg,将不同性质的Treg用于移植受体,验证抗原特异性Treg保护肝脏移植物。进一步探究两者联合使用的效果,应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研究Treg在移植受体中的分布。结果:超高速梯度离心法分选出的im Dex具有im DC表型,其保护肝脏移植物的最佳作用剂量为20μg,Treg发挥保护移植物作用具有抗原特异性。两者联合应用组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病理显示,输注的Treg分布于受体移植物。结论:Im Dex联合抗原特异性Treg可以有效保护大鼠肝脏移植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57/BL6J小鼠重复多次尾静脉输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后的免疫反应和毒性。方法将SPF级别的32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细胞移植组,每组16只,雌雄各半,细胞移植组小鼠尾静脉注射分离培养的第5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一次5×10。/只,每周注射一次,连续注射4周;阴性对照组每次注射相同容积的PBS。注射后后观察小鼠的一般症状,末次注射后i周、4周进行血细胞计数、血生化、免疫反应指标、脏器质量测定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细胞移植组小鼠血细胞计数、血生化、脏器重量和脏器系数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脏器组织病理学在光镜下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无形态学差别,以及免疫结果测定(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重复多次尾静脉输注C57/BL6J小鼠是安全可行的,对受者无明显免疫反应和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五种荧光转基因小鼠造血干细胞中的荧光标记细胞进行分析,筛选造血干细胞全标记红色和绿色荧光转基因小鼠,为造血干细胞分化机制体内示踪研究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活体荧光影像系统对两种红色荧光转基因小鼠品系C57BL/6J-TgN(CAG-DsRed-1和CAG-DsRed-2)ZLFILAS和三种绿色荧光转基因小鼠品系C57BL/6J-TgN(CAG-EGFP-1、CAG-EGFP-2和CAG-EGFP-3)ZLFILAS的荧光标记进行比较;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转基因小鼠的骨髓lin(-)c-kit(+)Sca-1+(LSK)造血干细胞荧光标记细胞比率,根据标记比率筛选造血干细胞全标记红色和绿色荧光转基因小鼠。结果活体荧光影像分析表明转基因小鼠均系统性表达红色或绿色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LSK造血干细胞中高度表达红色和绿色荧光,其中,C57BL/6J-TgN(CAG-DsRed-1)ZLFILAS和C57BL/6J-TgN(CAG-EGFP-1)ZLFILAS的造血干细胞全部为荧光标记细胞。结论筛选获得在造血干细胞中全标记的红色和绿色荧光转基因小鼠,可为造血干细胞体内研究提供有效示踪工具。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妊娠晚期腹腔注射缓冲液对近交系SPF级C57BL/6J(B6)和BALB/c(B/c)小鼠繁育生理的影响。方法 B6和B/c小鼠随机、全同胞兄妹2∶1/1∶1(♀/♂)过夜同居交配,观察交配方式、阴栓与受孕率的关系;受孕鼠在妊娠的第17.5天(妊娠0d=交配后当天)接受腹腔注射酸性磷酸缓冲液,观察注射对母鼠及胚胎的作用及子鼠从离乳到8周的早期生长发育情况。结果 B6较B/c雌鼠的受孕率高(29.4%vs.21.1%[2∶1],33.2%vs.29.7%[1∶1]);交配后10 d~14 d,根据雌鼠增大的腹部、结合体重来判断受孕较观察阴栓更为准确;比较而言,妊娠晚期腹腔注射对B6母鼠及胚胎的影响较大,表现在离乳子鼠数量减少(4.7±3.1 vs.6.1±2.1,P=0.231),离乳时两性别的子鼠体重(g,雌性:11.7±1.1 vs.12.7±1.5;雄性:12.8±1.3 vs.13.6±1.5)显著降低(P均〈0.05)及两品系子鼠早期生长发育的方式显著不同(P=0.000)。结论近交系小鼠繁殖生理存在品系差异;两品系受孕鼠对妊娠晚期腹腔注射的耐受不同,并可能影响实验动物产后的哺乳过程及子鼠的早期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气管移植内皮祖细胞(EPCs)在烟雾暴露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小鼠中的分布及分化.方法:体外分离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于EGM-2MV培养基中培养并鉴定.24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PD+PBS干预组及COPD+EPCs干预组;香烟烟雾暴露90 d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小鼠模型;烟雾暴露结束后,COPD+PBS干预组及COPD+EPCs干预组分别经气管注入30 μ LPBS和30 μ L细胞悬液(含1×105个CM-DiI标记EPCs).移植后观察30 d处死小鼠,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移植细胞在肺内的分布及通过免疫荧光检测广谱细胞角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EPCs移植后30d可见EPCs分布于肺血管及气道,部分细胞表达上皮特异标志广谱细胞角蛋白.结论:EPCs移植后可定植COPD模型小鼠肺血管及气道,且可能转化为支气管及肺泡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