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从1952年下半年起,苏联生物学界对物种与物种形成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我国科学界对于这一讨论一开始就非常重视,科学出版社以“关于物种与物种形成问题的讨论”为题,用论文集的形式,译载了这方面的文章,这个论文集现在已经出版了18集(第19集至第20集在排印中)。讨论的缘由,是由于李森科院士在1950年以“科学中关于生物种的新见解”为题,发表了自己对于物种概念与物种形成的看法,以苏卡切夫院士、杜尔宾教授为首的一些苏联科学家,不同意李森科的看法,他们首先在“植物学杂志”上提出了反对的意见。接着苏联许多学者,在一些有关生物学的杂志上,针对这—问题,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讨论的第一个焦点是关于物种概念的问题,李森科提出两个物种标准:一个是凡种间个体在普通的、正常的情况下不能交配,即使交配也不能产生正常繁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来,在生物学方面的科学杂志上进行了关于物种与物种形成问题的讨论。由于在讨论的问题中发生某些重要的生物科学哲学问题,编辑部认为必须在我们的刊物上进行这些哲学问题的讨论。编辑部把普拉托诺夫一文发表在下面,作为讨论这些哲学问题的开端(“哲学问题”编辑部)  相似文献   

3.
一直到现在,“米丘林关于物种及物种形成的学说”课题的教学法还未拟定出来过。固然,在“博物教学法”杂志上,关於这个问题是曾经刊载过两篇文章:A.M.柯山斯基的“研究李森科‘科学上关於生物物种的新观念’一文”(1951年第2期)和K.H.塔拉康诺夫“关於‘米丘林物种及物球形成学说’一课题的教学法”(1952年第2期)。但是,这两篇文章都不能使生物学教师十分满意,因为里边有许多值的争论的地方。在中学里来研究未打算给九年级学生介绍的李森科的文章是否必要与合适,正如A.M.柯山斯基所介绍的,是值得讨论的,  相似文献   

4.
物种形成过程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基础, 长期以来一直是进化生物学的中心议题之一。传统的异域物种形成理论认为, 地理隔离是物种分化的主要决定因子, 物种形成只有在种群之间存在地理隔离的情况下才能发生。近年来, 随着种群基因组学的发展和溯祖理论分析方法的完善, 种群间存在基因流情况下的物种形成成为进化生物学领域新的研究焦点。物种形成过程中是否有基因流的发生?基因流如何影响物种的形成与分化?基因流存在条件下物种形成的生殖隔离机制是什么?根据已发表的相关文献资料, 作者综述了当前物种形成研究中基因流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模式、基因流对物种分化的影响以及生殖隔离机制形成等问题, 指出基因流存在条件下的物种形成可能是自然界普遍发生的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5.
章誉兴  吴宏  于黎 《兽类学报》2023,(6):627-643
物种形成过程及其机制不仅是理解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现象的关键,也是长期困扰达尔文的“谜中之谜”,是进化生物学研究领域的核心命题之一。物种形成是指新物种从祖先物种中分化出来的演化过程,也是种群间生殖隔离效应或屏障建立的演化过程,对这一过程及其内在遗传机制的探究和揭示是我们理解生物多样性现象的关键所在。本文聚焦于动物类群,系统阐述了动物物种生殖隔离的产生方式及其分子机制,并探讨了目前动物物种生殖隔离相关研究所面临的瓶颈、挑战和潜在机遇,为后续动物物种形成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分类学的若干基本概念”一文内,曾就物种概念的三个要点作了说明,即:1.物种是客观存在,2.物种是进化单元,3.物种是繁殖群体。鉴于近年来在物种问题的讨论中,一般对物种的真实性和群休概念注意较多,而对于进化单元的概念,似乎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拟就这方面作若干补充说明。 我们在前几篇报告内曾一再强调进化单元的物种概念,在纪念“物种起源”出版一百周年的论文内(1959),曾特别讨论了通过物种形成的生物进化过程;在1957年发表的、  相似文献   

7.
物种与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7  
周红章 《生物多样性》2000,8(2):215-226
本文首先讨论生物物种的科学概念和生物学本质,分析物种客观存在的自然属性和物种概念的局限性,认为物种的生物学属性和物种多样性的科学属性之间有着本质联系。物种多样性研究的实质是研究生物物种的生物学多样性。度量物种多样性程度有多种方法,但物种数目是物种多样性程度最直接、也是最基本的表达,估计物种多样性数目是当前国际上物种多样性研究的核心与热点内容。物种多样性产生的根源是物种形成,物种绝灭速率是维持物种多样性的关键因素。本文简要总结了物种形成与绝灭的基本模式和机制,通过分析生物地理区系与物种多样性研究的密切关系,说明物种的区系成份分析是物种多样性大尺度格局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刘培生 《化石》1993,(4):2-3
自达尔文与华莱士以来的每位生物学家都承认种间生态学作用对进化的意义。1964年,埃利希和雷文提出了协同进化理论。它反映了生态学相关的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相互进化。这一理论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重视。近年来,随着进化生态研究的深入发展,学者们对进化过程的生态机制以及生态特性与生态关系进化规律、种间生态学作用引起的物种形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本文仅从协同物种形成的概念出发,对协同物种形成的生态机制以及生物学意义作一简要概述。协同物种形成的概念进化在本质上是一种生态过程,是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种群分化的生态机制和物种形成的本质在于对生存条件的逐步适应。按照协同进化理论,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协同适应  相似文献   

9.
1858年7月,华莱士与达尔文联署发表了演化论,但生物学家提到华莱士,总是想到“华莱士线”。演化论就像是生物学的曙光,“唯独依据演化论才能理解生物学”。演化的路径建立在基因上,“自然选择”(naturalselection;本文简称之为“天择”)决定哪些类型的基因组可以持续行进在演化的路上。地球上环境的差异是促成物种形成的条件之一,在诠释演化论上,华莱士主张地理隔离与地质大灾变是变种与新物种形成的两大压力,他的动物地理区之分布的看法,在诠释物种在天择演化上更具说服力。然而,人类活动已大幅改变环境,许多物种因人类活动而灭绝。并且,“人择”(anthropogenic selection)对生命演化已产生作用力。在人择压力下,有些物种出现了另一途径的演化方向。生命的天择过程已经有37亿年的历史,而人类世(Anthropocene)的到来开启了一个新地质时代。当自然环境在人类的干预下发生非自然的变化时,天择是否还能唯一主导生命的演化?还是人择也参与生命的演化?如果人类把地球上生命的演化方向掌握在手里,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与服务会变成什么模样?结合华莱士提出的天择演化理论,在人类世,...  相似文献   

10.
物种形成是指由已有的物种通过各种进化机制进化出新物种的过程。持续不断的物种形成产生了地球上灿烂的生物物种多样性。然而,研究人员对物种形成的模式与机制的了解却非常有限。一直以来,谱系分裂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物种形成模式,但在植物中,谱系融合,即通过杂交形成新物种的过程,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种形成模式。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才逐渐认识到,生殖隔离是差异适应和遗传漂变的副产品,而不是物种形成的前提。相比合子形成后隔离,合子形成前的隔离在物种形成过程中更早地发挥作用。合子形成前的隔离,尤其是生态地理的隔离是植物中最重要的隔离机制。一些基于QTLs分析的研究发现,基因组中的少数主效位点在物种形成中起了关键作用,并且这些位点往往受到自然选择的作用。适应性辐射往往发生在隆起的山脉和新形成的岛屿上,很可能与这些地方能够提供很多可利用的生态位有关。最新的物种形成理论认为,基因是物种形成的基本单位,不同的物种可以在非控制物种差异适应性状的位点上存在基因流。这一观点为植物物种形成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随着植物物种形成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植物物种形成基因被分离,包括花色素苷合成通路和S-基因座上的一些关键基因,揭示了植物物种形成的分子机制。前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模式植物和农作物上,许多生态上非常有趣的非模式植物还未得到广泛的研究。在未来的研究中,还需要更多来自非模式植物的例子以全面理解植物物种形成的多样化机制。  相似文献   

11.
前言物种形成问题,是生物界发展理论的最基本问题。这一问题的正确解决,对生物科学各个部门的发展,对农业生产的提高,都有重大的影响。早在十九世纪的时候,达尔文就根据他所收集的资料,详尽地研究了这一重大问题,并把他的观点阐明在“物种起源”里。在苏联,Т.Д.李森科院士和其他米丘林生物学家,从实际的试验研究出发,断定达尔文的物种形成理论有着严重的缺点。因此,在1949年,李森科院士首次提出了自已的物种新学说,当时并受到许多学者的  相似文献   

12.
高中“达尔文主义基础”第四章第三节中,讲到米丘林生物学论物种形成的过程,阐述了李森科院士所指出的同一物种中个体的相互关系和同属不同物种中个体的相互关系是不同的,并以李森科方法营造防护林带的农业实践做了确切的证据,他推翻了种内斗争的谬论,提议用比较密集的方法栽培同一物种的喬木和同一物种的灌  相似文献   

13.
一、导言 1.物种的结构形态是物种存在的形式,物种形成的过程是物种发展的内容,形式和内容是统一的,本文的目的就是要研究物种在这两个方面的统一的关系。 2.进化论告诉我们,有机世界的发展是连续的历史过程;分类学的实践指出,在自然界,极大部分的物种都是彼此判然分明而显现为间断性的现象。物种是有机世界连续性发展过程中的间断,我们研究物种形成问题,就是研究有机世界在发展过程中怎样从种内的连续性达到种间的间断性的道路。 3.本篇讨论以动物界的物种为主。在有性动物,同种个体之间,都有交换遗传性的可能性,从而组成为统一的繁殖群体,这是种内连  相似文献   

14.
“达尔文主义基础”是我国中学里的一门新课程。为了教好这门功课,现在有好些城市的生物学老师组织了教研组,讨论“达尔文主义基础”课本的教材和教学上的种种问题。笔者曾经和北京市与天津市的许多中学生物学老师谈过几次话,讨论中央教育部开设这门新课程的意义,说明我们  相似文献   

15.
“莫斯科城第287学校生物学教师Р.З.祈霍米咯娃,函请本期编辑部根据为李森科院士所发展起来的米丘林学说来阐明物种形成的问题。兹发表季米特立耶娃教授关于这一课题的论文。”  相似文献   

16.
浅析环境特征对遗传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的平行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传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两个基本层次。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环境特征可能对种群遗传多样性与群落物种多样性产生平行效应。本文对遗传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关联模型中环境特征对遗传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的平行效应部分进行了具体化介绍。基于群落形成的四个基本过程,即突变与物种形成、选择、漂变和扩散,探讨了环境特征对遗传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产生平行效应的理论基础。在全球变化的大背景下,研究环境特征对遗传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的平行效应及这两个维度多样性对全球变化响应的异同具有重要的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意义。然而,目前大多数生物多样性研究仍然只基于物种多样性一个维度,在同一系统中同时对遗传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进行整合研究的工作仍然较少。希望通过本文的总结与讨论,能对国内遗传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整合研究起到参考与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森科对物种形成问题的观点遭到许多苏联生物学者的反驳,因为这些观点与近百年在分类学,形态学,胚胎学,生物地理学方面所累積的大量资料不相符合。李森科关于从一个物种到另一个物种飞躍式转化的观念是以有限的事实为依据的,而这些事实不足以作为物种形成问题上一般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达尔文的物种形成理论是以大量符合于事实的材料为依据,这种理论近百年来不断地为B.O.与A.O.科瓦列夫斯基,梅契尼科夫,A.H.谢维尔曹夫,季米里亚捷夫,米丘林.可马洛夫和其他学者的许多著作所证实。很顯然李森科在证明他自己对物种形成问题的观点所引用的全部事实,不过证明了旧的  相似文献   

18.
前言自1952年开始,苏联科学界对物种及物种形成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很多生物学家和哲学家都围绕这一问题发表了意见。讨论也涉及到种内关系问题,特别是种内有无斗争问题。苏卡切夫院士(苏联植物学杂志主任编辑)、伊万诺夫、以及其他许多学者反对李森科院士关于种内无斗争的观点;但另外也有许多科学家拥护李森科院士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物种?新物种是如何形成的?这些问题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大问题.物种的形成是在生殖隔离的基础上某些新的生物学性状的形成和保留,是生物进化的最基本过程,其实质是基因结构突变的积累与功能的分化. 地理隔离使群体中的基因不能交流,基因突变也会影响个体间交配趣向,从而造成交配隔离或者交配后杂合体的基因组不亲和、杂交不育甚至杂交不活,使不同的群体逐渐分化为新物种. 随着分子生物学与基因组学的飞速发展,进化生物学家已经发现一些与物种形成有关的基因-物种形成基因(speciation genes),鉴定并了解这些基因的功能,不仅能使我们在分子水平上理解新物种形成的实质和规律、而且对于我们突破种间屏障进行远缘杂交育种也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综述了目前对几个物种形成基因及其功能的研究进展,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20.
物种界定是生物学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如分子条形码的发展,物种界定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界定一个物种或相似的一组物种时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选择适合的分子标记。然而,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不完全谱系筛选与种间渐渗却常常会阻碍准确鉴定物种。最近,有关基因流介导的种间渗入和物种界定在理论和实验研究中都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综述了基因流介导的物种形成;评价了种间渐渗与不完全谱系筛选的区别;最后总结出应该利用基因流速度较快的分子标记去鉴定物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