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鑫  郑大燃 《古生物学报》2022,61(4):654-661
热河生物群是保存最好的白垩纪陆地生物群, 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特异埋藏化石宝库之一。热河生物群的三阶段演化学说认为该生物群在第二演化阶段往南至秦岭、大别山一带, 包括河南西部和南部地区。早期研究记录表明河南西部地区产出热河生物群的代表分子三尾拟蜉蝣化石。本文首次报道了河南西部南召县马市坪盆地南召组衍蜓科稚虫化石, 并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简要描述, 同时报道了与之伴生的三尾拟蜉蝣稚虫化石。衍蜓科稚虫是热河生物群的代表化石之一, 先前均记录于辽宁西部义县组及相当地层, 属于热河生物群第二演化阶段的特征分子。河南西部新发现的昆虫化石证实了热河生物群在其第二演化阶段已经到达该地区。同时, 本研究确定马市坪盆地南召组可与辽宁西部义县组相对比, 南召组的地质时代属于早白垩世而非晚侏罗世。  相似文献   

2.
<正>热河生物群是在中生代晚期分布在东亚地区,特别是我国辽宁省西部的一个十分繁盛的中生代化石生物群。近几年来,关于热河生物群的重大学术成果不断地涌现,使我们对这个生物群的了解也愈加深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辽西课题组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在2001年又为该生物群  相似文献   

3.
叶剑  王原 《化石》2002,(1):30-30
近年来 ,我国的古生物学研究出现了蓬勃发展的趋势。特别是河北北部、辽宁西部以及内蒙古东南部“热河生物群”的发现和研究 ,一次次震惊了世界古生物学界 ,被誉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古生物发现。热河生物群相关的研究 ,近几年来仅在国际著名的科学杂志《Science》和《Nature》上 ,就已发表了近20篇重要论文。中华龙鸟、孔子鸟、华夏鸟、三燕丽蟾、张和兽、辽宁古果等重要化石的名声也不胫而走 ,引起世人极大的关注。在此背景下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01年11月出版了一部反映优秀学术研究成果的精美画册———《热河生…  相似文献   

4.
热河生物群的起源与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西朝阳丰富的化石资源 ,充分证明了 1.3亿年前 ,朝阳独特的地质结构和生态环境 ,促使陆生动、植物种群的大爆发 ,构成了当时地球物种的天堂 ,形成了“热河生物群”。自 2 0世纪中叶起 ,随着古生物化石的不断发现 ,使沉睡了 1亿多年的“热河生物群”重现生机和活力 ,为人类研究生物的起源、生物演化和地质变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椎所)标本馆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古脊椎动物、古人类化石及石器标本的收藏中心,同时也以鲜明的区域性标本收藏闻名于世,如直立人化石、辽西热河生物群  相似文献   

6.
王敏  王少彬 《化石》2011,(2):40-44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带着必胜的信心,我们出发了,去寻找生活在数亿年前的原始鸟类!这一天等待了好久,手边的地质锤早已蠢蠢欲动了!众多精美的化石发现在辽西这片神奇的土地,热河生物群为我们了解早白垩世生物圈的演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热河生物群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蒙古国、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以及朝鲜和日本等地。  相似文献   

7.
雷锡霞 《化石》2002,(1):27-29
2001年11月29日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科学1 +1”节目播出了该节目主持人覃勇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忠和博士的现场采访谈话 ,谈话内容十分广泛 ,涉及不少古生物学的一般知识 ,特别是包括了不少关于该所在辽西热河生物群研究方面的情况。热河生物群是在白垩纪早期(距今一亿两千万年左右)分布在东亚地区 ,特别是我国的冀北、辽西地区的、一个十分繁盛的中生代生物群。因为拥有保存精美的植物、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约20个大的门类的古生物化石 ,从而使得冀北—辽西地区成为该地质时期世界上最重要的化石宝库 ,被人们比喻为中国的“白垩纪公园”。众所周知 ,最近一些年来 ,这一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不少享誉世界的科研成果 ,特别是其中大量恐龙、鸟类、哺乳类、开花植物等重要的化石发现 ,引起了广大公众的浓厚兴趣。周忠和博士现在担任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有关热河生物群研究项目的负责人。我们从他和覃勇的谈话种摘录了部分的内容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李录 《化石》2015,(2):7-8
<正>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李录、刘俊及其合作者最近在北美古脊椎动物学杂志上在线发表了热河生物群中发现的第一件鳖类化石——喇嘛洞连鳖(Perochelys lamadongensis)。化石出自九佛堂组,距今约1.2亿年,该材料是目前早期鳖类中最完整的一个  相似文献   

9.
董明星  董为 《化石》2002,(4):16-17
热河生物群化石是20世纪最惊人的古生物发现。化石数量丰富 ,属种繁多 ,状态精致。特别是一些身被羽毛或类似羽毛的皮肤衍生物的恐龙化石 ,涉及到生物演化的一些重大问题 ,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热河生物群大多数化石完整地保存了骨骼硬体及羽毛 ,食物 ,胃石 ,卵等软组织及生理组织 ,未经食肉动物或食腐动物或底栖生物的改造或破坏。如4个潜龙类个体被集体埋葬 ,其中2大2小 ,好象一家子同时“遇难” ,近成年的秀丽郝氏翼龙的正形标本的右前肢的翼指骨被自己咬在嘴里 ,好似中毒后在死亡过程中痛苦挣扎所致。正常死亡的生物一般是老年个…  相似文献   

10.
辽西十二年     
王原 《化石》2009,(3):16-27
辽西是辽宁省西部的简称。这里的地震中,尘封着一个古老的化石生物群。它们生活在距今1亿3千万到1亿2千万年前,核心分布区位于现在的辽西、冀北和蒙东南部,正属于20世纪20年代“热河省”的行政辖区,“热河生物群”也因此而得名。  相似文献   

11.
埃迪卡拉纪晚期高家山生物群的多门类骨骼化石组合,在后生动物起源及早期生命演化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对高家山生物群中的研究中,新发现了大量的磷酸盐化球状化石,包括单体球类、二分球类及三分球类等。这些磷酸盐化球状化石在形态结构方面与"瓮安生物群"、"宽川铺生物群"中报道的球状化石有着一定的相似性。高家山生物群中球状化石新材料的发现不仅丰富了高家山生物群的多样性,为早期生命演化提供了可靠的材料,也揭示了前寒武纪-寒武纪生物之间可能存在着一定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2.
《化石》2016,(4):77-78
正2016年5月24日出版的《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报道了中科院古脊椎所和临沂大学科研团队合作研究的发现于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的哺乳动物新属种——罗氏晚萌齿兽(Anebodon luoi)。化石是对齿兽类的基干物种,臼齿数目比之前发现的同属对齿兽的张和  相似文献   

13.
新元古代陡山沱期瓮安生物群研究概况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近年来 ,在中国贵州省中部瓮安磷矿的震旦系陡山沱组磷块岩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的新元古代化石生物群——瓮安生物群。自 1 986年至今 ,我国古生物学者相继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了有关该化石生物群的论文 2 0余篇。该化石生物群主要包括底栖的多细胞藻类、蓝藻和细菌化石 ;浮游的大型带刺疑源类化石及一些可疑的动物化石。描述的属种已超过 50个 ,虽然其中部分动物化石的亲缘关系值得再深入的研究 ,但这个在磷块岩中立体保存且属种丰富的化石生物群将为新元古代生物多样性和早期生命多细胞化的研究提供极有价值的化石资料。  相似文献   

14.
《四川动物》2007,26(2):F0003-F0003
[本刊讯]据本刊特约记者自沈阳师范大学报道,今年3月27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了沈阳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科学家联合发表的论文“A gliding lizard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of China”。这是蜥蜴长达两亿多年演化历史中唯一能滑翔的化石物种。这一滑翔蜥蜴化石的发现,是近年来在世界上引起广泛关注的中国辽西热河生物群中的又一个重大发现。  相似文献   

15.
黄子健 《化石》2023,(4):27-31
<正>热河生物群的分布区最南可以到什么地方?能到浙江吗?与辽西等地的典型热河生物群有区别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一行六人在2023年1月前往浙江省衢州市南的石柱岭进行了一次印象深刻的野外化石采集之旅。2022年以来,我们一直在为建设中的常山“金钉子”地质博物馆采集各个时代的古生物化石。由于要求采集的是浙江省内特别是浙西地区的古生物化石,因此我在李文杰老师的带领下已经到衢州地区开展了多次野外采集工作,采集了一大批古生代不同时期的精美化石,包括笔石、腕足动物、三叶虫、鹦鹉螺、珊瑚等,还有一些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和牙形刺等,这些化石清晰地反映出当时浙西地区处于一片汪洋中,海底和海水在不同时期蕴育着各式各样的生物群落,令人叹为观止。当我听说这里还有中生代恐龙化石和丰富的其他陆地古生物化石时,就想着一定要去化石原产地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16.
王婧瑜 《化石》2019,(3):51-55
<正>2018年7月16日至22日,我参加了"盛夏青藤——2018年化石科考夏令营",亲手从辽西大地的化石宝库中发掘到了狼鳍鱼等古生物化石。一个学期过后,我又在12月26日带着夏令营期间采集的化石来到中国地质科学院,聆听了姬书安教授讲解关于热河生物群的相关知识,并在当  相似文献   

17.
在现生脊椎动物当中,鸟类以其独特的形态区别于其他类群。鸟类具有轻盈的流线型体形,体被羽毛,双翅发达,能够在蓝天中自由翱翔。正是鸟类的独特性使得鸟类起源研究成为进化生物学研究的一个疑难问题。从1996年开始,中国辽西热河生物群陆续产出了一批进步的兽脚类恐龙化石,其中有些化石保存了羽毛或者原始羽毛印痕。这个发现,打破了100多年来始祖鸟在  相似文献   

18.
描述了凯里生物群中的蠕形动物Ottoia ,Maotianshania ,Palaeoscolex ,Circocosmia?及Selkirkia。这些软躯体的蠕虫化石在凯里生物群中都是首次发现。其中Ottoia也发现于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 ,Maotianshania ,Circocosmia ?则见于澄江生物群 ,而Palaeoscolex则从澄江生物群至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中都有保存 ,这是凯里生物群处于承前启后位置的又一证据。蠕动动物的发现 ,增加了凯里生物群软躯体化石内容 ,反映了凯里生物群是典型的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台江县中寒武世凯里生物群含有丰富的非钙质藻类和具有软躯体后生动物化石 ,它为布尔吉斯页岩型生物群在世界广泛分布提供了更有力的证据。在生物群的宏观藻类中描述了 5个属 5个种 ,包括 2个新属。它们是MarpoliaspissaWalcott、AcinocricusstichusConwayMorrisandRobison、UdotealgaerectaYang、EosargassumsawataYang和RhizophytonzhaoyuanlongiiYang ,并且将凯里生物群中的宏观藻类化石组合与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中的宏观藻类进行了对比 ,发现两个生物群不仅具有相似的动物化石组成 ,而且宏观藻类化石组成也很相似。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内蒙中侏罗世道虎沟生物群是古生物学的热点之一,报道了种类繁多的脊椎动物化石如两栖类、爬行类、哺乳动物等,特别是有尾两栖类热河螈和初螈在道虎沟数量丰富。一些学者曾经报道过道虎沟生物群中的蝌蚪化石,经过重新分析这块标本并不具备脊椎动物的骨骼构造,跗骨特征与脊椎动物差别很大而符合昆虫的跗节构造,其身体部分具有一些骨板缝,所谓的"蝌蚪"尾部其实是昆虫的喙,因而这是一块残破蝉类化石的虫体前部。虽然蛙类化石在我国下白垩统地层中并不少见,但道虎沟生物群迄今并未报道过真正的蛙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