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哺乳动物经过长期进化,使其基因组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构成了表型进化的基础。随着人类、部分哺乳动物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以比较基因组学为主要研究手段的哺乳动物进化研究应运而生,从而为在基因组水平上深入认识哺乳动物进化关系、揭示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提供依据。对比较基因组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进而探讨其在哺乳动物进化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哺乳动物比较基因组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中国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发现者、我国古人类学的主要创始人裴文中不幸于9月18日12时19分在北京病逝,终年七十九岁。裴文中同志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29年12月,年青的裴文中在北京周口店发现了中国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化石,他的这一划时代的发现,以及不久发现的中国猿人石器,震动了当时的国际学术界,揭开了人类学研究史上灿烂的一页。他的这一成就,使他年轻时起即在国内外享有盛名。1957年,英国皇家人类学会授予他名誉会员称号;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史前学和原史协会推选他为名誉常务理事;1982年,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推选他为荣誉会员。他一生从事旧石器考古学、第四纪哺乳动物学、第四纪地层  相似文献   

3.
一个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5月7日报告.他们成功绘出了鸭嘴兽这一奇特的哺乳动物的基因组草图.这对研究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进化起源“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动物的个性与其行为、生理、遗传以及生态适应有关。然而,动物的个性研究大多集中于非哺乳动物当中,而哺乳动物尤其是小型哺乳动物的研究尚未得到很好的开展。在此,我们回顾了动物个性概念的起源和研究方法的形成与确立,从生态适应角度归纳了动物个性在小型哺乳动物觅食、繁殖、扩散和集群生活以及生理和遗传响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概述了当前动物个性进化适应机制的“生活节奏综合征假说”和“状态-行为反馈假说”的研究现状;最后展望了小型哺乳动物个性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正>周明镇先生因病不幸于1996年1月4日上午11时20分在京逝世,终年77岁.周明镇先生1918年11月9日出生于上海市南汇县.194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1947年至1951年在美国留学和工作,1950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1950年底,受新中国迫切需要建国科技人才的感召,不畏艰险,毅然返国任教于山东大学地质系.1952年调至地质矿产计划与指导委员会新生代研究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前身),担负起领导和发展我国的古哺乳动物学事业的重担.他历任研究室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副所长、所长等职.在筹建研究所,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培养人才,领导全所业务工作等方面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短短的几年内,他使我国早第三纪哺乳动物的研究工作从无到有,并迅速在国际舞台上占领了一席之地.1980年他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周明镇先生的著作丰厚,发表学术论文和专著约二百篇、部.他在古新世、始新世哺乳动物、象类化石等方面的论著都已成为我国古哺乳动物学领域的经典之作.他博学多才,涉猎广泛,是本领域国外新思想和新理论的先知和传播者.他是综合进化理论的倡导者,也是把分支系统学说介绍给中国科学界的第一人.周明镇先生热心培育年轻一代,受益于他的几代学子遍布于所内外、国内外.周明镇先生对于古脊?  相似文献   

6.
哺乳动物的生理应激反应及其生态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激反应是哺乳动物的基本生理现象之一。目前,与应激有关的研究主要来自生物医学和神经内分泌学。虽然Hans Selye 提出了个体对应激的普遍性适应综合症概念,但目前的研究还主要集中于应激对个体的负效应以及与应激相关的疾病研究。然而,从进化角度似乎很难理解在数亿年的进化过程中,动物应激反应仅简单地
进化为影响个体健康并导致个体患病的一种生理过程。本文从进化的角度,综述了应激反应与动物繁殖对策的关系以及个体对环境应激源的应对类型,并阐述了动物应激反应的适应和进化意义。  相似文献   

7.
周明镇先生诞生于五四运动前夜,其一生与中国近代史息息相关。先生出身书香门第,家境殷实,自幼聪颖,受新式教育,虽经战乱,学业未辍。他194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1947年赴美留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研究的是瓣鳃类化石。在普林斯顿大学作博士后期间,师从著名古哺乳动物学家杰普森教授,研究古近纪哺乳动物化石,1950年夏季随师在怀俄明州做野外工作。次年返国,任教于山东大学,1952年调入古脊椎动物研究室,遂成为杨钟健先生的得力助手。周先生在学术上是通识之才,他不仅是中国古近纪哺乳动物系统研究的创始人,而且积极推动了新近纪和第四纪哺乳动物的研究,在其学术生涯的后期,还开拓了中国中生代哺乳动物的研究。周先生是继杨老之后的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帅才,他高瞻远瞩,爱才、识才、育才、用才,辅助杨老建立了一支精悍的科研队伍。周先生思想敏锐,密切关注国外学术发展趋势,借助其外语上的优势,及时将国外的新理论、新方法引介给国内同行。他在文革后为中国古脊椎动物学重新走向世界起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周先生毕生关注和推动古生物学的图书和出版工作,并积极推进中国自然博物馆事业以及其他科普工作的发展。周先生在学术上取得的成就以及获得的荣誉,是令人称羡的,但他及其家庭所做出的牺牲也是令人叹息的。  相似文献   

8.
正哺乳动物的出现是地球演化史上最重要的进化事件之一,作为最高等的动物类群,哺乳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通过对哺乳动物的观察、认知和研究洞悉人类的体系构造、生理功能、心理特征及进化历程。数千年来,哺乳动物在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类利用哺乳动物资源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动物科技与动物文化。  相似文献   

9.
《化石》1979,(2)
我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中国古生物学会的创始人之一——杨钟健同志,因病于1979年1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他一生从事地层古生物学的研究,足迹遍及祖国各地。他的研究工作涉及地层古生物、古人类及考古学等广泛的领域,先后完成学术论文五百多篇,为我国及亚洲古脊椎动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整个古脊椎动物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杨老于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粉碎“四人帮”后,他写了“年近八旬心尚丹,欲和同辈共登攀”的豪迈诗句。直到生命的垂危时刻,他仍关切着我国古脊椎动物学与古人类学的发展,计划如何把北京自然博物馆办成一个具有国际水平的自然历史博物馆。  相似文献   

10.
无脊椎动物金属硫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综述了近几十年来有关无脊椎动物金属硫蛋白(MT)的研究,包括软体动物MT、棘皮动物MT、环节动物MT、节肢动物MT(甲壳纲和昆虫纲),分析了无脊椎动物MT与哺乳动物MT的异同,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观点:即从无脊椎动物MT到哺乳动物MT的进化来看,动物MT的进化可能是一种趋同进化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巴恒星  胡鹏飞  李春义 《遗传》2021,(4):308-322
鹿科动物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大型哺乳动物之一,在极北地区、热带地区和高海拔地区都有分布。中国占世界鹿科动物40%以上,是鹿科动物进化的主战场。鹿科动物除了具有反刍动物常见的独特表型特征外,更是进化出周期性再生新器官——鹿茸角。鹿科动物是研究生态学、行为学和进化生物学非常有价值的动物模型,特别是在研究哺乳动物器官再生方面具有重要科学价值。鹿基因组是系统阐述鹿的进化和演变,解析鹿科动物独特生物学性状的依据,对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随着鹿科动物参考基因组的不断完善,在鹿基础科学研究上取得了诸多重要成果。本文详细综述了鹿科动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主要包括鹿遗传变异数据、适应性进化分子基础、独特性状鹿茸角的起源进化关键基因和功能基因组学,以期为鹿科动物的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汉贝喇嘛     
在锡林郭勒草原上有一位极富传奇的人物,虽然他已作古逝去,但草原上还流传着他的故事。当地牧民们都称他为“汉贝喇嘛”,实际上他本名叫嘎拉僧热布华, 1906年,嘎拉僧热布华9岁被认定为阿巴嘎昌图庙转世的堪布活佛,被请入庙殿坐床主持佛事,到22岁时他第一次离庙出走,要求还俗。两年后又被请回庙中继续主持,几经波折,终于在1930年33岁时还俗回家,从事牧业生产。由于他精心饲养和保护草场,成了阿巴嘎草原上很有名望的富户。1948年解放后,根据党的政策,他的财产和牲畜被保留,1958年以他的牲畜为主,建立了阿巴嘎草原上惟一的“巴音德力格尔公私  相似文献   

13.
书刊评介     
《第四次全苏哺乳动物学会代表大会论文提要集 》汇编了全苏哺乳动物学会于1986年1月27—31日在莫斯科召开的第四次代表大会的论文提要。由苏联科学院、全苏哺乳动物学会及动物进化形态与生态研究所3家联合出版。编者有等13人,定价3卢布。  相似文献   

14.
FSHR基因正常表达是卵巢获得促性腺激素反应能力的关键,其与哺乳动物的繁殖性状有密切的关系,且该基因不同基因型与绵羊等多胎性状相关。对33种哺乳动物的FSHR基因选择压力进行分析,FSHR基因转录本最长ORF序列正选择位点有19个,但只有1个位点P>95%;鲸豚类动物为前景枝,比较M0和M2,差异显著,且二者均为0<ω<1。研究结果表明,哺乳动物的FSHR基因较保守,主要受净化选择作用。鲸豚类动物FSHR基因存在加速进化,推测长江江豚等鲸豚类动物抚幼要求高,难度大,一般1胎1仔,FSHR基因加速进化可能有助于其实现“优育”繁殖适应。  相似文献   

15.
研究感觉基因的进化规律是动物进化领域长期探索的重要问题.哺乳动物通常具有2套嗅觉系统:主要嗅觉系统(MOS)和犁鼻器系统(VNS).其中,VNS主要感知动物个体释放的信息素分子,而信息素在动物的生殖和社会行为中起重要调节作用.为了研究动物信息素嗅觉进化的背后推动力,对海洋哺乳动物的代表物种进行了Trpc2基因(VNS功能的分子标记)的序列测定和进化分析.以前的研究表明,Trpc2基因仅在VNS中表达,其序列完整/缺失与VNS的功能完整/退化完全一致.本研究结果显示,鲸类和海牛类的Trpc2为假基因,鳍脚类的1个分支类群(海豹类)和水獭类的Trpc2也是假基因,提示VNS功能丢失,即信息素嗅觉功能退化;而北极熊和鳍脚类的另一个分支类群(海狮类)保留了1个完整的Trpc2,并且这个基因仍受强烈的净化选择和功能限制,提示信息素嗅觉功能仍然保留.进一步分析表明,信息素嗅觉退化的海兽主要在水中交配,而信息素嗅觉保留的海兽主要在陆地上交配.本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科学假说:交配场所的选择可能推动了海洋哺乳动物信息素嗅觉的进化.  相似文献   

16.
国际著名真菌学家、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我们的尊者恩师臧穆先生,因心肌梗塞抢救无效于2011年11月10日7时许在昆明逝世,享年81岁。先生的一生,是勤劳奉献的一生,他善于独立思考,才思敏捷,学识渊博,广识同行,为我国真菌学研究和发展奉献了毕生精力,  相似文献   

17.
哺乳动物cd59基因的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以及BLAST方法从5种哺乳动物中获得了cd59基因的编码区序列, 结合 GenBank中已有的序列, 计算cd59基因在哺乳动物中的核苷酸替换速率. 对非同义替换速率和同义替换速率进行比较的结果显示, cd59在哺乳动物中总体上受到负选择作用; 用PAML软件“位点-特异”模型检测到4个受到正选择作用的位点, 4个位点分布于分子表面, 其中2个位于功能重要的区域; 此外, 用“支-位点-特异”模型在小鼠通过基因复制后形成的cd59a和cd59b上检测正选择引起的加速进化, 并检测到该支系特异的正选择位点1个.  相似文献   

18.
国际著名真菌学家、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我们的尊者恩师臧穆先生,因心肌梗塞抢救无效于2011年11月10日7时许在昆明逝世,享年81岁。先生的一生,是勤劳奉献的一生,他善于独立思考,才思敏捷,学识渊博,广识同行,为我国真菌学研究和发展奉献了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论述了2010-1015年间,我国濒危哺乳动物(主要是食肉类、灵长类、有蹄类和鲸类) 保护生物学的研究进展,涉及进化保护生物学、保护生态学、保护行为学、保护生理学、保护遗传学、保护基因组学与宏基因组学和保护政策建议与实践等诸多领域。以大熊猫和金丝猴为代表的濒危动物保护生物学研究成绩显著。各项研究结果表明,大熊猫并非是一个已走到“进化尽头”的物种,仍具进化潜力。虽然大熊猫仍然面临栖息地破碎等环境问题,总的来看其种群数量在逐渐增长,栖息地面积在逐渐扩大,已走出困境并脱离“濒危”的状态,可降为“易危”。我国大熊猫的保护为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树立了成功的范例。根据国内研究进展和国际发展动态,该文还对未来保护生物学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加强长期定点监测与系统性的研究工作,加强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加强宏微观研究手段的结合从机制上揭示科学问题,加强动物对食物、高原极端环境和水生生态环境的适应性进化分子机制的揭示,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推动研究成果的应用,为濒危动物的有效保护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0.
哺乳动物性别决定及其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哺乳动物的性别决定与性别分化是在以SRY基因为主,SOX基因、DAX-1等众多基因的参与下实现的。哺乳动物性别决定的研究涉及到三个方面的内容:性别决定机制、性别决定进化和物种间性别决定差异。性别决定的进化和物种间性别决定的差异对性别决定机制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