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一、引言周口店附近的土砾石层,有的文献中又叫做頂盖堆积(“Cap”travertine)位于周口店龙骨山山頂,距离周口河河床約70—75米高,与中国猿人化石产地相距不到40米;下砾石层,位于中国猿人化石产地的北东約半里的鉄道旁边,高出周口河河床12米;底砾石层位于中国猿人化石产地的底部,卽前輩划分的底砾层。中国猿人化石产地的底砾石层,以及附近的上、下砾石层的研究,早在1930年就开始  相似文献   

2.
地质说明在山西襄汾县丁村附近发掘旧石器的时候,在丁村附近许多地点发现了许多化石。其中90,91,92,93,94,96,97,98,99,100,102等11个地点都有旧石器和哺乳动物化石,100地点更有三枚人类的牙齿发现,这许多化石和旧石器都是同一地质时代,已有综合报告发表(裴文中等,1958)。此外,在汾河西岸,与柴庄车站相对的第103地点,在已经有些胶  相似文献   

3.
贵州桐梓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及其文化遗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1年冬,贵州省112地质队于桐梓县岩灰洞发现了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等材料。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后即派张森水、吴茂霖二同志随同贵州省博物馆曹泽田同志前往考察。在112地质队淮子水地质组的同志们密切配合下,勘察了化石产地和邻近的洞穴,对岩灰洞作了短期的试掘,次年冬,由张振标、王令红、张银运和吴茂霖等四人组成的野外队在岩灰洞进行了较系统的发掘工作,发现了古人类牙齿化石一枚、旧石器数件和用火痕迹以及相当多的哺乳动物化石。此外,在洞穴中已被人翻乱的部位得到了几枚石化程度极浅的人牙齿,它们很可能包含在地层的上层,所以本报告不对此进行研究。此外,我们在整理标本过程中,还发现了一枚古人类前臼齿化石。这是贵州省首次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地点,也是该省继黔西观音洞之后的第二个旧石器地点。  相似文献   

4.
自1956年在湖北省长阳县下钟家湾龙洞中发现长阳人化石以来,考古工作者无时不在关心长阳人的来龙去脉,寻找长阳人的文化遗物,探究长阳人的文化面貌。他们爬山梁,涉江汉,攀悬崖,钻洞穴,努力在江汉流域寻找新线索和新的材料,然而收效甚微。好象长阳人有意开玩笑一样,在下钟家湾留下了泥鸿指爪之后便悄然隐逝,使我们今天无处追寻其踪迹。过了十五年,1971年冬,在大冶石龙头发现一处裂隙,从残存的堆积物中发现石制品近百件,哺乳动物化石共八种。此处没有发现人类化石材料,地点离长阳又比较远,使我们很难与长阳人联系起来研究。又过了十年,1980年初,在长阳果酒岩发现一批人类化石,可惜的是都很破碎,又缺乏有时代意义的动物化石和文化遗物,也难以和长阳人进行比较研究。整整过去三十年了,终于有了新的发现,使我们  相似文献   

5.
铜梁旧石器遗址自然环境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我国南方的洞穴中发现了丰富的、更新世不同时期的哺乳动物化石、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但洞外第四纪地层中的发现物则不多,比较重要的有云南元谋早更新世哺乳动物群和晚更新世资阳人哺乳动物群。1976年春发现了铜梁旧石器遗址,在文化层中发现了较丰富的植物和哺乳动物化石,在其上覆的地层中,还发现一些新石器时代遗物,这就  相似文献   

6.
<正> 一九八○年二月,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五○五地质队勘测清江地下水流量时,发现动物化石后,省博物馆派人去,在第二次调查中,除进一步弄清地层情况外,还收集到更重要的人类化石标本。长阳县城位于龙舟坪,原是清江的一个江心洲,后因清江下蚀,洲与北岸相连。果酒岩与龙舟坪隔水相对,位于清江南岸。最高峰海拔约300米。整个基岩由两部分组成:上部为下寒武系石龙洞灰岩,下部为下寒武系石牌组页岩。化石的出土地点是发育于石灰岩中的一处岩屋,高出清江水面约50米,相当于清江的三、四级阶地。岩屋的形成时期大约是中更新世。岩屋内的堆积物大体可分为两组四层: A组(全新统) 第一层红色土层、结构松散。为汉代及以后的堆积; 第二层红黄色土层,结构较松散,或微  相似文献   

7.
陕西蓝田公王岭及其附近的旧石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所野外队今年夏天在陕西蓝田公王岭工作期间,从猿人地点及其附近得到一些旧石器,兹报告如下:公王岭蓝田猿人化石层中的旧石器从公王岭蓝田猿人化石地点发掘所得的旧石器有:刮削器2件,石片1件,石核4件,均发现于含蓝田猿人化石的中更新统下部堆积中。石器与猿人头骨化石分别属于同一套古土壤剖面的 A 层(粘化层)和 B 层(淀积层),因此现有石器都比猿人头骨化石的位  相似文献   

8.
汉水上游旧石器的新发现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汉中盆地地处我国华南与华北的一个中间过渡带。在汉中盆地内旧石器又有新的发现,同时和旧石器一起还发现了哺乳动物化石,有9属9种。哺乳动物化石的发现,对于确定旧石器的时代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人类学学报》1985,4(4):399-400
山西永济发现中更新世动物化石及旧石器地点 1979年11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龙玉柱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王向前等人在山西省永济县介峪口进行地质调查时发现了一处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及旧石器地点。 1984年11月底,笔者和山西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学生到该地点进行野外实习时,在这一地点以东约2华里处又发现了另一个哺乳动物化石及旧石器地点。高,哺乳类化石计有纳玛象(Palaco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临朐县山旺中新世的化石宝库早以其藏量丰富、化石保存完整被称作“万卷书”驰名中外。该地发现的鸟类化石有山东山旺鸟、秀丽杨氏鸟等。除此之外,山东其他地区一直很少发现。1985年底,笔者在著名的中国猿人化石产地周口店,参加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主办的“第四纪地层旧石器考古训练班”。学习后,带着老师们教给的知识和期望,到本地区一些化石地点观察,希望能找到几件鸟类化石标本。真是无巧不成书,1986年1月,沂源县在开展洞穴旅游事业时,从两个山洞中挖出了许多哺乳动物化石,让笔者前往鉴定。几天的现场观察,从哺乳动物化石中找到一件鸟类跗蹠骨远端化石,这是一个好信息,它使我们确信鲁中山区会发现更多的鸟化石。同年初夏,从事鸟类化石研究的侯连海先生到达鲁中腹地沂蒙山区,我们便开始了紧张而又愉快的鲁  相似文献   

11.
1975年10月7—9日,我陪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摄影组在陕西省蓝田县拍摄蓝田人(曾命名蓝田猿人)化石产地照片时,与该研究所周国兴同志一起在陈家窝村和公王岭进行了短暂的野外调查工作,发现了一批旧石器,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2.
许家窑遗址哺乳动物化石的铀子系法年代测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报告用铀子系法测量许家窑旧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哺乳动物化石年代的初步结果。 山西省阳高县许家窑遗址的发现不仅在研究石器的文化传统上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在地层上证实了桑干河流域早更新统标准地层“泥河湾层”的上部还包括了晚更新世的沉积物。  相似文献   

13.
《化石》1984,(4)
湖北长阳县钟家湾大队龙洞是“长阳人”化石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年7月上旬,该大队在架线时,将该洞右侧两株小树(女珍和枫香树)擅自砍断,高压电线正从“长阳人”遗址洞顶穿过,严重影响了遗址的环境风貌和观众的生命安全。事故发生后,长阳县文化局派人前往调查,对该大队负责人提出了批评,并通报县属有关单位和乡镇。通令将高压电线迅速改线撤出,必须在化石洞后50米  相似文献   

14.
泥河湾盆地是中国北方第四纪地层发育最为齐全的地区之一,多处哺乳动物化石产地及旧石器遗址中均有披毛犀化石产出(卫奇,1997),但报道产出的化石多数只是骨体碎片或零星的牙齿。1965年夏天,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前太原工作站王择义、王向前和武文杰在泥河湾盆地河北省阳原县东城乡虎头梁一带进行旧石器调查时,从褐黄色含细砾砂质粘土层中采集到一些披毛犀化石,产出地点位于虎头梁旧石器遗址NE55°方向350m处,地层层位位于旧石器产出层位之下的泥河湾组上部,时代为早更新世末期。这些技毛犀化石是该…  相似文献   

15.
贾兰坡与华北两大旧石器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益人 《人类学学报》2002,21(3):171-177
20 0 1年 7月 8日 11时 4 4分 ,我国旧石器考古学界巨擘贾兰坡院士 ,带着对科学、对祖国、对事业的无限眷恋 ,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遥想当年贾老从周口店到祖国的大江南北的考古实践 ,为我国旧石器考古作出的巨大贡献 ,不由得思绪万千。在贾老的学术成就中 ,最令人瞩目的贡献之一是关于华北旧石器文化“两大传统”的理论学说。这一理论的提出打破了过去单个遗址简单的器物分类描述的传统研究模式 ,提高到区域文化类型与技术传统发展等综合研究的高度 ,使我国旧石器考古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 ,这一学说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想以此对中国旧石器考古学的探索与变革作一个简略的概括性的回顾。谨以此文纪念中国旧石器考古学的开拓者贾兰坡先生逝世一周年。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老型人类在中国现代人起源中的作用主要有三种假说:多地区进化说、取代说和2010年后兴盛的同化说。本文拟就中国13万年来的旧石器和西亚的旧石器以及湖南道县福岩洞人牙化石检验这些假说。考古学研究已经查明,在取代说或同化说所主张的最初居住于近东的现代人所惯用的石器技术属于第3模式。按常理推测,如果其后裔于大约6万年前到达中国而且完全或大部取代原住民,此时中国的石器应表现从第1模式到第3模式的巨变,因为在此时之前第1模式是中国旧石器的主流。表1显示中国不存在如某些遗传学论文所推测的从10万年前到5万年前的人类"断层",从13万年前以来中国旧石器主流仍旧是第1模式,没有发生按照取代说和同化说都必然会导致的在大约6万年前或更早时发生石器技术从第1模式到第3模式的巨变。2015年公布的道县12_8万年前人牙化石表明中国的现代人形态不是如DNA研究所主张的在6万年前才从境外移入的。这些都与多地区进化说的推论一致。  相似文献   

17.
桂林宝积岩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和石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桂林宝积岩灰黄色堆积物中发现了与更新世晚期“含真人化石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伴存的两枚人牙、12件人工打制的石器。与“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一起发现打制石器在广西尚属首次。这对于研究广西的旧石器文化序列关系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化石》1978,(1)
自从1959年在坦桑尼亚发现“东非人”头骨化石及175万年前的旧石器以来,东非成了古人类学界注意的中心。1972年在肯尼亚发现了KNM-ER1470号人类头骨化石以后,更加深了古人类学工作者对东非的向往。 1977年8月,我们中国科学院第四纪地质与古人类赴非考察组一行六人,应坦桑尼亚民族文化与青年部和肯尼亚国家博物馆的邀请,访问了这两个国家。在主人的热情接待和周到的安排下,我们对重要的古人类遗址及化石地点都作了访问。此行收获很大,特别是两国朋友对我们的友情更使人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中奥陶纪介形类化石最初发现于辽宁省太子河流域本溪县田师付附近;标本系1950年东北地质调查队杨敬之、穆恩之二先生采自中奥陶纪马家沟下部不纯的深灰色虫迹石灰岩中。仅有Bollia sinensis 及Bollia taitze(?)oensis 两种,种的个体分布相当普遍;与头足类Armenoceras,Steroplasmoceras,腕足类Rafinesquina,Dalmanella及三叶虫、苔藓虫等共生。1951年杨敬之、穆恩之二同志调查鄂西地质时在湖北长阳杨柳屯中奥陶纪艾家山层的上部又发现了介形类化石一层,个体虽甚丰富,但仅有Euprimitia sinensis 一新  相似文献   

20.
洛阳首次发现旧石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系记述洛阳市首次发现的旧石器。它发现于距地表约12米的砂土层中,并与似诺氏古菱齿象化石共同出土,其地质时代为更新世晚期。这一发现为研究中原地区旧石器文化和洛阳地区第四纪地层划分提供有意义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