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克隆抗体以其特异性强、均~性好的特点在疾病治疗中已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由f目前所用单抗多为鼠源性抗体,进行治疗时,由f多次使用或多剂量使用,会刺激人体产生抗鼠抗体(HAMA)的排斥反应,这不仅减弱了单抗的治疗效果,而且还会使人体产生其它副反应,从而阻碍了单抗治疗的进程。抗体工程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可以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抗体进行人源化改造,这不仅降低了抗体中的鼠源成份,可以使鼠源抗体的免疫原性减弱,有利于抗体的临床应用。本文利用表面重塑法对抗乙脑抗体可变区基因进行了人源化改造。1材料与方法工.三…  相似文献   

2.
基因工程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治疗中人抗鼠抗体反应的出现使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为降低其免疫原性,人们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鼠源抗体进行改造,以减少其鼠源成分。简要概述了目前研究比较多的几种基因工程抗体及其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单克隆抗体是一种由骨髓瘤细胞和带有抗体的B淋巴细胞结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简称单抗。首先,本文对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发展历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指出单克隆抗体的发展历程包括鼠源性单抗、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以及人源性抗体这四大阶段,分别对其优缺点进行了说明;接下来,又对单克隆抗体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了说明,从疾病诊断方面及疾病的治疗两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应用于临床由于HAMA反应的存在而受到阻碍。以CDR移植为核心,以同源分析及分子模建为辅助设计的人源化方案已成为克服HAMA反应的主要手段。本文结合单抗人源化的最新进展对该领域的工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自从第一个单克隆抗体产生以来,单抗已广泛地应用于疾病的诊治上。为了克服传统的鼠源性单抗存在的弊端,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技术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包括对鼠源性单抗的改造,人源性单抗的研制及对抗体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改造,尤其是以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核糖体展示技术和转基因/转染色体小鼠技术为代表的人源性单抗制备技术的研制最为瞩目。本文就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尽管通过几种展示文库和转基因小鼠已经可以制备人源单克隆抗体,但是人源化鼠源单克隆抗体使之用于人体治疗仍为抗体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总结了单克隆抗体人源化的几种方法,并对其将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杂交瘤技术建立 2 0多年来 ,单抗走过了漫长而又曲折的历程 ,从最初的完全鼠源单抗 ,经含不同程度鼠源成份的人鼠嵌合单抗、人源化单抗 ,现已发展为完全人源单抗。抗体的人源化技术和噬菌体展示技术等技术的发展 ,使单抗从诊断工具变为有效的治疗药物 ,被人们誉为“生物魔弹”。鉴于单克隆抗体 (单抗 )对相应的抗原决定簇具有高度特异性以及抗体的均一性等特性 ,近2 0多年来单抗作为疾病诊断剂以及生物学研究试剂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作为治疗剂的应用进程则十分缓慢。近两年来 ,单抗作为治疗制品 ,获得了迅速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梁琍 《生物技术通讯》2006,17(5):799-802
作为一种具有靶向性的生物大分子,单克隆抗体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被广泛用于治疗肿瘤、病毒感染和抗移植排斥等。但鼠源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受限于诱导产生人抗鼠抗体、肿瘤渗入量低、亲和力低和半衰期短等。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向各学科的渗透,通过基因操作技术对抗体进行改造,可使其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抗体人源化已经成为治疗性抗体的发展趋势,同时各种抗体衍生物也不断涌现,它们从不同角度克服了抗体本身的应用局限,也为治疗人类疾病提供了利器。本文简要介绍上述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和治疗性抗体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杂交瘤技术建立20多年来,单抗走过了漫长而又曲折的历程,从最初的完全鼠源单抗,经含不同程度鼠源成份的人鼠嵌合单抗,人源化单抗,现已发展为完全人源单抗,抗体的人源化技术和噬菌体展示技术等技术的发展,使单抗从诊断工具变为有效的治疗药物,被人们誉为“生物魔弹”,鉴于单克隆抗体(单抗)对相应的抗原决定簇具有高度特异性以及抗体的均一性等特性,近20多年来单抗作为疾病诊断剂以及生物学研究试剂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作为治疗剂的应用进程则十分缓慢,近两年来,单抗作为治疗制品,获得了迅速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求单克隆抗体在病毒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鼠源单克隆抗体可能会引发患的免疫反应,降低其疗效,故研究人员相继开发了嵌合抗体、改型抗体、噬菌体抗体及利用基因工程方法改造植物和动物产生人源抗体以应用于临床治疗。抗体工程在控制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方面已经发挥了一定作用并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杂交瘤技术使鼠源单克隆抗体(鼠单抗)被广泛用于人类疾病的诊断和研究,建立了治疗性抗体的第一个里程碑。但随后出现的人抗鼠抗体等副作用极大地限制了鼠单抗的临床应用。随着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抗体基因结构的阐明,应用DNA重组技术和抗体库技术对鼠单抗进行人源化改造,先后出现了嵌合抗体、改型抗体和全人抗体,同时也涌现了各种单抗衍生物,它们从不同角度克服了鼠单抗临床应用的不足,未人类疾病治疗带来新的曙光。我们就上述治疗性抗体人源化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
CD8分子分布于部分T淋巴细胞和胸腺细胞。是MHC Ⅰ类抗原的配体,它与MHC Ⅰ类分子结合可以稳定CTL与带有MHC Ⅰ类分子与抗原复合物的靶细胞的结合。近年来已有不少抗CD8的单抗被用于预防及治疗骨髓移植时的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及心、肾移植时的免疫排斥反应,但这些鼠源性单抗应用于人体时,其异源性会引起免疫排斥反应,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因而有必要对鼠源性抗体进行人源化  相似文献   

13.
自1975年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技术问世以来,单克隆抗体(下简写为mAb)在临床医学中被广泛地应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及予防。但目前绝大多数mAb是鼠源的,临床重复给药时体内产生抗鼠抗体,使临床疗效减弱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14.
早期抗体药物是鼠源单克隆抗体,存在免疫原性强、半衰期短等问题。历经数十年的发展,抗体药物从最初的鼠源单抗,逐步发展为人鼠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及全人源化抗体。通过片段重组、位点修饰、药物偶联等方法,科研人员研发了包括抗体融合蛋白、抗体偶联药物、双特异性抗体、小分子抗体片段等形式多样的抗体药物。抗体药物在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病、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上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对抗体药物人源化历程,不同类型的抗体结构和特点,以及抗体药物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抗体药物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抗体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任斐  成勇  谢庄 《生物技术通讯》2007,18(1):137-139
现已证明,应用抗体治疗疾病是一种非常成功的方法。单克隆抗体的生产使免疫治疗达到一个新水平,但鼠源单抗在治疗人体疾病方面有很多问题,而人源化抗体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目前抗体人源化已由鼠嵌合抗体发展到了转基因动物表达完全人抗体阶段,而人类人工染色体(HAC)载体的发展和微细胞介导的转染色体技术使得产生携带人类免疫球蛋白基因位点的转染色体动物成为可能。通过HAC将人的免疫球蛋白基因转入后,这类转染色体动物可以产生大量人源化多克隆抗体,这对预防及治疗疾病,甚至防御生物武器都有很重要的作用。转染色体技术可以使动物携带大而复杂的人类基因或基因簇,这些转基因动物有助于研究人类基因组在体内的功能作用,并用于各种疾病研究和生产药物蛋白。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肝癌特异性鼠源及其人源化单链抗体基因的表达策略并比较二者的结合能力,在3种载体中分别以融合、分泌及胞内表达的方式进行了研究;对复性后的单链抗体以抗原捕获ELISA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3种载体中表达的鼠源及人源化单链抗体都是包含体,诱导物浓度及培养温度不影响表达形式;抗原捕获细胞ELISA表明人源化的单链抗体和鼠源单链抗体有相近的抗原结合能力。结论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基因工程单链抗体的可溶性可能主要由自身氨基酸一级序列决定;先前的设计所采取的人源化方案没有影响到鼠源抗体的CDRs的天然构象,表达的人源化单链抗体提供了免疫原性评价及临床应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基因工程抗体研究进展刘喜富,黄华梁(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北京100101)自1975年Kohler和Milstein等创立了杂交瘤技术以来,单克隆抗体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以及基础理论研究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但由于鼠单克隆抗体对人体具有免疫原性,不能重复使用,影响疗效,而且生产单抗的成本较高,难以普及使用,围绕如何降低鼠源单克隆抗体的免疫原性以及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抗体基因的问题, 基因工程抗体技术得以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重组抗体药物发展历程为:鼠源单克隆抗体——人—鼠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全人抗体。抗体药物基因工程改造遵循了降低抗体的免疫原性以及保持和提高抗体的亲和力这两个原则。本文就当前重组抗体药物的主要问题、基本情况以及解决办法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9.
单克隆抗体(单抗)因其专一性、高效价、低耐药性等显著优势,已成为生物制药业行业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并成功用于治疗多种癌症、自身免疫病和其他疾病等。从最初的鼠源性单抗发展至现今的全人源单抗,新的制备技术不断涌现,如单细胞分选和测序技术等。同时,通过改变全人源单抗的糖基化水平、优化单抗亲和力成熟技术等,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其稳定性、亲和力。目前,全人源单抗的疗效和安全性仍受到行业关注,也面临很多挑战,如何平衡在降低其免疫原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其亲和力等,仍寄希望于新的技术或策略。  相似文献   

20.
由于鼠单克隆抗体的免疫原性而需将它人源化。抗体人源化的过程已由人鼠嵌合抗体发展到了转基因动物表达完全人抗体阶段,建立表达完全人抗体的技术有两种:转基因和转染色体。该介绍了建立转染色体动物的原因、构建技术特点、动物种类及人单克隆抗体和人多克隆抗体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