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化对杭州市鸟类营巢集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了解城市化对鸟类营巢集团的影响,2007年3月至2007年8月,沿城市化梯度在杭州地区的城区、城乡结合区、农田区、农林交错区和自然林区等类型栖息地内设置3 000 m长、100 m宽的样线各18条,共计90条;并对其鸟类物种与群落营巢集团进行调查。调查共记录到繁殖鸟类96种,根据鸟类营巢位置可将其分为林冠枝干营巢集团、灌草丛营巢集团、林冠枝干/灌草丛营巢集团、自然洞穴营巢集团、人工建筑营巢集团、自然洞穴/人工建筑营巢集团地面营巢集团、水面营巢集团和寄生集团共9种。进一步分析显示,随城市化程度提高,鸟类营巢集团的数目呈整体下降趋势,而各集团的物种数也基本呈下降趋势。但是,不同的营巢集团对城市化的反应存在差异,导致其物种组成在群落中比例的明显变化。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使树冠筑巢鸟、灌丛筑巢鸟、地面筑巢鸟及自然洞穴筑巢鸟在群落中所占的比例明显下降,其中地面筑巢鸟最为敏感,灌丛筑巢鸟次之。同时,自然洞穴/人工建筑集团的鸟类在群落中的比例却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明显上升。各营巢集团之所以对城市化做出不同反应,是因为它们对筑巢地资源利用方式不同。此外,还发现植被盖度、人工设施面积、至市中心距离以及人为干扰等因素均可对鸟类营巢集团结构产生影响,但不同类型的营巢集团对上述因素的反应各异。  相似文献   

2.
对鸟类巢期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鸟类繁殖生物学资料,也可为理解和研究鸟类的生态适应与进化提供重要线索和依据。2013—2014年3月份至7月份,在若尔盖湿地保护区及周边对55对繁殖黑颈鹤的营巢时长进行了研究,调查结果显示:黑颈鹤的营巢时长在0.5—40 d之间,平均巢期为(6.7±9.3)d;在其营造的4种巢型中,巢期长短依次为:泥堆巢草堆巢草墩巢岛地巢,且差异性极显著(P0.001),巢期与巢型显著相关(r=0.728);在其营巢的3种巢址生境中,巢期长短依次为:湖泊生境沼泽生境河流生境,且差异性极显著(P0.001),巢期与巢址生境显著相关(r=0.315);从不同营巢月份看,巢期长短依次为:4月份巢5月份巢6月份巢,且差异性极显著(P0.01),巢期与筑巢月份显著相关(r=0.664);巢期与巢体积大小具有显著相关性(r=0.856),即营巢时间越长巢体积越大。黑颈鹤的营巢时间长短主要受营巢生境、月份和做巢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云南怒江河谷栗喉蜂虎营巢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4~5月,对云南省保山市怒江河谷栗喉蜂虎营巢地进行了调查。共调查营巢地18个。对巢洞深度、断崖面积、巢区面积、坡度、裸露度、断崖与水域及公路的直线距离、巢区最上巢与崖顶距离、最下巢与地面距离、海拔、坡向等11个生态因子进行了测量。通过访谈法对营巢地所在断崖的形成年限进行了调查。此外还收集巢区和非巢区土壤18份,在实验室用沉淀法测量巢区和非巢区土质含沙量。结果表明,影响栗喉蜂虎营巢地选择的主要因子依次为巢区沙土含沙量、断崖新旧、巢区面积、裸露度、最下巢与地面距离、坡度。在营巢地选择时,栗喉蜂虎主要考虑掘巢难易程度和防御天敌等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营巢生境的模拟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多元统计学方法与地理信息系统结合对动物的栖息地进行适宜性分析,是近年动物栖息地研究者和管理者都十分感兴趣的方面。本研究采用马氏距离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模拟甘肃雉鸡的营巢生境。模拟结果表明,与已知营巢生境相似水平为0.95的区域面积,仅占整个研究区的0.68%,而与已知营巢生境迥然不同(P<0.05)的区域面积占79.08%。营巢生境与非营巢生境在生境类型组成和地形因素上存在多方差异,营巢生境中农田和草坡占有极大比例,用于营巢的区域总是更接近生境的边缘。特别是接近于农田、草坡和白桦阔叶林等生境,表明倾向于在这几种生境的边缘附近营巢。营巢生境的平均海拔比非营巢生境低,坡度也较缓,坡向则更偏于东南方。在同一生境类型内部,用于营巢的区域和不利用的区域之间也存在很大差别,营巢区域总是更接近生境的边缘。某一生境周围的其它生境类型也会影响雉鸡的营巢选择。  相似文献   

5.
新疆北部白冠攀雀的巢与巢址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4—7月,在新疆北部对白冠攀雀巢址选择进行了研究。白冠攀雀的营巢习性特殊,巢呈囊袋状,结构甚为精致。对于白冠攀雀巢的研究,采用总面积调查法,进行地毯式的搜寻,并结合标图法对其进行标记,绘制分布图。研究结果共发现巢125个,营巢位于于临近湖泊、河流等水域附近的柳树、杨树、桦树等阔叶树上。营巢树种以柳树为主,占68.80%。巢的高度平均为(5.3±2.5)m,营巢于乔木的中下部(约1/3处),约70%的巢离河边不足30 m。对于巢址选择的研究,将原始记录中与巢址选择有关的特征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分析表明,影响白冠攀雀巢址选择的主要因素有4种,依次为:郁闭度因素(包括营巢树胸径、巢上郁闭度)、营巢树种因素(包括营巢树种、树高、巢位高度和乔木种类)、方位因素(包括距河边距离和巢向)、食物与巢材因素。  相似文献   

6.
角百灵和小云雀的孵化行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赵亮  张晓爱  李来兴 《动物学报》2002,48(5):695-699
鸟类的个体发育是在双亲、雏鸟及巢组成的一种特殊环境中完成的,稳定的热环境是它们完成孵化和雏鸟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White et al., 1974; Purdue, 1976; Ellis, 1982; Haftorn, 1983; Morton et al., 1985; Schnace et al., 1991; Vatnick et al., 1998; 张晓爱等,1995).因此亲鸟的伴巢行为及时间花费在保证繁殖成功中起重要作用.伴巢行为是指亲鸟在繁殖期间,为筑巢、防御、抱卵、孵雏及递食而出现在巢中或附近的所有行为(Oppenhaim, 1972).亲鸟拌巢的时间分配与巢环境有密切关系,已有大量的报道(如Purdue, 1976; Ellis,1982; Schnace et al., 1991;张晓爱等, 1995). 张晓爱等(1995)比较了高寒草甸地区的地面、灌丛及洞穴3种不同营巢类型亲鸟的伴巢时间分配模式,但是对亲缘关系较近,营巢生境相同鸟类之间的伴巢时间分配模式,以及坐巢行为与巢环境之间关系没有报道,国外对这方面的报道也甚少.本项研究选择高寒草甸的两种百灵科鸟:角百灵(Eremophila alpestris)和小云雀(Alauda gulgula)作为研究对象来比较亲鸟在孵化期坐巢行为与巢址微环境的关系,对研究鸟类繁殖行为与环境关系及从生活史进化角度研究相似种的共存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2002年2~6月对卧龙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圈养大熊猫“雷雷”在半散放条件下的营巢行为和日摄食量的变化首次进行研究。该雌体在自然交配人工授精后一个月开始表现营巢行为。在4个月的观察过程中,大熊猫“雷雷”大约有371%的时间用于营巢或卧在巢中。营巢和卧巢的时间基本发生在上午900~1130时。营巢行为出现前后,个体的日均摄食量不存在显著差异(P=0519)。相关分析表明,日均摄食量与日营巢频次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R=-063,P>005,n=116)。大熊猫“雷雷”总共在圈舍内3个地点营巢,最终在安全性较高、采光好而郁闭度较低的地点营巢成功。圈养大熊猫对营巢材料没有表现选择性。结果表明复杂多样、接近自然状态的圈舍可能有助于大熊猫物种特有行为的发生。研究结果对大熊猫和其它珍稀濒危动物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工饲养条件下扬子鳄的营巢和产卵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2005年,利用红外线摄像仪,对人工饲养条件下扬子鳄(Alligatorsinensis)的营巢和产卵行为进行了研究。扬子鳄在产卵前,有营造后肢落脚洞的行为;在产卵后期,一边产卵,一边覆盖。为探讨气候对营巢的影响,采用线性回归对气候和扬子鳄营巢开始时间进行分析后的结果表明,对营巢开始时间影响最大的是4月的平均气温,较高的平均气温会导致扬子鳄营巢开始时间提前。运用主成分分析饲养条件下巢址的环境因子,得出巢址的植被盖度、离水源距离等对扬子鳄的巢址利用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芜湖市及附近地区三种鹭鸟巢址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对芜湖市及附近地区4个营巢地的3种主要营巢鹭鸟--白鹭(Egretta garzetta)、夜鹭(Nycticorax nycticorax)和池鹭(Ardeola bacchus)的巢址特征进行了抽样调查,选取了11个巢址变量,即营巢树种、巢高、巢树高、巢上方郁闭度、巢周围1m半径内植被郁闭度、巢树胸径、巢离树干距离、巢下最大支撑枝直径、巢离巢区边缘的距离、坡位、巢位海拔,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3种鹭乌的巢址特征.结果表明,巢位因子、巢树因子、保护因子、坡位因子等4个主成分描述了3种鹭鸟的巢址特征,其贡献率分别为25.51%、24.42%、13.19%和12.32%.影响鹭鸟巢址选择的最主要因素是微栖息地适合度和巢捕食压力.  相似文献   

10.
巢址选择对鸟类的巢捕食率具有重要影响,研究鸟类的巢址特征与巢捕食率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揭示不同巢址特征对鸟类成功繁殖的作用。本研究以2014至2017年在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察的红头长尾山雀(Aegithalos concinnus)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红头长尾山雀在卵期(产卵及孵卵期)(n = 124巢)及育雏期(n = 119巢)被捕食巢和成功巢的日存活率与发现巢的时间和营巢植物种类之间的关系,同时还根据其巢址的总体特征对其巢址安全性进行评级,以探究研究者评估的巢址安全等级对预测巢存活率的有效性。结果显示:在卵期,营巢于竹类植物(如箬竹Indocalamus tessellatus和刚竹属Phyllostachys sp.植物)、茶(Camellia sinensis)、灌草类植物(如蔷薇Rosa spp.和禾本科Gramineae植物)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上的红头长尾山雀巢的日存活率皆显著高于在松柏类植物(如油松Pinus massonian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和圆柏Juniperus chinensis)上的巢;在育雏期,营巢于灌草类植物上巢的日存活率显著低于竹类、杉木和茶树上巢的日存活率。卵期巢的日存活率随巢日龄的增加而显著降低,但育雏期巢的日存活率不随巢日龄显著变化。此外,巢的日存活率与发现巢的日期之间没有显著关系,研究者评估为巢址安全等级不同的巢,其日存活率也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本研究的结果表明,营巢于某些特定植物有助于降低红头长尾山雀面临的巢捕食风险,说明营巢植物种类对鸟类的繁殖成功率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生境破碎化对丹顶鹤巢位选择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1985、1995年和1998年4-5月,采用查阅保护区历史资料及实地调查方法,对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的主要营巢地-东郭苇场和赵圈河苇场的生境破碎化及丹顶鹤在2片苇场中的营巢状况和繁殖种群数量变动情况作了系统的考察和研究,发现丹顶鹤的营巢生境破碎严重,已由成片的芦苇湿地变成91个斑块,其中最小营巢斑块面积为0.37km^2,最小巢间距为304m,比过去资料记载的最小巢区面积缩小了0.72km^2,但繁殖种群数量变动不大,多年来一直维持在30对左右,丹顶鹤为了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已采取了缩小巢区面积的生态适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压输电线路的日益增多,鸟类在输电铁塔上的营巢现象日益普遍,其在鸟类保护中的作用以及对输电线路的影响是备受关注的课题。自2018年首次在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发现野生朱鹮(Nipponia nippon)在高压输电铁塔上营巢以来,至2020年累计在4个铁塔上统计到7个营巢记录。铁塔巢址通常比树巢更高[(16.3±7.2)m,n=4],距离干扰源如机动车道[(140±66)m,n=4]和居民点[(162±95)m,n=4]较近,距离觅食稻田较远[(235±79)m,n=4]。铁塔巢址的繁殖生产力为2.3±0.5(n=6),显著高于树巢,其原因可能是铁塔巢址较为稳固,不易被大风损毁,且天敌危害较少。由于铁塔巢址周边适于营巢的乔木较多,因而这种异常的营巢现象并非源于天然营巢树木的缺乏。对1只铁塔巢址出生的个体进行了卫星跟踪,表明其第1年的扩散距离为2.0km,小于树巢出生的个体,而且其活动核心区覆盖了巢址和3条输电线路;第2和第3年的活动核心区分别向外扩散15.5 km和15.3km,但夏季仍有约1个月的时间返回出生巢址附近。可见这些个体对铁塔和输电线路这种特殊的出生地有较深的印记,今后选择...  相似文献   

13.
明确物种繁殖栖息地的潜在分布对于受胁物种的保护与科学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扎龙保护区是国际濒危物种丹顶鹤西部迁徙种群的主要繁殖地之一,近年来繁殖种群数量波动较大。通过GIS空间技术平台,利用MAXENT模型,结合2012—2013年丹顶鹤(Grus japonensis)营巢分布点和环境特征变量,对扎龙保护区丹顶鹤营巢生境的适宜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的评价效果达到优秀水平(训练集AUC=0.901);绿度(34.9%)、距道路距离(17.1%)、土壤湿度(16.3%)、海拔(15.7%)是丹顶鹤营巢生境的主要环境特征变量;核心区中部和南部是丹顶鹤主要的适宜营巢分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有少量的适宜营巢区分布,丹顶鹤适宜营巢生境面积为35857.35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7.07%。建议在重点管理核心区的同时,对缓冲区和实验区的小面积芦苇沼泽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4.
齐齐哈尔东郊东方白鹳繁殖情况的调查与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费殿金 《动物学研究》1989,10(3):263-270
1969~1986年期间,曾在1969~1970,1978~1979,1980~1984,和1986共10个年分里每年有一对东方白鹳(Ciconia ciconia boyciana Swinhoe)先后在7个地点营巢繁殖,本文总结了10次营巢与繁殖情况,并对其繁殖过程机率作了时间空间分析。  相似文献   

15.
苍鹭营巢习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欣  刘明玉 《四川动物》2002,21(2):96-97
2000年3-4月在辽宁省凌源市对苍鹭的营巢习性进行观察表明:苍鹭在营巢过程中雄性外出取材,雌性筑巢,营巢期6-9天;雄性取材次数随着营巢天数的增加而增多,每日取材次数有两个高峰期,即上午7-9时、下午3-5时;巢平均值为外径50cm,内径29.2cm,巢高24cm,巢深11cm,巢材主要为树木枯枝。  相似文献   

16.
2003~2005年,利用红外线摄像仪,对人工饲养条件下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的营巢和产卵行为进行了研究。扬子鳄在产卵前,有营造后肢落脚洞的行为;在产卵后期,一边产卵,一边覆盖。为探讨气候对营巢的影响,采用线性回归对气候和扬子鳄营巢开始时间进行分析后的结果表明,对营巢开始时间影响最大的是4月的平均气温,较高的平均气温会导致扬子鳄营巢开始时间提前。运用主成分分析饲养条件下巢址的环境因子,得出巢址的植被盖度、离水源距离等对扬子鳄的巢址利用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白枕鹤Grusvipio的巢址选择特征,2007~2009年的4~5月,在黑龙江省扎龙自然保护区采用定点观察法、样方调查法、因子调查法和因子分析及显著性检验等,对白枕鹤的营巢生境类型和营巢生境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白枕鹤对营巢生境类型的要求比较单一,仅选择芦苇沼泽;巢址生境特征具有明显的偏好,即(1)距干扰区的距离多在1.5km以上(86.36%),(2)巢周的水深多小于16cm(95.45%),(3)巢周明水面面积多小于200m2(90.90%),(4)巢距火烧地的距离以1.0~2.5km居多(63.64%),(5)剩余苇丛面积多小于200m2(86.37%)、距剩余苇丛距离多大于30m(81.82%)、剩余苇丛密度多小于500株/m2(77.27%)、剩余苇丛高度以大于1.5m的居多(72.73%)。进一步分析表明,白枕鹤对营巢生境特征的要求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表现出一定的适应能力,火烧地、剩余苇丛、干扰区和水是其营巢的主要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18.
攀雀繁殖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攀雀的一般繁殖生物学及营巢过程,欧洲曾有过记述(Merkel,1935;Kortner,1981),但较少涉及生态学。我们根据所获的65巢攀雀,对其营巢程序及巢中112枚卵和118只雏进行了观察与研究。本文报道攀雀的繁殖习性、种群关系、分布密度以及雏鸟的生长、孵化率、繁殖率、食性等。  相似文献   

19.
红尾伯劳的巢址选择与营巢行为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2003年4-9月通过焦点动物取样法(focalanimal sampling)和完全记录法(all-occurrence recording)对红尾伯劳的营巢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凌晨选巢,巢多位于7—15m的高大乔木冠部分叉处。对19个巢址主成分分析表明:前6个主成分特征值均大于1,累积贡献率达83.74%,基本包含了16个参数的总信息量。营巢活动自5月下旬至7月中旬,两性参与筑巢,营巢期间有求偶交配行为,营巢期6~8d。衔材主由雄鸟担任,达72.16%,衔材高峰出现于营巢第2d和第4d,每日高峰在7~8时和15-17时。理巢基本全由雄鸟承担。护巢性强。  相似文献   

20.
2002~2004年通过对笼养冠斑犀鸟的繁殖生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冠斑犀鸟的发情期为3月中旬至4月初,求偶的追求者为雌鸟,雌鸟占据选巢营巢主导地位,从入巢到破巢的整个营巢期雌鸟始终把自己封闭在巢洞内,雄鸟担负了运送巢料和食物的所有任务直到雌鸟出巢,出巢后幼鸟在未具有觅食能力前,绝大部分的哺育任务仍由雄鸟承担。冠斑犀鸟的繁殖封巢期为89.0±12.99天,首次营巢的时间较长达15天左右,从第二年起营巢时间缩短为3天,孵化期为25.25±3.86天,育雏期为45.75±2.87天,繁殖成功率为100%。繁殖期除了人工投料外,冠斑犀鸟仍可从生态园中获得多种食物,以满足幼鸟的生长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