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5 毫秒
1.
经电视显微镜活体观察与录象分析发现,凤眼莲柱头乳突细胞中活跃的胞质流动呈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即带状胞质与大颗粒的集流涌动和胞质纤索波动与细颗粒的循索迁移。以微管(MT)、微丝(MF)专一性抑制剂APM和CB处理,结合卡马氏蓝染色显示胞质骨架结构,进而证实胞质流动具有双重运转机制,细胞内由MT与MF组成的柱状集索骨架与胞质流动密切有关。集索中MT与MF的相互配合与共存对胞质的集流涌动是必不可少的;而纤索的波动迁移则不受MT的制约,主要由MF独立支撑,在使MT遭破坏的处理下,细颗粒的循索迁移仍然进行。  相似文献   

2.
以小麦(TriticumaestivumL.)幼嫩胚乳为材料,经TritonX100抽提、DGD(diethyleneglycoldistearate)渗透、包埋,制备去包埋剂超薄切片,对细胞内、细胞间胞质骨架的分布格局与特征进行了电镜观察。由所获图像可见,胞质骨架呈主要由微管、微丝组成的三维网络结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5~7nm的微丝在多处从网络表层向胞壁界面方向突出,并时而可见其横贯分界壁连接相邻骨架网络而将相邻细胞骨架联成一体。胚乳组织中微丝的跨胞分布以两种形式存在,直径达100~200nm微丝束的跨越和单个微丝的分散贯穿,看来这与该组织中开放态胞间通道与正常胞间连丝同时并存相吻合。初步讨论了微丝参与正常胞间连丝结构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以洋葱(Allium cepa L.)花粉母细胞为材料,采用DGD包埋去包埋原位技术,对花粉母细胞不同发育时期的细胞内、细胞间微染骨架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电镜观察。结果发现,花粉母细胞核内存在的粗细不等的微染骨架,与核仁和染色体紧密相连,随着发育的推移,其均一性发生改变。在核周有核纤层样的结构存在,与细胞核和胞质中的微染骨架紧密相连,到前期结束时解体。洋葱花粉母细胞内具有发达的胞质微染骨架,这种结构在减数分裂前期Ⅰ变化不明显。在胞间连接(胞间连丝和胞质通道)内,也有精细的微染骨架分布,并且与两端细胞中的骨架相连。在凝线期的花粉母细胞中观察到细胞融合现象,有胞质或核内微梁骨架与穿壁转移的胞质小球和核小球内骨架相连。此时细胞核偏向一边,但细胞的基余部位仍充满了胞质微染骨架,初步探讨了核微染骨架与核仁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核纤层与细胞核之间的关系。以及细胞内、细胞间微染骨架与细胞融合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以洋葱(AlliumcepaL.)花粉母细胞为材料,采用DGD包埋去包埋原位技术,对花粉母细胞不同发育时期的细胞内、细胞间微梁骨架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电镜观察。结果发现,花粉母细胞核内存在粗细不等的微梁骨架,与核仁和染色体紧密相连,随着发育的推移,其均一性发生改变。在核周有核纤层样的结构存在,与细胞核和胞质中的微梁骨架紧密相连,到前期结束时解体。洋葱花粉母细胞内具有发达的胞质微梁骨架,这种结构在减数分裂前期Ⅰ变化不明显。在胞间连接(胞间连丝和胞质通道)内,也有精细的微梁骨架分布,并且与两端细胞中的骨架相连。在凝线期的花粉母细胞中观察到细胞融合现象,有胞质或核内微梁骨架与穿壁转移的胞质小球和核小球内骨架相连。此时细胞核偏向一边,但细胞的其余部位仍充满了胞质微梁骨架。初步探讨了核微梁骨架与核仁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核纤层与细胞核之间的关系,以及细胞内、细胞间微梁骨架与细胞融合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高等植物中原生质细胞间运动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20世纪初已在植物营养组织和生殖体中观察到细胞核或染色质在细胞间的穿透迁移。但多年来涉及这一研究的学大多倾向于将它看做是人为赝象而未予深究。50年代中期,自吴素萱在葱(Allium L.),蒜(Allium sativum L.)等植物中重新发现了核穿壁运动现象以来,我国植物细胞与生理学家随之进行了系统与广泛的探讨,穿壁运动的研究及进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营养组织中原生质的细胞间运动,由吴素萱、娄成后合作主持的有关研究项目着重与营养组织中有机物的运输,分配与再利用生理过程相联系。多年来积累的成果表明:1)核物质的穿壁运动是广泛存在于植物营养组织中的固有正常现象。是一定生理状态下有机物在细胞间运输与细胞内含物再分配的一种方式;2)通过对蒜穿鞘、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珠心、胚乳等组织的显微活体观察与亚显微结构分析,揭示与记录了原生质在细胞间运动的全过程与动态细节,发现参与穿壁过程的不限于核,核和胞质各级分可同时,亦可分别借自身的主动伸缩穿壁迁移;呈现穿壁运动的组织中,壁上部分胞间连丝结构剧烈变更,胞间通道明显扩大,可达100~300nm,核或胞质可经此开放通道迁移而不致有损通道外沿质膜的完整;3)原生质穿壁运动的动力来自细胞的能量代谢,与微丝活动密切有关,穿壁的原生质组分呈现活跃的ATP酶活性。近期的研究表明,小麦胚乳细胞中作活跃伸缩运动的胞质纤索是由F肌动蛋白集束组成,肌动蛋白纤丝可跨胞分布而存在于态胞间连丝中,从而使相邻细胞的胞质骨架得以实现胞间连续,另一方面是生殖体中染色质的穿壁运动研究,主要在郑国昌主持下开展,着重探讨花粉母细胞间染色质穿壁现象的普遍性及其与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关系,对多种植物的系统观察证明,染色质穿壁出现在减数分裂前期I的凝线期,染色质通过胞质通道在一系列细胞间依次迁移;由电镜观察可见,参与穿壁运动的还包括胞质的多种成员;穿壁运动的动力被认为由原生质的收缩蛋白提供。郑国昌等的研究成果表明,染色质穿壁运动可导致染色体数目、结构的改变,由此产生的部分有活力的配子体经受精后有可能导致新一代个体出现多倍体或非整倍体,引进遗传性状的变异。  相似文献   

6.
Ehrlich细胞在cAMP加茶碱的诱导下,于接种后5-7天,伴随着胞质内cAMP蛋白结合率上升的同时,依赖于cAMP的蛋白激酶Ⅱ型酶调节亚基(PKA-RⅡ)从胞质向核移位,其表达强度在胞质和核内持续升高,此时癌基c-myc,c-fos,c-H-ras,c-sis表达抑制。cAMP蛋白结合率与PKA-RⅡ的移位入核呈显著的正相关,二者与癌基因表达抑制是显著的负相关,它们均从第7天最为显著。在癌龄晚期(按种后9-11天),当胞质内cAMP蛋白结合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时,PKA-RⅡ则停止移位入核,癌基因又重新表达,如果用cAMP抑制剂人为阻断接种后第7天的癌细胞内PKA信号通路时,PKA-RH则停止移位入核,而癌基因仍呈强烈表达。对上述各结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7.
Ehrlich细胞在cAMP加茶碱的诱导下,于接种后5-7天,伴随着胞质内cAMP蛋白结合率上升的同时,依赖于cAMP的蛋白激酶Ⅱ型酶调节亚基(PKA-RⅡ)从胞质向核移位,其表达强度在胞质和核内持续升高,此时癌基c-myc,c-fos,c-H-ras,c-sis表达抑制。cAMP蛋白结合率与PKA-RⅡ的移位入核呈显著的正相关,二者与癌基因表达抑制是显著的负相关,它们均从第7天最为显著。在癌龄晚期(按种后9-11天),当胞质内cAMP蛋白结合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时,PKA-RⅡ则停止移位入核,癌基因又重新表达,如果用cAMP抑制剂人为阻断接种后第7天的癌细胞内PKA信号通路时,PKA-RH则停止移位入核,而癌基因仍呈强烈表达。对上述各结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8.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碱性磷酸酶标A蛋白(PAAP)技术在光镜水平研究中国树鼠句伏隔核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F)能神经元的形态和分布特点。结果显示,该核内CR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胞体多数呈多边形、圆形或卵圆形,梭形极少;直径多数为13-19um,少数<13um;胞质免疫反应强度不等。对左右侧伏隔核内CR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胞体大小、形态和免疫反应强度进行分析,除免疫反应强阳性神经元计数项(P<001)外,其他项都无显著意义。CR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在伏隔核内分布不均,主要位于该核的前半段背侧区,核芯区较少  相似文献   

9.
薏苡胚乳细胞化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透射电镜对薏苡早期的胚乳细胞化进行了研究,在胚乳游离核时期,胚乳游离核及细胞质绕中央细胞分布,游离核间没有发现胚囊壁内突、成膜体等结构。胚乳细胞化过程中初始垂周壁形成过程如下:(1)胚乳细胞质中出现液泡,使细胞质和核向中央液泡推进:(2)一对相邻细胞核间液泡成对存在,且呈垂周分布,而且两液泡间的细胞质很狭窄;(3)在这狭窄的细胞质中出现成行排列的小泡;(4)小泡融合形成细胞板,细胞板悬于两液泡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初已在植物营养组织和生殖体中观察到细胞核或染色质在细胞间的穿壁迁移.但多年来涉及这一研究的学者大多倾向于将它看做是人为赝象而未予深究.50年代中期,自吴素萱在葱(Allium L.)、蒜(Allium sativum L.)等植物中重新发现了核穿壁运动现象以来,我国植物细胞与生理学家随之进行了系统与广泛的探讨.穿壁运动的研究及进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营养组织中原生质的细胞间运动,由吴素萱、娄成后合作主持的有关研究项目着重与营养组织中有机物的运输、分配与再利用生理过程相联系.多年来积累的成果表明:1)核物质的穿壁运动是广泛存在于植物营养组织中的固有正常现象,是一定生理状态下有机物在细胞间运输与细胞内含物再分配的一种方式;2)通过对蒜芽鞘、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珠心、胚乳等组织的显微活体观察与亚显微结构分析,揭示与记录了原生质在细胞间运动的全过程与动态细节,发现参与穿壁过程的不限于核,核和胞质各组分可同时、亦可分别借自身的主动伸缩穿壁迁移;呈现穿壁运动的组织中,壁上部分胞间连丝结构剧烈变更,胞间通道明显扩大,可达100~300 nm,核或胞质可经此开放通道迁移而不致有损通道外沿质膜的完整;3)原生质穿壁运动的动力来自细胞的能量代谢,与微丝活动密切有关,穿壁的原生质组分呈现活跃的ATP酶活性.近期的研究表明,小麦胚乳细胞中作活跃伸缩运动的胞质纤索是由F肌动蛋白集束组成,肌动蛋白纤丝可跨胞分布而存在于常态胞间连丝中,从而使相邻细胞的胞质骨架得以实现胞间连续.另一方面是生殖体中染色质的穿壁运动研究,主要在郑国主持下开展,着重探讨花粉母细胞间染色质穿壁现象的普遍性及其与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关系;对多种植物的系统观察证明,染色质穿壁出现在减数分裂前期Ⅰ的凝线期,染色质通过胞质通道在一系列细胞间依次迁移;由电镜观察可见,参与穿壁运动的还包括胞质的多种成员;穿壁运动的动力被认为由原生质的收缩蛋白提供.郑国等的研究成果表明,染色质穿壁运动可导致染色体数目、结构的改变,由此产生的部分有活力的配子体经受精后有可能导致新一代个体出现多倍体或非整倍体,引起遗传性状的变异.  相似文献   

11.
12.
庞泉沟保护区核心区植被景观类型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琪  张金屯 《植物研究》2003,23(1):112-116
利用植被景观类型图,获得面积、周长、景观斑块的长、宽等信息,对庞泉沟保护区核心区的植被景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核心区景观及斑块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核心区景观多样性较小,均匀度较低。另外,本文尝试用长宽比、伸张度、圆环度和周长与长轴的比这四种指数对景观斑块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四种指数在景观特征分析中具有一定的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15.
1. When myosin is exposed to a typical denaturing agent (acid) it becomes insoluble and its SH groups are activated. 2. The same number of active SH groups is found in the soluble myosin of resting muscle as in the insoluble myosin of muscle in rigor. No activation of SH groups accompanies the formation of insoluble protein in rigor. 3. When the insoluble myosin of muscle in rigor is treated with a denaturing agent its SH groups are activated. 4. Protein coagulation as brought about by denaturing agents (heat, acid, alkali, alcohol, urea, salicylate, surface forces, ultraviolet light) is a distinctly different change from the coagulation of myosin brought about by the unknown agent in muscle.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